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

搜索文档
AI云火了,27 亿募资押注 AI,金山云一边押注一边焦虑
搜狐财经· 2025-09-28 15:21
行业趋势 - 阿里云高管预计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将比2022年增长十倍[1] - 行业算力需求激增 大模型训练需数十亿参数运算 工厂智能生产和医院AI诊断等应用依赖云服务商基础设施支撑[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8% 第二季度AI业务毛收入增长1.2倍至7.29亿元 占公有云收入近40%[3] - 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持续亏损 2021-2024年累计亏损8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7.7亿元 同比增加7.81%[5] - 资产负债率从68.7%上升至71.6% 对外部资金依赖度持续提高[5] 融资活动与市场反应 - 宣布配售募资27亿港元投向AI业务 但股价出现下跌[3] - 2025年4月刚完成超20亿港元募资 短期内再次融资引发投资者对资金循环的担忧[6] 股权结构与生态合作 - 金山软件持股35.59% 小米持股11.12% 雷军为实际控制人 配股后控制权保持不变[8] - 作为小米生态唯一战略云平台 为小米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和AIoT设备提供云端服务[8] - 2025年第二季度从小米和金山生态获得收入6.3亿元 同比增长69.5% 占总收入26.8%[10] - 2024年签订三年协议 将年度关联交易上限从8.68亿元提升至23.1-40.35亿元 三年订单总额超94亿元[10] 业务协同与市场定位 - 为WPS Office提供云支持 WPS在政企端渗透率78% 移动端市占率超90% 带来大量企业客户[10] - 第九代云服务器和星流数据管理平台已在数字健康、政务领域应用[14] - 专注于生态深度合作 避免与巨头全面竞争 集中资源优化垂直场景技术[12] 发展前景与市场预期 - 里昂证券预测小米自动驾驶训练可能为金山云贡献4-5亿元收入[14] - AI行业技术研发到盈利通常需要5-10年时间 当前投入为未来算力红利奠定基础[12] - 生态绑定模式相比其他二三线厂商的边缘计算或单一行业客户策略更具抗风险能力[16]
中国AI云市场,究竟谁是“第一”?
36氪· 2025-09-28 03:32
中国AI云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AI云市场竞争激烈 阿里云 火山引擎 百度智能云通过广告标语宣称各自在不同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领先[1] - 云厂商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统计口径来宣称市场地位 包括IDC Omdia 沙利文等机构的不同细分市场报告[2] - 2025年三家机构至少发布七份AI云市场报告 IDC五份口径最全 Omdia一份统计AI云整体市场 沙利文一份统计企业级大模型调用[3] 市场调研报告统计口径 - Omdia统计口径最广 覆盖AI IaaS AI PaaS AI MaaS三大市场 2025上半年市场规模31亿美元(221亿元) 阿里云占35.8% 火山引擎14.8% 华为云13.1%[7] - IDC将市场细分为四个领域:智算基础设施服务 生成式AI基础设施 AI公有云服务 大模型公有云服务[9] - 智算基础设施服务2024下半年规模124.1亿元(同比+57.7%) 生成式AI基础设施87.4亿元(同比+165.2%) 阿里云在这两个IaaS相关市场领先[13] - 火山引擎在大模型公有云(MaaS)市场领先 2025上半年份额49.2% 2024年份额46.4% 该市场Tokens调用量2025上半年达537万亿次[14] - AI公有云服务2024年规模195.9亿元(同比+55.3%) 阿里云与百度智能云并列第一 份额均为24.6%[15] - 沙利文口径最窄 仅统计企业自研模型日均调用 2025上半年阿里通义份额17.7% 字节豆包14.1% DeepSeek10.3%[20] 核心争议点 - 智算基础设施市场存在低价销售GPU云资源冲收入现象 部分云厂商以两三折 三五折价格出售算力资源[21] - 低价销售硬件导致收入不可持续 属于一次性收入 算力未充分使用 可能面临后续增长乏力问题[22] - Token调用统计存在遗漏:IDC未包含出海群体和各大模型App调用量 火山引擎称统计旗下产品调用后份额会更大[22] - 阿里云称开源模型内部部署调用无法统计 认为通义大模型在企业级市场和全球开发者渗透率居首[22] - 真实使用场景复杂:创业公司通过API调用 科技公司公共云部署 政府金融等敏感行业私有云部署[22] - 单一统计口径无法反映市场全貌[23] 市场确定结论 - 阿里云在AI云市场整体营收规模处于第一 2025上半年营收635亿元(同比+21.8%) 高盛估算AI基础设施将新增300亿元年化收入[28] - 火山引擎成为阿里云最大竞争对手 2024年营收超110亿元(增速>60%) 2025目标超200亿元 2030年目标超1000亿元[29] - Token调用市场当前规模小(2024年各厂商收入千万至数亿元 总和不超过10亿元)但增长极快 未来1-2年可能达40-70亿元[30] - 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1000亿增至2025年6月底30万亿 一年半增长300多倍[30] - 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调用量从2024年5月1200亿增至2025年5月16.4万亿(增长137倍) 阿里云百炼平台过去一年日均调用量增长15倍[31] - Token收入以指数级增长(3倍 5倍 10倍) 相比GPU租赁和硬件销售(增速50%-200%)更具增长潜力[32] - 夺取Token市场增量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权[33]
算力需求催生融资热,中外科技巨头掀发债潮!
证券时报· 2025-09-25 13:42
人工智能(AI)的惊人算力需求,正催生科技巨头的融资热潮。 当地时间9月24日,甲骨文启动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发行。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债券市场第二大规模的交易,认购需求在高峰时一度接近880亿美 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4月完成了50亿美元多期限债券发行,苹果也在今年5月发行了45亿美元债券。分析人士指出,科技巨头通过 锁定长期资金,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注入强劲资本动能。 掀起发债热潮 在今年1月完成2025年以来首轮发债融资后,甲骨文9月24日再次启动了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发行。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甲骨文年内两轮发债合计融资金 额超过250亿美元,堪称债券市场的标杆操作。 据甲骨文提交的文件,此次发行覆盖6个期限品种,包括罕见的40年期长期债券,到期收益率高达6.141%,较同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4.771%高出137个基 点。 此次融资正值甲骨文开始履行与OpenAI和Meta等客户签订的大规模云基础设施合同。9月10日,据报道,OpenAI已签署合同,在未来约五年内从甲骨文购 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该协议将从2027年开始执行,所需的4.5GW电力容 ...
研究所日报-20250925
银泰证券· 2025-09-25 03:38
气候政策与能源转型 - 中国宣布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为30%以上[2] - 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2] -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2] 经济与产业政策 - 中国在世贸组织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2]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达5000亿元,重点支持新兴产业[3] - 国家能源局专项整治光伏产业"内卷式"竞争[4] 市场数据与行业表现 - 2025年1-8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34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2%[4] - 融资余额最新值为24000亿元(截至2025/9/23)[13] - 当日资金净流入前三行业为电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17]
AI就是25年前的互联网,如何寻找确定性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5 00:04
前者代表股比如中芯国际,后者比如CPO、HBM、半导体设备等行业,"易中天"股票属于后者范畴。 半导体芯片股有泡沫吗?有。有泡沫为什么股价还在涨? 因为从华尔街到金融街,从分析师到科技企业,大家都在期待一个美好的科技未来:一个由AI主导人类劳动,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未 来。 9月24日,由于对大盘的方向和政策解读存在分歧,本周股市出现了一些小波折。而在这些波折中,一半导体芯片板块再次上演单 骑救主,带领深成指,创业板和科创50指数再创新高。 无论是从估值,还是从绝对价格来看,半导体芯片板块普遍已经很高,但行业发展的后劲满满,尤其是围绕芯片制造的板块和围绕 AI算力服务器的板块。 其二,中国实现AI算力自主化所需要的"关键企业"。 可以说,两类企业就是本轮结构性牛市的主线,甚至,这些板块可能脱离指数,走出六亲不认的独立行情。 AI就是25年前的互联网。今天的阿里云栖大会上吴永铭说,大模型就是下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AI云就是下一代计算机,未来五年 全球AI投资会超过4万亿美元。 25年前股市正在遭遇科网泡沫,回头看,科网泡沫的破碎不是互联网的终点,而是互联网的起点,2000年腾讯和阿里都刚刚成立不 久,连商业模式都没 ...
万亿美元赛道鸣枪,中美AI竞赛进入深水区?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11:50
"AI是一场无限竞争游戏。"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这句话,完全是近期中美巨头在AI领域密集动作的真实 写照。随着全球芯片产业即将迈入万亿美元时代,这场关乎未来经济话语权的竞赛已进入决定格局的深 水区。 9月下旬,美国科技圈抛出重磅合作——英伟达计划向Open AI分阶段注资高达1000亿美元,联手打造电 力容量达10吉瓦的超级AI数据中心,相当于8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量。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这 是"为下一个智能时代提供动力",而OpenAI CEO奥尔特曼更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计算基础设施将成 为未来经济的基础"。 与此同时,OpenAI的"星际之门"计划正加速落地,9月24日官宣5个新站点已敲定4地,规划电力容量达 10吉瓦,支撑的远期算力目标可对标中国当前智能算力总和(90EFLOPS),首个站点预计2026年下半 年启用,未来3年还将追加4000亿美元投入。 中国同样动作频频。9月24日开幕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大模型 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也许未来全世界只会有五六个超级云计算平台。并披露 三年3800亿元AI基建计划的最新进展——今年已启用 ...
2025年第37周:数码家电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24 00:07
家电丨市场观察 本周看点: -AR眼镜市场下半年热度飙升,爆发在即? -2025半年报揭晓:白电三巨头竞争格局分化加剧; -AI广告革命:4700亿美元利润池的争夺与重构。 行业环境 1.AR眼镜市场下半年热度飙升,爆发在即? 关键词 : AR眼镜,市场爆发,价格降低,光学显示模块,技术奇点 概要 : 下半年,AR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56%,2030年 市场规模将达10亿美元。价格下降是关键驱动因素,均价从2021年的1.5万元降至2025年的 2500元。光学显示模块(占成本45%-55%)技术进步显著,LCOS和Micro LED成为主流方 案,其中LCOS因适配性强、良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更受青睐。整机设计优化如"一拖二"方案 可降低成本约30%。行业进入技术降本与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上游技术供应商(如光峰科 技、豪威科技等)存在投资机会。AR眼镜有望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引爆点"。 2.大模型下半场:谁在掘金数据标注? 概要 : Meta以150亿美元入股Scale AI拿下49%股份,使其估值飙升至290亿美元。Scale AI作 为数据标注领域的黑马,凭借低 ...
全球AI云战场开打:微软云、AWS 向左,谷歌、阿里云向右
雷峰网· 2025-09-20 11:01
AI云行业竞争格局 - AI云成为云计算赛道新一轮入场券 决定厂商能否摆脱价格战泥潭和重建护城河 [2] - 全球范围内仅存四朵超级AI云:美国AWS、微软、谷歌以及中国阿里云 [2][11] AI云核心评判标准 - 模型调用量体现市场接受度但不足以定义超级AI云 需通过四大硬核能力评估 [6] - 千亿级年度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门槛 谷歌85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AWS超1000亿美元资本开支计划 [6] - 百万级计算集群与云计算调度能力决定产业级大模型承载水平 [8] - 跨场景跨行业的顶级大模型能力需兼顾精准性与创造性 [9] - AI芯片自主布局对算力扩展和成本控制具有战略意义 尤其针对中国厂商 [10] 厂商能力对比分析 - 百度全栈能力突出但财力受限 2024年81亿资本开支仅为阿里767亿的10% 2025年300-500亿仍落后 [10] - 火山引擎资本充足 2024年800亿/2025年1500-1600亿开支 但算力调度技术积累存在短板 [10] - 全球仅四家具备全能力: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 [11] 两种发展模式对比 云+生态模式(AWS/微软) - 提供基础设施+开放外部模型合作 降低研发投入风险并增强平台吸引力 [15] - AWS通过SageMaker/Bedrock接入OpenAI/Anthropic/阿里Qwen3/DeepSeek等多模型 [14] - 微软依赖OpenAI合作 Azure年收入超750亿美元且增长34% 但面临合作方分流风险 [17] - OpenAI迁移部分训练至Google Cloud/Oracle 分成比例从20%降至8% [17] - 微软引入Meta/Mistral等多模型以减少技术依赖 [18] 全栈自研模式(谷歌/阿里) - 芯片-算力-模型全链路自研 实现技术协同与战略自主 [19] - 盈利空间更高无需分账 谷歌云AI收入达数十亿美元且订单积压1060亿美元 [20] - 谷歌TPU芯片与PaLM模型深度适配 阿里自研芯片与通义千问高度优化 [19][24] - 阿里云凭借双十一极端场景淬炼的算力调度体系 中国AI市场占比35.8%位居第一 [23] - 阿里三年投入3800亿建设基础设施 2025年Q2资本开支同比激增220% [24] - 通义千问开源模型衍生数量突破17万 形成全球最大AI模型社区 [24] 中国厂商特殊挑战 - 高端GPU供应受限倒逼自主芯片研发 阿里自研芯片已落地 [10][24] - 中国互联网场景复杂度全球独有 为算力调度体系提供极端测试环境 [23]
算力需求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20:22
甲骨文业绩与算力需求转变 - 甲骨文单日股价大涨40% 受云基础设施剩余履约义务同比增长359%至4550亿美元推动 其中近60%来自与OpenAI的5年3000亿美元推理算力订单[1] - 公司预计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77%至180亿美元 并预测后续四年分别增至320亿/730亿/1140亿/1440亿美元[2] - 算力需求结构从训练为主转向推理为主 甲骨文CEO称推理市场规模远超训练市场 当前推理算力正被耗尽[1] 全球算力市场结构转型 - 中国信通院指出算力结构正从70%以上用于训练转向70%以上用于推理 IDC预测2025年AI算力进入"训推拐点"[2] -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Token消耗量达10.2万亿 较2024年底暴涨363% 全国日均Token消耗量突破30万亿[3] - 生成式AI推动中国AI云市场2025年上半年达223亿元 预计全年增长148% 2030年规模将达1930亿元[3] 云厂商资本开支与基础设施投入 - BAT第二季度资本开支合计615.83亿元 同比上涨168% 重点投向AI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研发[4] - 阿里云宣布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 季度资本开支达386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球新增8个数据中心[4] - 全球11大云厂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4450亿美元 年增56% 2026年预计达5180亿美元[4] 技术挑战与产业协同需求 - 万卡级算力集群成为投资标配 需解决互联效率损失问题以提升整体计算效率[5] - 中国算力芯片生态存在碎片化挑战 涉及数十款芯片与不同开发框架/软件栈/算子库[5] - 工信部强调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技术 中国移动呼吁完善算力网络技术和标准体系[5]
中国AI云市场:阿里一家独大,字节第2,华为第3,腾讯第4
搜狐财经· 2025-09-12 05:41
中国AI云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 同比增长100% [1] - 预计2025年全年增长率将达148% [1] -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930亿元 较当前水平增长超4倍 [1] 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云以35.8%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每三家AI云用户中就有一家使用其服务 [3] - 火山引擎(字节旗下)以14.8%份额位列第二 [3] - 华为云以13.1%份额排名第三 腾讯云(7%)和百度云(6.1%)分列第四、五位 [3] - 阿里云市场份额超过第二、三、四名份额总和 形成断层领先优势 [6] 技术生态与业务模式 - AI云提供全栈人工智能能力 包含IaaS、PaaS、MaaS三大层级服务 [8] - 主要厂商均配套自研AI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字节豆包、腾讯混元、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 [6] - 通过完整API接口输出AI能力 大幅降低企业应用门槛 用户无需从零开始训练模型 [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中小企业更倾向租用云计算服务而非自建AI数据中心 成本优势显著 [1] - AI大模型持续渗透各业务环节 推动企业加速拥抱AI技术 [8] - 市场快速增长同时竞争日趋激烈 最终格局尚未确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