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桌椅
icon
搜索文档
顾家家居: 顾家家居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12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到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4亿元,同比增长71.89% [4] - 基本每股收益为1.26元/股,同比增长15.60%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3%,同比增加0.88个百分点 [4]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家具制造业中的软体家具行业,细分领域包括沙发、软床、床垫等产品 [5][6] - 2023年全球软体家具生产总值达到810亿美元,主要制造国为中国、美国、波兰等 [6] - 中国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3,023.90亿元,同比下降4.9% [7] - 行业呈现从单品类销售向多品类融合销售转变的趋势,头部品牌布局大店模式进行品类融合 [7] 业务发展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主品牌"顾家家居"及多个子品牌和合作品牌 [11] - 内贸零售企稳向好,外贸收入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 [15] - 功能沙发、床垫品类、定制品类均保持增长态势,跨境电商虽受美国关税影响但仍增长 [16] - 公司通过"MSPI"渠道布局模式拓展多元化店态,包括融合店态、场景店态等 [22] 运营效率 - 组织人效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整体累计人均营收和人均利润显著提升 [17] - 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国内软体工厂深化KBS精益改善,数字化透明驱动制造异常改善 [17] - 供应链体系深化精益运营与效率提升,大幅提升现货快交能力,缩短交付周期 [18] - 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AI技术已覆盖46个核心业务大场景,推动业务智能化升级 [19] 产品与品牌 - 产品定位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注重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21] - 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包括高端品牌"居礼"、功能沙发品牌"舒芙"等 [11][23] - 荣获"中国品牌全球沙发销量第一"市场地位(2021-2024)及2024亚洲品牌500强家居行业第一 [10] - 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设计奖项,包括拉斯维加斯家具金点奖和红点设计奖 [10] 战略布局 - 内贸坚持"一体两翼,双核发展"战略,聚焦整家战略与软体创新 [20] - 全球化布局深化,在越南、墨西哥、美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推进本土化运营 [20] - 明确提出"综合家居零售运营商"愿景,推动从批发向零售模式战略转型 [20] - 坚持长期主义,结构性增长与运营性增长并重 [20]
以旧换新发掘家居消费巨大增长空间
消费日报网· 2025-06-20 0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环比增长0.93% 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3]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6% 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销售额大幅增长 [3]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消费者补贴约1.75亿份 [4] - 家装厨卫"焕新"订单达5762.6万单 带动家具/家电/建材等配套产业链形成良好生态 [4] - 专家预计三季度将有接续资金落地 政策具有持续性 其他促消费政策同步实施提供托底作用 [4] 家具消费市场特征 - 政策解决旧家具处理成本高痛点 消费者能以实惠价格换新 激发购买欲望 [3] - 沙发/餐桌椅/床具/收纳柜等全品类家具均出现销售热潮 [3] - 反映消费者对家居品质提升需求 政策深入推动行业消费升级 [4] 企业应对策略 - 家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出环保/智能/个性化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提供上门回收/免费安装等一站式服务 提升消费体验 [5] - 传统家具企业与智能家居品牌共同受益于消费升级浪潮 [5]
去美国开工厂的中国人
吴晓波频道· 2025-05-05 16:41
中国制造业赴美建厂趋势 - 美国洛杉矶正迎来一波中国制造业老板考察和建厂热潮,东莞软包装定制工厂老板老梅已敲定与美国品牌客户合作建设5000平方英尺工厂[10][11] - "厂中厂"模式成为流行方案,即租赁美国品牌客户场地,由对方负责招工,中方负责设备、原材料和薪水支付,初期投资约几十万美元[12][14] - 旗类产品工厂负责人李哲观察到国内许多工厂需要美国生产线,正从"中国制造"转向"美国组装"[7][15] 低成本运营模式 - 委托当地人租赁现有美国工厂或仓库空闲场地,免去独立厂房租赁成本[16] - 布置简易组装生产线,使用临时工人和通用工具完成最后组装,成本可低至10美元/件[17][18][19] - 迷你PC、灌装等行业的组装线已成功运行,涵盖低端和中高端产业[23][24] 驱动因素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豁免美国成分价值超过20%的产品关税,促使企业将组装环节放在美国[26][27][28] - 国内市场竞争内卷和东南亚成本上涨,越南房租达30-60元/平方米,接近洛杉矶100元/平方米水平[32] - 美国零售商需要更稳定供应链,本土采购产品可获得5%溢价,对冲关税影响[39] 成功案例 - 老范的家具厂在美国建立4万平方英尺仓库和组装线,团队12人,月租金5万多美元,已打通700个线下经销商[36][39] - 部分代工厂通过半托管线下分销服务实现产品溢价,十家合作工厂中已有三家货品售罄[41][42] - 转型品牌生意后,老范工厂毛利润率从代工的5%提升至超过50%[66] 挑战与限制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约32美元,是中国工人的6倍,加州月薪达4000-5000美元[48][49][50] - 产业配套和人才体系短缺,设备维修困难且昂贵,需依赖国内技术支持[53][54] - 美国制造业仅占非农就业人口8.2%,难以形成规模效应[55][56] - 产地审查制度和"厂中厂"法律风险构成不确定性因素[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