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心相通
icon
搜索文档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 - 中缅边境地区通过友好村寨机制开展农业合作 中国岗房村向缅甸岗房村提供8万株白芨种苗并配套种植技术指导[10][11] - 缅甸岗房村通过白芨种植实现土地产值提升和生活改善 白芨茎块种植一年多后达4两重[11] - 草果产业成为跨境合作重点 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 2024年带动当地人均增收超3400元人民币[12] 特色产业发展 - 白芨种植形成跨境产业链 中国岗房村2018年试种1亩紫花三叉大白芨 3年后获得丰收并吸引企业包场收购[11] - 草果种植技术向缅甸边境地区输出 通过农技帮扶项目开展种植培训[12] - 阳坡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种植草果近3000亩 打造"一缕阳坡"旅游品牌 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17] 职业教育合作 - 怒江州2014年起开设缅甸籍学生班 累计开办4个班级 涵盖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等专业[15] - 采用"语言+技能"培养模式 为缅甸学生提供学费和住宿费保障[15] - 缅甸学生顶康角当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习 成为怒江州希尔顿花园酒店餐厅领班[14][15] 文旅产业升级 - 阳坡村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旅游 新建观光廊道和通达桥 吸引游客观赏峡谷日出和灯火夜景[17][18] - 2024年9月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落户阳坡村 设计融合少数民族弩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18] - 怒江州连续举办峡谷文化周、阔时文化节等活动 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21]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怒江州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450公里 是中国距离南亚最近的边境州市之一[21] - 缔结10对中缅边境友好村寨 通过教育医疗等"小而美"民生项目改善边民生活[21]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吸引34国300位代表 探讨乡村振兴经验[17]
奏响上合的和合之音——上合组织国家深化人文交流互鉴共谱文明发展新篇
新华网· 2025-08-30 23:20
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 上合组织自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将文化合作列入宗旨目标以来 通过文化部长会晤 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等机制完善合作框架 [3] - 白俄罗斯作为新成员加入文化合作协定和文化遗产保护协定 为多边人文合作开辟新前景 [4] - 媒体合作机制2017年启动 2018年举行首届媒体峰会 2025年7月在河南举行媒体智库峰会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 [5] 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成果 - 2025年6月中乌互免签证协定生效 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 中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年"促进双向旅游流动 [7] - 上合组织秘书长指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建议通过合作推出旅游产品 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青年旅游提升务实成果 [8] - 青岛获"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称号 举办影视展映周并与成员国建立经贸文化旅游广泛合作 [9] 文明互鉴与遗产保护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文明的星河"文物联展 展出吉尔吉斯斯坦黄金面具 巴基斯坦佛首造像等成员国国宝级文物 [11] - 中乌联合修复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 中国专家历时3年完成修复工作使古城重现光彩 [11] - 中国考古工作者深入中亚多国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 接续文明脉络 [11] 青年与妇女交流倡议 - 2025年7月23日10国青年代表发表《天津倡议》 提出通过艺术节 学术营 志愿行动促进文明对话和青年桥梁搭建 [13] - 第五届上合组织妇女论坛展示中国传统马面裙 科威特公主表示两国人民文化互学互鉴心意相通 [12] - 上合组织通过青年交流营 妇女论坛等活动形式不断丰富 辐射范围持续扩大 [3][12][13]
搭建人文交流之桥 共谱和合共生之歌(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上合组织文旅交流合作 - 新疆吉木乃口岸成为中哈俄蒙四国交界区重要人流枢纽 哈萨克斯坦游客频繁自驾至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并采购当地美食 中国赴哈萨克斯坦游客数量显著增长[2] - 乌中直航航班开通及互免签证协定生效推动双向旅游热潮 乌兹别克斯坦赴中国旅游及出差人数明显增加[2] - 青岛获"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称号后成为入境游热门目的地 上半年上合组织10国经青岛胶东机场出入境外国旅客同比增长37.91%[2] 医疗与教育合作项目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在上合成员国完成超2000例白内障手术 包括4个月婴儿及100岁二战老兵等复杂病例[3][4] - 中乌、中吉、中塔防盲合作中心成立推动"移动医疗"转向"定点合作" 医疗设备与技术本地化留存惠及更多民众[4] - 天津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上合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 埃及留学生通过"3+2"项目实现职业技能提升并进入中国高校深造[4][5] 文化交流与影视合作 - 2025上合国家电影节展示AI影像、虚拟拍摄及数字人等前沿技术 引发行业对电影科技突破及动画师培养的讨论[6] - 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讲述两国历史人文故事 中俄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及中哈合作《中国考古》呈现跨国创作成果[6] -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支持百余部视听作品译制成多国语言在上合国家播出 包括《山海情》《舌尖上的中国》等热播剧集与纪录片[7]
渤海人寿近5600万保额护航“上合之约•唱响心声”文艺演出活动
财富在线· 2025-08-28 05:17
活动背景 -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夕举办天津哈萨克斯坦听障儿童文艺演出活动 由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 北哈萨克斯坦州政府 天津市外办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主办[1] - 活动被定义为上合期间中哈友好交流重大活动之一 为两国听障儿童搭建跨越国界与听力障碍的艺术桥梁[2] 公司参与情况 - 渤海人寿作为唯一指定保险赞助商 为100余名中外演职人员提供总保额近5600万元保险保障 覆盖航空意外和意外伤害医疗[1][3] - 公司表示保险是传递大爱连接民心的桥梁 此次捐赠是金融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3] 公司公益实践 - 作为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人身险公司 累计保险捐赠保额已超70亿元[3] - 历年积极联合政府部门 慈善组织和高校 提供健康保障 医疗救助 捐资助学等多元服务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3] 艺术团体表现 - 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是全球唯一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合唱团 屡创音乐佳绩[2] - 哈萨克斯坦听障儿童舞蹈团《Sensitive》以独特肢体语言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2]
将邻近周边国家优势转化为文化交流动能(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中越边境交流合作 - 北仑河区域成为中越民间交往核心地带 东兴与芒街通过日常集市 语言交流及文化活动实现深度互动 [1] - 跨国公交 夜市餐饮及体育赛事等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两国情感认同深化 形成民心相通基础 [1] - 旅游+模式推动文化动能转化 京族独弦琴与越南民谣联合演出 中越画家共创艺术长卷 骑行活动强化友谊纽带 [1] 文化体育融合 - 文化展演超越艺术呈现功能 成为中越心灵对话重要载体 体育活动从竞技延伸至友谊深化层面 [1] - 民间自发组织足球赛事实现中越球员混合组队 两国观众共同参与 体现跨境社群凝聚力 [1] - 舌尖经济成为跨境互动特色 越南糖水与中国小吃通过美食文化拉近民众距离 [1] 区域发展模式 - 东兴市将地理邻近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 通过多层次交流构建睦邻友好合作机制 [1] - 日间集市贸易与夜间文化娱乐形成全天候交流体系 旅游业带动跨境人流与消费互动 [1] - 合作共赢路径通过民生领域实践持续拓宽 民间交往为官方合作提供社会基础 [1]
创新开放实践 促进民心相通(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创新开放实践提升区域联通效率 [1] - 通过中欧班列、跨境换装库、全天候通关机制等硬件设施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1]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现高效便捷通关 将跨国出行简化为"串门"式体验 [1] 跨境合作与人文交流 - 推行"硬联通与软联通并重"策略 在基础设施基础上加强教育医疗等人文领域合作 [1] - "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中亚青年在掌握就业技能同时成为友谊使者 [1] - 跨境商贸区形成家庭式商业生态 商户与中亚客户以兄弟姐妹相称并交换礼物分享美食 [1] 医疗合作与民心相通 - "国门医院"医护人员运用中医针灸为国际患者缓解病痛 拓展医疗合作领域 [1] - 跨境交往从单纯生意往来延伸至情感共鸣 使地区转型为友谊家园而非单纯贸易驿站 [1] - 通过教育医疗志愿服务等软性联通方式建立深厚信任关系 巩固民心相通桥梁 [1]
同声共愿:歌唱和平 共创价值 中国银联圆满护航中美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
财富在线· 2025-07-17 09:47
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动在北京和福州举行,来自中美两国近30个合唱团逾1000名青少年参与,活动持续10天,聚焦音乐这一人类共通语言,深化两国青少年情感纽带 [2] - 活动覆盖鼓岭历史风貌区、福建博物院、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著名文化地标,通过艺术表达传递两国人民对和平、友谊与共同繁荣的深切期盼 [2] - 活动中创新策划互赠"茉莉胸章"等文化互动环节,让美国青少年在《茉莉花》旋律中触摸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3] 中国银联的支付便利化服务 - 公司实施"锦绣行动2025",提升支付便利化和包容性,为活动提供全方位支付服务保障,支持卡、码、Pay等多元化支付方式 [3] - 支付网络覆盖美国青少年在华"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场景,从福建博物院文创店到北京胡同小巷的便利店实现广泛受理 [3][6] - 公司跨境支付网络覆盖18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超7300万线上线下商户,打造兼容共生的跨境支付生态 [7] 金融开放与跨境合作 - 2025年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个,体现更高水平开放姿态 [3] - 公司与多国央行、国家转接网络、支付联盟开展技术标准合作,包括二维码标准、芯片卡标准等,贡献跨境支付"中国方案" [5] - 公司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硬实力"承载人文交流"软连接",在便捷支付中传递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 [6] 战略合作与倡议实施 - 公司自2024年起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五年五万"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倡议的主要践行者 [2] - 通过金融服务支持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动,将金融资源引向民心相通领域,体现"支付为民"理念 [1][4] - 未来将持续构筑中外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推动互信互联和共创价值 [7]
岳云霞:共同谱写中拉未来合作序章
经济日报· 2025-05-29 00:17
中拉论坛合作成果 - 中拉论坛正式运行10年来贸易额增长两倍多,中国在拉投资存量增长5倍左右,增速分别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速的1.5倍与2.7倍 [1] - 中国成为拉美最大国际融资来源,10年间推动实施基础设施合作项目234个,金额达1014亿美元,累计创造76.1万个就业岗位 [1] - 截至2024年底中拉贸易额达5184.7亿美元,中国对拉投资存量超6000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已超额完成 [3] 合作领域拓展 - 中拉合作从传统能源资源领域扩展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 [4] - 中国在拉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高科技业的投资快速发展 [3] - 双方规划开展政治和安全、基础设施和交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工业和科技、环境、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 [3] 合作机制深化 - 中拉论坛通过部长级会议、国家协调员会议及专业分论坛建立全方位交流机制 [2] - 中方提出发展工程、文明工程、民心工程、团结工程、和平工程五大合作工程 [4] - 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巴西等五国试行单方面免签以促进人文交流 [4] 战略对接成效 - 中拉论坛发布10份重要文件,包括《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 [3][4] - 中国"规划先行"经验引入国际合作,设定可量化目标推动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协同 [3] - 双方将加大全球领域立场协调,共同构建国际秩序新格局 [4]
答记者问|发布60余家外企需求,超百家鲁企响应,交流周为经贸合作搭桥
搜狐财经· 2025-05-19 21:47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 - 活动总数量达26场,涵盖省领导会见外宾、友好省州长对话、企业对接洽谈会等多元形式[5][6] - 核心思路为"两个服务"(服务国家外交和山东经济)与"两个促进"(促进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5] - 重点活动包括5月26日省领导会见外宾、5月27日启动仪式暨省州长对话(含签约环节和"济南倡议"发布)、5月27日企业对接洽谈会、5月27-30日"感知新山东"经贸合作齐鲁行[5] 经贸合作板块 - 企业对接洽谈会组织近200家中外企业参与"一对一"洽谈,涉及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5][7] - 设置"好品山东"特色产品展,精选工业品、文创品和农副产品展示[7] - 已获取47个国家120多个省州的企业合作信息,发布60余家外方企业需求,山东企业报名超100家[14][15] - 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企业提出农业畜牧、汽车配件等20项明确需求,引发80多家山东企业响应[15] 人文交流与旅游推广 - 2024年一季度友城国家游客占比77.3%,接待人次同比增长91.1%[20] - 将举办"好品山东"非遗展(含皮影戏、柳编等)和"布列塔尼音乐节"等文化活动[21] - 组织7国59名旅行商考察,推动山东-加州旅游合作及中俄旅游包机项目[21] - 计划签署8份省级协议中3份含文旅合作内容,后续将策划上合组织旅游文化之都等专项活动[22] 活动特色与成果预期 - 三大特色:突出经贸合作(外事+部门/企业/产品)、突出民心相通(乡村振兴参访/青年交流)、突出成果导向[7][8] - 计划新签/深化20多对省市友城关系,推出20余位友好城市杰出伙伴[8] - 贸促机构将提供企业合规、原产地证书等后续服务,跟踪项目落地[16]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国举行
新华社· 2025-05-11 11:23
汉语桥比赛全球举办情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决赛在克卢日-纳波卡举行,来自5所孔子学院的22名大学生参赛,玛丽亚·平蒂乌塔获特等奖[1] - 罗马尼亚赛区选手通过演讲和才艺展示环节展现中文学习成果,才艺形式包括舞蹈、歌曲、古筝演奏、茶艺等[1] - 第24届汉语桥马耳他赛区比赛在马耳他大学举行,6名学生参赛,玛丽·克莱尔·阿奎利娜获一等奖[1][2] - 第18届汉语桥保加利亚中学生赛区决赛在索非亚举行,11名选手参赛,韦罗妮卡·格奥尔基耶娃夺冠[2] - 第18届汉语桥埃及赛区决赛在开罗举行,设初中组和高中组,努尔·艾哈迈德与哈比芭·萨拉赫分获各组一等奖[2] - 拉脱维亚第22届汉语桥比赛在里加举行,53名选手参赛,阿尔比娜·普斯科等3人分获小学、中学和大学高级组冠军[3] 比赛主题与形式 - 罗马尼亚赛区演讲主题为"天下一家",选手讲述与中文结缘的故事[1] - 马耳他赛区选手通过中文演讲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展现学习成果[1] - 保加利亚赛区主题为"追梦中文 不负韶华",设文化知识测试、自由演讲和文化技能展示三个环节[2] - 埃及赛区设主题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3个环节[2] - 拉脱维亚赛区选手完成中文歌曲演唱等才艺展示和知识问答环节[3] 赛事意义与影响 - 克卢日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表示比赛展现跨越山海的热爱,是了解中国的语言之窗[1] - 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指出比赛是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架起中保人民友谊桥梁[2] - 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认为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文明互鉴的火种[3] -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表示语言是心灵相通的密码,埃及青年对中文兴趣浓厚[3] - 拉脱维亚大学副校长强调中文是连接拉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3] -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表示比赛有助于双边关系发展,欢迎拉脱维亚友人赴华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