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总值(GEP)

搜索文档
一笔“生态账”见证绿色北京发展硕果
中国青年报· 2025-09-26 13:2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9月25日,北京公布了一笔"生态账":北京已连续五年完成GEP-R核算,2024年全市可比GEP-R为3731.8 亿元,呈增长趋势。 如果用学术语言解释GEP和GEP-R,分别指的是生态产品总值和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不过,北京市 延庆区四海镇黑汉岭村党支部书记史云龙更喜欢这样向村民解释,"守着这么好的生态,能赚钱。"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 秋在不久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围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 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涉及标准规范、精准监管、环评改革、市场机制、 绿色金融等方方面面。 其中,我国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此外,我国还鼓励各地积极 探索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实践模式和路径创新。 北京,正是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的缩影。 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绿色北京建设,坚 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两山"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绿水青山 ...
让生态产品“有价可依” 北京已连续五年开展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核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35
其中,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是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价值,如水源 涵养、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质净化、洪水调蓄、固定二氧化碳等。 为科学量化生态服务价值,北京市出台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是首个落实国家2022年《生 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的地方标准。规定了指标体系、核算方法、数据来源和适用范围;聚焦 GEP-R,制定细化核算方案,明确工作安排,逐步实现市级、区级和重要生态空间核算,将GEP-R核算 结果应用于生态保护补偿等工作。 让生态产品"有价可依" 北京已连续五年开展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核算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26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出发 点和落脚点,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积极拓展应用场景,让隐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首都绿色 发展的强劲动能。 让生态产品"有价可依" 生态产品总值(GEP)是指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包括物质 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价值。 打造北京特色核算体系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连续五年开展GEP-R核算工作,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北京特色 ...
【安康】2024年生态产品总值达2374亿元
陕西日报· 2025-08-20 00:18
核心观点 - 2024年安康市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374亿元 较2020年增长17.3% 生态价值显著提升[1] - 通过建立GEP核算制度体系 多途径转化生态价值 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1][2] GEP核算体系 - 核算体系涵盖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三大类18项核心指标[2] - 调节服务类价值1653.1亿元 占比69.6% 其中局部气候调节价值808.99亿元 水源涵养价值541.45亿元[2] - 文化服务类价值511.65亿元 占比21.6% 旅游康养价值达326.34亿元[2] - 物质供给类价值209.4亿元 农林牧渔产品价值占比85.3%[2] 生态资源禀赋 - 森林面积超14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8% 居全省第二[1] - 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 空气质量与水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1] - 每平方公里每年提供343.8万元"天然空调"和230.1万元"绿色水库"服务[2] 产业转化成效 - 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560亿元 "安康富硒茶"成为国家级消费名品[2] - 旅游康养带动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5.1%[2] -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现GDP与GEP协同增长[2]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破百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14
核心观点 - 中新天津生态城2024年GEP达111亿元 其中调节服务价值量75亿元和文化服务价值量35亿元为主要构成[1] - 生态城通过生态建设与文旅融合推动GEP持续增长 并创新核算框架与指标[1] GEP核算结果 - 2024年全域GEP总值111亿元 较此前年度实现连续核算(2021-2024年度)[1] - 物质供给价值量约1亿元 占比0.9%[1] - 调节服务价值量约75亿元 占比67.6%[1] - 文化服务价值量约35亿元 占比31.5%[1] 生态建设成果 - 累计绿化面积超1000公顷 建成区绿地率达50%以上[1] - 生态建设支撑空气净化 水质净化和固碳等指标增长 推动调节服务价值稳中有升[1] 文化服务价值驱动因素 - 资源整合与文旅商融合发展提升公园经济效益[1] - 创新"公园+"运营模式使年接待人数大幅增长[1] - 城市休闲游憩区和公园带动文化服务价值显著提升[1] 核算方法论创新 - 构建"1+3"微观区域框架 涵盖大城市生态系统及湿地 海洋 城市绿地子系统[1] - 形成3大类16中类生态产品目录清单[1] - 增设物种保育和产业生态溢价两大特色指标[1]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首次破百亿
新华网· 2025-08-14 02:47
生态产品总值(GEP)突破 - 2024年生态城GEP达111.2亿元 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较2008年开建之初增长约21倍 [1] - GEP构成中调节服务类价值75.4亿元 文化服务类价值34.9亿元 物质供给类价值0.9亿元 [1] - 实现从盐碱荒滩向生态新城的跨越式转变 形成全维度生态产品体系 [1] 生态修复举措 - 静湖从积存40年污水库经3年治理转变为城市景观湖 [3] - 环湖休闲旅游项目和高品质社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2008年启动的中新两国政府间重大战略合作项目 [3] - 2013年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3] - 2024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方案(2024-2035年) 高标准打造示范区升级版 [3] - GEP指标纳入顶层设计 与GDP共同作为绿色发展关键指标 推动双提升目标 [3]
琼海:GEP连续3年稳步增长
海南日报· 2025-06-05 01:5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 琼海市2021-2023年度GEP分别为788.58亿元、820.11亿元和910.65亿元,三年增幅达15.49% [2] - 琼海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试点工作,建立了本地化核算技术体系并连续3年常态化开展核算 [2] - 通过构建GEP核算技术体系、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及科技赋能精细化核算,探索出地方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 GEP核算应用与创新 - 琼海市建立科学完善的GEP核算制度,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碳汇交易、生态保护补偿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3] - 打造"GEP生态价"体系,搭建生态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3] - 未来将拓展GEP应用场景,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创新,打造海南省首批"生态酒店(民宿)" [3] 碳汇交易与生态经济发展 - 琼海市将围绕碳汇交易持续发力,创新构建大型活动碳中和、零碳机构建设、生态司法损害赔偿等多元应用场景 [3] - 通过拓宽碳汇市场需求,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3]
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海南日报· 2025-06-05 01:07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海南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将生态优先贯穿发展肌理 [1][6] - 2023年万泉河流域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097 53亿元 为首次以流域为单元核算 [3] - 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碳足迹为5 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 低于国内茶叶平均水平 [4]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白沙县"两山平台"累计发放生态贷款超4100万元 惠及3900余农户 [5]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实现渔业资源增长2倍 人工鱼礁区资源密度达周边5倍 珊瑚覆盖率从18%提升至28 78% [5] - 赤田水库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6] 绿色产业发展数据 -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5% 保有量40 9万辆居全国第二 新增更换占比全国第一 [6][7] -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形成年产能改性料3 45万吨 餐饮具4 5万吨 膜袋5 71万吨 2024年产值增长68 25%至4 06亿元 [7] -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75% 全域禁塑替代率达80% [6][7]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至7群42只 [6]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减碳96 2% 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6] - 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等重点低碳园区建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