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U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安徽安利材料科技接受开源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领域业务进展
新浪证券· 2025-09-17 12:10
历史业绩与毛利率 - 过去业绩波动主要由于原材料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及外部特定事件等非持续性因素 [2] - 近年来通过客户和产品转型升级 品牌大客户增多 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本提效节能降耗 推动毛利率持续提升 [2] 产品营收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营收占比近70% 其中功能鞋材占比总体稳定 沙发家居有所下降 [2] -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且占比提升 电子产品稳定 体育装备略有下降 这几类合计营收占比约30% [2] - 未来各品类收入占比变动取决于下游客户订单需求 将随实际订单落地情况内部增减变动 [2] 汽车内饰业务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世联和江苏瑞高 虽为后进入者但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优势优良 [2] - 产品已在比亚迪丰田等主流汽车品牌部分车型定点应用 [2] - PU材料在国内汽车内饰领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企 未来在燃油车也有良好空间 [2] - 单车价值量因车型部位材料性能等区别 通常一辆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2]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具身智能领域机器人柔性皮肤相关材料研发处于初期阶段 已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及合作方展开调研接洽 尚未形成实质性业务订单 [2] - 半导体领域作为战略储备品类 首批小批量订单已实现量产交付 但金额较小短期内对营收不构成重大影响 后续将积极拓展客户 [2] 资本与激励措施 - 公司暂时没有融资计划 因短期资本支出已基本完成 产能可满足订单需求 且现金流稳健资产负债率健康 [2] - 关于并购将根据未来需要和实际情况适时研讨方案 [2] - 自上市以来积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 将员工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下游行业对高性能多功能生态环保型材料需求提升 PU材料在现有应用领域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 - PU材料在半导体具身智能等领域应用空间也将逐步拓展 [2]
安利股份(300218)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7 10:5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历史上利润波动由原材料及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外部特定事件等非持续性因素导致 [2] - 近年来毛利率提升因客户和产品转型升级 品牌大客户增多 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 内部管理降本提效节能降耗成果良好 [2]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营收占比接近70%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占比提升 电子产品稳定 体育装备略有下降 合计占比约30% [3] - 公司现金流保持稳健 资产负债率健康 抗风险能力较强 短期资本支出基本完成 暂无融资需求 [6] 产品应用与市场拓展 - PU材料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除传统鞋材沙发家居外 在汽车内饰消费电子领域渗透显著加速 未来在半导体具身智能等领域应用空间广阔 [3] - 汽车内饰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有日本世联江苏瑞高等 [3] - 公司汽车内饰产品已在比亚迪丰田大众鸿蒙智行系列小鹏长城江淮奇瑞等主流汽车品牌部分车型实现定点应用 [4] - PU材料在汽车内饰领域目前以新能源品牌车企为主 未来在燃油车中也有良好应用空间 [4] - 汽车内饰产品单车价值量因车型使用部位材料性能单价不同 通常一辆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5] - 半导体领域为首批小批量订单已实现量产交付 但订单金额较小 短期内对营收不构成重大影响 [8]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具身智能领域机器人柔性皮肤相关材料研发处于初期阶段 已与行业头部企业展开调研接洽 尚未形成实质性业务订单 [5] - 公司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战略 聚焦聚氨酯复合材料主业 [6] - 自上市以来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2025年8月启动第4期员工持股计划 参与人数570人 较第3期增加近100人 [7][8]
安利股份(300218)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1 13:14
营收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营收占比接近70% [2] -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且占比提升 电子产品稳定 体育装备略有下降 合计营收占比约30% [2] 毛利率特征 - 电子产品与汽车内饰品类整体毛利率相对较高 [3] - 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毛利率呈现分层分化特点 含基础款与高附加值产品 [3] - 毛利率差异源于产品技术含量 定制化程度和客户层级 [3]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升级客户层级推动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3] 产品应用与优势 - PU材料在汽车内饰 消费电子领域渗透显著加速 [4] - 未来在半导体 具身智能等领域应用空间将逐步拓展 [4] - PU材料相比真皮具有更优生态环保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及功能性化学性能 [4][5] - 颜色纹路多样 尺寸规整易裁剪 性价比高 [4][5] 汽车内饰市场 - 新能源汽车品牌是PU材料在汽车内饰的主要应用主体 [6] - 广泛应用于座椅 门板包覆 中控台 方向盘等内饰部件 [6] - 未来在燃油车领域应用空间将逐步打开 [6] - 单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6] 客户与项目进展 - 产品已在比亚迪 丰田 大众 鸿蒙智行 小鹏 长城 江淮 奇瑞等品牌部分车型实现定点 [7] - 部分定点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7] - 半导体领域首批小批量订单已实现量产交付 但金额较小 [8] 公司运营 - 采取综合定价模式 非简单成本加成 定价话语权提高 [8] - 暂时没有融资计划 现金流稳健 资产负债率健康 [8] - 短期资本支出基本完成 产能可满足订单需求 [8]
调研速递|安徽安利材料科技接受民生证券等6家机构调研 汽车内饰业务成关注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8-26 15:24
业务营收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各品类营收占比与一季度大体相当 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占比接近70% 其中功能鞋材营收总体稳定 沙发家居略有下降 [2] -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且占比提升 电子产品稳定 体育装备略有下降 这几类合计营收占比约30% [2] 汽车内饰业务发展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内饰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PU材料因具备耐刮耐磨/耐水解/抗老化等高性能 抗菌/阻燃/低VOCs等多功能 以及生态环保特性和较高性价比 成为新能源车企打造差异化内饰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 [2] - PU材料在燃油车领域应用空间将逐步打开 [2] - 公司服务汽车品牌增多且定点项目增多 产品已在比亚迪/丰田/大众/鸿蒙智行系列/小鹏/长城/江淮/奇瑞等主流汽车品牌部分车型上定点应用 [3] - 公司正积极接洽新车企品牌争取定点项目 有信心推动汽车内饰品类呈现低基数高增长态势 [3] - 汽车内饰产品单车价值量因不同品牌车型使用部位/材料性能/单价等有所区别 通常一辆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3] - 公司采取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自主开发 与客户及供应商联合定向开发定制化产品 开展前瞻性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开发三种模式满足头部客户需求 [3]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均在5%以上 [3] - 汽车品牌方制定高标准并通过定点方式指定材料供应商 公司实际订单交易对手是汽车品牌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 [3] 产能与业务布局 - 公司现有产能及产能规划可支撑未来新业务发展 生产线具备通用性 [4] - 安利股份本部连同安利越南计划形成年产聚氨酯复合材料1亿米左右生产经营能力 实际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波动 最终以客户订单为准 [4] - 公司密切关注半导体/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机遇 开展市场调研论证与前期技术开发储备工作 [4]
安利股份(30021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4:44
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营收占比接近70% [2] -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且占比提升,电子产品稳定,体育装备略有下降,合计营收占比约30% [2] 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 PU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内饰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因其耐刮耐磨、耐水解、抗老化等高性能,以及抗菌、阻燃、低VOCs等多功能特性 [3] - PU材料未来在燃油车市场的应用比例有望提升,因消费者对环保性、舒适性要求趋同及燃油车企加速内饰升级 [3] 客户与项目进展 - 公司产品已在比亚迪、丰田、大众、鸿蒙智行系列、小鹏、长城、江淮、奇瑞等主流汽车品牌的部分车型上实现定点应用 [3] - 公司正积极接洽新车企品牌,争取新定点项目,推动汽车内饰品类呈现“低基数、高增长”态势 [4] 产品应用与价值 - 汽车内饰产品可应用于档位扶手、座椅、仪表盘、门护板、顶棚等区域,未来应用场景可能进一步拓展 [4] - 单车价值量因车型、部位、材料性能等因素差异,通常一辆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4] 研发与创新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在5%以上,保持高强度研发以提升技术护城河 [5] - 开发模式包括自主开发、与客户/供应商联合定向开发、前瞻性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开发 [5] - 重点布局水性、无溶剂、TPU、硅基、生物基、回收再生等差异化技术 [5] 合作模式 - 汽车品牌方通过定点方式指定材料供应商,公司实际订单交易对手为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如座椅厂、饰件厂) [6] 新业务布局 - 公司密切关注半导体、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开展市场调研与技术开发储备 [7] 产能规划 - 公司现有生产线40条(安利本部)和4条(安利越南),全部投产 [8][9] - 计划形成年产聚氨酯复合材料1亿米左右的生产经营能力 [9] - 生产线具备通用性,可兼容不同品类生产,支撑新业务发展 [8] - 产能释放受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实际以订单为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