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郫县豆瓣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如何玩转“工业+文旅”?
四川日报· 2025-09-18 22:32
工业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 四川省提出全面挖掘三线建设文化内涵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 创新工业+科技+旅游模式 实施工文旅融合重点项目[6] - 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大类 工业文旅发展具备独特优势[8] - 经济和信息化厅以文化赋能制造和工旅双向融合为重点 推动工业遗产等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新场景[12] 现代制造企业文旅实践 -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开放工厂参观 年接待超1万人次 累计接待社会公众超10万人次[7][8] - 设计场景化体验和沉浸感营造 游客可见证55秒下线整车的全过程 提供汽车科普课堂和多主题研学课程[7] - 郫县豆瓣公司智能晒场占地1.8万平方米 拥有700余口发酵池 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8][9] - 通过集章明信片等互动设计将工业旅游从参观式升级为参与式 带动文创和品牌产品销售[10] 工业遗产文旅开发 - 四川拥有20处国家级工业遗产 数量居全国第一[12] - 嘉阳桫椤湖景区创新体验项目 今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365万元[13] - 燊海井2024年旅游收入1313万元 其中门票收入657万元 文创产品收入656万元[15] - 燊海井以传统工艺制作手工盐等文创产品 计划建设传习基地并采用数字化技术增强体验[16] 未来发展方向 - 一汽大众将针对不同客群打造精品路线 与川内工业基地串联形成四川智造工业体验走廊[8] - 嘉阳景区计划向4.0智慧沉浸型方向转型升级 注重数字化故事化和体验化[14] - 政府将引导企业利用绿色厂区和智能车间开展工业旅游 加快工业文创产品技术创新[16]
达成意向订单1000余万元、合作意向20余项 “蓉字号”农产品飘香大湾区
四川日报· 2025-08-20 00:26
市场拓展成果 - 成都农企与香港商超 餐饮企业 经销商 采购商等达成意向订单1000余万元人民币 [1] - 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 涉及产品供应 渠道共建等多个领域 [1] - 四川睿禾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成都农企与香港商家达成合作意向 [1] - 田岭涧 圣恩 合意等成都本土农业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2] 品牌推广活动 -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代表团赴香港参加2025香港国际茶展和美食博览会 [1] - 通过省级平台扩大"天府源"品牌影响力 [1] - 采用专场推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 - 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成都市优质特色农产品(香港)推介活动" [2] - 活动采用展销结合 体验互动 精准对接模式 [2] - 精心布置"天府源"品牌主题展陈 集中展示水果 茶叶 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 [2] 战略定位 - 香港被定位为成都农产品"出川出海"的重要门户 [4] - 通过"产品输出+经验输入"双向赋能模式 [4] - "蓉字号"成为连接内陆与海外市场的金色名片 [4] - 成都将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合作 [4] - 推动更多"蓉字号"农产品"落户"香港 飘香海外 [4] 产品展示 - 郫县豆瓣等多款优质农产品在"天府粮仓"特色农产品品鉴之夜活动中展示 [1] - 活动以"展示+体验"形式进行 设置产品展示区与互动交流区 [1] - 邀请川港两地约200位嘉宾客商参与洽谈 [1]
毕业后家庭游四川:四川六天五晚四川必去景点,暑假避暑路线,费用透明不踩雷,放心玩!
搜狐财经· 2025-08-16 04:19
旅游行程规划 - 六天五晚家庭游行程覆盖成都市区、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基地、乐山大佛、峨眉山及蜀南竹海等核心景点[1][4][5][7][8][9][11] - 每日行程安排紧凑 包含文化体验(宽窄巷子、锦里古街)、自然景观(青城山、峨眉山)、特色美食(火锅、小吃)及亲子活动(熊猫基地、竹筏游览)[4][5][7][8][9] - 人均预算控制在800-1000元(不含往返交通) 涵盖住宿、餐饮、景区门票及当地交通费用[11] 景点与活动 - 成都市区游览宽窄巷子清代古建筑群、锦里三国文化街区 体验川剧变脸及传统手工艺制作[4] - 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古人治水智慧 青城山道教宫观与自然生态结合 适合家庭徒步观光[4][5] -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早晨观赏活跃熊猫 乐山乘船观71米高弥勒佛坐像 避免登山体力消耗[5][7] - 峨眉山金顶索道穿越云层 观赏十方普贤菩萨金像与野生猴群 报国寺素斋体验佛教文化[8] - 蜀南竹海120平方公里竹林景观 竹筏游览溪流 亲子竹简制作及全竹宴餐饮体验[8][9] 餐饮与消费 - 特色餐饮包括小龙翻大江火锅、都江堰冷水鱼火锅、乐山跷脚牛肉与甜皮鸭、陈麻婆豆腐等川菜[4][5][7][9] - 伴手礼消费涵盖张飞牛肉、郫县豆瓣、竹叶青茶、蜀绣及竹编制品等地方特产[4][9][11] 服务与支持 - 导游服务由四川结伴旅提供 专业讲解与行程安排提升体验质量[1][11] - 住宿选择春熙路家庭套房 兼顾商圈便利性与家庭出行需求[4]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02:46
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培育增长点 [1] 优化供给端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如即配、即烹、即热食品以满足年轻消费者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9%,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食品工业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 [3] 流通体系升级 -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十四五"新增冷藏库容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 [5] - 我国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冷链物流是保障消费品质的关键 [4] 市场激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6] - 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2024年丰收节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7] - 推动乡村民宿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综合场景 [7]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7-31 23:23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农产品需求增长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较高水平 [2] - "十四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2] - 工信部遴选39个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 [2] 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3] - 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冷链物流成为关键支撑 [3] - "十四五"时期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番 [3] - 正在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优化冷链物流网络 [4] 消费场景创新拓展 - 休闲农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5] -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 带动消费300多亿元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构建"点线面"结合发展格局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5] -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活动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6]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绿色有机等认证农产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较高水平 "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推动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 [2] - 工信部遴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加大粮油畜禽果蔬等精深加工转化力度 [2] 流通体系建设 - "十四五"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3] - 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网络 重点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预冷设施和冷链集配中心 [4] - 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降低流通损耗提升消费品质 [3] 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最活跃领域之一 [4] - 开发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产品 打造城乡居民消费好去处 [4] -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 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4]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7-31 21:57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转向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兴品类崛起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具体举措 [1] 农产品供给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7.9% [2] - "十四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年供应量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推动精深加工转化 [2] 农产品流通体系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3] - 中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冷链物流支撑"从产地到餐桌" [3] - "十四五"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3] - 农业农村部规划"十五五"期间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及预冷设施 [4] 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4] - 中国农民丰收节2024年举办3000多场活动 带动消费300多亿元 [4] - 2024年金秋消费季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助农活动 [5]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成都郫都区:从百亿工厂到全球厨房,“川菜之魂”硬核破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7-29 09:28
走进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城企业四川丁点儿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快速运转,一瓶瓶 干锅酱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有序产出;在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巨大的发酵罐连 接着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勾勒出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图景;在山姆超市的货架上,有你一面、饭扫 光产品旁围满了试吃的顾客;在国外的中餐厅里,郫县豆瓣成了餐桌上热门菜品必不可少调味品…… 川菜产业城 纵观川菜波澜壮阔的历史版图,郫都区以其独一无二的"郫县豆瓣"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味觉核心。这 座城市,正以豆瓣酱为引擎,驱动着一条融合现代化生产、主题旅游体验与国际化拓展的川味全产业 链,奏响香飘四海的产业交响曲。 豆瓣为核,百亿集群香飘万家 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郫县豆瓣 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产业实力成功入选。标志着这一拥有300余年历史的非遗产业,正以"科技赋能、 标准护航、生态升级"的路径向国家级产业标杆迈进。 在中国川菜产业城,聚力研发新品、爆品,抢抓川菜产业新兴赛道是园区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今 年上半年,中国川菜产业城已签约4个重大项目,带来23.56亿元投资;3个在建项目开工, ...
成都市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 加快把农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6-23 21:48
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成都市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2024年9个重点园区产值达405亿元、营业总收入超过442亿元,带动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40 1亿元 [1] - 成都市粮食产量234 56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亿元 [2] 产业集聚与升级 - 成都市全域布局"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优先发展9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带动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猪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全链升级 [2] - 成都市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96个,药用川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姬菇产量产值全国第一 [2] - 成都市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在调味品等领域居全国第一方阵 [2] 企业培育与招商 - 成都市策划包装3000万元以上园区重大项目26个,引进强链补链延链关键项目37个,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城、"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等产业地标 [3] - 成都市引育"镇园之宝"26家,净增上规上限企业58家,计划形成"30家镇园之宝+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0家省级龙头企业+200家市级龙头企业"梯队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成都市园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 [4] - 成都市建成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和智慧农(牧、渔)场200个,全球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在蓉投运 [4][5] 政策与金融服务 - 成都市将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主体纳入"农贷通"白名单,实行"见推即批、见贷即保"政策 [5] - 成都市创新农业生产设施、设施农用地抵押融资政策,推动产业用地"清低清闲",逐步实现"一园区、一基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