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AI模型精准识别基因与药物靶点
科技日报· 2025-09-21 02:43
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哈佛医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DGrapher的人工智能 (AI)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可逆转细胞疾病状态的基因与药物靶点,有望彻底改变药物发现的路径。 该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 团队使用治疗前后患病细胞的大量数据训练PDGrapher,使其学习如何将细胞从疾病状态逆转为健康状 态。随后,他们在涵盖11种癌症的19个独立数据集上进行测试,要求模型预测其从未接触过的细胞样本 和癌症类型的治疗方案。结果表明,PDGrapher不仅能准确识别已知有效的药物靶点(这些靶点在训练 中被刻意排除,以防止模型简单记忆),还预测了多个有新证据支持的候选靶点。例如,模型将KDR (VEGFR2)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靶点,与现有临床证据一致;同时识别出TOP2A(一种已被现有 化疗药物靶向的酶)作为遏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靶点,这与近期临床前研究的发现相符。 与其他同类AI工具相比,PDGrapher在准确性和效率上均表现卓越。在未见过的数据集中,其对正确治 疗靶点的预测排名高出其他模型35%,且运算速度比现有方法快25倍。 【总编辑圈点】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药物研 ...
8年高原试验,中国浮空艇炼就“空中多面手”
科技日报· 2025-09-21 02:19
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任务,"极目一号"自8月以来已累计开展30次高空试验,精准获取了大 气成分、污染物分布等关键数据,为研究青藏高原气候演变与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形成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9月19日,形似"大白鲸"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在西藏鲁朗地区成功开展大气观测试验。它搭载了三 大类16型、总重约200千克的科学载荷,在海拔5500米的高空,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从单点采样 到立体监测的技术跨越。 近5年来,该团队已申请浮空艇相关专利60多项。"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浮空艇在升空高度、载荷集 成和数据精度等方面的持续突破,也为我国空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泰华说。 融入国计民生关键场景 浮空艇技术的持续升级,离不开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 第二次青藏科考为浮空艇提供了宝贵的高原实战场景和持续试验机会。科研团队在海拔超过4000米 的试验场,克服低气压和极大温差的困难,通过"试验—改进—再试验"的闭环模式,不断推动技术升 级,每一轮优化都紧密围绕实际应用需求。 同时,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鸿鹄专项"的长期支持下,浮空艇系统综合能力获得显著 提升。该专项支持建设的高原气象综合预报系 ...
新一代稳态聚变中子源大型科学装置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21 01:22
凤麟核科技发展总裁杨琪介绍,作为"科研—工程—产业"一体化的中子科学技术平台,HINEG-Ⅱ 将向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航空航天、工业安全等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开放。同时,作为中子 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试验平台,HINEG-Ⅱ在中子治疗、中子检测、辐照加工、新能源、同位素生产等技 术开发与应用中也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记者 雍黎) 中子被称为核系统的"灵魂",中子科技是核能与核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中子源科学装置是开展先 进核能与核技术交叉研究与应用验证的重要平台。自2023年落户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来,凤麟核 集团重庆基地致力于打造中子科技产业集群,并共建了中子科学(重庆)研究院和中子科技产业园。目 前,中子科学(重庆)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牵头成立了重庆市核学会。 20日,中子科技与产业高峰论坛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会上,"新一代稳态聚变中子源大型 科学装置——HINEG-Ⅱ"发布,该装置的中子源强度可达"每秒产出十三万亿个聚变中子"。同时,中子 物理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揭牌。 ...
“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科技日报· 2025-09-21 01:22
研究突破 - 合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接证据 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1] - 发现中心频率909赫兹 频率高度稳定且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 脉动周期约1.1毫秒 与预期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1] - 该信号出现在伽马暴爆发后约24秒处 表明驱动源为自转周期1.1毫秒的磁陀星[1] 观测对象特征 - 研究对象GRB 230307A是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的伽马暴 其亮度导致国际部分观测设备发生仪器效应无法精确测量[1] -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剧烈的爆发现象 数秒内释放能量超过太阳一生释放总能量[1] - 学界此前推测驱动天体可能是黑洞或磁陀星等极端致密天体 但因距离遥远 持续时间短 信号复杂未能获得直接观测证据[1] 技术手段 - "怀柔一号"极目卫星针对亮暴进行创新设计 成功实现对高亮度伽马暴GRB 230307A的精确观测[1] - 未来将联合"极目""慧眼""天关"和SVOM等卫星观测数据 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2] 科学意义 - 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 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关键证据[2] - 研究成果将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推动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物理机制[2]
水下机器人“海龟”诞生记
科技日报· 2025-09-21 01:22
技术突破 - 实现近海底环境观测的厘米级突破 颠覆传统水下机器人笨拙僵硬印象 [1] - 沉积物干扰降低90% 航行时几乎不泛起涟漪 [3] - 数据噪声降低约76.2% 响应时间缩短1.1倍 倾角控制稳定性提升7.16倍 [6] - 实现360度自由调整姿态 完成宽度1米高度0.8米异形框架的3分钟打结任务 [7][8] 研发创新 - 基于海龟推进方式研发低扰动推进技术 减少水体扰动并保持高效推进 [2] - 建立机器人推力与速度的数学模型 为同类水下机器人提供量化依据 [2] - 首创三点惯性测量感知方法 直接获取角加速度并避免噪声放大 [6] - 在跟踪算法中引入姿态约束算法 实现航行器姿态与环境碰撞深度融合 [7] 应用前景 - 突破水下航行器在海底复杂地形全域机动的技术瓶颈 [8] - 可应用于珊瑚观测 水下捕捞 搜救等领域 [8] - 未来可搭载微距摄像头捕捉珊瑚虫呼吸 配备机械臂实现定点驻留观测 [8] - 在深海采矿中多台协同作业 通过大模型精准定位矿源并保护海底生态 [8]
极目一号,实现技术新突破!
科技日报· 2025-09-20 21:10
"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任务,"极目一号"自8月以来已累计开展30次高空试验,精准获取了大气成 分、污染物分布等关键数据,为研究青藏高原气候演变与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9月19日,形似"大白鲸"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在西藏鲁朗地区成功开展大气观测试验。它搭载了3大类16 型、总重约200公斤的科学载荷,在海拔5500米的高空,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从单点采样到立体 监测的技术跨越。 ...
中国海油攻克海上礁灰岩油田开发世界级难题
科技日报· 2025-09-20 06:01
项目投产表现 - 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投产一年累计生产原油突破70万吨,开发效果好于预期[1] - 原油日产量稳步攀升至3400吨,达到设计高峰日产量的1.25倍[4] - 已投产生产井27口,计划总投产32口生产井[4] 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挑战 - 流花11-1油田是我国海上探明地质储量最大的礁灰岩油田,地质储量达1.4亿吨[4] - 礁灰岩油田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存在溶洞、孔隙和裂缝,油藏下方存在"水垫"导致开发难度极高[4] - 一次开发阶段生产井投产一年后含水率超过90%,采出程度仅12.84%[4][5] 技术创新成果 - 形成海上礁灰岩控水稳油系列技术,包括4项工艺创新和2项工程创新[5] - 已投产生产井日产液量仅为设计值的37.4%,综合含水率较设计降低22%[5] - 采用"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配备"海基二号"平台和"海葵一号"装置[4]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平均水深约305米,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1][4] - 技术突破使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开采寿命延长30年[5] - 为类似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中国方案,推动亿吨级深水油田焕发新生机[1][5]
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翼智屏
科技日报· 2025-09-19 10:42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天翼智屏产品 定位为美好家智慧中枢 承担家庭语音交互中心 智控中心与AI生态聚合中心角色 [1] - 产品以智惠美好家为愿景 依托自研人工智能技术和生态优势 提供全场景智能体服务 [1] - 采用智加屏双核驱动模式 整合自研技术构建家庭全场景智能应用 [1] 核心功能特点 - 突显守护特色 依托硬件联动能力实现安全监控 包括联动AI燃气关火器实现灶台关火智能监控与远程关火功能 [2] - 通过毫米波雷达智能感知老人跌倒异常 结合天翼看家摄像头协同抓拍 自动联系紧急联系人并通知社区物业 [2] -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服药提醒 健康数据实时录入 AI健康咨询及远程视频问诊功能 [2] - 支持出行规划 语音查询班次票价余票信息并完成机票预订 关联家庭行程发送检票提醒 [2] - 具备通信娱乐功能 支持视频通话AI速记摘要 AI鉴伪防诈骗 以及查流量 充话费 AI作画等应用 [2] - 语音交互除普通话外支持粤语 上海话等多种方言识别 未来将扩展更多方言种类 [2] 技术演示与未来规划 - 现场通过语音交互演示灶台关火监控 老人跌倒闭环救助 健康咨询等智能化场景 [3] - 公司将持续坚持自主创新 迭代产品和优化用户体验 引领数字家庭进入更智慧安全的时代 [4]
校馆弦歌丨一名抗日战士的家书:“我虽在外,心犹在家”
科技日报· 2025-09-19 08:50
1945年9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裴久诚的爷爷默默流下了眼泪。"他终于盼到了抗战胜利,但他想念的孩子没有回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裴久诚说起叔父裴超的故事,声音有些哽咽。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不屈抗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当地青年裴超毅然参加了红军,踏上了保家卫国 的征程。 这一别,就连一句寻常的"报平安",都成了裴家遥不可及的奢望。 终于,第一封家书到了!三年,等来了两页纸。1939年8月,他在山东费县。一年后,又收到三页纸,他在江苏盐城。而裴超直到离家的第5年,才在1941年 的第三封家书中,说自己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这一次他写了足足五页纸。 "我虽在外,心犹在家",在第三封家书中,裴超反复表达对家人的挂念,恳请兄嫂、弟弟代为尽孝照顾父母,并希望妻子体谅自己,家庭和睦。"贤妻,自 从咱分离已数载,知你心中挂念非常得很,但我今天立即回家是没有可能的……我知道咱们是从小订婚的,绝不会在外再娶。" 抗战时期,日寇搜检严密,为了不让亲人受到牵连,裴超从没提过自己打了什么仗、在哪个部队,只在信中以"暗语"的形式,隐约透露近况:"我今不言, 你也即知我的工 ...
划重点!这场重磅发布会,事关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日报· 2025-09-19 08:19
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一组图回顾发布要点! 好技日報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持续加强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和成 果应用,以科技 创新引领新质生 产力发展,取得 12 - 8 - 1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J 积极成煤。 19 5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以天更蓝、食更 优、行更快、更 健康等目 进行了系统性布 取得了 K 局, 列突破性成果。 195日报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国家不断加强区 域统筹、央地协 推动区域科 l可, 技创新形成全国 盘棋。 好波HR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我国科技成果转 化水平又上了 个新台阶,全国 技术合同成交额 连续多年保持两 位数增长。 好技日報 坚持自由探索和自 标导向"两条腿" 走路,不断强化平 台基地与学科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