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合成氨

搜索文档
吉林、黑龙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16 12:17
吉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吉林省西部风光资源丰富 正加快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4] - 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投产 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用于国际航运[4]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 产品应用于化工交通电力领域[4] - 构建新能源"发—储—用"一体化网络 布局10个绿能产业园区[6] -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近3000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6] - 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1900万吨 形成千亿级氢能全产业链集群[6] - "十五五"目标再建3000万千瓦风光发电基地 氢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6]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8] - "十四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创历史新高[8] - 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8] 黑龙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国重点实验室由7家增至16家 高新技术企业由1900多家增至5000多家[10] - 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支撑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10]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0]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年内投产
央视网· 2025-09-11 06:10
原标题: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年内投产,助力吉林"中国北方氢谷"建设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 296亿元。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国家能源局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 化试点项目,项目规划分期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置,以及年产8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 置,成为吉林省构建"中国北方氢谷"战略的核心引擎。项目一期总投资69.46亿元,建设80万千瓦新能 源发电及其配套年产2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项目采用"新能源发电直供化工用电"模式,应用了源网荷储精准匹配、新能源直供电、新型储氢、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等技术,着力解决新能源波动与化工稳定生产的协调问题,探索"电—氢—氨 (醇)"跨行业联动,为绿氢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此外,中国能建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氢能技术 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校企协作推动相关技术落地。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用绿电直连制绿氢,进而合成绿氨,这样的工艺路线,松原项目的规模是最 大的。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合成稳定性之间的耦合,松原项目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形成了具有中国能 建自 ...
吉电股份: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产品为绿色合成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2:18
项目概况 - 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投产 [2] - 项目主要产品为绿色合成氨 [2] 产品应用 - 绿色合成氨主要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等行业减碳领域 [2] 业务进展 - 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确认项目投产及产品用途信息 [2]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年内投产,助力吉林“中国北方氢谷”建设
央视网· 2025-09-02 15:36
项目概况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是全球体量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总投资296亿元[1] - 项目为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和国家能源局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1] - 规划分期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置及年产8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1] 技术路线 - 采用新能源发电直供化工用电模式 应用源网荷储精准匹配和新能源直供电技术[3] - 采用新型储氢和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 解决新能源波动与化工稳定生产的协调问题[3] -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合成氨工艺包和智能生产运行管理系统[3] 建设进度 - 一期项目总投资69.46亿元 建设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置[1] - 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含风电端)[3]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吉林省构建"中国北方氢谷"战略的核心引擎[1] - 探索电-氢-氨(醇)跨行业联动 为绿氢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3] - 中国能建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氢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技术落地[3] 社会效益 - 项目投产后将为当地新增300个就业岗位[3] - 项目采用绿电直连制绿氢合成绿氨工艺 规模全球最大[3]
白山松水育出绿色能源 吉林推动"风光氢储"并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7:24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 - 截至6月底吉林省发电装机容量达4880 94万千瓦 同比增长9 62%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 53万千瓦 同比增长15 79% 占总装机容量的63 93% [1] - 吉林省能源结构从"一煤独大"转向"风光氢储"多元发展 在建拟建的绿色合成氨 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及产能居全国前列 并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5个试点省份 [1] 重点项目进展 - 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15日竣工投产 产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 [3]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7月26日投产 年产18万吨绿氨为全球最大规模单体项目 预计年减碳65万吨 [3]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风机吊装和储罐安装进入尾声 预计9月底投产 [3]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光热项目采用"光热+新能源"模式 为东北首座光热电站 投产后年均提供1 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3] 能源产业转型特征 - 吉林省能源产业实现三大转变:传统能源保底转向新能源牵引 新能源基地建设转向全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单体项目转向关联产业耦合 [3] - 全省打造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 形成"三新一强"特征(新结构 新形态 新体系 强供应链) 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成型 [4]
吉林“绿氢+”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02:56
政策支持体系 - 系统构建氢能产业政策体系 包括《"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氢动吉林"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文件 [1] - 通过绿电直供模式吸引绿氢化工项目落位 并持续完善配套政策与氢能政策体系 [2] 产业发展成效 - 开创性打通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连接通道 以"绿氢+"为纽带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1] - 在建、拟建和谋划推动的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与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 [1] - 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次5个试点省份之一 获得国家高度肯定 [1] 重点项目进展 - 中能建松原绿色合成氨项目、国电投大安离网制氢项目等多个绿氢化工项目将于年内建成投产 [1] - 以百亿级投资绿氢化工项目为牵引 加快形成全链条一体化发展格局 [2] 区域发展布局 - 全力构建"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 推进"中国北方绿色氢谷"建设 [1] - 推动东中西部新能源资源开发与需求动态平衡 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打通绿色燃料出海通道 [2]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依托"聚力攻坚"科研专项加强氢能关键技术跨学科研发 发挥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优势 [2] - 促进"绿氢+"产业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 同步推进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建设 [2]
赤峰的氢能“远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3:28
远景能源赤峰绿色氢氨项目 - 项目首期工程于7月8日建成投产,采用电解水制氢工艺,配套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年产绿色合成氨32万吨 [2][3] - 项目选择内蒙古赤峰市的原因包括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优越(风电光伏发电效率高)及政策支持(内蒙古政府2024年5月发布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知)[3] - 远景能源通过自产自研率80%的设备和动态合成氨工艺降低成本,并将绿氨通过国际大贸易商(如日本丸红株式会社)销往日本及亚太地区 [6] 绿氢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工艺、设计、装备制造成本高,部分玩家已退出 [4] - 氢气储运难题:常压下需零下252度液化,管道稀缺(国内首条掺氢高压管道2024年8月投运),远景采用合成氨(零下33度液化)降低运输要求 [5] - 绿氢/绿氨价格高昂(绿氨欧洲售价8000元/吨 vs 液氨3000元/吨),应用场景受限 [6] 赤峰市新能源与氢能规划 - 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2024年),风/光年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达4000/2000小时,年外送能力500万千瓦(规划特高压通道将增至1000万千瓦)[9] - 重点推进三大工程:800万千瓦大型风光基地、400万千瓦防沙治沙与风光一体化项目、1500万千瓦市场化并网项目,目标年底装机2000万千瓦 [9] - 远期目标打造千亿级氢能经济生态圈("十五五"期间),2024年推进8个风光制氢氨醇项目,力争绿氢/绿氨产能达6万吨/32万吨 [9][10] 技术路径与应用拓展 - 远景构建赤峰市12县区绿氢联网输送工程,规划"一环四出口"管道联网(如至辽宁锦州港、京津冀),并建成全球最大绿氨储存罐 [5] - 开拓氢氨燃气轮机等新场景,投资慕帆动力公司 [7] - 内蒙古计划2025年绿氢产能达20万吨/年,制氢装备550台/套,截至2024年11月已建成绿氢产能3万吨(全国第一)[3]
【国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正式投产】7月9日讯,昨天(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快讯· 2025-07-09 00:55
绿色氢氨项目投产 - 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 [1] - 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 [1] - 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1]
中国能建斩获印尼240MW光伏制氢合成氨项目EPC合约
搜狐财经· 2025-04-03 12:5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能建自主研发的绿电氢氨醇先进技术首次在东南亚地区实现项目落地,其签约印尼巴淡岛绿色合成氨可再生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合同,且公司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国内外市场协同推进成果显著 [2][4] 分组1:大会议题 - 政策导向,未来趋势 [2] - 制氢及商业应用(绿氢关键技术和设备) [2] - 氢能的消纳 [2] 分组2:项目签约情况 - 中国能建旗下中电工程国际公司与东北院组成的联合体正式签署印尼巴淡岛绿色合成氨可再生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2] 分组3:公司战略布局 - 作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能建近年来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国内外市场协同推进 [4] 分组4:国内市场情况 - 中国能建正在推进24个大型绿色氢氨醇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4] 分组5:海外布局情况 - 中国能建已与沙特、埃及、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4] 分组6:重要海外项目里程碑 - 2023年4月与沙特、摩洛哥企业签署摩洛哥南部绿氢项目合作备忘录 [4] - 2023年10月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签订67.5亿美元协议,计划年产120万吨绿氨和21万吨绿氢 [4] - 2024年3月成功签约马来西亚登嘉楼州200MW绿氢一体化项目EPC框架协议 [4] 分组7:印尼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巴淡岛 [4] - 建设规模包含240兆瓦的陆地与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4] - 产能规划为年产3.75万吨绿色合成氨 [4] - 所产绿色合成氨将主要供应新加坡市场 [4] - 服务范围涵盖技术方案设计、设备供应、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