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贫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驻蒙古国使馆举办媒体吹风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6 02:51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 峰会规模为迄今最大且成果最丰硕 习近平主席主持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及"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与23位外国领导人或代表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商合作[3]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最大亮点 峰会取得八大成果 中方宣布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助力成员国减贫事业[3] -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普遍期待学习中国减贫治理样本 体现中方对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支持[3] 中蒙及中俄蒙元首会晤 - 中蒙元首会晤明确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引领 巩固战略互信 深化发展融合 促进民心相通 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4] - 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时隔3年再次举行 习近平主席指出三方合作稳步发展并取得实质性成果[4] - 习近平主席就推进中俄蒙合作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进一步推动区域多边合作机制[4] 历史纪念活动 - 中国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与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必胜[3] - 铭记历史是为防止悲剧重演 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开创更美好未来[3]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 - 中缅边境地区通过友好村寨机制开展农业合作 中国岗房村向缅甸岗房村提供8万株白芨种苗并配套种植技术指导[10][11] - 缅甸岗房村通过白芨种植实现土地产值提升和生活改善 白芨茎块种植一年多后达4两重[11] - 草果产业成为跨境合作重点 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万亩 2024年带动当地人均增收超3400元人民币[12] 特色产业发展 - 白芨种植形成跨境产业链 中国岗房村2018年试种1亩紫花三叉大白芨 3年后获得丰收并吸引企业包场收购[11] - 草果种植技术向缅甸边境地区输出 通过农技帮扶项目开展种植培训[12] - 阳坡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种植草果近3000亩 打造"一缕阳坡"旅游品牌 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17] 职业教育合作 - 怒江州2014年起开设缅甸籍学生班 累计开办4个班级 涵盖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等专业[15] - 采用"语言+技能"培养模式 为缅甸学生提供学费和住宿费保障[15] - 缅甸学生顶康角当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习 成为怒江州希尔顿花园酒店餐厅领班[14][15] 文旅产业升级 - 阳坡村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旅游 新建观光廊道和通达桥 吸引游客观赏峡谷日出和灯火夜景[17][18] - 2024年9月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落户阳坡村 设计融合少数民族弩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18] - 怒江州连续举办峡谷文化周、阔时文化节等活动 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21]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怒江州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450公里 是中国距离南亚最近的边境州市之一[21] - 缔结10对中缅边境友好村寨 通过教育医疗等"小而美"民生项目改善边民生活[21]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吸引34国300位代表 探讨乡村振兴经验[17]
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出席中埃“新希望”养殖技术培训启动仪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3 01:01
中埃农业合作项目 -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与埃及全国民间行动发展联盟及新希望公司联合举办中埃"新希望"养殖技术培训启动仪式 参与方包括埃及社会团结部及曼努菲亚省政府代表 现场出席人数超过100人 [1] - 项目定位为助力埃及扶贫事业和农村妇女经济赋能的创新实践 同时促进中埃民心相通 [1] 中国减贫成就与经验输出 - 中国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埃及正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减贫治理道路 [1] - 埃方高度赞赏中国脱贫攻坚成就 明确表示愿学习借鉴中方扶贫理念经验 并扩大民生领域合作 [1] 项目预期影响 - 培训将为曼努菲亚省贫困农户减贫增收 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被埃方称为"希望之窗" [1] - 此次合作是埃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民间层面的具体体现 [1]
新华全媒头条|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与理论创新
新华社· 2025-07-11 17:06
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与理论创新 - 中国脱贫地区经过5年过渡期,脱贫攻坚成绩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标志着中国减贫治理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方法路径持续优化 [1] - 减贫不是简单的物质积累,而是文明形态的整体跃升,中国减贫经验与实践正编织起文明对话的纽带 [1] 长效防返贫机制 - 中国构建起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长效防返贫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 贵州省晴隆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21户5882人,通过有效帮扶措施,909户3816人消除返贫风险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风险 [2]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 中国各级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实现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 [3]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 就业与产业带动增收 - 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3] - 四川悬崖村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村民人均收入1.96万元 [3] -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人均增收1.5万元 [3] - 截至2024年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均培育形成了2到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3] - 2024年全国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较2021年增长24.7% [3] 减贫治理理论创新 - 中国创新提出"精准滴灌",通过国家主导的资源精准配置解决市场失灵难题 [5] - 中国通过重构贫困地区生产要素配置体系,创造性提出"弱鸟先飞"发展路径,形成具有"内生造血"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5] - 中国构建了脱贫攻坚、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6] 国际减贫合作与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8] -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惠及多国民众 [8] - 中国实施的"微笑儿童"营养餐计划惠及全球数百万儿童 [9] - 中国已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0多万各类发展人才 [9] - 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9] - 乌兹别克斯坦的贫困率从2022年的17%降至2025年2月的8.9% [10]
中国平安怒江论坛分享减贫经验,“妈妈的针线活”受热捧
环球网· 2025-04-01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平安在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分享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推出“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未来将持续推动该项目及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1][5][7] 分组1:论坛信息 -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3月29日在云南怒江泸水市开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等联合举办,以“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理念,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300多位代表参会 [1] 分组2:中国平安乡村振兴举措 - 自2022年以来,中国平安为云南地区累计提供超50.5亿元乡村振兴支持资金,在怒江为当地乡村企业提供2577万元贴息贷款,惠及826户、2676人 [3] 分组3:“妈妈的针线活”项目情况 - 该项目是中国平安等联合发起的公益行动,旨在助力基层家庭妇女创收就业和传承非遗技艺,已在全国多省份落地,资助数百名少数民族乡村妇女就业增收 [5] - “橙色工坊”作为项目亮点,已在四川、广东等地落地,推动当地非遗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5] - 项目获得多位外国友人关注赞赏,参观者对刺绣作品和非遗传承感兴趣 [5] 分组4:未来规划 - “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将升级,采用“1+1+1+N”运作模式,打造低收入妇女创业增收样板案例 [7] - 中国平安未来将聚焦减贫治理等议题,推动“妈妈的针线活”项目,让中国减贫经验惠及世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