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

搜索文档
潍柴重机股价下跌1.97%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62%
金融界· 2025-08-15 17:07
股价表现 - 潍柴重机股价报48 3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97元 跌幅1 97% [1] - 盘中最高触及49 27元 最低下探47 49元 [1] - 成交量为284019手 成交金额达13 71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用设备制造 产品涵盖船舶动力 发电设备等领域 [1] - 抓住内河船舶"设备更新"政策机遇 LNG动力产品销量实现大幅提升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 46亿元 同比增长43 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44亿元 同比增长52 62% [1] - 拟实施每10股转增4股并派发现金红利0 90元的利润分配方案 [1] 公司动态 - 8月1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审议通过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等议案 [1] - 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014 47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2 43%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7015 93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2 17% [1]
潍柴重机约5亿元注入船艇业务 实施专业化整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4:25
收购交易概述 - 潍柴重机拟以现金4.9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潍柴集团持有的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后续将根据运营需要安排注册资本实缴或减资 [1] - 公司此前于7月14-15日披露筹划收购事项后股价连续涨停 后三个交易日再涨超20% [1] 标的公司业务与历史 - 常玻公司主营30米以下各类船艇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公务船艇/工作船艇/休闲船艇 [2] - 潍柴集团2020年6月以3.24亿元竞价收购常玻公司 2022年常玻设立子公司渤星船舶拓展30-80米船艇业务 [2] - 常玻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3373.75万元 2025年1-2月延续亏损 [2] 协同效应与整合价值 - 收购可实现动力系统与船体制造垂直整合 通过技术适配优化提升动力匹配效率并降低能耗排放 [2] - 产品开发阶段即可进行深度集成 涵盖船用柴油机/发电机组/推进器与船体设计 [2] - 公司长期寻求下游船艇制造商以实现产业整合和产业链条打通 [1] 亏损原因与未来前景 - 亏损主因公务船艇订单需求波动 该业务占常玻收入比例超60% [2] - 渤星公司主要项目处于竣工验收备案阶段尚未贡献收益 [2] - 常玻已入围某公务船艇项目 预计未来几年完成交付 [3] - 渤星公司一期达产后年产30艘 当前在手订单超4亿元 市场空间较大 [3]
政策“东风”劲吹,海洋经济有新动作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12:53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长三角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上海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备体系,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4]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上海海洋产业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协同发展机制不足,跨领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未充分释放,创新转化能力薄弱 [5]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计划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上海长兴岛和临港新片区的双核布局将推动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细分领域突破 [6] 江苏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推动海洋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提速 [7]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 [7] - 南通以"江海河联运"特色枢纽为锚点,驱动船舶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全域向海"战略 [10]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驱动 - 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四大工程 [7] - 浙江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领域 [8][9] 区域特色与物流创新 - 江苏南通"船边直提"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货物卸载与通关时间缩短至两天以内,降低企业成本 [11] -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与协同化特点,上海侧重高端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江苏聚焦海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突破海洋科技和文旅 [11] 全球海洋经济前景 - 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2.5% [10] - 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前景广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