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搜索文档
70后博士从车库创业,跑出一家IPO,公司3年亏超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2:44
记者丨邓浩 编辑丨骆一帆 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 8轮融资后, 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魔视智能过去 3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图源:公司官网 凭借着AI领域的多年经验,魔视智能在2016年推出第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车规级ADAS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且团队在多项自动驾驶相关的国际算法测评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 ADAS前视产品在比亚迪率先实现前装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在量产性及深度合作的合作伙伴方面,魔视智能的合作伙伴包括广汽、比亚 迪、吉利、奇瑞、北汽、长城、长安、东风、上汽、一汽等。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 级供货商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出生于1972年,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 正华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 ...
从车库创业到冲刺港股,魔视智能3年亏超6.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0:42
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8轮融资后,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 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魔视智能过去3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 盈利。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级供货商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 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正华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并曾 任博康智能副总裁、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A)高级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虞正华第一次创业是2008年,当时主要瞄准的是把AI应用到智能交通领域,诸如电子警察,交通事故监测这类项目,并最终在 2015年前后登陆了上交所主板。 那个时期,由于ImageNet上AlexNet的卓越表现,正在带动深度学习的兴起。彼时的虞正华也与同事做了个demo,验证深度学习 是否可 ...
弘则研究:智能驾驶政策进展跟踪
2025-07-02 15: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L2-L4级别自动驾驶) - 公司: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华为、特斯拉、小鹏 ---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监管框架** - **L4级别监管**:每辆车需备案并绑定车架号,安装监管设备实时监控运行状态、里程及位置,目前仅限特定区域Robotaxi服务[1][3][5] - **L3级别责任**:事故责任归于车企,前提是主驾安全员符合开启条件(硬件冗余、安全边界设定)[1][7][23] - **L2级别新规**:6月征求意见稿要求配备DMS、关键模块冗余(制动/转向)、强制传感器数据记录(周期>90天),禁止用户公测收集OTA数据[10][11][12] **技术标准与商业化挑战** - **冗余系统现状**:新能源车制动冗余较普及,转向冗余较少;未来或通过第二套监控芯片低成本实现[15][16] - **L3商业化障碍**:需国家明确责任划分,华为等头部车企推动标准制定,预计2026年高速公路场景落地[21][23] - **OTA技术差距**:头部厂商构建技术壁垒,二三线品牌或面临淘汰风险[20] **企业动态与市场策略** - **Robotaxi三强**: - 萝卜快跑:测试里程超1亿公里,轻资产模式(合作神州租车、瑞士邮政),车辆约2500辆[4][24] -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自营+低端服务维持现金流,车辆600-800辆,灵活拓展中东/欧洲/日本市场[4][24][28] - **海外策略**:与当地运营商(如Uber)合作分成(车企分30%),但旧金山试点曾因事故暂停[25][27] **广告与法规细节** - **广告限制**:禁止使用"主驾驶"、"零接管"等误导性词汇,2026年实施[14][19] - **法规影响**:新车需符合新规,老车或面临改装召回成本[17][18] --- 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路线对比** - **特斯拉/小鹏**:依赖视觉FSD,稳定性弱于激光雷达+高清地图;小鹏L4经验不足,或尝试轻运营模式[29][30] - **L4技术下沉**:L4降维至L2可行,反之不可行(视觉可靠性不足)[29] **区域测试差异** - **L2**:全道路适用(如ADAS)[6] - **L3**:仅限特定区域(如武汉主城区),超出区域责任转至用户[6][22] **时间节点** - **新法规实施**:2026年[19] - **L3量产预期**:2026年高速公路场景[21][22] --- 数据引用 - 萝卜快跑测试里程:1亿公里[4][24] - 车辆规模:萝卜快跑2500辆,小马智行600-800辆[24] - 拐弯半径限速:<200米时车速降至40公里以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