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已有447家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四川日报· 2025-08-29 07:52
健康体重管理政策 - 四川省将健康体重管理提升至健康四川建设高度 与健康四川18项专项行动一体推进 [1][3] - 四川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58%和13.83% 系慢性病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2] - 推广控油壶/限盐勺/体重秤/腰围尺等实用管理工具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九进"科普活动 [1][3] - 全省447家医疗机构已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提供咨询评估/临床营养/运动康复等专业服务 [4] - 发布"四川省健康体重管理资源地图" 可通过健康四川官微和川观新闻小程序查询医疗机构信息 [4] 全民健康促进体系 - 确定每年4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 集中开展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活动 [5] - 建立健康信息发布与监测机制 向社会提供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信息 [5] - 将健康教育纳入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相关规划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 [5] -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6]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机制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6] 传染病防控措施 - 遵循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原则 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除蚊媒孳生环境 [7] - 加强蚊媒传染病科普宣传 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7] - 落实传染病防控"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筑牢群防群控屏障 [7]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四川11家企业上榜
四川日报· 2025-08-29 07:52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规模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1][2] -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1][2] - 户均营业收入为861.02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1][2] - 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共105家 [2] 四川民营企业上榜情况 - 四川共有11家民营企业上榜 较2024年增加1家 [1]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排名居第97位 在上榜川企中排名第三位 [1] - 四川德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侨凤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进入榜单 [1] -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未上榜 [1] 四川上榜企业名单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1] - 其亚集团有限公司 [1]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1] -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 [1] - 蓝润集团有限公司 [1] - 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 [1]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1] - 四川德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 四川渠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 - 成都蛟龙港(成都蛟龙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蛟龙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1] - 华侨凤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走向“通江达海”的更远方——从《蜀道新歌》说开去(一)
四川日报· 2025-08-29 07:5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成渝铁路通车时速40公里提升至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 旅行时间从13小时缩短至1小时 [1] - 新成昆铁路线核心站点与中老班列节点在攀枝花相交 形成南下东盟北上欧洲的国际铁路通道 [6] - 成都双国际机场构建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和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 上半年航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3 货运吞吐量全国第5 [6] 物流与贸易网络优化 - 动力锂电池试运专列大幅降低运输周期和成本 四川时代新能源锂电池年出口量达10-20万吨 [7] - TCL科技集团在川建立国内最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持续扩大产能并加速布局研发中心 [7] - 2024年四川外贸规模稳居万亿元台阶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8] 产业升级与投资集聚 - 海外订单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占领市场 倒逼产业提档升级 [8] -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及外国使领馆数量均居中西部第一 [8]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创造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赛事历史 推动入境游和离境退税等国际消费 [8] 区域开放战略定位 - 四川定位为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国际竞争新基地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8] -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构建西拓、南进、东接、北融的开放体系 [3][9] - 具备欧亚大陆几何中心区位优势 拥有战略腹地政策及完备产业链支撑 [4]
发展绩效评估分别位居全国第1、第18,均获评全国A类…… 成都两个综保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四川日报· 2025-08-29 03:39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绩效表现 - 在全国154个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综合排名第1 获评全国A类综合保税区[3] - 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中位居第1[3] - 2024年实现进出口值50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4% 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1[3]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绩效表现 - 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第18 较2023年上升10位 获评全国A类综合保税区[3][4] - 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中位居第2[3] - 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69.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8%[3] 全国综合保税区评级体系 - 全国154个综合保税区中评定A类31个 B类108个 C类15个[4] - 绩效先进综合保税区的经验将进行复制推广 连年评定为C类的综合保税区可能被提议退出[4] 产业发展状况 -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已构建"5+3+N"适铁适欧适东盟特色产业体系[3]
2025农牧品牌之夜活动在成都举行 推介“高原粮仓·净土阿坝”
四川日报· 2025-08-29 03:39
活动概况 - 阿坝州于8月28日晚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举办"高原粮仓·净土阿坝——2025农牧品牌之夜"活动 由州委州政府主办 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州农业农村局承办[3] - 活动旨在展示高原粮仓建设成果 推介"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旅游品牌 推动特色农牧产品和文旅产品出山出圈[3] 活动内容结构 - 活动分为三大篇章:净土阿坝·天府农耕之源 五子登科·特色农牧品牌推介 五"鼓"丰登·农特项目成果发布[3] - 设置五大农牧产业推介环节:粮袋子 果盘子 药引子 菜篮子 肉墩子 每个环节后同步推出五条精品旅游线路[3] 农牧业成果发布 - 发布五项代表性成果:马尔康市建成夏繁种业基地 黑水色湾藏香猪直供港澳 若尔盖农产品进驻中国石油 九寨沟矿泉水入驻安逸集团锦江宾馆 阿坝州蔬菜纳入盒马供应链[3] 品牌形象推广 - 全新IP形象"净仔"在活动现场亮相 萌趣可爱的形象吸引众多嘉宾游客合影打卡[4]
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出炉 获奖数量“瘦身”含金量提升
四川日报· 2025-08-29 00:25
奖项概况 - 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共表彰244项成果 包括25项自然科学奖 11项技术发明奖和208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6] - 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 [2][6] - 9位科研人员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4名外籍专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3][6] - 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由西南交通大学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原理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 [2][8] 奖项质量变化 - 授奖总数持续减少 2024年度获奖项目244个 低于2023年度的247个和2022年度的264个 [7] - 一等奖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个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5个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5个 均高于2023年度 [7] - 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占比提升 2024年度分别为25项和11项 2023年度为10项和6项 [8] 技术创新突破 -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项目开辟全新设计路径 消除高铁基础结构大变形导致的限速瓶颈 技术成果应用于50余个高铁线路工程 [8][17] - 四川大学"基于氧化偶联的有机光电材料合成化学基础"项目实现从0到1突破 打破我国先进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进口格局 [9] - 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功转换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研制国内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系统 具备效率高和更环保优势 [10] - F级50MW重型燃机项目实现我国F级重型燃气轮机零的突破 建立自主完整的设计技术体系和制造体系 [10] 产业应用与协同创新 - 获奖项目与四川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在电子信息 交通运输 先进装备等重点领域涌现突破性技术成果 [10] - 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达209项 占比85.7% 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中70.8%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出 [13]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 截至2023年底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2万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万家 [14] - 生物医药领域胞内递释制剂项目和农业领域猪肠道微生物项目均体现企业牵头完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14] 重点获奖项目贡献 - 王海峰院士在飞机总体 飞行控制和PHM技术方向有深厚造诣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 [15] - 罗先刚院士发现异常杨氏双缝干涉现象 研制出大视场高分辨成像器件和系列薄型天线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6] -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项目应用于京沪高铁 福厦高铁和雅万高铁等标志性工程 实现高性能行车的高铁线形最优设计 [17]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四川9月1日起全面推行“天府入企码”
四川日报· 2025-08-29 00:25
天府入企码推行背景与目标 - 四川省自2023年9月1日起全面推行天府入企码 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全程透明 全程留痕 全程可溯 全程监督 [1] - 该措施核心目标是遏制重复检查 多头检查 运动式检查及以观摩名义变相检查等乱象 同时规范行政检查并督促执法部门当严则严 应检尽检 [1] - 天府入企码是四川省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对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1] 试点阶段成效 - 2023年3月在眉山 绵阳 攀枝花三市试点期间 依法确认行政检查主体数量分别为325个 486个和272个 [2] - 试点市清理后行政检查事项较清理前显著减少:眉山减少13% 绵阳减少10.8% 攀枝花减少21.3% 有效遏制随意检查 [2] - 通过整合不同执法主体对同一企业的检查事项 三市检查频次缩减率分别为36% 32%和24% 企业迎检负担明显减轻 [2] 分阶段实施计划 - 试行阶段为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 期间执法人员可凭天府入企码或行政执法证开展检查 同时完善全省基础信息录入和系统优化 [1][2] - 全面使用阶段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全省范围内企业有权拒绝未出示天府入企码的检查 [1][2] -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将通过定期通报使用情况 发布违规案例或约谈责任人等方式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2]
四川11家企业上榜
四川日报· 2025-08-28 22:45
民营企业500强整体规模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1] - 户均营业收入为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 - 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共105家 [1] 四川民营企业上榜情况 - 四川共有11家民营企业上榜,较2024年增加1家 [1] -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97位,在上榜川企中排名第三 [1] - 四川德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侨凤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进入榜单 [1] -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未上榜 [1] 四川上榜企业名单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其亚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蓝润集团有限公司 [1] - 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四川德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渠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 - 成都蛟龙港(成都蛟龙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蛟龙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华侨凤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乐山做好城市更新“加减法” “菜篮子”变讲究,城市地面“会呼吸”
四川日报· 2025-08-28 07:36
城市更新项目进展 - 乐山全市已完成76个农贸市场改造 实现旧貌换新颜[8] - 去年以来完成272个四公一农项目 总投资约10亿元[8] - 三年规划实施883个城市更新项目 包括新建提升农贸市场146个 新增公共停车位9500个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7.7平方米[8]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 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22.15万辆 鱼鳞状路网与三江两岸地理格局加剧交通拥堵[9] - 建成致江路大桥 虎头山微循环等11个重点项目 区域交通逐步改善[10] - 绿心路改造形成双向6车道 青衣路跨线桥建成后高新南区与中心城区通勤时间预计节省15-20分钟[10] 海绵城市建设 - 鱼咡湾公园引入水动力系统与水下森林 采用透水铺装 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技术[12] - 通过竹公溪分洪道构建上蓄 中分 下排的城市分洪体系[12] - 春溪公园项目设置凹式绿地 生态护岸 蓄水池等海绵设施[12]
一头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头对接产业生态完善 “双轮驱动” 绵阳提速创新产业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8-28 07:36
核心观点 - 绵阳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双轮驱动 聚焦机器人 磁性材料等特色产业新赛道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预计2025年机器人产业产值超30亿元 2027年特色产业新赛道总产值达650亿元 [1][5][8]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绵阳特色产业建圈强链需求 连接科研院所与高校 4个月内完成工业母机主轴项目专家团队组建与立项 计划一年内推出至少两款产品 [2] - 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公司规模达10亿元 与研究院联动投早投小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创新中心形成成果产生-孵化培育-熟化落地-发展壮大的全链条转化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 [3] 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富临精工谐波关节需通过32道测试(峰值 扭矩 密度等)合格后方可应用 [4] - 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缩短复杂零部件制作周期 满足机器人研发中试需求 [7] - 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通过场景搭建和数据采集加速技术研发与验证 [7] - 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实现语音指令交互 与产业链伙伴探索机器人交互体系 [7] 磁性材料产业突破 - 绵阳巨星永磁新型磁钢产品无需添加重稀土元素 在性能不变前提下成本降低15%-20% [1] - 磁性材料产业新增电机发展方向 单台人形机器人钕铁硼磁钢用量约3.5公斤 用于驱动电机与伺服电机 [7] - 搭建创新平台满足机器人关节研发对磁性材料需求 打通磁性材料与机器人产业链 [7] 产业协同与发展目标 - 绵阳构建"587"产业体系:5条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 8条产业链协同发展地 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 [5] - 每条产业链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和路线图 实现力量集中集聚 [6] - 预计2027年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总产值达650亿元 5条主要承载地产业链总规模超2500亿元 推动全市规上工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