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87Ah储能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独角兽上市再受阻: 3年4次被“宁王”告上法庭
第一财经· 2025-09-27 13:52
上市进程受阻 - 海辰储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9月25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3] - 招股书失效属于港交所正常程序性规则 但反映公司"尚未准备好"或存在上市进程"关卡"[3] - 上市审批涉及业务模式、法律合规、财务数据等多轮问询 未决专利诉讼可能影响上市进程[4][5] 专利诉讼纠纷 - 宁德时代2023年以来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其中三次为直接专利诉讼[6] -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 索赔1.5亿元 焦点为587Ah电芯技术专利重叠[5] - 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达49347件 是海辰储能的12.65倍[6] - 海辰储能创始人及多名高管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 存在技术团队"重叠"[6]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海辰储能2025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系统 并联合定义尺寸标准[5] - 宁德时代2025年6月宣布量产587Ah电芯 缺陷率PPB级 安全等级7.5西格玛 生产节拍提升50% 碳排放减少57%[6] - 587Ah大容量电芯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核心规格 诉讼实质是争夺行业标准定义权[6] - 公司是首批将280Ah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 并量产314Ah电池应用于海外项目的企业[5]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储能电池产能从2022年5.4GWh增至2024年49.7GWh 2024年末设计产能达62GWh[8] - 2026年总设计年产能预计超100GWh[8]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 近三年复合增速167%[9] - 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9] - 全球GWh级以上储能电池企业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9] 财务表现与压力 - 营收2022年36.15亿元 2023年102.02亿元 2024年129.17亿元[10] - 2022年亏损17.76亿元 2023年亏损19.75亿元 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但扣除政府补贴4.14亿元后实际亏损1.26亿元[10] - 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增至2024年80.09亿元 占营收比重从6.1%升至64.2%[10]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大幅增加至2024年185.7天[10] - 财务压力源于"以价换量"策略、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成本及海外渠道铺设[10]
3年4次被“宁王”告上法庭!海辰储能上市前还有这些关卡要闯
第一财经· 2025-09-27 11:56
上市进程受阻 - 海辰储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9月25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1] - 招股书失效属港交所正常程序 但反映公司尚未准备好或存在上市关卡[1] - 公司曾于2023年借壳上市失败 本次为第二次资本化尝试受阻[1] 专利诉讼纠纷 - 宁德时代2025年6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及创始人 索赔1.5亿元[2] - 诉讼焦点为双方争夺市场的587Ah电芯技术专利高度重叠[2][3] - 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其中三次为直接专利诉讼[3] - 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达49347件 是海辰储能的12.65倍[3] - 海辰储能多名高管曾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3]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海辰储能2025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系统 并联合定义尺寸标准[2] - 宁德时代2025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 缺陷率PPB级 安全等级7.5西格玛[3] - 587Ah电芯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池核心规格 双方争夺行业标准定义权[3] - 公司为行业内首批应用280Ah电池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2]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储能电池总产能从2022年5.4GWh增至2024年49.7GWh 设计产能达62GWh[5] - 2026年总设计年产能预计超100GWh[5]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 近三年复合增速167%[5] -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5] - 全球GWh级以上储能电池企业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5]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6.1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17亿元[6] - 2022年亏损17.76亿元 2023年亏损19.75亿元 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6] - 2024年扣除政府补贴4.14亿元后实际亏损约1.26亿元[6] - 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增至2024年80.09亿元 占营收比重从6.1%升至64.2%[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大幅增加至2024年185.7天[6]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产品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4] - 覆盖源网侧、数据中心、工商业及居民家庭等应用场景[4]
3年4次被“宁王”告上法庭!海辰储能上市前还有这些关卡要闯|陆说能源
第一财经· 2025-09-27 11:34
上市进程受阻 - 海辰储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9月25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1] - 招股书失效属港交所正常程序 但反映公司尚未准备好或上市进程存在关卡[1] - 公司曾于2023年借壳上市失败 此次为第二次资本化尝试受阻[1] 专利诉讼纠纷 - 宁德时代于2025年6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 索赔1.5亿元[2] - 诉讼焦点为587Ah电芯技术专利 双方产品存在高度重叠[2][3] - 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其中三次为直接专利诉讼[3] - 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达49347件 是海辰储能的12.65倍[3] - 海辰储能多名高管曾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 存在技术团队重叠[3]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海辰储能于2025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系统 并联合定义尺寸标准[2] - 宁德时代于2025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 缺陷率达PPB级[3] - 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池核心规格[3] - 海辰储能为行业内首批将280Ah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2]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储能电池总产能从2022年5.4GWh增至2024年49.7GWh 设计产能达62GWh[5] - 2026年总设计年产能预计超100GWh[5]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 近三年复合增速167%[5] -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5] - 为全球GWh级储能电池企业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5]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6.1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17亿元[6] - 2022-2023年分别亏损17.76亿元和19.75亿元 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6] - 2024年扣除政府补贴4.14亿元后实际亏损约1.26亿元[6] - 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增至2024年80.09亿元 占营收比重从6.1%升至64.2%[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大幅增加至2024年185.7天[6]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4] - 产品覆盖源网侧、数据中心、工商业及居民家庭等应用场景[4]
动力电池、储能销售持续走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6 15:40
行业需求与市场状况 - 汽车市场处于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多家车企密集推出新款车型 政策推动下汽车销量或有望进一步提升 带动锂电池需求增长[1] - 动力电池需求预期增强 叠加储能端持续高增长 促使锂电池迎来需求增长[1] - 储能电芯市场出现加价难排单和一芯难求现象 龙头企业生产线普遍高负荷运转[2] - 储能电芯需求呈现多点爆发态势 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成为最强引擎 中短期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 企业产能与订单情况 - 宁德时代订单充足 产能利用率超过90% 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 目标是明年产能达到1TWh[1] - 海辰储能厦门和重庆基地自3月起进入满产状态并持续至今 工厂订单排产已至年底 生产计划十分饱和[2] 价格与利润趋势 - 锂电池产业部分环节价格呈现筑底回升态势 企业扩产节奏有所放缓 供需结构有望逐步优化[2] - 主要材料环节资源品 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等价格受需求带动普遍小幅上涨[2] - 2025年第二季度电池板块在产业链中的利润占比进一步扩大 环比同比都有所增加 中游材料端利润也有小幅回暖[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锂电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前沿技术 加快固态电池 钠离子电池 全气候电池 快充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2] - 综合多家车企和电池厂发布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或迎来产业化元年 产业化进程加速[2]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形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独特研发创新体系[3]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 具备优异低温性能与高安全性 可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3] - 海辰储能1175Ah长时储能电池和587Ah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 N162Ah钠离子储能电池和6.25MWh2h/4h储能系统等产品将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3] - 新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升级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有望逐步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 并拓展低空经济 机器人 数据中心等新兴应用场景[3] 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 - 全球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新能源转型直接带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增长[3] - 海外市场竞争将进一步考验企业综合实力 锂电企业需要保持较强研发投入 同时提高制造水平 规模化实现降本增效[3]
万亿宁德时代四度狙击百亿储能新贵专利数差12倍海辰储能IPO或存变数
新浪财经· 2025-09-22 00:10
核心事件 - 宁德时代指控海辰储能前高管冯登科侵犯商业秘密导致其被捕 冯登科妻子质疑为恶性商战 [1] - 宁德时代自2023年起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包括三起直接诉讼和一起刑事指控 [1][2] - 双方争议焦点涉及复合集流体专利技术及587Ah电芯技术高度重叠问题 [2][5] 公司背景 -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12月 主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排名第三 [1][7]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29亿元 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两年营收增长2.57倍 [7]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销量93GWh 2025年上半年55GWh 稳居全球第一 [1][2] 技术专利对比 - 截至2025年6月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49347件 为海辰储能的12.65倍 [1][7] - 海辰储能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技术路线高度一致 能量密度仅差4.4% [2] - 复合集流体专利通过深圳海鸿转让至海辰储能 涉及关联方王鹏程及吴祖钰亲属 [3][4] 人才流动 - 海辰储能实控人吴祖钰曾任职宁德时代7年半 2019年离职创业 [5][6] - 公司多名核心骨干来自宁德时代 包括3名执行董事及多名技术管理人员 [6][7] - 宁德时代曾对吴祖钰及其他前员工违反竞业协议提起诉讼 [2] 资本运作 - 海辰储能2025年3月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募资扩张海外产能 [1][7] - 公司估值达250亿元 四大基地建设完成后年产能将超135GWh [1][7] - 面临美国客户破产及宁德时代1.5亿元不正当竞争诉讼 上市存在变数 [2][7]
今天,LP、GP都往厦门飞
FOFWEEKLY· 2025-09-04 11:53
创投圈厦门热现象 - 2025年9月投资圈兴起"厦门热",创投机构和LP群体密集赴厦[3] - 厦门通过引导基金、国资LP和产业资本构建友好募资环境,尤其支持消费领域投资[6][7] - 厦门基金注册规模和LP活跃度稳步提升,成为GP重要选择地[7] 厦门产业转型与创新实力 - 厦门从制造业、旅游业转向新能源、硬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9] - 海辰储能2025年9月量产全球首批587Ah储能电池,进入500Ah+大容量电池时代[9] - 福建省99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位于厦门,数量位列全省第一[9] 政策与资金支持体系 - 福建省2024年基金规模增速32%,显著高于全国下降19.6%的水平[10] - 省级设立100亿元并购基金和100亿元S基金服务科技企业[10] - 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放大倍数不低于3倍,总规模超1300亿元[11] 区域金融创新与实践 - 厦门2024年备案规模增速60%(713.32亿元),"拨改投"政策和两岸融合基金成为引擎[12] - 2024年3月设立全国首支上市公司CVC母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12]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将探索长期资本、产业资本与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15]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后者正闯关港股IPO
第一财经· 2025-07-07 10:48
诉讼案件 -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6月25日立案,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1]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等,认为其587Ah电芯与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1] - 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及多名高管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1] 公司背景 - 海辰储能是行业内首批将280Ah储能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也是首批量产314Ah储能电池并应用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2] - 海辰储能五年内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的储能企业[2] - 截至2024年底规划年产能62GWh,预计2026年总设计产能超100GWh[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15亿元、102.02亿元及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9%[3] - 同期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7%[3] 产品动态 - 海辰储能2024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搭载该款电池的储能系统,并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定义587Ah电池尺寸标准[1] - 宁德时代2024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587Ah[1] 历史纠纷 - 2023年宁德时代曾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吴祖钰,仲裁裁决吴祖钰支付100万元违约金[2] - 吴祖钰通过其妻子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违约金[2] IPO进展 - 海辰储能2024年3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港交所主板[2] - 8月12日开庭审理时期正值港股IPO聆讯阶段[2]
瑞浦兰钧324Ah商用车电芯升级,配套无框架S箱加码“大电量”
高工锂电· 2025-05-15 10:44
新能源重卡行业趋势 - 新能源重卡2024年销量突破8万辆 同比增长140% 增速居商用车细分市场首位 [2] - 2025年一季度销量超3万辆 达去年全年40% 高工产研预测2025年渗透率将达15% 销量突破11万辆 [2] - 行业集聚效应显著 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26GWh 其中89%集中在前三电池企业 [2] 瑞浦兰钧市场表现 - 2024年重卡电池装机量1.82GWh排名全国第三 客户包括三一集团 徐工集团 宇通客车等头部主机厂 [2] - 完成eVTOL赛道商业化布局 与御风未来达成战略合作 推出50Ah高镍三元锂电池 [6] 核心技术突破 - 推出324Ah Pro版电芯 能量密度提升至198Wh/kg 循环寿命超10000次 日均4次充放电场景下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达6300kWh [8] - 配套系统两年零衰减 使用寿命超13年 400kWh系统最大运营里程增至160万公里 [8][10] - 采用纯相正极材料与SEI膜增韧技术 结合轻量化设计使电芯重量降低 提升载货能力 [13] 电池系统创新 - 研发无框架S箱电池簇 电量达680kWh 体积能量密度比常规方案提升35% 重量能量密度145Wh/kg [14][16] - 三元体系S箱电量可达800kWh 兼容4C超充 机械强度满足3倍振动标准 耐酸性盐雾480小时 [19] - 高度降低16%优化车辆重心 同电量下整簇重量减少600kg [16][19] 安全技术升级 - 隔膜采用抗热收缩自闭孔技术 涂覆氧化铝陶瓷层防止锂枝晶穿刺 [17] - 正极柱与壳体大电阻设计实现短路监测 二段式防爆阀设计避免爆炸风险 [17] - 高绝缘设计支持千伏高压系统运行 [17] 产品经济性优势 - 324Ah Pro电芯在行业成本普涨5%背景下实现零成本增长 [12] - 运营效率提升使单位货运成本降低 系统级创新为整车客户创造超额经济利益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