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TEWORK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报点评/经纬恒润-W】25Q2净利润扭亏为盈,业务多元发展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29.08亿元,同比增长43.46%,归母净利润-0.8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 [2] - 2025Q2单季度营收15.80亿元,同环比增长38.90%和18.98%,归母净利润0.33亿元,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1.5亿元、80.4亿元和92.9亿元,同比增长29%、13%和16% [7]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25.46亿元,同比增长51.56%,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3] -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30% [3] - 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0.00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6.25% [3] - 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体系并实现量产落地 [3] 技术研发与合作 - 自研软件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覆盖红旗、比亚迪、蔚来等头部客户 [3] - 与紫荆半导体战略合作开发RISC-V架构车规级芯片 [5] - 与白犀牛合作开发车规级智能硬件和高可靠性无人车产品 [5] - 与富维海拉合作推动智能灯光解决方案创新 [5] 财务效率改善 - 2025Q2研发费用率12.11%,同环比下降9.59和6.57个百分点 [6] - 期间费用率22.06%,同环比下降14.10和11.12个百分点 [6] -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受益规模效应实现环比下降 [6] 国际化布局 - 拥有天津、南通、南昌和马来西亚四座现代化生产基地 [3] - 获得Stellantis、Scania、Navistar、舍弗勒等国际知名OEM/Tier1定点项目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23亿元、1.74亿元和2.66亿元 [7]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618倍、81倍和53倍 [7]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1.51%提升至2027年25.00% [9]
东吴证券:给予经纬恒润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9-01 04:3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H1营收同比增长43.46%至29.08亿元,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扭亏为盈达0.33亿元 [1]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1.56%至25.46亿元,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 研发费用率显著改善,Q2同环比下降9.59/6.57个百分点至12.11%,期间费用率同环比下降14.10/11.12个百分点至22.06% [3] - 维持2025-2027年营收预测71.5/80.4/92.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0.23/1.74/2.66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9.08亿元(同比+43.46%),归母净利润-0.87亿元,扣非净利润-1.15亿元 [1] - 25Q2单季营收15.80亿元(同比+38.90%,环比+18.98%),归母净利润0.33亿元(环比扭亏),扣非净利润0.19亿元(环比扭亏) [1] -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3.55亿元(同比+4.30%),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30万元(同比-96.25%) [2] 业务进展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25.46亿元(同比+51.56%),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体系 [2] - 自研软件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覆盖红旗、比亚迪、蔚来、长安等头部客户 [2] - 拥有天津、南通、南昌及马来西亚四大生产基地,获Stellantis、Scania、Navistar等国际客户定点 [2] 战略合作 - 2025年8月与紫荆半导体战略合作,聚焦RISC-V架构车规芯片及基础软件领域 [3] - 2025年7月与白犀牛合作开发车规级智能硬件及高可靠性无人车产品 [3] - 2025年5月与富维海拉合作推动智能汽车创新灯光解决方案 [3] 机构预期 - 最近90天内6家机构给出评级(4家买入/1家增持/1家中性),目标均价133.45元 [6] - 东吴证券维持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0.23/1.74/2.66亿元,对应PE 618/81/53倍 [3][6] - 同业机构2025年净利润预测区间-3.10亿元至2.60亿元,2026年预测区间0.52亿元至5.40亿元 [6]
经纬恒润(688326):2025年中报点评:25Q2净利润扭亏为盈,业务多元发展
东吴证券· 2025-09-01 02: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33亿元,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08亿元,同比增长43.46% [7]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25.46亿元,同比增长51.56%,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7] - 研发费用率显著改善,25Q2同环比下降9.59/6.57个百分点至12.11% [7] - 通过战略合作构建技术壁垒,包括与紫荆半导体、白犀牛等企业的合作 [7]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测营收71.49亿元(+29.02%),2026年80.44亿元(+12.51%),2027年92.91亿元(+15.50%) [1][7] -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0.23亿元(+104.15%),2026年1.74亿元(+662.44%),2027年2.66亿元(+52.53%) [1][7] - 2025Q2毛利率改善至24.50%,预计2026-2027年稳定在25% [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6年预计改善至6.54亿元 [8] 业务进展 - 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模式并实现量产 [7] - 软件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覆盖红旗、比亚迪、蔚来等头部客户 [7] - 国际化布局加速,获得Stellantis、Scania等国际OEM/Tier1定点 [7] -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96.25%,但基数较低影响有限 [7] 战略合作 - 2025年8月与紫荆半导体合作开发RISC-V架构车规级芯片 [7] - 2025年7月与白犀牛合作开发高可靠性无人车产品 [7] - 2025年5月与富维海拉合作推动智能灯光解决方案应用 [7]
经纬恒润: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0: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9.08亿元,同比增长43.48%,主要受益于电子产品销售订单增加 [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2.46亿元,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4][13] - 研发投入总额为5.39亿元,同比下降15.0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18.52% [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亿元,同比改善58.81%,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增加 [4][6] 业务进展 - 域控制器产品快速放量,物理区域控制器实现100万套下线,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与头部物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14] - 智能座舱域控产品获得多家海外客户定点,多款新产品将于下半年量产 [14] - 研发服务业务持续出海,与多家外资及合资车企在架构、安全及软件开发领域深化合作 [15] - 马来西亚工厂通过ISO 14001和ISO 45001国际认证,天津工厂通过国际整车厂供应商审核 [16] 技术研发 - 公司拥有2,080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054项,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424项 [21] - 核心技术创新包括高阶智能驾驶技术、AR-HUD光学投影系统、多源集成热管理技术等 [24][25][26] - 智能驾驶感知技术采用Transformer架构,支持无图道路拓扑识别和行泊一体方案 [24] - 自主研发工具链OrienLink支持PB级数据管理,ModelBase仿真软件实现全栈自研 [10][20] 行业与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4.3% [7] - 行业竞争加剧,车载产品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成本管控和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8] - 内河航运和中欧班列运输需求上升,推动智能化港口和物流枢纽建设 [8] - 国际业务拓展迅速,获得Stellantis、Scania等全球OEM/Tier1客户定点 [16] 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 - 公司采用特别表决权制度,A类股份表决权为B类股份的6倍,实际控制人持有7.11%股份但控制31.46%表决权 [1] - 员工总数6,681人,较2024年末减少648人,其中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75%,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55% [17][18] - 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系统性应用AI技术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 [17]
经纬恒润:ZCU产品自配套小米汽车以来,出货量持续增长
巨潮资讯· 2025-05-15 02:55
核心业务进展 - 物理区域控制器ZCU产品自去年量产配套小米汽车以来出货量持续增长并贡献较高收入 同时获得某头部客户多个车型项目定点 [2] - 中央计算平台CCP产品配套小鹏汽车且出货量持续增加 [2] - 车身域控制器成功助力福田比亚乔轻卡NP6车型通过欧标最新信息安全法规认证并量产 标志着公司正式在欧洲推出商用车域控产品并落地配套 [2] 产品研发成效 - 智能驾驶方面ADAS推出新一代800万像素相机产品 2024年出货量超100万套 [2] - 车身域控方面ZCU和CCP产品出货量持续提升 成为公司收入增量重要来源 [2] - 新能源和动力方面多合一控制器XCU成功量产配套吉利星愿 BMS产品收入持续增加并获得海外客户定点 Stellantis VCU产品项目出货量持续增长 [2] - 底盘控制方面底盘域控制器配套长安阿维塔并陆续起量 后轮转向产品将于今年量产配套某高端智慧品牌 [2] - AR HUD新获多个车型项目定点并将陆续量产 该产品是公司单车价值量较高产品之一 [3] - 自研工具软件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实现客户群体扩大 涵盖红旗、比亚迪、蔚来、长安、重汽、零跑、百度阿波罗、极氪、广汽、赛力斯、博世等客户 [3]
经纬恒润: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短期承压,新客户新项目多点开花-20250512
开源证券· 2025-05-12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业绩短期承压,受行业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较高的研发费用影响,下调2025 - 2026年业绩预测并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60(-2.29)/1.90(-1.94)/3.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0/1.58/2.7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54.8/49.0/28.3倍,随技术产业化落地能力增强、下游合作客户开拓,业绩修复可期,维持“买入”评级[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9日,当前股价77.63元,一年最高最低114.88/54.95元,总市值93.13亿元,流通市值69.90亿元,总股本1.20亿股,流通股本0.90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95.59%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1亿元,同比增长18.46%,实现归母净利润-5.5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28亿元,同比增长49.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亏损同比缩窄[4] 盈利能力与费用情况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净利率为21.51%/-9.84%,同比-4.09/-5.20pct,毛利率下降受行业竞争加剧及收入结构变化影响;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41%/7.06%/18.75%/-0.52%,同比变动+0.43pct/+0.44pct/-1.95pct/+1.56pct,研发投入总额达12.39亿元,同比+15.78% [5] 业务发展情况 - “三位一体”业务协同发展,电子产品业务为主要增长引擎,2024年电子产品/研发服务/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实现营收44.06/10.60/0.65亿元,同比+28.89%/-14.02%/431.57%,毛利率19.36%/+31.88%/+4.03%;车身与区域控制领域,在欧洲推出商用车域控产品并落地配套,中央计算平台量产配套小鹏MONA M03等车型;智能座舱方面,AR - HUD新增配套某主流车型并量产;研发服务方面,自研工具客户群扩大至红旗、比亚迪、蔚来等;高级智驾解决方案方面,与辉羲智能合作的城市NOA方案预计2025年搭载某知名车厂量产落地,L4完成唐山港京唐港区项目验收,签署济宁龙拱港三期、淮安新港项目合同[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678|5,541|7,087|8,688|10,311| |YOY(%)|16.3|18.5|27.9|22.6|18.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17| - 550| - 60|190|329| |YOY(%)| - 192.2| - 153.3|89.1|415.9|73.0| |毛利率(%)|24.6|21.5|23.4|24.3|24.6| |净利率(%)| - 4.6| - 9.8| - 0.8|2.2|3.2| |ROE(%)| - 4.3| - 12.8| - 1.4|4.3|6.9| |EPS(摊薄/元)| - 1.81| - 4.59| - 0.50|1.58|2.74| |P/E(倍)| - 42.9| - 16.9| - 154.8|49.0|28.3| |P/B(倍)|1.9|2.2|2.3|2.2|2.0|[7]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70.87亿元、86.88亿元、103.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亿元、1.90亿元、3.29亿元等[9]
经纬恒润(688326):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短期承压,新客户新项目多点开花
开源证券· 2025-05-12 07: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业绩短期承压,受行业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较高的研发费用影响,下调2025 - 2026年业绩预测并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60(-2.29)/1.90(-1.94)/3.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0/1.58/2.7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54.8/49.0/28.3倍,随技术产业化落地能力增强、下游合作客户开拓,业绩修复可期,维持“买入”评级[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9日,当前股价77.63元,一年最高最低114.88/54.95元,总市值93.13亿元,流通市值69.90亿元,总股本1.20亿股,流通股本0.90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95.59%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1亿元,同比增长18.46%,实现归母净利润 - 5.5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28亿元,同比增长49.34%,实现归母净利润 - 1.20亿元,亏损同比缩窄[4] 盈利能力与费用情况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净利率为21.51%/-9.84%,同比 - 4.09/-5.20pct,毛利率下降受行业竞争加剧及收入结构变化影响;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41%/7.06%/18.75%/-0.52%,同比变动+0.43pct/+0.44pct/-1.95pct/+1.56pct,研发投入总额达12.39亿元,同比+15.78%,系持续进行战略性研发投入[5] 业务发展情况 - “三位一体”业务协同发展,电子产品业务为主要增长引擎,2024年电子产品/研发服务/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实现营收44.06/10.60/0.65亿元,同比+28.89%/-14.02%/431.57%,毛利率19.36%/+31.88%/+4.03%;车身与区域控制领域,在欧洲推出商用车域控产品并落地配套,中央计算平台量产配套小鹏MONA M03等车型;智能座舱方面,AR - HUD新增配套某主流车型并量产;研发服务方面,自研工具客户群扩大至红旗、比亚迪、蔚来等;高级智驾解决方案方面,与辉羲智能合作的城市NOA方案预计2025年搭载某知名车厂量产落地,L4完成唐山港京唐港区项目验收,签署济宁龙拱港三期、淮安新港项目合同[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678|5,541|7,087|8,688|10,311| |YOY(%)|16.3|18.5|27.9|22.6|18.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17| - 550| - 60|190|329| |YOY(%)| - 192.2| - 153.3|89.1|415.9|73.0| |毛利率(%)|24.6|21.5|23.4|24.3|24.6| |净利率(%)| - 4.6| - 9.8| - 0.8|2.2|3.2| |ROE(%)| - 4.3| - 12.8| - 1.4|4.3|6.9| |EPS(摊薄/元)| - 1.81| - 4.59| - 0.50|1.58|2.74| |P/E(倍)| - 42.9| - 16.9| - 154.8|49.0|28.3| |P/B(倍)|1.9|2.2|2.3|2.2|2.0|[7]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70.87亿元、86.88亿元、103.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60亿元、1.90亿元、3.29亿元等[9]
【2024年报及2025一季度报点评/经纬恒润】降本增效收入释放,业绩拐点将至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5.41亿元,同比+18.46%,归母净利润-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 [2] - 2025Q1营收13.28亿元,同比+49.34%,环比-50.0%,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环比亏损缩窄 [2]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71.5/80.4/92.9亿元,同比+29%/+13%/+16%,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23/1.74/2.66亿元 [5] 业务发展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44.06亿元,同比+28.89%,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60亿元,同比-14.02%,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收入0.65亿元,同比+431.57% [3] - 完成整车电控产品全覆盖布局,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模式并量产落地 [3] - 自研软件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客户覆盖红旗、比亚迪、蔚来等,国际化客户包括Stellantis、Scania等 [3] - 马来西亚工厂建成投产,持续提升出货量 [3] 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21.5%,2025Q1毛利率21.39% [4] - 2024年期间费用率30.69%,2025Q1期间费用率33.18% [4]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7.3%,研发费用率同比-2pct,2025Q1研发费用率同环比-14.0pct/+6.3pct [4]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1.0亿元,加回后24Q4亏损大幅收窄 [4] 估值与预测 - 2025-2027年PE分别为404/53/35倍,PB分别为2.30/2.19/2.05倍 [6] - 2025-2027年ROE分别为0.57%/4.13%/5.90%,ROIC分别为0.77%/3.29%/4.61% [6]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04.15%/662.57%/52.53% [6]
经纬恒润-W:2024年报及2025一季度报点评:降本增效收入释放,业绩拐点将至-20250430
东吴证券· 2025-04-30 04: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一季度报,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新客户不断突破,多项汽车电子产品放量在即,研发费用同比收窄,业绩兑现期将至,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6.78亿、55.41亿、71.49亿、80.44亿、92.91亿元,同比分别为16.30%、18.46%、29.02%、12.51%、15.50% [1]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2.17亿、 - 5.50亿、0.23亿、1.74亿、2.66亿元,同比分别为 - 192.17%、 - 153.30%、104.15%、662.57%、52.53% [1] - 2023 - 2027年EPS - 最新摊薄分别为 - 1.81、 - 4.59、0.19、1.45、2.21元/股,P/E(现价&最新摊薄)分别为 - 42.51、 - 16.78、404.33、53.02、34.76 [1] 公告要点 - 2024年实现营收55.41亿元,同比 + 18.46%,归母净利润 - 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6.18亿元 [7] - 2025Q1实现营收13.28亿元,同比 + 49.34%,环比 - 50.0%,归母净利润 - 1.2亿元,同环比亏损缩窄,扣非归母净利润 - 1.34亿元,同环比亏损缩窄 [7] 业务情况 - 2024年电子产品业务收入为44.06亿元,同比 + 28.89%,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60亿元,同比 - 14.02%,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0.65亿元,同比 + 431.57% [7] - 2024年基本完成整车电控产品的全覆盖布局,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短中长期结合的产品模式并量产落地 [7] - 自研软件主要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客户群体扩大与应用,涵盖红旗、比亚迪等客户 [7] - 马来西亚工厂建成投产并提升出货量,获多个国际OEM/Tier1定点 [7] 财务情况 - 2023年/2024年/25Q1毛利率分别为25.6%/21.5%/21.39%;2023年/2024年/25Q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0.21%/30.69%/33.18%,2024年会计准则调整有影响 [7] - 2024年研发费用增速放缓,研发费用同比 + 7.3%,研发费用率同比 - 2pct,2025Q1研发费用率同环比 - 14.0pct/+6.3pct [7]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 0.9/-1.0亿元,大多在24Q4,加回减值损失24Q4亏损大幅收窄 [7] 三大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如流动资产、营业总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 [8] -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指标,如每股净资产、ROIC、P/E等 [8]
经纬恒润(688326):2024年报及2025一季度报点评:降本增效收入释放,业绩拐点将至
东吴证券· 2025-04-30 03: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一季度报,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新客户不断突破,多项汽车电子产品放量在即,研发费用同比收窄,业绩兑现期将至,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总收入(百万元)|同比(%)|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EPS-最新摊薄(元/股)|P/E(现价&最新摊薄)| | ---- | ---- | ---- | ---- | ---- | ---- | ---- | |2023A|4,678|16.30|(217.26)|(192.17)|(1.81)|(42.51)| |2024A|5,541|18.46|(550.32)|(153.30)|(4.59)|(16.78)| |2025E|7,149|29.02|22.84|104.15|0.19|404.33| |2026E|8,044|12.51|174.20|662.57|1.45|53.02| |2027E|9,291|15.50|265.70|52.53|2.21|34.76|[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76.99元,一年最低/最高价54.95/114.88元,市净率2.38倍,流通A股市值6,932.19百万元,总市值9,236.29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32.40元,资产负债率56.87%,总股本119.97百万股,流通A股90.04百万股 [6] 公告要点 - 2024年实现营收55.41亿元,同比+18.46%,归母净利润-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2025Q1实现营收13.28亿元,同比+49.34%,环比-50.0%,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环比亏损缩窄,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环比亏损缩窄 [7] 业务情况 - 2024年电子产品业务收入44.06亿元,同比+28.89%,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60亿元,同比-14.02%,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0.65亿元,同比+431.57% [7] - 2024年基本完成整车电控产品全覆盖布局,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模式并量产落地 [7] - 自研软件主要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客户群体扩大与应用,涵盖红旗、比亚迪等客户 [7] - 马来西亚工厂建成投产并提升出货量,获多个国际OEM/Tier1定点 [7] 财务情况 - 2023年/2024年/25Q1毛利率分别为25.6%/21.5%/21.39%;2023年/2024年/25Q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0.21%/30.69%/33.18%,2024年会计准则调整有影响 [7] - 2024年研发费用增速放缓,研发费用同比+7.3%,研发费用率同比-2pct,2025Q1研发费用率同环比-14.0pct/+6.3pct [7]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0.9/-1.0亿元,大多在24Q4,加回减值损失24Q4亏损大幅收窄 [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维持2025 - 2026年营收预测为71.5/80.4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为92.9亿元,同比分别+29%/+13%/+16% [7]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23/1.74亿元(原为2.01/3.63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6亿元,2026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663%/+53%,2025 - 2027年对应PE分别为404/53/35倍 [7]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5,839|6,076|6,699|7,761|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3,568|3,728|3,865|3,995| |资产总计(百万元)|9,407|9,804|10,564|11,756| |流动负债(百万元)|4,689|5,238|5,794|6,689|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442|452|462|472| |负债合计(百万元)|5,131|5,690|6,256|7,16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4,184|4,021|4,216|4,503|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92|92|92|92|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4,276|4,113|4,308|4,595|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9,407|9,804|10,564|11,756|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541|7,149|8,044|9,291|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4,349|5,398|6,033|6,968|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32|21|24|28| |销售费用(百万元)|300|329|370|427| |管理费用(百万元)|391|450|499|567| |研发费用(百万元)|1,039|1,144|1,207|1,347| |财务费用(百万元)|(29)|(21)|(17)|(36)| |加:其他收益(百万元)|133|214|241|279|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9)|50|56|65| |公允价值变动(百万元)|13|5|5|5| |减值损失(百万元)|(191)|(81)|(47)|(52)| |资产处置收益(百万元)|0|3|3|4| |营业利润(百万元)|(595)|19|188|289| |营业外净收支(百万元)|(3)|6|6|6| |利润总额(百万元)|(598)|25|194|295| |减:所得税(百万元)|(53)|3|19|30| |净利润(百万元)|(545)|23|174|266| |减: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5|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50)|23|174|266|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4.59)|0.19|1.45|2.21| |EBIT(百万元)|(629)|42|180|265| |EBITDA(百万元)|(382)|212|372|465| |毛利率(%)|21.51|24.50|25.00|25.00| |归母净利率(%)|(9.93)|0.32|2.17|2.86| |收入增长率(%)|18.46|29.02|12.51|15.5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53.30)|104.15|662.57|52.5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38)|(153)|654|448|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228)|(266)|(260)|(251)|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7)|(210)|(12)|(12)|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827)|(629)|382|185|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247|170|192|200| |资本开支(百万元)|(713)|(321)|(321)|(320)|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398)|(387)|285|(17)| |每股净资产(元)|34.87|33.52|35.14|37.53|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20|120|120|120| |ROIC(%)|(11.19)|0.77|3.29|4.61| |ROE-摊薄(%)|(13.15)|0.57|4.13|5.90| |资产负债率(%)|54.54|58.04|59.22|60.91|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16.78)|404.33|53.02|34.76| |P/B(现价)|2.21|2.30|2.19|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