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lama4
icon
搜索文档
小扎“亿元俱乐部”开招白菜岗,年薪20-30万美元,网友:是时候招牛马干苦力了
36氪· 2025-08-19 05:11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招聘策略 - 公司前期以高薪吸引顶尖人才,部分岗位年薪上亿美元,现阶段转向招聘中端人才填补运营缺口,产品运营经理年薪总包20-30万美元,仅为前期高端人才薪酬的1/5至1/100 [1][4] - 此次招聘岗位年薪122000-177000美元/年,包含奖金、股权及福利,与公司产品经理常规薪资水平(16-31万美元/年)基本持平 [4][7] - 超级智能实验室团队规模已超2500人,其中99%为非高薪岗位,显示公司从核心研发向规模化运营过渡的战略调整 [9] 岗位职责与要求 - 产品运营经理需协调跨部门资源,确保AI模型(GenAI)产品顺利上线,工作涵盖数据收集、流程优化、问题预判及团队协作 [6] - 核心能力要求包括:6年以上经验、数据管道构建、SQL分析、跨部门沟通及高管级仪表盘开发经验,8年以上经验或全球团队管理经验为加分项 [7] - 岗位需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优化AI自动化模型工作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与发布效率,并设计端到端运营性能改进计划 [6][7] 行业与市场反应 - 市场对超级智能实验室"普通薪资"岗位关注度较高,因与前期亿元级高薪招聘形成强烈反差,引发关于团队结构阶段的讨论 [4][8] - 网友调侃该薪资为"无薪实习",反映硅谷对Meta薪酬策略的认知差异,同时暗示公司可能已完成核心团队搭建 [8][9] - 未公开的奖金与股权部分可能构成实际薪酬重要组成部分,需结合公司当前市值综合评估 [10]
计算机ETF(512720)涨超1.6%,国产大模型技术突破或催化算力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03:56
计算机ETF表现 - 8月11日计算机ETF(512720)涨幅超过1 6% [1] - 该ETF跟踪CS计算机指数(930651) 覆盖沪深市场计算机硬件 软件及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CS计算机指数具有高成长性和波动性特征 反映计算机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1] Kimi K2模型技术突破 - Kimi K2模型以320亿激活参数实现万亿级规模扩展 采用自研MuonClip优化器突破训练稳定性瓶颈 [1] - 在代码 数学 工具调用三大核心赛道全面超越Gemma3和Llama4等国际开源模型 跻身大模型竞技场总榜TOP5 [1] - 通过ACEBench启发的智能体数据合成技术覆盖数千种工具场景 显著提升任务泛化能力 [1] - 可自主生成复杂前端代码并精准拆解指令为结构化序列 [1] 商业化与应用前景 - 开源策略将降低AI Agent开发成本 推动应用层创新爆发 [1] - B端企业级API与C端多模态Kimi-VL形成全栈产品矩阵 验证长文本 视觉交互等场景落地潜力 [1] - 同等性能下 Kimi K2推理成本优势明显 有望加速智能体从概念验证向商业化盈利过渡 [1] 相关基金产品 - 无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计算机主题ETF联接A(160224)和国泰中证计算机主题ETF联接C(010210) [2]
OpenAI将启动5000万美元基金,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Kimi K2登顶全球开源模型冠军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7-20 01:15
Manus联合创始人总结经验教训 - Manus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发布技术解析长文 复盘公司从年初爆火至今的开发思路与教训 [1] - 公司近期被曝裁员、清空国内多平台账号等消息 [1] 中国开源模型全球领先 - 全球开源模型排行榜中 Kimi K2、DeepSeek R1、Qwen3等3个中国模型排名前三 [2] - Kimi K2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领先谷歌Gemma3和Meta旗下Llama4 [2] - 榜单由数千位开发者通过动态盲测进行投票 [2] OpenAI启动5000万美元基金 - OpenAI宣布启动5000万美元初始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 [3] - 基金将用于教育、经济机遇、社区组织和医疗保健等领域 扩大AI影响力并促进创新 [3] - 公司还将支持社区主导的研究和创新 利用AI促进公共福祉 [3] Perplexity挑战谷歌移动市场地位 - Perplexity正与移动设备制造商洽谈 希望在智能手机上预装Comet AI移动浏览器 [4] - 公司CEO表示说服OEM将默认浏览器从Chrome改为Comet并不容易 [4] - 强调了移动平台上用户惯性带来的挑战 [4]
重新审视AI明星工程师的天价薪酬
经济观察网· 2025-07-18 16:56
科技巨头AI人才争夺战 - Meta、OpenAI等科技巨头以数百万美元薪资争夺AI顶尖研究员,高级AI科学家年薪普遍在300万至700万美元之间,个别超过1000万美元,较2022年上涨约50% [2] - Meta的AI工程师薪酬中位数为56万美元,最高可达350万美元以上;OpenAI工程师薪酬中位数为87万美元,高级工程师可达134万美元,远高于普通软件工程师的18.5万美元中位数 [2] - OpenAI首席研究官批评Meta在假期挖人,公司正在调整薪酬结构和奖励制度以留住人才 [2] - Meta因大语言模型Llama4表现不佳而紧急转向,投资148亿美元入股数据标注公司ScaleAI并组建"超级智能"团队 [3] 人才争夺战的历史演进 - 人才争夺战概念最早由麦肯锡1997年提出,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最稀缺资源,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4] - 互联网泡沫时期出现对明星工程师的狂热追捧,企业通过高薪、期权和"联合创始人"头衔吸引人才 [5] - 2002-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新兴岗位如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成为热门资源 [6] - 2022年ChatGPT引爆AI热潮,LLM研究员、推理算法专家等AI人才身价飙升,行业巨头展开战略先发权竞争 [6] 人才争夺战的管理弊端 - 企业常设不切实际招聘门槛,希望直接雇用"即插即用"员工,而非投资内部培训 [7] - 人才被视为可变成本而非资本投资,企业面临短期压力时倾向削减培训,导致更高流动率和绩效问题 [8] - 中小企业因FOMO情绪盲目跟随高薪抢人,导致薪酬体系失衡、文化紊乱等问题 [9][10] - 高薪抢人策略使中小企业偏离产品与客户战略,陷入高成本竞争和"招人无项目"困境 [11] 人才战略的长期主义转向 - 高价挖角并非破解AI人才短缺的通用办法,企业需注重内部人才发展与系统性能力建设 [13] - 未来人才战略将从"争夺"转向"吸引与培育",体现在选才逻辑改变、雇主吸引力提升和内部机制完善 [14] - 丰田、微软、美的等企业案例显示长期成功依赖系统性组织能力而非高薪挖人 [15] - 真正人才战略不是快一步而是走得远,需构建稳定、适配、可持续的人才生态 [16]
扎克伯格豪掷143亿,押注27岁华裔天才少年
36氪· 2025-07-12 08:44
核心观点 - 27岁亿万富翁Alexandr Wang创立Scale AI,公司从数据标注起家,抓住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两大风口,现被Meta以143亿美金收购49%股份,创始人成为Meta超级智能团队领导者[1][5][9][17] 创始人背景 - Alexandr Wang中文名汪滔,97年出生,17岁参加物理和计算机奥赛,18岁进入麻省理工后辍学创业[5] - 父母均为物理学家,遗传高智商,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身价20亿美金[5] - 创业初期获Y Combinator孵化,项目负责人为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19岁时创立Scale AI,主营AI数据标注业务,初期服务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特斯拉和苹果[5][7] - 2019年估值达10亿美金,业务转向大语言模型,为OpenAI训练初代ChatGPT提供数据服务[7] - 2024年面临行业竞争加剧,被Meta以143亿美金收购49%股份,近乎控股[9][17] 商业模式 - 核心业务为人工数据标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境外外包平台Remotasks雇佣菲律宾、肯尼亚等廉价劳动力,时薪仅几美分[8][11] - 成本控制导致质量问题,曾发生外包人员用GPT伪造标注数据事件,后限制重要项目外包区域至美英等国[11] - 竞争对手Surge AI采用博士级标注员,主打高质量专业领域数据服务[13] 行业动态 - AI大模型爆发催生数据标注需求,2024年起涌现多家竞争对手,行业从Scale AI垄断转向多元化竞争[13] - Meta的Llama4大模型表现不佳,促使公司重金组建超级AI团队,Scale AI创始人被任命为领导者[15][17] - 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是Scale AI抓住的两大风口,中国AI已具备赶超美国硬实力[5][7]
苹果Meta狂抓AI,抢人并购
虎嗅· 2025-06-23 23:27
行业竞争格局 - AI领域三巨头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以及OpenAI、Anthropic、xAI等公司已形成领先优势,苹果与Meta面临边缘化风险 [2] - 谷歌基于Gemini模型巩固AI搜索业务地位,并进军AI短视频领域挑战TikTok,可能蚕食Meta的Reels广告市场 [7] - OpenAI正在开发AI硬件,可能成为继MacBook与iPhone后的"第三核心设备",直接威胁苹果生态 [11] 公司战略与困境 - 苹果在WWDC未展示实质性AI创新,端侧设备AI体验进展缓慢,30亿参数模型落后于华为、小米的70亿参数模型 [6][8] - Meta的Llama4开源模型未达预期,旗舰模型发布推迟且未成为行业基准测试首选 [7] - 两家公司均面临缺人、缺方向的困局,战略执行混乱导致人才流失 [12] 并购与人才争夺 - 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近半数股份,并试图整合SSI、Perplexity等估值超百亿美元的AI公司 [2][16] - 扎克伯格亲自参与顶尖人才招募,挖角DeepMind、OpenAI等团队核心成员 [15][18] - 苹果考虑收购Perplexity(140亿美元估值)或Mistral(60亿美元估值),但面临欧盟和微软的竞争阻碍 [19][21] 技术发展瓶颈 - 苹果纠结于AI技术是否符合其"完美"用户体验标准,担忧隐私与幻觉问题 [13] - Meta首席科学家Lecun质疑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方向,导致内部技术路线分歧 [14] - 两家公司在智能眼镜领域布局均受限于大模型能力不足,Meta暂聚焦拍照/语音交互 [10] 市场动态与财务动作 - 华为推出鸿蒙6操作系统及50+智能体框架,小米开源70亿参数多模态模型MiMo-VL [8] - 苹果去年股票回购达1100亿美元,今年计划回购1000亿美元,可能调整资金用于并购 [22] - 硅谷进入大模型时代第二波并购潮,继谷歌/亚马逊收编AI公司后,苹果与Meta加速布局 [23]
148亿美元!Meta重金入股Scale AI,扎克伯格将华裔天才CEO招致麾下
国际金融报· 2025-06-12 04:02
收购交易 - Meta拟以148亿美元收购AI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的49%股份 [1] - 交易完成后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将加盟Meta领导新设的"superintelligence"实验室 [1] - 此次收购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融资事件之一 [1] - Meta实际投资金额远高于此前外界猜测的100亿美元 [2] - 49%股权比例可能是为了规避监管部门批准 [2] 战略背景 - 此举旨在加速Meta在AI技术方面的竞争力以赶超业内领先者 [1] - Meta过去以内部自主研发为主此次高额对外押注颇为罕见 [2] - Meta近期发布的Llama4模型获得广泛负面评价被称为"翻车"事故 [2] - 扎克伯格对10亿月活跃用户不满意认为"不成规模" [3] - 扎克伯格正亲自组建50人AI专家团队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 [3] 行业竞争 - 微软、谷歌等竞争对手持续投资AI创业公司如OpenAI和Character.AI [4] - Meta开始选择通过外部收购来提升AI实力 [4] - Scale AI客户覆盖OpenAI、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以及美国国防部等公共部门 [6] 标的公司 - Scale AI成立于2016年是以数据标注和治理为核心的AI基础设施公司 [5] - 公司通过子公司Remotasks和Outlier.ai进行外包式数据处理 [6] - 曾陷入"劳工风波"被指为"AI汗血工厂"但美国劳工部调查已中止 [6] - 2024年F轮融资10亿美元后估值接近140亿美元 [7] - 2024年营收未达预期的10亿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20亿美元但仍亏损 [7] - 去年EBITDA亏损约1.5亿美元 [7] 创始人情况 - 创始人Alexandr Wang是28岁的华裔二代2025年净资产36亿美元 [5][6] - 2023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AI领袖 [5] - 2025年以2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第7位 [6]
三星芯片,大搞AI
半导体芯闻· 2025-05-09 11:08
三星电子DS部门AI战略调整 - 公司DS部门近期宣布将内部AI运营模式改为"开放的多模型环境",打破此前以自主技术构建的封闭式AI系统"DS Assistant"为主的策略 [1] - 该调整旨在将AI应用扩展到半导体设计和开发领域,以提升工作效率 [1] - 继上月引入Meta模型后,本月新增谷歌"Gemma3"和微软"Phi-4"模型,形成包含不同参数版本的开源模型组合 [1][2] 外部AI模型应用细节 - 公司采用轻量级小型语言模型(sLM)作为内部AI主要架构 [1] - 根据不同工作场景灵活调用模型:处理数字数据时优先使用Phi-4,分析图像信息时采用Gemma3 [2] - 对Meta的Llama4评估显示其在语言混合问题改进、知识推理及代码生成等任务中表现优异 [2] 技术路线演变背景 - 2023年3月曾短暂允许使用ChatGPT,但因半导体数据泄露风险在三周内叫停 [2] - 同年12月推出自研DS Assistant解决安全问题,但封闭架构导致外部数据利用受限 [2] - 内部反馈指出需要整合外部AI以增强半导体设计等核心业务竞争力 [2] 数据安全实施方案 - 所有外部AI模型均采用内部部署(On-premise)方式运行,通过在工作场所安装数据服务器避免信息外泄 [3] - 公司表示将按工作类型持续评估并引入有助于效率提升的开源模型 [3]
Openai重回非营利性 商业路之殇
小熊跑的快· 2025-05-06 10:37
OpenAI组织架构调整 - OpenAI宣布将保持慈善组织身份,并将营利性子公司转型为公益公司(PBC),非营利组织作为大股东控制PBC [1] - 此次调整强调公司的非营利性定位,与2023年人事动荡中关于商业化与安全性的争议有关 [1] - 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因反对过度商业化离职,其新项目SSI估值达200亿美元,而OpenAI当前估值3000亿美元 [1] 开源与闭源之争 - 行业质疑OpenAI闭源商用模式的可持续性,原预计2026年面临挑战,但开源模型的快速追赶使压力提前 [1] - Llama4、Deepseek R1等开源模型性能已接近GPT-4初代水平,代际差距缩短至14个月以内 [1][2] - Claude 3.5/3.7凭借开放态度和API调用便利性在亚洲市场占据优势 [2] 商业化与竞争格局 - OpenAI的API定价比竞争对手(R1、豆包)高一倍多,而最新季度行业API调用量环比增长4-5倍 [3] - 云计算厂商大力推广其他基础模型,性价比优势对OpenAI形成冲击 [3] - 苹果未投资OpenAI,反映市场对基础模型商业化前景的谨慎态度 [2] 行业技术发展 - 开源模型通过社区生态加速迭代,投资者更倾向支持可延展开发的平台 [2] - 模型代际追赶速度超预期,开源阵营已接近2024年初GPT-4水平 [1][2]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观察者网· 2025-04-27 12:57
中国开源大模型生态发展 - 中国开源大模型形成集团化作战优势,DeepSeek和阿里Qwen等基础模型提升技术上限,中小企业基于其开发垂直模型加速迭代[1] - 昆仑万维推出Skywork-OR1系列模型,性能超越阿里QwQ-32B并开源数据集和训练代码,实现"真开源"[4] - 阿里云通义千问、阶跃星辰、智谱等企业密集开源多模态模型,百度宣布6月30日完全开源文心大模型[5] 中美AI开源策略对比 - 美国AI企业以闭源为主(OpenAI、Anthropic),Meta开源Llama但附加商业限制条款[6][7] - 中国通过政策推动开源生态,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开源[8] - 北京国资联合智谱成立3亿元Z基金支持全球AI开源项目[9] 开源技术商业化路径 - 智谱通过开源吸引开发者生态,向B/G端提供付费定制解决方案,其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达4000万次[16][17] - DeepSeek采用"免费基础API+高性能付费API"模式,定价每百万输入Token1元[17] - 阿里通过开源模型绑定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场景闭环变现[17] 开源模型产业应用案例 - 工业领域:宝钢、中煤科工等企业利用开源模型实现生产优化,故障停机时间降低30%[13] - 公益领域:华为昇腾开源三江源物种识别模型,助力雪豹保护效率提升[14] - 海外市场:DeepSeek模型被印尼Ruangguru用于教育优化,阿里Qwen接入新加坡Atlas客服系统[6] 开源生态理论支撑 - 开源模式符合《大教堂与集市》提出的"集市"开发理论,通过群体协作加速创新[15] - 哈佛研究显示开源投入产出比达1:2000,中国正复制这一成功模式[16] - 中国开源战略推动全球AI从"单极霸权"转向"多极共生"[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