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

搜索文档
以“香”为媒 同仁堂科技点亮2025中网赛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8 06:42
公司品牌推广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24日在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通过全天候多维度创新展示传统中医药文化 掀起现代"国潮"展示浪潮[1] - 在国际顶级网球赛事亮相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同仁堂和认知中医药 通过年轻态展示使年轻人感受传统智慧 运动员参与助力品牌走向世界[12] - 公司香产品在16家经授权的文创商店同步亮相 为消费者游客和网球爱好者带来匠心与本草智慧系列香礼[21] 产品矩阵展示 - 公司明星产品矩阵包括生脉饮 六味地黄丸 京制牛黄解毒片 感冒清热颗粒 金匮肾气丸 加味逍遥丸 西黄丸等 在展区集中展示企业传统中医药雄厚实力[3] - 大健康产品线包括健康饮品枇杷露 基于本草理念研发的美白润肤面膜与保湿润颜面膜 防脱育发固发洗发水 维生素e乳等日化用品[5] - "本草之约"系列香产品包含复方精油 四季合香 苏合悦馨冷香等近140款产品 涵盖5个系列 基于药香同源理念开发具有助眠安神功效[18] 国际交流与体验 - 罗马尼亚著名网球选手索拉娜·科斯蒂亚参与香囊制作体验 对中医药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亲手制作并签名香囊[8][10] - 在球员酒会设置香产品体验区成为最热门打卡点 欧洲选手体验"安平香"后称赞其带来宁静感如家乡森林[13][16] - 香产品全部采用天然中草药制作 遵循"药借香气 香借药性"理念 围绕具体使用场景开发功能型产品[16][18]
同仁堂:稳基固本 持续优化经营质量
证券日报· 2025-09-15 08:1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扣非净利润9.42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3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2][4]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3.99% [3] - 医药商业板块收入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3] - 营业成本54.43亿元 同比下降0.64% [3] 运营效率与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18.57亿元 同比增长12.69% 主要因营销改革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3] - 管理费用6.87亿元 同比下降1.15% [4] - 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大幅改善 [4]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业财融合 提升成本核算精准度与财务处理效率 [4] 战略实施与业务布局 - 深化营销改革 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 采取"一品一策"市场培育策略 [4][6] -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立体化营销体系 优化电商渠道并拓展医疗领域 [4]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从种植到终端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6] - 推进智能制造 大兴分厂数字化车间投用 亦庄分厂实施光伏项目 [6] - 供应链运营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6] 门店网络与终端建设 - 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281家 较上年新增30家 [7] - 756家门店设立中医医疗诊所 926家取得医保定点药店资格 [7] - 开展"门店+诊所焕彩行动" 打造文化体验与场景化消费新地标 [7] 研发与质量管控 - 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深入挖掘人用经验价值 [8] -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乌鸡白凤丸等核心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 [8]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 [7] - 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与在线检测技术 [7]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举办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9] - 开展"家庭药箱进万家"健康养老推广行动 [9] - 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产品卡通IP形象 [9] - 地铁站文化体验空间及中轴线铛铛车冠名活动 [9] 国际化拓展 - 推进产品海外注册 香港地区新增1家门店 [10]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及ISO22000认证 [11] - 优化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1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务院出台《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 - 国家扩大牛黄进口试点缓解原料紧缺 [11] - 七部门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1]
同仁堂高管大换血,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1:3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微增0.06% [2]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 [4] 历史业绩趋势对比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 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2] - 2021-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9.91%/19.12%/32.69% 2024年增速放缓至3.49% 2025年转为负增长 [2] - 2024-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仅0.02%/0.06% 较2021年22.58%和2023年30.02%增速大幅放缓 [2] 分行业经营数据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12%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 [4] -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0.85% 毛利率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行业间抵消额29.46亿元 [4] 原材料成本影响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涨至2024年12月170万元/公斤 涨幅达198.25% [3][4] - 2025年7月价格回落至150万元/公斤 [3] - 2025年4月相关部门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4] 管理层重大变动 - 2025年6月总经理张朝华/总会计师温凯婷/董事杨利集体离任 [5][6][8] - 2025年7月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 [8] - 2025年8月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孙恺离任 [8] - 张朝华接任董事长 陈加富任总经理 潘宝侠任总会计师 [6][8] 公司业务基础与挑战 - 拥有350余年历史 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400余个品规 涉及心脑血管/补益/妇科等领域 [8] -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企/整合天津同仁堂60%股权/产品质量及商标冒用等信任危机 [9]
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9 09:2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 [1] - 拥有从中药材种植到药品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1] - 常年生产超过400个中成药品规 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 [1] 核心产品 - 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同仁大活络丸 [1] -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等经典药品家喻户晓 [1] - 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1]
同仁堂科技:荣获国家药典标准提高课题 完成芪参颗粒Ⅱ期临床用药生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03:40
科研创新 - 公司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药典标准提高课题《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示范研究》 旨在构建"成分-活性-疗效"评价体系以解决行业质量控制难题 [1] - 芪参颗粒1.1类创新药完成Ⅱ期临床用药生产 该药拟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并已申报北京医药健康协同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项目 [3] - 开展冠心苏合丸、金匮肾气丸等经典名方的临床与药效学研究 完成永盛合阿胶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安神健脑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品种培育研究 [3] 标准化建设 - 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发布三项中药追溯团体标准并于今年正式执行 基于实际应用经验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3] - 大兴分厂与亦庄分厂检测中心获得CNAS认可资质 标志着检测能力达到国际标准并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互认 [4][7] - CNAS认可有效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业务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7] 战略发展 - 公司以科研创新与质量管控作为双引擎战略 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7] -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课题成果有望推动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 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 [1] - 通过构建"成分-活性-疗效"评价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控制模式革新 突破传统成分检测的局限性 [1]
同仁堂科技:“六味地黄丸”系列表现亮眼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7 04:35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味地黄丸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99% [1] - 金匮肾气丸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55% [1] - 壮腰健肾丸系列、知柏地黄丸系列及归芍地黄丸系列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产品集群优势 - 泌尿补肾大品种集群包含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明星产品 [3] - 产品覆盖肾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阳虚等不同证型的精准化解决方案 [3] - 开发水蜜丸、大蜜丸、软胶囊、浓缩丸等多种剂型满足差异化需求 [3]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快节奏生活导致肾虚相关疲劳、失眠、免疫力下降问题激增 [3] - 老龄人口增长扩大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虚症状需求 [3] - 六味地黄丸组方源自宋代医学典籍 配伍采用"三补三泻"严谨结构 [3] 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 终端市场覆盖31个省份近3000家终端连锁 [4] - 通过"插旗行动"深入社区推广核心产品 [4] - 布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6] 未来战略规划 - 持续强化品种培育和精准施策大品种集群矩阵建设 [6] - 通过核心单品精准卡位和渠道精细化建设驱动业绩增长 [6]
同仁堂科技公司:中药飘香 京城消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2 07:35
产品展示与市场活动 - 公司携带应季产品如枇杷露、鲜制阿胶糕、香产品等亮相京城重大活动及夏日消费市场[1] - 在惠民大集活动中,公司"大健康板块"产品成为"团宠",展示香串、香囊、燃香、精油等100余个单品[2] - 产品结合中医药"药香同源"理念,开发安平香、安康香等五大系列,涵盖燃香、冷香、精油香薰等类型[2] - 枇杷露含30%枇杷鲜果原浆,即食阿胶糕多口味,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4] - 活动持续两周,走进街道社区等多元场景[4] 中医药文化推广 - 参与北京卫视《养生堂》"健康中国行"活动,主题为"夏至补肾阳"[6] - 展示夏季滋补产品如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中成药,以及鹿角胶、阿胶糕等食品类产品[9] - 通过产品展示与体验互动传播中医药文化[9] - 在亚投行年会上展示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包括"挂旗"等古法精髓[13] - 阿胶制作需90余天40余道工序,传承260年[13] 文创产品开发 - 将制药工艺与制香非遗结合,开发近200款具有安神、静心功效的产品[15] - 产品包括香串、香囊、燃香、精油等,成为亚投行年会热销爆款[13][15] - 文创产品融合东方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受到国际嘉宾欢迎[15] - 香产品设计多样,包括香珠、手串、发簪、香牌等佩戴形式[2] 国际影响力 - 在亚投行年会上向国际嘉宾展示中医药文化,获得高度评价[11][13] - 国际嘉宾对阿胶制作技艺表示震撼,希望更多向世界宣传[13] - 产品改变了国际嘉宾对中药的传统认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1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06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同仁堂2024年度报告及相关会议决议展开,涵盖公司经营、财务、利润分配、业务发展、投资等多方面情况,体现公司在行业政策利好下聚焦主业发展,同时对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和决策[1][7][3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产业链,常年生产超400个品规中成药,产品覆盖多科室,经典产品知名度高 [5] - 2024年行业政策利好,党和政府推动中医药振兴,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药标准化、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药品监管体系也持续完善 [3][4][5]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311.98亿元,同比增长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1.96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7] - 2024年度公司按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可供股东分配利润83.86亿元。公司拟以2024年末总股本13.71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本次现金分红占净利润44.93%;加上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年度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占净利润89.86% [1][2][13]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议案,包括《2024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19项议案,其中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9][10][49] - 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向多家银行申请不超过63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期限一年,额度可循环使用 [33] - 制定《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43][44] - 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对外投资红惠医药51%股权事项,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同意签订补充协议,原协议中止执行并延期交割 [46] - 同意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256万元 [47][49] 监事会会议 - 2025年4月2日公司第十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7项议案,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52][53][63] 对外投资进展 - 2024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业受让红惠医药51%股权,因触发交割审计条款及业绩因素,各方同意中止原协议并延期交割,已支付5231.86万元作为意向金 [75][77]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 - 拟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其具备相关资格,合伙人216人,注册会计师1244人,2023年度收入总额21.5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18.51亿元 [81][82] - 2025年度审计费用256万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该事项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生效 [89][91]
政策红利叠加原料市场趋于稳定,同仁堂科技(01666.HK)开启价值新周期
格隆汇· 2025-03-28 13:3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政府明确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医药产业再迎政策利好 同仁堂科技凭借品牌、产业链及政策卡位优势 具备“短期业绩修复+中期增长点突破+长期国际化布局”价值重构路径 其业绩稳健 从政策、产业、成本端看有成长机遇 协同效应初显 有望价值重估 [1][11] 财报亮点透视 - 2024年公司营收72.60亿元 同比增长7.18% 净利润8.87亿元 归母净利润5.22亿元 每股股息0.18元 虽成本上升致利润调整 但收入端稳健 [2] - 公司核心中成药产品增长稳健 销售额超500万产品达56个 超亿元产品9个 主导产品如六味地黄丸系列等均有同比增长 [3]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稳中向好 旗下主要子公司同仁堂国药及其子公司销售收入14.73亿元 同比增长7.04% 净利润4.56亿元 [3] - 2024年末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 现金及现等价物达41.29亿元 同比增长50.36% [3] 三大维度审视价值成长新机遇 政策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相关政策并部署促进消费 各地也实施促消费政策 为公司核心品种和中医药产品市场拓展提供有利条件 [5] - 公司心脑系列等核心品种在基层医疗市场有前景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可扩大市场覆盖 若相关产品进入医保有望修复收入端 [6] 产业端 - 公司全产业链布局 覆盖药材种植到终端服务 旗下六家子公司可提供稳定原材料供应 还推进产品市场推广活动 [7] - 公司研发创新积极 中药创新药芪参颗粒将进入临床试验 推进经典名方研发 开展现有产品二次科研和临床研究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 公司依托集团康养产业资源 可延伸至保健品和健康管理服务领域 释放协同效应打开新增长极 [9] 成本端 - 中药材价格上涨使公司业绩承压 但自去年7月指数逐步回调 近91日下跌品种多 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望减弱 [10] - 公司借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优势 有望在成本下降和行业整合中提升竞争力 兑现盈利弹性 [10] 价值重估预期 - 公司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动态市盈率约9倍处于港股中医药板块中间水平 稀缺品牌价值等支撑估值溢价 后续业绩修复等有望催化价值重估 [11]
同仁堂:首次覆盖报告:精品国药代表,民族瑰宝传承-20250307
诚通证券· 2025-03-07 15: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1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同仁堂作为精品国药代表,历史悠久产品丰富,实施大品种战略和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3][4] - 上游中药材价格下降和天然牛黄进口试点带来积极变化,政策壁垒和品牌软实力保持不变 [5][6] - 预测2024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毛利率提升,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精品国药代表,民族瑰宝传承 - 公司概况:始创于1669年,1997年上市,是大型中医药企业,有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产品超400个品规 [26][27][29] - 经营:2020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上半年受消费低迷影响与去年同期持平;医药工业2023年突破百亿,毛利率受原料价格影响下滑;医药商业运营效率提升,门店数量和净利润增长 [33][36][43] - 股权结构:国资大比例持股,子公司专业化分工运营,涵盖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48][49] 精品国药经营范式:大品种战略,全产业链闭环 - 大品种战略:2019 - 2023年前五大产品组成稳定,销售额增长,毛利率高于整体;深化落实战略,推出“御药传奇系列”;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超60亿,公司市占率领先 [52][57][61] - 全产业链布局:上游坚持“道地药材”原则,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中游医药工业突破百亿,自有零售药店超千家;下游增设中医诊疗服务形成闭环 [65][66][70] 同仁堂投资逻辑不变与变化:上游原料、政策壁垒和品牌软实力 - 上游中药材:2016 - 2024年中药材价格上涨,2024年7月起指数下跌,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75][76][79] - 核心原料:主力产品含牛黄,天然牛黄稀缺价高,进口试点政策利于缓解供应矛盾 [80][82][83] - 政策壁垒:天然麝香配额管理,天然牛黄进口试点严格准入,为产品带来壁垒 [88][89] - 销售渠道:约90%产品院外零售,主力产品安宫牛黄丸内地和香港提价,有自主定价能力,香港市场号召力强 [93]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 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对各产品线营收增速和毛利率给出假设,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87.7/203.3/22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19.4/22.6亿元 [11][15][98] - 估值及投资评级: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倍数28X,同仁堂PE(2024E)约30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