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叶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致敬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召开 农行书写“金融为农”新答卷
新华财经· 2025-09-19 10:41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通过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及农民共同富裕 展示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服务粮食安全 壮大县域产业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1][9] 金融服务案例 - 贵州邦朵茶业获得3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和200万元追加贷款 实现茶叶出口非洲 [3] - 宁夏红寺堡区家庭农场通过5万元妇女创业贷 20万元富民贷 60万元电商贷发展枸杞种植和直播销售 带动百余户村民增收 [3] - 黑龙江农户累计获930万元贷款支持 种植规模从数百亩扩展至上千亩 [3] - 延安苹果种植户通过惠农e贷购置防雹网保护果园 后续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 年旅游收入超3500万元 [3] - 重庆秀山县农行提供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困难家庭开设餐馆 在当地脱贫小额信贷中占比超50% [4] 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林权抵押贷 富民贷 惠农e贷 粮农e贷等15类典型模式 [3][9] - 产品覆盖巩固脱贫攻坚 粮食安全 县域产业等8个重点领域 [9] 基层服务实践 - 福建客户经理40年扎根基层提供资金解决方案并培养新人 [5] - 内蒙古支行行长强调金融服务需融入基层需求 体现温度与责任 [5]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深化县域市场布局 推广典型模式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9]
浙西乡村生态富民:茶香漫青山 流泉变“金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6:21
核心观点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通过生态保护推动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 实现生态经济转化和民生增收 [1][2][4][5][6] 茶产业发展 - 苏庄镇拥有50多家茶厂 其中傅富德茶厂年产量达2到3万斤 [2] - 当地主打绿茶"开化龙顶"和红茶"钱江源开门红"两大品类 年产值达4000万元到5000万元 [2] - 产品通过直营店销往杭州 上海 山东 北京等地 [2] - 茶农全面转向绿色种植方式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防虫 [1] - 茶厂开设共富工坊 为茶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1] 水产业发展 - 依托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 [4][5] - 赵建军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达500万箱 [5] - 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5] - 水厂设立共富工坊 提供30个就业岗位 实现人均月增收约5000元 [5] - 所有瓶坯和包装材料均外地采购 虽增加成本但保障生态可持续性 [5] 生态保护机制 - 开化县公安局构建"生态警务"体系 组建3800余人"钱江源卫士"队伍 [1] - 2022年成立生态保护融治中心 通过"林区融治集成应用"系统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测 [5] - 严禁在古田山开发污染产业 保障出境水水质和空气质量全国领先 [1][5] - 浙江省公安机关牵头建立生态警务机制 相关部门联动守护生态底色 [6]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护好致富“金叶子”
茶产业发展规模 - 岚山区现有标准化茶园面积超过6万亩 带动2万余户茶农参与种植[1] - 年产干茶达1.1万吨 茶产业销售收入达29亿元[1] - 形成以日照绿茶为主导 红茶 白茶 乌龙茶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为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绿茶生产基地[1] 产业监督机制 - 纪委监委采用"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监督 聚焦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政策落实[1][3] - 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实地督导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的协同监督模式[1] - 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监督 针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约谈2人次 谈话提醒6人次 推动解决8个问题[3] 质量控制措施 - 实施"一统三停一严管"绿色防控举措 包括全域统防统治 停止鲜叶采摘交易加工 严格药剂安全间隔期管理[2] - 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召开以案促改工作会 春夏季病虫害防控已全部落实到位[2] - 通过监察建议书督促制定防控措施 建立问题整改台账 已推动整改5个相关问题[2] 产业荣誉与效益 - 被评为"国家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茶叶成为地区金名片[4] - 实现茶园药剂减量 茶农减负和茶叶质量提升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2] - 产业作为富民增收支柱和乡村振兴重要载体 涉及资金量大 建设项目多 群众受益面广[3]
被“叮”上的紫金蝉茶,新质生产力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01:35
紫金蝉茶产业发展现状 - 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5万亩 具备省级生态茶园26家 SC资质加工厂28家 无公害认证茶企27家 有机认证茶企15家 [49][50] - 茶旅融合发展显著 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约58万人次 同比增长45% 旅游总收入约6.8亿元 同比增长25% [53][54] - 蝉茶占茶叶总产量10%-15% 经适度叮咬制成的蝉茶每斤价格达数千元 较过去普通茶收购价100-150元/斤提升4-20倍 [25][95][132] 生态茶园建设与技术应用 - 紫金县森林覆盖率76.7% 与台湾阿里山 云南普洱同处北纬23.5°茶叶生长黄金纬度 [26][27] - 生态茶园通过间种数万株树木改善生态环境 土壤裸露度从80%降至几乎不可见 实现生物防治病虫害 [30][31][37][38] -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与"小绿叶蝉生态调控"模式 有机氮占比≥25% 蝉茶采收期延长15-20天 单季产量提高超10% [44][46][47] 制茶工艺革新与标准化 - 创新"二炒一烘"炒青绿茶技术 产品成品率提升5% 解决茶汤浑浊问题 [82][83][84] - 引进"智能萎凋+控温发酵+二次烘焙"技术 制定《紫金蝉茶鲜叶分级标准》提升产品一致性 [86][88][89] - 自动化制茶车间实现效率跃升 绿茶生产从15人18小时缩减至3人9小时 日最大炒制量800多斤 [102][103][104] 科技研发与智慧茶园 - 智慧茶园通过物联网气象站和虫情测报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实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114][115][123] - 华南农业大学建立茶小绿叶蝉研究工作站 攻关人工繁育技术 探索延长小绿叶蝉活动时间 [125][126][127] - 应用基于YOLOv5s-SE的虫咬茶叶检测方法 为自动采摘机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137][138]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活水润山海 精准滴灌特色产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06:51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的特色产业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红茶、鲍鱼、灵芝等地方特色产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1] - 通过"一链一策""一村一品"精准思维,下沉服务网络并创新金融产品[9] - 截至2025年6月末,在全省落地140余个特色产业信贷方案,特色产业贷累计投放超300亿元,服务近3万户经营主体[9] 英德红茶产业链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英德支行12年持续服务当地茶企,2025年6月累计发放产业链贷款1.97亿元,惠及百余户茶农[2][4] - 创新"农牧贷+产业链"模式,推出纯信用"农贷通"和订单驱动的"极速贷"[4] - 通过"企业+兜底贷款担保+农户"机制盘活资源,2025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4] 惠来鲍鱼产业金融突破 - 邮储银行惠来支行4天内完成400万元贷款审批,解决企业春节前资金链紧张问题[5] - 推出"快捷贷""水产品产业贷"等产品,审批时间压缩20%,截至2025年6月累计投放贷款超1.5亿元[7] - 惠来县鲍鱼年产值突破17亿元,金融支持推动深远海养殖和现代化发展[7] 平远灵芝产业金融创新 - 邮储银行平远县支行首创"信用村"模式,农户最高可获60万元信用贷款,加工企业可获100万元"产业贷"[8]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发放灵芝产业贷款68笔共2000万元,带动105户参与种植[8][9] - 金融支持推动建成加工园区,实现"林菌复合"模式,提升林地利用率[9] 特色产业覆盖范围 - 服务范围包括预制菜、茂名荔枝、湛江番薯、梅州柚、韶关兰花、珠海海鲈鱼、新会陈皮、南药等产业[9]
非遗茶香润武隆 匠心传承助振兴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茶非遗技艺传承新路径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1:27
公司概况 - 重庆沐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入选武隆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桐梓双凤高山茶制作技艺,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1] - 双凤山茶园位于海拔1200-1600米的高山地带,终年云雾环绕,昼夜温差显著,土壤富含矿物质,茶树芽叶天然富含氨基酸,具有"兰花香气"独特风味[1] - 茶园坚持有机种植标准,连续5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严格遵循"不落地采摘"规范[1] 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采茶农户农闲时每天能增收近200元[2] - 产品屡获"中茶杯"特别金奖等荣誉,但因坚持有机种植和高成本手工工艺,目前仍未实现盈利[6] 生产工艺 - 制茶核心工艺包括杀青环节(鲜叶投入300℃铁锅快速翻炒)和揉捻环节(精准控制力度保持叶片完整)[5] - 茶艺师现场演示制茶工艺,但企业线上网店未展示相关内容[6] 市场推广 - 主要依靠自主拓展线下渠道销售,覆盖面窄[6] - 实践团协助拍摄宣传视频,并与桐梓镇政府合作扩大知名度[7] 发展战略 - 未来将推动"1+1+N"茶旅融合式发展模式,以茶叶种植为基础,融合山地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产业[7] - 计划结合双凤山资源禀赋,发展茶事体验等多元化业务[7]
36个精品新时代电气化村“电”亮县域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7:18
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在郭前村实施电力设施隐蔽化改造,消除地面电线杆和空中线缆,实现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1] - 惠州博罗供电局优化柏塘镇"万亩茶园"线路方案,为茶园上空预留观赏空间,提升旅游环境"绿美"程度[3] - 惠电投公司对徐田村光储充充电站进行外观改造,采用低饱和度色彩和活泼图案,使其与周边山林景观融合[4][6] 电能替代推动茶产业升级 - 博罗供电局近三年在柏塘镇新建10千伏线路28公里,新增变压器76台,增容25670千伏安,满足茶企用电负荷增长需求[6] - 电气化设备使茶叶生产效率提升3-4倍,从传统人力炒茶每日3-4斤提升至电气化生产每日13-15斤[7] - 电网升级为茶企提供稳定供电,推动电烤茶技术普及,实现制作标准化和风味多样化[7][8] 绿色能源助力文旅产业创新 - 博罗供电局打造"全电民宿",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桩,年减碳34吨,光伏发电可满足满负荷用电需求[8][10] - 民宿屋顶光伏采用仿瓦片隐形设计,形成"低碳旅居"概念,成为生态旅游区绿色名片[8] - 博罗县已建成充电站72座、充电桩369条,实现17个镇街全覆盖,支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10] 乡村电气化战略布局 - 2024年广东电网投入13亿元建设362个新时代电气化村,与50多个属地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0] - 计划2025年底累计打造1000个电气化村,其中环"两山"区域已建成36个精品电气化村,目标年底达60个[10]
我在县城卖茶叶,离不开人情世故
36氪· 2025-06-06 15:36
行业概况 - 县城茶叶生意以诚信至上为核心生存之道,茶叶作为社交媒介在当地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3][5] - 当地常住人口超100万,房价均价低于4000元/平方米,茶叶店年租金仅5000-10000元,成本优势显著[9] - 消费分层明显:春茶价格从200元/斤到5000元/斤不等,立夏后茶叶降至80元/斤,另有9999元/斤的高端定制茶未公开销售[11] 公司运营 - 创始人严军为湖南省劳动模范,拥有20余项荣誉,茶园从2008年几十亩扩张至1500多亩[4][9] - 采用"自产自销"模式,产品覆盖全市200多家经销商,80%销量来自本地,20%销往外地[17][23] - 产品线分为大众茶(35元/袋散装茶)和名优茶礼盒,前者批发给综合店铺,后者面向高端客户[5][9] 生产与技术 - 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引进白毫早等4个茶树品种,形成产学研体系[15] - 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生产方法,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标准流程[15][17] - 坚持有机种植(零农药/化肥),但面临3-4年空仓期的产业特性挑战[19] 市场策略 - 利用县城熟人经济特点,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冲泡指导/饮用反馈)增强复购[11] - 主打"好茶叶+喝得起"的性价比策略,平衡利润与市场接受度[17] - 品牌依托千年贡茶历史,挖掘"江头贡茶"的文化IP价值[15] 发展瓶颈 - 产业规模受限:全市仅13家茶企,采茶人员短缺导致供不应求[19] - 缺乏政策扶持:需创业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农户返乡种茶[20] - 文旅融合不足:相比福建等地,产业链细分和茶旅结合尚处探索阶段[20]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象州古琶茶:老技艺吸引年轻人 促农文旅融合助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00:40
古琶茶产业发展现状 - 象州古琶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 - 妙皇乡现有制茶企业两家、制茶手工作坊5家,带动茶农种植茶叶约1000亩,占全乡种茶面积一半以上[3] - 茶产业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年均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民众增收300多万元[3] 古琶茶产业创新举措 - 创新推出中式调饮茶产品"蔗里茶气",深受青年消费者青睐[2] - 研制出象州古琶茶的创意产品茶蓉饼,拓宽了古琶茶产业链[2] - 开设研学基地每年接待逾千名研学青少年,累计培训369个班次、29189人次[2] 古琶茶产业带动效应 - 农户通过学习古琶茶传统制作技艺,收入从每年4000多元提升至10000元以上[2] - 企业与农户合作承包200多亩茶园,开办制茶厂带动产业发展[2] - 打造"思高屯里·山涧营地"旅游精品路线,开展茶旅文化节系列活动[3] 古琶茶文化传承 - 冯康玲被认定为古琶茶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 - 坚持190摄氏度铁锅翻炒4分钟的古法制茶工艺[1] - 培养出潘美霞等新一代古琶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
我在县城卖茶叶,离不开人情世故
虎嗅· 2025-06-04 00:21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采用自产自销模式,从种植、加工到门店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 [2] - 产品线覆盖大众散装茶(35元/袋)和高端定制茶(9999元/斤),其中80%销量来自本地市场 [4][10][17] - 销售渠道包括直营门店、批发给200多家经销商(茶楼/超市/特产城) [8][17] 生产规模与技术 - 茶园面积从初始几十亩扩张至1500亩,引进白毫早等4个优质茶树品种 [2][15] -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年产茶叶供不应求 [16][20] - 坚持有机种植(零农药化肥),但面临3-4年生产周期长、采茶人力短缺的挑战 [20]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主打县域熟人经济,利用低租金成本(年租5000-10000元)和本地口碑实现全市覆盖 [7] - 产品定价分层明显:春茶200-5000元/斤,夏茶80元/斤,精准匹配不同消费群体 [10] -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冲泡指导+口感回访)增强复购率 [11] 行业历史与地域特色 - 依托2000年贡茶历史,江头贡茶曾为唐代朝廷珍品,形成独特地域品牌 [15] - 本地饮茶文化深厚,90%家庭备茶待客,端午"午时茶"为传统习俗 [6][14] - 当前全市仅13家茶企,行业集中度低但未形成规模效应 [20] 发展战略与瓶颈 - 计划复制福建等地"茶旅融合"模式,但受限于本地文旅资源开发不足 [21] - 产业化需政策扶持(创业补贴)以扩大种植规模,解决就业与产量矛盾 [22] - 现阶段聚焦品质管控与本地市场,未来考虑省外扩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