Workflow
环球网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首条离岛无人机航线启用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01:40
行业动态 - 香港首条离岛无人机航线正式启用 在香港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框架下实现跨海载物飞行[1] - 航线往返香港数码港与长洲岛 全程12公里 飞行时间约20分钟 主要运输药品和检测样本等医疗物资[1] - 较海运时效提升60%以上 为离岛地区物流配送提供新选择[1] 企业合作 - 丰翼科技联合顺丰香港运营该航线 采用丰翼无人机方舟20执飞[1] - 项目依托香港特区政府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指导及香港数码港提供的起降场地支持[1] - 丰翼科技于今年年初成功入选香港特区政府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1] 技术测试 - 在香港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飞行及载物运输测试[1] - 首次实现无人机在离岛地区跨海载物飞行[1] - 开拓香港低空物流发展新格局[1]
巴西记者:我在C919上的惊喜体验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23:00
来源:环球时报 当我到达登机口时,正好赶上飞机滑行靠近,这让我得以观摩前一班航班的下机流程。突然,一个小男 孩指着飞机惊叹道:"哇,是C919!"他对能近距离看到这架中国自主研发的商用喷气式飞机表现出了 兴奋之情。 前排座椅下方的储物空间很实用,空间利用率也很高,我把背包放在了那里。另一个优点是位置合适的 USB接口,这让我们在飞行过程中能给电子设备充电。整个旅途很顺利,我们准时抵达了北京。 C919的全球首架交付发生在2022年12月,中国东方航空是该机型的首航运营商和主要运营商。由于太 多人都想体验这款国产喷气式飞机,由该机型执飞的航班通常满座。 尽管C919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但中国商飞要让其飞机真正有能力与国际市场上的两大巨头竞争, 仍面临着挑战。其中一个问题是获得外国监管机构的认证。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了这一挑战,这 可能会拖延认证流程。 登机前,我注意到圆润的机头与机身衔接十分流畅。作为一家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拥有完全的自由去 打造兼具现代感与功能性的设计,力求整合市场上的所有精华。例如,其矩形的行李舱,这种设计优化 了可用空间,加快了登机和下机流程——这在偏好携带手提行李而非托运的中国市场 ...
科学家揭示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部气体吸积全尺度过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18:1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近日,该天文台主导的研究团队依托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 阵列望远镜(ALMA),并结合甚大阵射电望远镜(VLA)的天体测量观测,成功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形 成区中气体从大尺度流向小尺度的完整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9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 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 质量大于八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们通过强烈的辐射、星风以 及最终的超新星爆炸,深刻改变着星际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推动星系结构形成及演化。然而, 与小质量恒星"单体塌缩"的形成路径不同,大质量恒星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 中。研究气体如何从大尺度逐步输运到小尺度并形成围绕大质量原恒星的吸积盘,是目前大质量恒星形 成研究的核心课题。 图1:层次化的气体运动学结构。左上开始顺时针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变化。左上:"类旋臂"系统;右 上:"棒状"结构;右下:旋转下落的气体包层;左下:吸积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环节相互连接的完整层级气体系统,与棒旋星系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大质量分子云团块的内部结构并非简单或无序,而是可以呈 ...
828 B2B企业节:数智赋能 助力千行百业数智发展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9:09
来源:环球网 第四届828 B2B企业节,华为云携手千行百业,拥抱AI浪潮,共赴数智新程。以创新技术筑基,以开放 生态聚力,助力每一家企业实现数智跃迁。 ...
标准输出让中国汽车出海更有底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7:25
来源:中国汽车报 本报记者 张冬梅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凭借百年产业积累构建起全球标准体系,中国汽车长期处 于"被动适配"的局面。如今,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领先的国家, 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双重优势,让中国汽车标准正逐渐走向世界。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标准化工作在推 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已有35项中国汽车标准分别被智利、厄瓜多尔、尼日 利亚等国家采用。 新能源汽车海外受青睐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步伐加 快,技术、产品、资本和供应链全面出海,汽车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 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从"标准跟随者"转向"标准领跑者"提供了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62万辆,同比增长 36.7%,市占率为45.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 源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
鸿蒙+AI双轮驱动,华为828企业家大会助力浙江企业转型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6:09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9月16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重头戏——第四届华 为"828企业家日"专场活动"鸿启新程・算赋浙商"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经 济和信息化厅、省工商联联合指导,华为公司主办,旨在搭建政企学研协同平台,加速鸿蒙生态与人工 智能技术在浙江的深度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民营经济沃土中生根发芽。 政企共话:抢占数字革命新高地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佳祥,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 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分别致辞,从政策支持、产业协同、技术突破等维度,强调"鸿蒙+AI"对浙江企 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 郑敏强指出,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与数字经济先行区,自2003年启动"数字浙江"战略以来,已培育出 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省工商联自2022年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以来,连续四年举办828 企业家大会,成效显著。他呼吁广大浙商:一要优化生态,二要突破技术,三要深耕场景,共同打造全 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敏强 华为终端BG CEO何刚表示,鸿蒙生态的繁荣离不 ...
特斯拉Model Y陷“车门危机”:儿童被困,监管介入调查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4:13
安全调查事件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启动对特斯拉Model Y的初步调查 涉及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导致儿童被困的安全问题 [1][3] - 调查基于9份2021款Model Y车主报告 其中4起案例中成年人被迫打破车窗解救被困儿童 [3] - 问题根源在于电子车门依赖12伏电池供电 该电池与驱动电池分离 若断电会导致车门功能丧失 [3] 产品设计缺陷 - 特斯拉电子车门设计被独立安全专家批评 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3] - 车内手动开门装置对年幼儿童操作难度过高 几乎无法实现自救 [3] - 此次车门安全问题与公司长期宣传的高安全性卖点形成反差 [3] 调查范围与历史 - 当前调查仅针对2021款Model Y车型 但监管机构表示将继续评估问题范围和严重程度 [3] - 这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展开的又一次调查 去年曾调查其驾驶辅助系统在能见度不佳时易失灵的问题 [3]
特斯拉Powerwall 2在澳召回:火灾隐患引发安全警报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4:13
TESLARATI方面称,特斯拉Powerwall是一款备受瞩目的电池储能设备,它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 能量储存起来,为房主和企业用户在不间断供电中断时提供电力保障。同时,它还能减少用户对传统电 网的依赖,有助于稳定当地的电力供应。此外,Powerwall用户还可以加入虚拟电厂(VPP)计划,将 多余的能源回售给电网,从而降低能源账单。去年,特斯拉曾透露有超过10万台Powerwall参与了该计 划,可见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然而,此次火灾隐患的出现无疑给特斯拉Powerwall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受影响的用户,特斯 拉表示将通过特斯拉应用程序通知他们,并提供相应的召回和解决方案。特斯拉方面也强调,将积极与 供应商合作,查明问题根源,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旺旺) 9月17日,据TESLARATI消息,此次召回的起因是少数Powerwall 2业主报告发生了火灾,虽然仅造成了 轻微财产损失,但这一事件还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在调查后确 认,火灾问题与特斯拉在Powerwall 2中使用的电池单元有关,而这些电池单元是特斯拉从第三方公司 采购的。 来源:环球网 【环 ...
这一世纪难题,被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4:01
研究突破概述 -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教授和苏英华教授研究团队世界首次完整揭示了单个植物体细胞发育为完整植株的全过程 [1] - 该研究破解了被《科学》杂志列为最具挑战的125个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的“植物细胞全能性”机制之谜 [1] - 相关成果于9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杂志 [1] 科学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植物全能干细胞的起源 [3] - 研究成果为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再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 [1] - 这一发现为破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长期存在的“再生瓶颈”问题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评价此为“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