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T/CT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放射检查大幅降价:器械市场竞争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21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价到6000 元以内,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 (原标题:多地放射检查大幅降价:器械市场竞争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报道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 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显,X线 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 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快密 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据测算,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20%以上,其 ...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15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 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显,X线 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 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快密 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价到6000 元以内,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截至2025年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整。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据测算,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20%以 ...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记者丨 唐唯珂 编辑丨季媛媛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 一定价,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 显, X线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 机构共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 代加快密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 降价到6000元以内 ,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PET/ C 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 0%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截至2025年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 整。 不过,在 ...
从海底光缆到现代医疗,这些“中国制造”正改变你我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1 13:35
在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受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了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记者深入苏州、上海、杭州等民营企业高地,亲眼见证了硬核 科技的现实攻坚,推动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 01 光纤预制棒 从"0"到"1"的攻坚路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随着传统玻芯光纤逼近物理极限,传输介质上的瓶颈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前不久,江苏一家企业研发生产的空 芯光纤技术,为AI、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业态的超大数据需求提供了无限空间。空芯光纤如同精密的"光子围栏"一样,将光牢牢约束在空气纤芯内。这 种"空气导光"的设计优势就是超低传输损耗、极低非线性效应、近乎光速的传输以及超宽的传输带宽。 许人东:国家在大力提倡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一定要有担当。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球已经铺设了11万多公里的海底光缆,十几亿的 人口都享受到全球互联互通的通信便利。 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宽带中国""网络强国"及"5G+双千兆网络"战略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重要话语权,成为以科技创新 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
联影医疗(688271)2025年中报点评:海外快速增长 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16 00:36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 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1] - 25Q2单季营收35.38亿元同比增长18.6% 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6.99% 扣非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17.96% [1] - 整体毛利率达47.93% 服务业务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 [4]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99% [2] - 业务覆盖近90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高端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2] - 欧洲市场在法国德国取得突破 拉丁美洲与东南亚市场订单与收入显著增长 [2]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0.74% [3] -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占率提升3.4个百分点 位列行业第二 [3] - MR业务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1% CT业务收入15.15亿元 MI业务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 [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3] - 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批上市 [3] - 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 RT业务市占率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 DSA业务市占率提升超5个百分点 [3] 服务业务增长 - 服务业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32.21%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3.56% [4] - 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 维保服务规模持续扩大 [4] - 建立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的全球团队 [2]
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双体验区 专题展示创新成果引领医学创新新风向|聚焦2025服贸会
华夏时报· 2025-09-11 10:22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开幕 主题为"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 首次在首钢园单址举办 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三十强国家和地区[2] - 展会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500家世界500强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2]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举办[2] 参展企业情况 - 健康卫生专题展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率达53% 国际化率达49%[4] - 飞利浦展示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疾病领域全流程智慧解决方案 推出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3] - GE医疗展出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包括PET/CT和量子平台CT 依托北京生产基地全产业链优势[3] - 阿斯利康在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6] - 西门子医疗展出全球首款获国家药监局准入的光子计数CT[6] 科技创新成果 - 展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领域[6]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集中发布 展示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AI研发全流程15个环节[4] - 安贞医院心血管诊断大模型和同仁医院眼底AI相机在人工智能互动体验区展示[4] -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和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亮相[6] 中医药展示 - 中医药展区共48家机构参展 其中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上市公司等龙头机构占比48%[5] - 广安门医院展示"广医・岐智"大模型 西苑医院首展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5] - 同仁堂/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领军机构展示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果[5] 成果转化与临床创新 - "优促计划主题展"集中展示34家医疗单位5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 包括手术室/检验检测/健康管理等实景模块[8] - 阜外医院研发居家医疗级心电监测设备 实现从被动救治转向主动防控[8] - 积水潭医院联合清华大学研发全球首款电磁驱动可延长髓内针 打破进口垄断 解决140万肢体不等长患者医疗痛点[8]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发无创检测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达90%[8] 国际参与情况 -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组织近60家机构参展 展台面积达360平方米[9] - 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继续设展[9]
筑牢壁垒、拓展版图:联影医疗半年报释放强劲增长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8:48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向全周期数智化健康管理生态升级 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防治需求激增推动产业链向全链条 高价值方向深度演进[1]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1年达480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8480亿美元 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6.4%[2] - 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实力提升 核心技术突破 进口垄断格局加速松动 行业向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方向发展[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0.16亿元 同比增长12.79% 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 同比增长21.01%[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 合计派现1.07亿元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94.92元/股向1368名核心人员授予447万股限制性股票[1] - 研发费用7.66亿元 研发费用率12.74% 新增专利申请260余项 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700项 发明专利占比超80%[11] 产品市场表现 -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3] - MR设备收入19.68亿元 同比增长16.81% uMR Jupiter 5T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 累计装机量突破40台 3.0T磁共振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3] - CT设备收入15.15亿元 MI产品收入8.41亿元 同比增长13.15% 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4] - XR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RT和DSA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同比提升17.7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4] - 服务业务收入8.16亿元 同比增长32.21% 占总营收比重13.56%[4] 区域市场发展 - 中国市场收入48.73亿元 同比增长10.74%[5] - 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 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18.99%[7] - 北美市场高端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PET/CT设备装机量超150台[7] - 欧洲市场累计超20个国家实现全线产品装机 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8] - 新兴市场产品入驻近15个拉美国家和超20个非洲国家 在巴西设立区域办公室[8] - 亚太区域与新加坡IHH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印度与Apollo集团达成高端设备订单[9]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构建"研发突破-临床协同-产业转化"一体化研发创新与供应链体系[2] - 累计上市产品超140款 53款通过美国FDA认证 57款获欧盟CE认证 7款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11] - 放疗智能勾画系统uIPW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多靶区 多器官AI自动勾画能力的系统[11] - 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纳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12] - 所有影像与诊断设备实现硬件 软件 应用 工作流层面的AI平台支撑 形成uAIFI uSense uExcel等数智化超级平台矩阵[1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走向常态化 专业化 影像 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更新需求快速释放[6] -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与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 基层医疗设备更新成为核心抓手 县域市场活跃度提升[6] - 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和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推动价格趋于合理[6] 全球化战略 - 采用"一核多翼"全球化布局模式和"高举高打 全线突破"全球化战略[7] - 全球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 拥有超30个备件库 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 三大区域级服务中心 构建7×24小时响应服务能力[9] - 通过询价转让吸引淡马锡 易方达 工银瑞信 太平洋资管 中国人寿资管等机构投资[10] 产学研合作 - 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启动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13] - 参与清华大学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攻克高分辨双能谱平板探测器技术[13] - 与香港养和医疗集团合作推动uCT 960+高端设备与AI技术的临床融合[13]
联影医疗(688271):业绩符合预期 关注复苏背景下基本面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37
业绩表现 - 1H25收入60.16亿元 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 同比增长5.03% [1] - 设备销售收入48.90亿元 同比增长7.6% 其中MR收入19.68亿元增长16.8% XR收入3.24亿元增长26.6% CT收入15.15亿元下降6.4% [2] - 维保业务收入8.16亿元 同比增长32.2% 收入占比提升至13.6% 软件及其他收入3.10亿元增长79.9% [2] 收入结构 - 中国市场收入48.73亿元 同比增长10.74% 海外区域收入11.42亿元增长22.48% 占比提升至19% [2] - 单季度收入增速持续改善 4Q24至2Q25同比变化分别为-15.9%/+5.4%/+18.6% 行业招投标活动自4Q24开始恢复 [2] 盈利能力 - 1H25毛利率47.9% 较可比口径1H24下降1.3个百分点 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及设备更新项目招采影响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高端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其中PET/CT部署超150台 [3] 产品进展 - 光子计数CT于8月获批 标志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品牌进入全球化一线梯队 [3] - 高端产品落地有助于深化发达国家市场布局 驱动各产品线全球化商业放量 [3] 估值预测 - 维持2025及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11%至161元 [4] - 估值上调因公司持续突破高端产品及板块估值抬升 采用WACC 6.7%和永续增长率2.0%假设 [4]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815
天风证券· 2025-08-15 06:15
行业评级 - 医疗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不变 [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医疗设备中标总额126.43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下滑6% [5][11] - 2025年1~7月累计中标总额967.85亿元,同比增长57% [5][11] - CT品类表现突出,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44%,1~7月累计同比增长95% [12] - 磁共振1~7月累计中标额同比增长93%,DSA增长70% [12] 国产品牌表现 联影医疗 - 7月中标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33% [15] - PET/CT增速显著,7月同比增长536% [15] - 1~7月累计中标58.54亿元,同比增长57% [15] 迈瑞医疗 - 7月中标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6% [18] - 呼吸机品类增速亮眼,7月同比增长58% [18] - 1~7月累计中标50.11亿元,同比增长55% [18] 开立医疗 - 7月中标额1.01亿元,同比增长67% [24] - 软镜品类7月同比增长88% [24] - 1~7月累计中标7.40亿元,同比增长106% [24] 其他国产品牌 - 山外山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392%,1~7月累计增长239% [27] - 万东医疗1~7月累计中标7.94亿元,同比增长95% [30] - 澳华内镜1~7月累计中标3.03亿元,同比增长48% [21] 进口品牌表现 飞利浦 - 7月中标额4.67亿元,同比下滑41% [33] - DSA品类7月同比下滑57%,但1~7月累计仍增长25% [33] - 1~7月累计中标50.45亿元,同比增长39% [33] 西门子 - 7月中标额5.54亿元,同比下滑11% [36] - CT品类逆势增长,7月同比增长25%,1~7月累计增长94% [36] - 1~7月累计中标66.20亿元,同比增长49% [36] GE医疗 - 7月中标额7.01亿元,同比下滑17% [39] - DSA品类7月同比增长147%,1~7月累计增长73% [39] - 1~7月累计中标74.14亿元,同比增长44% [39]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现状、空间布局、投资机会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7-09 02:12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政策环境 - 深圳从"政策红利"向"产业红利"转型的核心抓手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1] - 2024年3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高端医疗器械等7个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 [1] - 2025年4月出台《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2] - 2022年6月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达650亿元,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 [2]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图谱 - 已构建覆盖"上游材料及生产设备-中游医疗器械制造-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8] - 上游代表企业包括捷工科技、融昕医疗等 [8] - 中游代表企业包括迈瑞医疗、安科高技术等 [8] - 下游医院超过170家,医疗实验室超过160家 [8] - 宝安区产业链企业数量最多,拥有104家材料及设备供给企业、40家体外诊断设备企业等 [13]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模 - 2023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达990亿元,全国占比约10%,居全国之首 [16] - 2023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365亿元,2024年预计约400亿元 [18] - 龙岗区创新能力强,研发手术机器人、试剂盒等创新产品 [19] - 南山区产业链横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19]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企业布局 - 2023年新注册企业93家,较2022年增加5家 [22] - 截至2025年4月,拥有上市企业14家,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41家 [24] - 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代表企业包括迈瑞医疗、开立生物等 [26] - 产业布局呈现"南研发、北制造"特点,集中在南山、坪山、龙华等区 [27]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融资分析 - 2022-2025年融资活跃,A轮及之前轮次融资数量较多 [30] - 代表融资案例:赛禾医疗2023年B轮融资2亿元,核心医疗2023年C+轮融资2亿元 [32] - 融资区域分布呈现"南山主导、多点开花"特征,南山区最活跃 [33]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机会 - 南山区目标成为全球知名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 [36] - 龙华区和坪山区重点打造产业集聚地,宝安区重点开展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研发 [36] - 政策优势明显,各区加速建设产业园区 [38] - 企业优势突出,拥有迈瑞医疗等头部企业引领 [38] - 投资方向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植入式医疗器械等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