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草果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人大:以“小切口”民族立法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6:37
立法促进产业发展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指导民族自治地方以"小切口"立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现行有效的182件单行条例中产业促进类占35件 占比近五分之一[1] - 立法护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出台文山三七、丘北辣椒、漾濞核桃、德宏咖啡、古茶树、天然橡胶、林下经济、新平柑桔等单行条例[1]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是全国首件产业促进类单行条例 2024年文山三七产业综合产值达206.25亿元[1]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出台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彝族服饰、建水紫陶、石屏豆制品等单行条例护航民族特色文化产业[2]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解决彝医医师资格问题 规范彝药标准认定和名医评审 立法经验被湖南广西湖北等地借鉴[2] - 正在制定《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产业发展条例》和《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边民互市贸易服务和保障条例》[2] 立法实施效果 - 出台一批质量高、落点实、效果好的单行条例 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1] - 通过立法规范产业发展 提升品牌价值 如文山三七条例保障品质并促进综合产值增长[1] - 以立法推动探索边民互市组织管理新模式 助力兴边富民[2]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 - 中缅边境地区通过友好村寨机制开展农业合作 中国岗房村向缅甸岗房村提供8万株白芨种苗并配套种植技术指导[10][11] - 缅甸岗房村通过白芨种植实现土地产值提升和生活改善 白芨茎块种植一年多后达4两重[11] - 草果产业成为跨境合作重点 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 2024年带动当地人均增收超3400元人民币[12] 特色产业发展 - 白芨种植形成跨境产业链 中国岗房村2018年试种1亩紫花三叉大白芨 3年后获得丰收并吸引企业包场收购[11] - 草果种植技术向缅甸边境地区输出 通过农技帮扶项目开展种植培训[12] - 阳坡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种植草果近3000亩 打造"一缕阳坡"旅游品牌 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17] 职业教育合作 - 怒江州2014年起开设缅甸籍学生班 累计开办4个班级 涵盖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等专业[15] - 采用"语言+技能"培养模式 为缅甸学生提供学费和住宿费保障[15] - 缅甸学生顶康角当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习 成为怒江州希尔顿花园酒店餐厅领班[14][15] 文旅产业升级 - 阳坡村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旅游 新建观光廊道和通达桥 吸引游客观赏峡谷日出和灯火夜景[17][18] - 2024年9月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落户阳坡村 设计融合少数民族弩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18] - 怒江州连续举办峡谷文化周、阔时文化节等活动 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21]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怒江州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450公里 是中国距离南亚最近的边境州市之一[21] - 缔结10对中缅边境友好村寨 通过教育医疗等"小而美"民生项目改善边民生活[21]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吸引34国300位代表 探讨乡村振兴经验[17]
让更多脱贫经验惠及周边国家民众(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产业发展 - 当地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草果 中药材 咖啡等特色产业[1] - 草果苗铺满峡谷 白芨田呈现生机勃勃发展态势[1] - 形成一户带一村 一村连两国的产业辐射效应[1] 区域合作 - 依托中缅友好村寨平台深化农业领域合作[1] - 通过小而美民生项目实现授人以渔的帮扶模式[1] - 缅甸村长掌握种植技术体现农业技术跨境合作[1] 发展成效 - 特色产业为当地带来发展之变和生活之变[1] - 农技帮扶项目有效照亮区域脱贫之路[1] - 中国减贫经验通过怒江实践走向世界[1]
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系列访谈丨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彰显绿色发展底色 交出峡谷乡村振兴美丽答卷
新华网· 2025-06-12 01:14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独龙江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6个河流河段和1个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1]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成为全国首个自然教育基地试点单位,贡山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1] -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77%居全省第三,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195m³/公顷居全省第一 [1] - 2020年以来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4%以上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1-202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2024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 [2] -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水质稳定达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森林资源管护面积达1853.05万亩 [3] - 建立四级林长制体系(637名林长),聘用3.3万名生态护林员,发现泸水角蟾等新物种 [3] 生态制度与治理 - 累计完成120余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建成9个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 [4] - 颁布《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建立"建管用"城乡"两污"治理机制 [5] 生态经济转化 - 打造15个生态旅游景区(4个省级绿美标杆),实施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 [7] - 2024年接待游客1024.55万人次(+14.1%),旅游总花费90.42亿元(+7.7%) [7] - 草果产业全链产值23亿元(带动人均增收3438元),咖啡种植3万亩(精品2.05万亩),综合产值超2亿元 [8]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三水"保护,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9] - 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10] - 强化国土空间管控,优化生态环境分区调整 [11] -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 [12] - 推行生态环境执法"六项机制",加快督察问题整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