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Tunes
icon
搜索文档
MoffettNathanson founder: Here's what's next for Apple
Youtube· 2025-09-19 19:25
评级调整与估值分析 - 苹果股票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中性 目标价上调约100美元 [1] - 当前市盈率达37倍 较标普500指数溢价24%-25% 若剔除Magnificent 7成分股则溢价达49% [8] - 公司增长速度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估值水平与增长前景不匹配 [8][9] 风险因素消退 - 关税风险消除 苹果作为制造业和进口商在Mag 7中受关税影响最大 但最坏情况通过双边协议规避 [2][3] - 谷歌反垄断案风险解除 法官虽认定谷歌向苹果支付的费用非法(占苹果运营收入25%)但未要求整改 [3] 业务模式与创新 - iPhone收入占比约50% 近20年主要创新体现在App Store应用生态系统的构建 [5][6] - 用户对苹果生态系统黏性极高 但硬件创新步伐放缓 Mac仅实现性能微幅提升 [5][7][10] 服务收入风险 - Epic Games诉讼案允许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处理 可能导致苹果损失30%的支付分成收入 [11] - 服务收入作为高利润率和高增长业务板块 其增长速率面临潜在威胁 [11][12] 财务特征 - 谷歌支付贡献苹果25%运营收入 [3] - 服务业务具有高边际利润特征 [12]
曾经装机必备的91助手,这次彻底停服了
虎嗅· 2025-09-07 23:40
91助手关停事件 - 91助手宣布于9月27日全面停止服务 所有数据永久丢失 VIP会员可申请退款 [5] 历史背景与行业地位 - 91助手与PP助手 豌豆荚 同步推等曾是手机必装软件 但逐渐被市场遗忘 [8] - 2020年91助手和安卓市场停止应用商店分发业务 关闭渠道包上传管理 [10] - 2017年豌豆荚PC版被战略性放弃 并入阿里应用分发 2020年2月豌豆荚PC版和PP助手iOS版彻底停止服务 [13] 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 91助手前身为iPhone PC suite 由用户开发后被网龙收购 [19] - 通过文件管理+越狱功能吸引早期iPhone用户 提供免费安装付费软件服务 [21] - 在安卓系统因Google Play缺失和官方商店不成熟时 成为权威第三方应用商城 提供筛选审核 应用更新和文件管理功能 [26][28][29] - 2012年第三季度用户突破1.27亿 应用下载次数突破100亿 成为国内最大第三方应用平台之一 [33] 百度收购与战略意图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含91助手和安卓市场) [35] - 收购时91无线2012年营收为2.8亿元 估值约3.5亿美元 [43] - 百度因移动互联网入口焦虑收购 当时百度系市场份额仅6.7% 91助手占16.1%排第二 360手机助手以23.8%居首 [40] - 收购后百度系市场份额达24.10% 并独家首发《植物大战僵尸2》和《愤怒的小鸟2:星球大战》 [46][47] 行业变革与衰落原因 - iOS系统完善使越狱需求下降 盗版App分享困难 [51][52] - 安卓手机厂商成立硬核联盟(OPPO 荣耀 vivo 小米 魅族 努比亚 联想)统一SDK接入和五五分成流水 [61][63] - 2015年硬件厂商移动游戏流水占比仅5.7% 第三方应用商店占43.3% [55] - 2015年Q3硬核联盟用户打开官方商店比例达67% 2020年渗透率达64.38% [64] - 91助手被收购后资源转移至百度手机助手 加速业务关停 [69] 行业本质与趋势 - 第三方应用商店寄生在iOS不成熟和安卓混乱期 是移动互联网过渡期补丁而非入口 [70][72] - 当系统优化和厂商控制权回收后 第三方应用商店失去存在价值 [71][73]
19亿美元的91助手死了,但「手机助手」已经秽土转生
36氪· 2025-09-02 13:34
手机助手行业兴衰 - 行业曾经历"百团大战"的繁荣期 多家第三方手机助手平台如91助手 同步推 iTools 豌豆荚等风靡一时 [19][7][8] - 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业务 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案历史记录 [21] - 行业核心功能包括iOS设备越狱 侧载破解应用 Android设备Root解锁及替代官方应用商店等 [12][13][15] 商业模式缺陷 - iOS平台手机助手主要依靠广告及灰色收入变现 难以向用户直接收费 [24] - Android平台由于开放生态 应用商店抽成模式难以实施 用户可轻易转向竞争对手 [24][25] - 工具属性产品普遍面临变现难题 供求关系由开发者主导 [24] 行业衰退原因 - 智能手机独立性增强 云服务与流媒体取代电脑管理功能 照片备份 音乐视频消费均直接通过手机完成 [30][27] - 版权意识普及与支付便捷化推动正版化进程 App Store付费门槛降低改变用户习惯 [34] - 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崛起 如小米等官方商店挤压第三方生存空间 [35][17] - Google逐步提高Android侧载难度 从明年开始限制未经验证应用包安装 [37] - 用户需求从"折腾"转向实用 越狱和Root需求显著下降 [37] 转型生存案例 - 爱思助手通过验机报告功能切入二手iPhone交易场景 转型为面向商贩的To B工具 但仍面临变现困难问题 [39][41][42] - 酷安从应用市场转型数码社区 成为"小绿书" [44] - 大部分小型工作室产品因无法承担转型风险已停止服务 [46] 历史对比与新兴趋势 - 当前头显设备类似早期iPhone 仍需手机作为辅助工具 需安装"头显助手" [52][53] - 当头显不再需要辅助设备时 将标志其成为真正独立的计算终端 [53]
乔布斯的顶级财商:如何用一款“小产品”麻痹巨头,最终完成降维打击?
创业邦· 2025-08-23 10:09
核心观点 - 乔布斯通过iPod和iTouch等产品逐步构建苹果的生态系统 最终颠覆手机行业巨头并实现公司市值增长至3万亿美元 [5][9][10][12] - 商业思维的核心在于理解行业运行原理 通过低门槛市场切入 积累用户和技术 最终实现对巨头的颠覆 [5][9][10][12] 产品战略 - 苹果回归初期市值仅15亿美元 通过产品线瘦身和四象限分类法优化产品矩阵 [5] - iPod以"把1000首歌放进口袋"为卖点 在竞争激烈的MP3市场中凭借设计和体验定位高端 [9][10] - iTunes音乐商店建立用户账号系统 为后续Apple Store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9] - iTouch作为过渡产品 规避与诺基亚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同时打磨多点触摸等关键技术 [10][12] 行业竞争 - MP3市场技术门槛低 中国厂商扎堆入场 但行业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未重视该领域 [9] - 手机市场被诺基亚 摩托罗拉 索尼爱立信垄断 技术渠道成熟 直接进入风险极高 [10] - 苹果通过iPod和iTouch积累用户和技术 最终以iPhone结合通讯模块和App Store颠覆行业 [12] 商业成果 - iPod系列产品占据MP3市场高端定位 形成硬件+内容的闭环生态 [9][10] - iPhone发布后整合iTunes升级的App Store和数据同步功能 构建竞争壁垒 [12] - 苹果市值从15亿美元增长至3万亿美元 印证长期产品战略的成功 [5][12]
卖出30亿台的iPhone,不会被轻易杀死
36氪· 2025-08-04 11:04
iPhone销售表现 - 苹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实现自2021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5] - iPhone累计销量突破30亿台,覆盖全球近一半人口[6] - 销量增速持续提升:从0到10亿部耗时9年(2007-2016),10亿到20亿部缩短至5年(2016-2021),20亿到30亿部仅用4年(2021-2024)[8] - 上季度iPhone贡献445.8亿美元收入,占苹果总营收940.4亿美元的47.4%,超过其他产品线总和[12] 产品形态竞争力 - 智能手机通过复合形态整合电话、电脑、相机、MP3等功能,形成难以替代的全能性[31] - 影像功能持续升级:旗舰机型摄像头模组支持专业级创作,iPhone 16 Pro新增录音棚混音和专用相机按钮[26] - 当前智能眼镜受限于形态无法实现多镜头配置,拍摄角度和自拍功能存在短板[28][29] - 历史经验显示设备替代需满足便利性优先原则,如iPod取代CD机、流媒体取代下载[41][43] 行业技术趋势 - 生成式AI和XR技术被视为可能颠覆智能手机的下一代技术[13] - 智能眼镜被看作理想的AI交互中介,Meta等公司已推出AR+AI原型产品[20][46] - 技术过渡期可能出现手机与眼镜并存的混合使用模式[48] - 折叠屏技术或成为手机形态进化方向,苹果可能于2025年推出折叠iPhone[52] 市场格局演变 - 尽管面临新兴技术冲击,智能手机仍保持主流地位,尚未出现真正替代品[17][18] - 专业场景需求维持设备共存:如同PC未被手机完全取代,未来眼镜也难以完全替代手机[33][34] - 终端设备发展呈现螺旋式演进特征,新旧形态可能长期并存[47][50]
20本超级棒的科技书籍
36氪· 2025-06-23 00:07
科技公司发展历程 - Data General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努力设计并发布下一代微型计算机 揭示管理层与创意人员之间的冲突以及工程师高压工作状态 [4] -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通过结合创意与技术创新 成功推出Mac/iTunes/iPhone/iPad等产品 推动苹果和皮克斯崛起 [10] - 谷歌通过成功扩张新领域改变世界 其内部运作机制包含推动公司运转的核心要素 [17] - 亚马逊在杰夫·贝佐斯铁腕掌控下取得全球性成功 通过Alexa/Fire Phone等项目及利用规模优势挤压竞争对手 [48] - 三星电子从1938年起步 20世纪60年代进入电子行业 通过与苹果竞争主导消费电子市场 形成家族控制的财阀体系 [51] - 特斯拉在埃隆·马斯克领导下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推动太阳能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展 [56] 科技行业现象与风险 - Theranos公司以欺诈手段筹集数亿美元 其血液检测技术严重不准确 最终导致90亿美元估值崩溃和创始人被判刑 [20] - Facebook在追求增长过程中牺牲用户隐私 为政商利益集团提供操纵舆论能力 影响疫苗接种和投票行为 [30] - 网络迷因从无害内容演变为文化战争武器 在激进化/错误信息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影响现代民主制度 [33] - WeWork通过理想主义社区概念颠覆办公空间 但创始人滥用资金导致公司崩溃 显示愿景与骗局的模糊界限 [36] - 人工智能算法存在无意识偏见 通过歧视性设计延续制度性种族主义 需通过合作倾听残疾人真实需求 [45][54] 技术创新与影响 - 机器学习算法存在局限性 其尝试创造力的实例常产生搞笑结果 但能以易懂方式解释技术原理 [22] - 硅谷通过技术创新主导行业 政府在企业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我神话的创始人建立行业基础 [28] - 加密货币被犯罪分子用于暗网交易 涉及毒品销售/比特币盗窃和儿童色情 执法部门需追踪数字黑市交易 [59] - 技术能力主义存在缺陷 昂贵技术未必改善生活 可能进一步边缘化弱势群体 需重新思考无障碍设计 [54] 企业治理与领导力 - 科技公司创始人常出现控制权争夺 如Twitter四位创始人闹翻并争夺公司控制权 体现创业公司压力引发的背叛 [42] - 硅谷初创公司权力从资本方向工程师转移 以网景和硅图公司联合创始人为代表 体现现代工业领袖的 restless 特质 [24] - 科技行业存在"假装成功直到成功"的文化危险 高压环境导致职业倦怠 需关注工程师身心健康 [4][20]
关税背后的逆全球化与颠覆式创新
天天基金网· 2025-04-07 11:25
全球化趋势 - 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改变了商业教育、企业运营和消费者行为,商科教育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常态 [8] -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1980-2023年全球GDP份额增长十倍,2010-2023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38% [9] - 消费者从全球化中获益,产品选择增多且价格更低,但失去对生产链的控制权 [9][12] - 日本和欧洲成为全球化输家,日本占全球GDP比重从1995年17.8%降至2023年3.96%,欧洲从1990年25.69%降至14.86% [11] - 美国制造业岗位从1979年近2000万降至2024年约1300万,工资增长滞后 [13] 颠覆式创新 - 颠覆式创新通过瞄准低效行业、快速扩张和打破规则实现变革,典型案例包括亚马逊(零售)、Spotify(音乐)、特斯拉(汽车) [18][19] - 颠覆的赢家包括科技公司创始人及投资者,消费者以低价获得服务,输家为传统企业及其员工 [20] - 美国因资金优势和规则容忍度成为创新中心,科技公司市值飙升支撑其全球经济份额 [20] - 医疗保健行业因系统复杂性难以被颠覆,政府效率改革面临高风险 [2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多国加征差异化关税,中国税率达34%,汽车进口关税统一为25% [3][4] - 2018-2019年对华加征关税覆盖5000亿美元商品,2025年扩展至墨西哥、加拿大及欧盟 [4] - 标普500公司28%收入依赖海外市场,科技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最高达59%,公用事业仅2% [26] - 关税可能导致企业营业利润率下降,本土生产推高工资成本,制造业再投资决策受影响 [27][28] 市场反应与估值 - 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2024年11月5日4.55%降至2025年3月13日4.27%,收益率曲线趋平 [24] - 标普500隐含股票风险溢价从2024年1月4.28%升至2025年3月14日4.68%,反映市场不确定性 [25] - 估值需纳入政治因素,政府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故事关键变量,特斯拉为典型案例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