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MW0813

搜索文档
迈威生物: 迈威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9 12: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1,165,449.14元,同比下降12.43% [5] - 研发投入达39,209.15万元,同比增长21.7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1,319,064.76元,亏损同比扩大 [5] - 总资产增长4.52%至4,468,559,239.37元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63%,同比下降23.90个百分点 [5] 研发管线进展 - 拥有14个重点品种,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1] - 4个品种已上市,1个处于上市许可申请准备阶段,2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 [1] - 9MW0813已于2025年1月提交pre-NDA沟通交流申请,即将正式提交NDA [3] - 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准备仍需大规模研发投入 [2] 商业化进展 - 四款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及迈粒生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2] - 药品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弥补亏损,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 [2] - 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存在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2] 资金状况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330,343.22万元 [2] - 营运资金主要依赖外部融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3,924,460.63元 [2][5] - 若经营开支超过外部融资能力,将影响研发投入和团队稳定 [2] 行业监管环境 - 生物制品行业具有高门槛、高研发费用、高制造难度特点 [4] - 集中带量采购可能降低生物制品销售价格和毛利率 [4] - 国家药监局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理念,要求获益超过风险 [4] - 创新药研发周期约十年,面临靶点选择、数据未达预期、审批失败等风险 [4] 股权结构 - 朗润(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35.18% [6] - 实际控制人为唐春山和陈姗娜 [7] -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17,942户 [6]
2.5亿元首付款 荣昌生物与参天中国就眼科创新药RC28-E达成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9:21
荣昌生物与参天制药的授权合作 - 公司与日本参天制药全资子公司签署授权许可协议,将眼科创新药RC28-E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7国的独家授权授予参天中国 [1] - 协议条款包括2.5亿元首付款、最高10.45亿元里程碑付款(开发监管5.2亿元+销售5.25亿元)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1] - 这是公司2024年公布的第二笔BD交易,此前2021年仅有一笔公开BD记录 [1] RC28-E药物特性与临床进展 - RC28-E是VEGF/FGF双靶标融合蛋白药物,通过抑制两种生长因子受体激活来治疗湿性AMD等血管新生性眼病 [2] - 2023年启动治疗wAMD和DME的Ⅲ期临床试验,2024年5月DME的Ⅱ期临床数据在ARVO年会公布,6月发表于《英国眼科杂志》 [3] - Ⅱ期试验纳入156名DME患者,结果显示药物在改善视力、降低视网膜厚度及缓解黄斑水肿方面表现优异 [3][4]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递交DME适应证上市申请,2026年年中递交wAMD适应证申请 [5] 国内眼科药物市场竞争格局 - 国产抗VEGF眼药正从仿制向创新过渡,荣昌生物RC28-E、信达生物IBI302等双靶点药物代表创新方向 [6][9] - 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专利到期后,齐鲁制药QL1205已获批,博安生物LY09004、迈威生物9MW0813等生物类似药计划2024年申报上市 [9] - 信达生物IBI302在ARVO年会公布的Ⅱ期数据显示其兼具抗新生血管和抗黄斑萎缩潜力,给药间隔优于传统药物 [9] 荣昌生物研发管线战略 - 作为ADC龙头企业,公司2024年两笔BD交易标的均为融合蛋白药物(泰它西普和RC28),后者覆盖wAMD、DME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条眼科管线 [6] - 公司眼科管线进度领先于多数国内同行,RC28-E是进展最快的国产双靶点眼科创新药之一 [6][9]
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6:35
核心观点 - 公司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5] - 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推进差异化创新研发,核心在研管线9MW2821取得显著进展,涉及多个适应症且临床入组超过800例患者 [5] - 公司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ST2单克隆抗体创新药9MW1911已完成Ib/IIa期临床试验全部80例入组,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受试者随访 [6] - 公司研发的重组抗TMPRSS6单克隆抗体创新药9MW3011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为全球唯一一款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靶向TMPRSS6单抗 [7] - 公司已有三款上市产品,报告期内新增发货和医院准入数量显著增长 [11] 研发管线进展 - 核心在研管线9MW282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适应症包括尿路上皮癌、宫颈癌、三阴性乳腺癌及食管癌,累计临床入组超过800例患者 [5] - 9MW2821有三项III期关键性注册临床正在开展,其中UC单药III期和UC联合III期均为国产首家,CC单药III期为全球同靶点首家 [5] - 9MW1911为国内首家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全球同靶点药物进度位于第二,目前在COPD患者中初步体现治疗效果 [6] - 9MW3011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和"孤儿药资格认定",II期临床研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开展 [7] - 公司研发的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8MW0511已完成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现场核查,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 [9] 上市产品表现 - 迈利舒?新增发货88,273支,新增准入医院129家,累计完成发货418,088支,覆盖1,986家医院和3,245家药店 [11] - 迈卫健?新增发货1,790支,累计完成发货14,320支,覆盖95家医院和778家药店 [11] - 君迈康?新增发货33,351支,新增准入医院20家,累计完成发货269,789支,覆盖339家医院和1,491家药店 [11] 产业链建设 - 公司获得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为后续承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职责打下基础 [12] - 公司位于上海金山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基地获得欧盟QP审计的符合性声明,具备全面符合欧盟GMP要求的生产场地和质量管理体系 [12] 战略合作与学术成果 - 公司与英矽智能、深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10] - 公司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靶向整合素αvβ8抗体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成果,为国内企业首次报道 [10] - 公司将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中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9MW2821联合PD-1单抗的Ib/II期临床研究数据 [10] 子公司增资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泰康生物增资40,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由48,000万元增至88,000万元 [16][18] - 增资有利于增强泰康生物资本实力,促进公司整体经营发展,不会改变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