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由电子激光器(FEL)
icon
搜索文档
Beyond-EUV,新方向!
半导体芯闻· 2025-09-18 10:40
光刻技术演进与Beyond-EUV (BEUV) 发展 - 当前最先进芯片制造依赖EUV光刻技术 工作波长13.5nm 可实现13nm(Low NA EUV)、8nm(High NA EUV)及4-5nm(Hyper NA EUV)特征尺寸 但系统复杂且成本达数亿美元[2] - 行业探索"Beyond-EUV"技术 使用波长6.5-6.7nm的软X射线激光 理论分辨率可达5nm及以下 但仍需数年开发实验性工具[2] 光刻技术原理与波长选择依据 - 光刻分辨率提升依赖增加数值孔径(NA)或缩短波长 光源波长从紫外光(436nm g线)逐步演进至深紫外光(248nm KrF/193nm ArF)再到极紫外光(13.5nm EUV)[3] - EUV选择13.5nm波长因Mo/Si多层镜反射率达70% 而6.7nm波长反射率仅61% 且光路需11次反射导致透射效率降至13.5nm波长的四分之一[5] - 较短波长对光源稳定性要求更高 6.7nm反射曲线更尖锐 需精确匹配波长与镜子周期[6] BEUV技术挑战与当前局限 - 6.5-6.7nm光子能量达185-190eV 与传统光刻胶材料相互作用差 且尚未开发出高效多层反射镜[6] - 缺乏完整生态系统支持 需从零设计光刻工具 包括光源、投影镜、光刻胶及耗材[8] 新型光源技术突破 -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开发BAT激光器 目标将EUV光源效率提升至CO2激光器的10倍[11] - 初创公司Inversion采用LWFA技术 将电子加速至数GeV能量 产生可调波长光源(目标6.7nm) 使加速器尺寸从公里级缩小至桌面级[13] - xLight利用自由电子激光器(FEL) 产生功率较当前LPP光源高4倍的EUV光 单系统可支持20台ASML设备 降低每片晶圆成本50%并减少3倍以上资本支出[16] 光刻胶材料创新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化学液相沉积(CLD)技术 生成aZIF薄膜(生长速度每秒1纳米) 锌金属在6.7nm波长下可吸收光子并发射电子 引发咪唑化合物反应实现精细蚀刻[18] - 至少10种金属与数百种有机物可组合适配不同波长 锌在13.5nm EUV表现不佳但在BEUV波长效率显著[19] 企业合作与联盟进展 - xLight加入Blue-X联盟(70个成员组织) 共同推进6.7nm EUV光刻技术研发[16] - Lace Lithography AS开发原子发射光刻技术 声称可提供领先当前15年的分辨率且成本更低[14]
超越EUV光刻,新进展
36氪· 2025-09-18 02:30
众所周知,当今几乎所有芯片都是使用光刻技术打造。而最先进的芯片则是基于 EUV 光刻,其工作波长为 13.5 nm,可以产生小至 13nm(0.33 数值孔径 的Low NA EUV)、8nm( 0.55 NA 的High NA EUV),甚至 4nm ~ 5nm( 0.7 – 0.75 NA 的Hyper NA EUV)的特征,但代价是光刻系统极其复杂,具有 非常先进的光学元件,耗资数亿美元。 于是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好的方法,"Beyond-EUV"就成为了不少厂商研究的方向。 据《Cosmos》援引《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新的芯片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波长为 6.5nm ~ 6.7nm 的 激光(也称为Soft X ray),可以将光刻工具的分辨率提高到 5nm 及以下。 科学家将他们的方法称为"Beyond-EUV"(BEUV)——这表明他们的技术可以取代行业标准的 EUV 光刻技术——但研究人员承认,他们目前还需要数年 时间才能制造出哪怕是实验性的 B-EUV 工具。 一种"Beyond-EUV"的技术 熟悉光刻技术的读者都知道,为了获得更高的光刻分辨率,要么 ...
超越EUV光刻,新进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8 02:09
光刻技术演进与Beyond-EUV (BEUV) 发展 - 当前最先进芯片制造依赖EUV光刻技术 工作波长13.5 nm 可实现13 nm(Low NA EUV)、8 nm(High NA EUV)及4-5 nm(Hyper NA EUV)特征尺寸 但系统复杂且成本达数亿美元 [2] - 行业探索"Beyond-EUV"技术 使用6.5-6.7 nm波长激光(软X射线) 理论分辨率可达5 nm及以下 但尚未进入实验工具阶段 [2][3] 波长与反射率的技术挑战 - 光刻分辨率提升依赖缩短波长或增加数值孔径 波长从436 nm(g-line)演进至13.5 nm(EUV)[3][7] - EUV选择13.5 nm因Mo/Si镜反射率达70% 而6.7 nm波长反射率仅61% 且需11次反射 实际透射效率仅为13.5 nm的四分之一 [5] - 6.7 nm波长反射曲线更尖锐(针状 vs 13.5 nm塔状) 对光源和镜面匹配精度要求极高 [6] BEUV技术瓶颈 - 光源尚未成熟 无行业标准方法产生6.7 nm辐射(如钆激光等离子体)[6] - 高光子能量(185-190 eV)与传统光刻胶相互作用差 [6][8] - 6.5-6.7 nm波长易被物质吸收 缺乏高效多层镀膜镜 [6] - 需全新设计光刻工具 缺乏生态系统支持(组件、耗材)[8] 新兴光源技术方案 -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开发BAT激光器 目标将EUV光源效率提升至CO2激光器的10倍 [10][11] - Inversion公司采用LWFA技术 将电子加速至GeV级 光源可调至13.5 nm或6.7 nm 设备尺寸缩小1000倍(从公里级至桌面级)[13] - xLight使用自由电子激光器(FEL) 功率比当前LPP光源高4倍 单系统支持20台ASML设备 降低每片晶圆成本50% 资本支出降3倍 [14][15] - Lace Lithography AS开发原子发射光刻技术 声称领先当前技术15年且成本更低 [14] 光刻胶材料突破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现锌等金属可吸收BEUV光并发射电子 引发咪唑化合物反应 实现精细图案蚀刻 [17] - 开发化学液相沉积(CLD)技术 生成aZIF薄膜 生长速度每秒1 nm 可快速测试金属-有机组合 [17] - 锌在13.5 nm EUV下表现不佳 但在6.7 nm波长下高效 至少10种金属和数百种有机物可适配不同波长 [18] 行业合作与未来方向 - xLight加入Blue-X联盟(70个成员组织) 推动6.7 nm波长EUV技术研发 [16] - ASML研发0.75 NA超数值孔径EUV 目标实现更小特征尺寸 [15] - CLD技术可应用于传感器、分离膜等非半导体领域 [18]
美国要发力EUV光刻
半导体芯闻· 2025-04-14 10:16
核心观点 - 前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加入EUV光源初创公司xLight担任执行董事长,该公司致力于通过粒子加速器驱动的自由电子激光器(FEL)革新半导体光刻技术 [1][3] - xLight的FEL技术相比现有激光等离子体(LPP)光源具有显著优势:功率提升4倍、能耗降低、兼容ASML设备,并有望在2028年推出商用产品 [4][6][11] - 该技术可使每片晶圆成本降低约50%,资本和运营支出减少3倍,为每台扫描仪创造数十亿美元额外年收入 [6][11] - FEL技术不仅能提升半导体制造能力,还可应用于计量检测、国家安全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7] 技术方案 - xLight采用粒子加速器驱动FEL技术,利用电子束通过周期性磁场产生高强度光束 [8] - 系统采用电子束复用和光学复用技术,实现功率可调和多扫描仪支持 [8] - 完全冗余设计确保高可用性,两套FEL系统可支持多达20个ASML设备 [9] - 可编程光特性支持未来更短波长需求,延续摩尔定律 [15][16] 行业现状 - 当前EUV光刻采用LPP技术,1.5兆瓦电力仅产生500瓦光,效率低下且难以满足未来1千瓦以上需求 [1][18][19] - ASML现有光源功率为500瓦,但更精细图案化需要1千瓦以上功率 [19] - LPP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经济可行性逐渐降低 [6][18] 竞争优势 - FEL光源功率是LPP的4倍,可达2千瓦以上 [6][11] - 系统使用寿命达30年,显著降低晶圆厂运营成本 [11] - 完全兼容现有ASML设备,无需高昂升级成本 [4][13] - 技术基于成熟的粒子加速器和FEL原理,可靠性高 [8][19] 市场前景 - 每个光源对应数十亿美元市场机会,助力美国重振半导体领先地位 [5][16] - 除半导体外,技术在计量检测、国家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7] - 日本KEK和中国团队也在开发类似技术,但xLight进度领先 [20] 研发进展 - 正在构建功能完整原型,计划2028年前连接ASML扫描仪运行晶圆 [6] - 技术基于数十年粒子加速器运行数据,工程成熟度高 [8] - 团队拥有FEL和加速器技术丰富经验 [7]
基辛格,投身EUV光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4 01:28
公司动态 - 前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加入EUV光源初创公司xLight担任执行董事长 [1] - xLight计划在2028年前推出基于粒子加速器的EUV光源技术 [3] - 公司正在构建功能齐全的原型,预计2028年可连接ASML扫描仪并运行晶圆 [8] 技术革新 - xLight采用自由电子激光器(FEL)技术,功率是现有LPP光源的4倍 [7][13] - 新技术可将每片晶圆成本降低约50%,资本和运营支出减少3倍以上 [7][13] - 单个xLight系统可支持多达20个ASML系统,使用寿命达30年 [13] - FEL系统具备可编程光特性,支持更短波长光刻技术 [15][17] 行业现状 - 当前EUV光刻采用激光等离子体(LPP)技术,1.5兆瓦电力仅产生500瓦光 [1][5] - ASML现有光源额定功率500瓦,未来需要1千瓦以上功率 [21] - LPP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无法完全支持ASML未来版本扫描仪 [5] 技术对比 - FEL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电子束,通过波荡器产生高强度光束 [10][21] - LPP技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将锡液滴喷射成等离子体 [20] - FEL系统比LPP更易于维护且高度可靠 [10] - 日本KEK团队的cERL技术目前仅能产生红外光脉冲 [22] 市场前景 - 每个EUV光源蕴藏数十亿美元市场机遇 [6][8] - 新技术可为每台扫描仪带来数十亿美元额外年收入 [7][13] - 该技术有望延续摩尔定律数十年 [18] - 除半导体外,FEL还可应用于计量、检测、国家安全和生物技术领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