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型PERC电池片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富豪携英发睿能冲刺IPO,2024年巨亏8.6亿,抱紧隆基绿能“大腿”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3]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和2024年均登上GEI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3] - 公司总部于2024年5月从安徽迁至四川省宜宾市,并于2024年8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3]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史 - 张发玉家族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49.1%的股份,采用家族式治理架构 [6] - 公司上市前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宜宾高投、国家绿色基金等机构 [7] - 最近一次C轮融资于2025年7月29日完成,投后估值达85.94亿元人民币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43.59亿元及24.08亿元 [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8.64亿元及3.55亿元,2024年出现大幅亏损 [12]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11.2%,实现扭亏为盈 [22] 产品结构转型 - 2022-2024年P型PERC电池片营收占比从96.9%降至13.8%,2025年已完全停产 [14][19] - N型TOPCon电池片营收从2023年7.44亿元增长至2025年前四个月23亿元,占比达95.5% [15][19] - 公司2024年11月开始布局新一代N型xBC电池片技术路线 [9] 产能与技术指标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光伏电池片有效产能约10.9GW [20] - N型TOPCon电池片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79.9%提升至2025年97.8% [21] - N型TOPCon理论转换效率达28.7%,量产后转换效率为25.5% [18]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49.7%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39.6% [27] - 隆基绿能始终为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营收占比介于12.2%-24.4% [29]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52.8%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24.1% [29] 成本与价格趋势 - N型TOPCon电池片售价从2023年0.44元/瓦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0.32元/瓦 [23] - 毛利率从2022年11.9%降至2024年-7.4%,2025年前四个月回升至23.8% [23][34] - 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3.2%提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24.5% [24] 资金与负债状况 - 存货从2022年2.65亿元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13.46亿元,增长超4倍 [3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8.75亿元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16.01亿元 [32] - 计息银行借款从2022年7509.9万元增至2024年6.83亿元 [32]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7.1%升至2024年37.3%,2025年4月降至28.5% [32] 战略合作与合规情况 - 与隆基绿能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6GW HPBC电池片项目 [25] - 获得隆基绿能12项N型HPBC电池片专利许可授权,期限5年 [27] - xBC产线升级项目在取得节能审查前已投产,预计2026年完成环保验收 [27]
出货量全球第三,光伏“黑马”英发睿能闯关港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3:03
公司IPO与融资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IPO募集资金净额60.6%用于建立及升级印尼基地 15.2%用于研发光伏电池片先进技术 15.2%用于优化销售渠道 9.1%用于营运资金 [1] - 2022年6月以来获得四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宜宾高投 宜宾睿能投资 宜宾高投产业 宜宾绿能 国家绿色基金 东合创投 建鑫投资等 [3] 产能与技术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1][2] - 2025年前4个月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32.7GW [2] - 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家实现N型xBC电池片商业化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3] - 产能全部转换为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2] - 在四川宜宾 绵阳 安徽天长和印尼设有生产基地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 104.94亿元 43.59亿元和24.08亿元 [3] - 同期利润分别为3.50亿元 4.1亿元 -8.64亿元和3.55亿元 [3] - 2025年前4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11% 净利润止亏转盈 [3] - N型TOPCon电池片营收占比从2023年7.1%提升至2025年前4个月95.5% [3] 客户结构与市场分布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49.7%降至2025年前4个月39.6% [4] - 最大单一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19.7%降至2025年前4个月12.2% [4] - 前五大客户几乎均为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 [4] - 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3.2%上升至2025年前4个月24.5% 主要市场为印度和越南 [4] 存货与成本结构 - 存货金额从2022年2.65亿元增至2025年前4个月13.46亿元 [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5天增至2025年前4个月63天 [5]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居高不下 [1] - 存货增加原因包括印尼基地投产需求增加 制成品数量上升 以及为硅棒拉制生产储备原材料 [5] - 存货周转天数增加原因包括扩大硅棒拉制规模 行业竞争导致周转放缓 海外销售交付周期更长 [5]
英发睿能港股IPO前毛利率异常上升 3年4次融资22亿、负债率仍达68%
新浪证券· 2025-08-25 10:36
上市申请与融资历史 - 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曾终止A股IPO申请[1][3] - 近三年内完成四轮融资 累计募资额22.24亿元[2][9] - IPO募集资金计划60.6%用于印尼基地建设 15.2%用于研发 15.2%用于销售渠道优化 9.1%用于营运资金[3] 财务业绩波动 - 2023年营收104.94亿元同比增长85.95% 净利润2.87亿元同比下降22.44%[3] - 2024年营收43.59亿元同比下降58.46% 净利润亏损7.29亿元[3] - 2025年前4个月营收24.08亿元同比增长111.22% 净利润3.55亿元实现扭亏[4] - 毛利率从2024年-7.40%跃升至2025年前4个月23.79%[5] 产能与技术结构 - P型PERC电池片利用率从2022年98.0%降至2025年前4个月0%[7] - N型TOPCon电池片利用率从2023年79.9%升至2025年前4个月97.8%[7] - 2025年4月末全部产能转换为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7] 行业竞争与运营压力 - 2024年全球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410.8GW 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超80%但增速放缓至8.9%[9] - 组件厂商垂直一体化趋势导致头部客户对外采购依赖度降低[8]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54.97天同比增加5倍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12.92天同比增加3倍[1][9] - 负债率持续走高 2024年末达68.37%[9]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8] - 产品覆盖全球前十光伏组件供应商中的9家 2023年覆盖客户数从4家增至9家[1][8]
四川又一港股IPO!出货量全球第三的光伏黑马,张发玉家族掌舵、宜宾国资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8-23 01:14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8月20日首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 [1] -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2][4] - 公司于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N型xBC电池片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4] 产能布局与扩张计划 - 公司拥有天长、宜宾、绵阳、印尼四大生产基地 截至2025年4月30日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32.7GW [6] - 公司计划到2026年6月新建五条生产线 计划新增年产能3GW [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43.59亿元、24.08亿元 [6] - 同期利润分别为3.50亿元、4.10亿元、-8.64亿元、3.55亿元 [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分别为49.7%、56.5%、54.7%、39.6% [6]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张发玉家族合计控制公司股东会49.10%投票权 宜宾国资相关企业持股26.51% 国家绿色基金持股7.86% [11] - 董事会包括4名执行董事:张发玉(董事长)、张敏(总经理)、张杰(副总经理)、施艳松(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 [13]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2025年2月联手五粮液集团、隆基绿能及宜宾国资合资成立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 聚焦BC电池研发与生产 [15] - 2022年3月成立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 为首家落户宜宾的光伏企业 由张敏担任法定代表人 [15] 总部迁移与历史沿革 - 2025年5月将总部从安徽迁至四川宜宾 公司全称由"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 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 注册资本3.87亿元 隶属于英发集团 [4][9] 融资历程 - 自2022年6月以来完成四轮融资 投资者包括宜宾高投、国家绿色基金、金雨茂物等机构 [7] 管理层成就 - 总经理张敏曾率领公司完成宜宾基地一期产线建设及N型TOPCon产能改造 获2024年多项行业荣誉及2025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未来榜 [15]
全球第三大光伏电池龙头计划赴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22 13:22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英发睿能于8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 [2] - 公司2023年跻身全球光伏电池第四名 2024年上半年升至全球第三大光伏电池龙头 [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56.43亿元 利润3.5亿元 2023年营收104.94亿元 利润4.1亿元 [4] - 2024年受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 营收大幅下滑近60%至43.59亿元 亏损8.64亿元 [4] - 2025年1-4月营收24.08亿元 净利润3.55亿元实现扭亏 毛利率达23.8%创历史新高 [4] - 截至2025年4月末总资产130.27亿元 总负债84.45亿元攀升至近年高位 [9] 产能与技术布局 - 2022年P型PERC电池片产能5.7 GW 截至2025年4月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32.7 GW [6] - 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7.1% [6] - 2023年与隆基绿能合作建设16 GW HPBC电池片项目 2025年5月首期6 GW N型xBC电池片生产线试生产 [7] - 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N型xBC电池片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7] - 截至4月末所有产能均转换为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7] 成本优势与产业链布局 - 2025年4月N型TOPCon电池片国内非硅成本0.1元/W 低于行业平均量产水平0.14元/W [8] - 拥有12 GW单晶硅拉棒项目 2023年12月产出首批硅棒以控制上游成本 [7] - 2024年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基地 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 [7] 市场销售与地域分布 - 2022-2024年及2025年1-4月海外收入分别为1.83亿元、3.42亿元、4.68亿元及5.9亿元 [12]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3.2%提升至2025年1-4月的24.5% [12] - 销往美国的光伏电池片产品均产自印度尼西亚基地 [12] 股权结构与股东背景 - 张发玉家族合共控制公司约49.1%投票权 为典型家族企业 [12][13] - 南京英发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5.63% 由张发玉持股36%、罗宝英持股24%、张敏持股20%及张杰持股20% [13] - 宜宾国资委旗下四家公司共同持有26.51%股份 包括宜宾高投(15.43%)、宜宾睿能投资(5.24%)、宜宾绿能(1.16%)及宜宾高投产业(4.68%) [17] - 国家绿色基金为第三大股东持股7.86% [18] - 公司2023年6月曾申请A股主板上市 后因发展战略及市场环境撤回申请 [19] 行业对标 - 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商中润光能2023年营收约113.2亿元 亏损13.63亿元 2024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0]
光伏新星闪耀!宜宾英发睿能携美女掌门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43
公司背景与上市计划 - 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与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担任整体协调人 [1] - 创始人张发玉1963年出生于安徽天长农村 创业历程从参军 司机到创办上海浦东英发电子有限公司 最终发展为涵盖光伏电池 新能源电站 电子运营和产业运营的英发集团 [1] 产能布局与技术发展 - 2016年创立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光伏电池领域 2025年总部迁至宜宾 在四川宜宾 安徽天长 印尼和四川绵阳建立四大生产基地 [3] - 2021年最早布局210mm大尺寸P型PERC电池片产线 2022年切入N型TOPCon电池片技术 2024年与主要客户签署N型HPBC电池片战略协议 2025年5月实现首期6.0GW N型xBC电池片产线试生产 [3] - 计划将约60%募资净额用于印尼基地扩建升级 扩大N型TOPCon及P型PERC电池片产能 [3] 市场份额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份额达14.7%位列全球第三 2024年上半年首次冲入全球电池片出货TOP5并列第四 2025年上半年跃升至全球第三 [4] - 2023年至2024年因退出P型PERC业务营收下滑58.5%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率恢复至23.8% N型TOPCon电池片成为绝对核心业务 [4] - 已覆盖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光伏组件供应商 包括隆基绿能 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 [4] 融资历程与估值 - A轮融资于2022年8月26日完成 代价金额8.847亿元 投资后估值38.847亿元 [5] - A+轮融资于2022年12月16日完成 代价金额4.5亿元 投资后估值43.347亿元 [5] - B轮融资于2022年12月30日完成 代价金额10.381亿元 投资后估值75.401亿元 [5] - C轮融资于2025年8月18日完成 代价金额10.53亿元 投资后估值859.42亿元 [5] 管理层与战略方向 - 创始人张发玉之女张敏2021年出任总经理 主导宜宾基地建设和N型TOPCon产能改造 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光伏界的宁德时代" [5]
N型TOPCon电池片头部厂商英发睿能递表港交所:原材料占销售成本超80%,存货呈增长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2:37
IPO募资计划 - 公司拟将IPO募集资金净额约60.6%用于建立及升级印尼基地 [1] - 约15.2%用于研发适用于开发光伏电池片产品的先进技术 [1] - 约15.2%用于提升及优化国内及海外销售渠道 [1] - 约9.1%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1][2] - 2025年前四个月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32.7GW [2] - 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个实现N型xBC电池片商业化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3] - 2025年前四个月N型TOPCon电池片营收占比从2023年7.1%提升至95.5%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产能均已转换为182mm型号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2] 产能布局与融资 - 在四川宜宾 绵阳市 安徽省天长市和印尼设有工厂 [2] - 2022年6月以来获得四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宜宾高投 国家绿色基金等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 104.94亿元 43.59亿元和24.08亿元 [3] - 同期年/期内利润分别为3.50亿元 4.1亿元 -8.64亿元和3.55亿元 [3]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约111% 净利润止亏转盈 [3]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49.7%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39.6% [3] - 最大单一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19.7%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12.2% [3] - 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3.2%上升至2025年前四个月24.5% 主要市场为印度及越南 [4] 成本结构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从2022年91.9%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80.6% [4] - 硅片及银浆等原材料占总销售成本50%以上 [4] - 原材料价格经历大幅波动 公司无法保证完全抵消成本波动 [4] 存货状况 - 存货金额从2022年2.65亿元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13.46亿元 [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5天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63天 [5] - 存货增加主因印尼基地投产导致原材料需求增加及制成品数量上升 [5] - 存货周转天数增加因扩大硅棒拉制规模 行业竞争导致周转放缓 海外业务交付周期更长 [5]
英发睿能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智通财经· 2025-08-20 23:01
公司概况 - 英发睿能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专注于P型和N型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多个行业权威榜单,并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标准 [3] - 公司产品通过法国碳足迹认证和德国南德认证,具备全球市场竞争力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3] - 2025年8月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N型xBC电池片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6] 产能与技术 - 2022年P型PERC电池片年产能5.7GW,2025年4月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32.7GW [3] - 全部产能已转换为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4] - 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7.1%,接近28.7%的理论极限 [6] - 2025年5月首期6.0GW N型xBC电池片生产线试生产 [6] 战略布局 - 在四川宜宾布局大规模先进电池片产能,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 [4] - 2024年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基地,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 [4] - 通过海外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能力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56.43亿元,利润3.50亿元;2023年收入104.94亿元,利润4.10亿元 [7] - 2024年收入43.59亿元,亏损8.64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24.08亿元,利润3.55亿元 [7] -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率23.8%,较2024年全年-7.4%显著改善 [8]
新股消息 | 英发睿能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22:57
公司上市申请 - 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片制造商 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覆盖P型和N型电池片 [3] - 按2024年出货量计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3]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入选北极星杯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和PVBL2023最具成长力光伏品牌 [3] - 电池片产品通过法国碳足迹认证和德国南德认证 [3] 产能与技术布局 - 2022年公司拥有P型PERC电池片5.7GW年产能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 N型TOPCon电池片年化产能达32.7GW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公司产能均已转换为182mm型号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 [4] - 公司在四川宜宾布局大规模先进电池片产能 2024年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基地 [4] - 2021年公司最早布局210mm大尺寸电池片产线 2022年加速发展N型TOPCon技术 2025年5月首期6.0GW N型xBC电池片生产线试生产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7.1% 接近28.7%的理论极限效率 [6]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56.43亿元人民币 利润3.50亿元人民币 2023年收入104.94亿元人民币 利润4.10亿元人民币 [7] - 2024年收入43.59亿元人民币 亏损8.64亿元人民币 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收入24.08亿元人民币 利润3.55亿元人民币 [7] - 2022年毛利率11.9% 2023年毛利率8.8% 2024年毛亏损率7.4% 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毛利率23.8% [8] - 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2.2%上升至2024年6.4% 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为4.8% [8]
成本下降 需求向好 多家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喜
新华网· 2025-08-12 05:54
行业整体表现 - 多家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预喜 受益于硅料价格下行和市场需求旺盛 [1][2] - 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 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 [2] - 全球光伏产业高景气状态将延续 下游装机项目需求陆续启动 [1][4] 公司业绩情况 - 钧达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9亿元-11亿元 同比增长230%-300% 电池片出货量11.4GW同比增长181% [2] - 亿晶光电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1086%-1255% 受益于硅材料价格下降和组件销量增长 [2][3] - 晶澳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42亿元-49亿元 同比增长146.81%-187.95% 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大幅增长 [2][3] - 协鑫集成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57%-219.89% 组件销售量和营业收入同步大幅提升 [2][3] 产品结构变化 - 钧达股份N型TOPCon出货量6.56GW P型PERC出货量4.84GW [2] - 行业N型电池产能相对短缺 N型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2] - 钧达股份滁州二期年产10GW和淮安一期年产13GW项目投产 N型TOPCon产能规模提升 [2] 原材料价格走势 - 6月以来硅料价格加速下跌 各类硅料月累计跌幅达47.5%-53.4% [4] - 7月硅料价格止跌企稳 N型料成交均价7.4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0.4% [4] - 复投料 单晶致密料及单晶菜花料价格连续两周持平 [4] - 多晶硅库存已接近合理水平 前期库存转移到下游 [4] 需求端表现 - 下游硅片企业开工率提升 需求有小幅改善迹象 [4] - 6月下旬产业链价格基本见底 终端需求开始逐渐回暖 [4] - 晶澳科技7月排产环比提升 项目需求陆续启动 [4] - 2023年全球光伏直流侧装机需求预计达382GW 同比增速58% 其中国内直流侧装机有望达150GW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