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探寻海南自贸港“加速轨道”
海南日报· 2025-09-25 01:20
"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海南省政务服务大厅、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等地 探寻海南自贸港"加速轨道" 行走在海南自贸港,"速度"成为最鲜明的标识。 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联办诉求9239件,平均办理时长47.14小时,较传统工单多次流转联动处置缩短 18.39小时……海南12345热线快速响应、高效办理,跑出便民"加速度"。 一期项目建成并成功首发仅用时878天,5天内发射两发火箭……海南商业航天发射乘势崛起、大胆创 新,跑出发展"加速度"。 9月23日,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先后走进海南省政务服务大厅、海南省 12345管理中心、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等地,感受海南发展的"加速度",探寻自贸港建设的活力"密码"。 今年8月底,初到海口开办企业的马来西亚华侨杨柳没想到,原本计划一个月完成企业落地的筹备工作, 不到三周就全部搞定,"原以为要跑几趟,打个热线全弄明白了!" 杨柳所说的热线,指的是海南12345热线。从企业注册时的材料审核,到员工社保补缴的流程咨询,再到 公司信用等级的疑问解答,她前后提出23条诉求,每条都有清晰回应,许多难题当天就得到解答。 9月23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 ...
长征八号的“专属座位”长啥样?记者实探……
金融时报· 2025-09-24 13:59
伴随着椰林海风,一枚枚火箭喷射出烈焰,像"钢铁侠"般直冲云霄,奔向星辰大海。这不是科幻大片, 而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真实写照。 走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站在一号发射工位的脚下,记者们仰望着这座"钢铁巨兽"纷纷发出感慨—— 它远比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更加高耸、更加震撼。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火箭的"专属座位"。今年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 在这里顺利发射,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太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 前,这里已具备了"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 "一号工位的塔高是90米,最顶上的橙色装置就是塔吊,起吊重量可以达到55吨,最底下是发射台,对 火箭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席指挥张小军为记者们详细"解剖"了 火箭的"工位"。 在他看来,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发射台底部的导流装置。"一号发射工位首次采用了地面导流装置,导流 锥从两侧对燃气进行排导喷水,实现了降温降噪。"张小军介绍称,一号工位的四周还设有四个避雷 塔,塔高120米,主要是为海南雷暴等极端天气做准备。 近年来,随着商业卫星广泛应用,商业航天的业务量迅速增长。然而,与商 ...
“十四五”期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央视新闻· 2025-09-20 16:13
当今世界经济,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市场,而中国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十四五"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 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其中市场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五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梁八 柱"基本建立起来,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2025年,国家发布的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商业航天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这也吸引了更多像星际荣耀这样的民营企业加入这条前景广 阔的新赛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航天城,涵盖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等八个方向。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持续放 开准入门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正是他们的信心来源。 商业航天领域是我国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历经4次修订,清单数量从2018年 版的151项压减到2025年版的106项,压缩比例约30%。准入的放开也体现在实打实的数据上,"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 3394.6万户。 今年8月26日凌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文 ...
记者手记:从一发火箭看航天人的“中国速度”
新华社· 2025-08-26 08:31
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就 - 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于8月26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 - 该火箭在首飞当年即实现高密度发射 今年已完成第3发任务[1] - 高密度发射状态为满足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紧迫需求[1] 航天发射效率提升措施 - 采用并行工作模式 在遥二火箭发射后第二天即起竖遥四火箭[2] - 通过优化总装和测试工作减少约一周发射场工作时间[2] - 新垂测平台建设周期缩短一半 预计10月完成安装调试[5] - 施工采用"两班倒"等措施实现零部件生产与安装调试无缝连接[5] 发射能力提升规划 - 新垂测平台建成后将具备两发火箭并行测试能力[3] - 发射频率将从年10发提升至20发量级[3] - 未来将更好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实施[5]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发射!一文看懂我国商业航天“含新量”+“含金量”
央视网· 2025-08-26 03:59
发射任务成功 - 北京时间8月26日3点08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1] 火箭技术特性 - 长征八号甲火箭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研制 是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2] - 火箭沿用一级和助推器 二级升级为更粗更强箭体 具备太阳同步轨道7吨级运载能力 [2] - 采用锂离子电池全面替代传统锌银电池 提升可靠性 [12] 发射能力与效率 - 今年2月首飞以来执行第三发任务 已具备多任务并行高密度发射能力 [2] - 实现脉动式总装测试发射全流程 下一发火箭已完成总装测试 可出厂即发射 [4] - 专属发射工位采用改进型三垂测发模式 具备7天发射7天恢复能力 [15] - 射后恢复周期控制在7天内 真实工位受损率在5%以内 [15] 技术创新突破 -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降低人工操作风险与人员门槛 [6][8] - 首创起飞主动漂移控制技术 通过算法使火箭远离塔架飞行 消除碰撞隐患 [6][10] - 应用过冷液氧加注新技术优化发射流程 [12] 发射场资源布局 - 未来大部分任务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完成 该工位为长征八号系列专属发射工位 [13] - 在文昌拥有专用发射工位及专有总装测试厂房 获得海南省政府大力支持 [13]
现场:长八甲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新京报· 2025-08-25 23:45
发射任务完成情况 - 8月26日3时8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且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1次发射 [1] 行业技术进展 - 采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实现低轨卫星组网发射 [1] - 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23:33
发射任务完成情况 - 北京时间8月26日3时08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且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发射场运营进展 - 此次发射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第5次成功发射 [3] - 本次发射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今年第4次成功发射 [3]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新华社· 2025-08-25 20:57
发射任务成功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1] - 发射时间为8月26日3时8分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25天9次发射!中国商业航天冲刺“中国版星链”
第一财经· 2025-08-21 05:19
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密集期 - 过去25天内中国完成9次火箭发射 占上半年35次发射任务的25%以上 [3] - 至少5次发射服务于国网星座(GW星座) 该项目是中国版星链 需通过大规模组网实现全球覆盖 [3] - 发射涉及多种火箭型号 包括力箭一号 长征六号改 朱雀二号等 由中科宇航 蓝箭航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研发 [4] 发射成本与发动机技术瓶颈 - 当前国内卫星发射成本高达每公斤15万元 500公斤级卫星发射费用可达7500万元 发射费用可能超过卫星制造成本 [6] - 发动机性能直接决定火箭运力和回收潜力 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环节 [7] - 液氧煤油发动机面临高温结焦技术难题 液氧甲烷被认为更适合火箭复用 [8] - 星梭科技约30%创新投入集中于发动机技术研发 [8] 技术路径与国际对标 - SpaceX猛禽发动机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 以液氧甲烷为推进剂 比冲更高 大幅提升运力 [9] - 国内多家机构正在研发全流量补燃技术 包括蓝箭航天和体制内机构 [9] - 星梭科技研制200吨级液氧甲烷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猛犸一号" 海平面推力240吨 比冲330秒 可推动超1000吨火箭起飞 [9] 回收技术与运力提升 - SpaceX通过重复使用技术使猎鹰9号单次发射成本从9000万美元降至3000万美元 降幅超60% [12] - 星梭设计新一代火箭起飞重量超1000吨 是猎鹰9号两倍 运力提升至40吨可使整体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12] - 大推力火箭需探索新回收方式 传统支撑腿方案可能无法保证结构安全 [13] 研发挑战与实验方法 - 大运力火箭研发需大量仿真实验支撑 以降低实际实验风险与成本 [14] - 采用数字孪生与地面仿真实验相互验证方式 数字孪生可模拟燃烧细节 地面实验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14] - 星梭科技团队计划从60人扩至200人 一半专注可回收火箭整箭研发 一半聚焦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 [15] 行业风险与资本动向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火箭飞行异常 任务失利 涉及商业低轨卫星组网 [17] - SpaceX星链服务曾中断超两小时 全球超6万用户报告网络连接问题 [17] - 星梭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计划第四季度完成全流量补燃发动机关键部位点火试验 [18] - 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 资金用于低轨星座组网卫星研发和在轨技术验证 [18] 市场前景与商业化路径 - 未来三年最大市场订单将来自卫星组网 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需求 [19] - 低成本大运力是商业航天发展关键地基 为太空旅游 洲际航行等延伸应用奠定基础 [19] - SpaceX转型为太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 星链拥有460万用户 其中440万为住宅用户 单用户平均收入约2000美元 [18]
五天两捷报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
央视新闻· 2025-08-05 00:49
发射场能力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短期内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验证了高密度发射能力 [1] - 发射场工作人员在7月30日完成一号工位发射后,7月31日即完成二号工位长征十二号火箭转运工作 [1] - 发射场设计之初就瞄准高密度目标,一号工位发射后2至3天可切换至二号工位状态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两个发射工位分别于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12日完成首发任务 [2] - 发射场正在建设两个新工位,建成后将形成"两期四工位"格局,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 [2] 发射技术细节 - 一号工位使用液氢推进剂,二号工位使用不同推进剂,需进行管路清洗以避免燃料混杂 [2] - 五天内发射两发火箭对发射场是首次尝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攻克 [2] 卫星制造技术 - 银河航天首次批量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并承担国家重大发射任务 [3] - 卫星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系统 [3] - 生产线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集成和测试,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3] - 智慧工厂通过"智慧大脑"与"柔顺灵巧手臂"将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 [3] - 生产线可实现年产100颗1000公斤级卫星,正在将AI技术融入制造流程 [3] - 部署AI生产管理系统优化生产进度、资源调度,构建敏捷高效生产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