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瑶甘薯
icon
搜索文档
希望的田野“丰”光美 “订单农业”托起农户“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 2025-09-22 04:34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黑龙江绥滨迎来了秋收开镰的重要时刻,广袤田野上,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随着当地订单农业的提前落地,让农 户们在收获季多了一份"稳稳的幸福"。 当地订单农业的推行,让农户从传统农业的"盲目生产"迈向"精准种植"。在今年春耕前农户便与粮食收购企业、加工厂商签订订单合同, 明确水稻品种、种植标准、收购价格等关键信息。此外,加急收割则能尽早完成订单粮食的验收、运输与交售,让农户快速回笼资金,也为后 续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割留出充足时间。 在绥滨县新富乡的稻田里,多台现代化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稻秆被快速卷入收割机,经过脱粒、筛选等工 序,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地从出粮口倾泻而出,装入一旁等候的运输车辆中。 据了解,今年新富乡水稻实行早插秧早收割政策,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0670吨,每亩增产可达133斤。 四川成都:高粱成熟红遍天府 农旅融合促发展 秋意正浓,蓉城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在四川成都2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火红的高粱穗汇成了红色海洋。秋风拂过,穗浪翻 滚,犹如在大地上铺展的巨幅红色绸缎。不远处,层层叠叠的田垄上梯田高粱也已成熟。这些高粱不 ...
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突破15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3:30
核心观点 - 七里海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突破150亿元 天津市宁河区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和多元化产业融合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1][3][4] 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125.26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 提升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1] - 创新建立全国首个自然保护地"绿色系数"评价体系 带动区域环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3] - PM2.5浓度下降34% 劣V类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负氧离子含量达大城市中心区的100倍 [3] - 湿地栖息鸟类增至308种 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农文体商学旅"深度融合 建成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 包括宁和稻香生态园等项目 [3] - 发展"生态+科创/农业/文旅/赛事"多业态模式 生态产品总值达466亿元 [4] - "津沽七里海"农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 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突破5亿元 红瑶甘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4] 文旅经济成效 - 年接待游客量从数万人次跃升至9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7亿元 [3] - 七里海音乐节、美食节、德云社专场等活动广受欢迎 节假日频现"一票难求"场面 [3] - 吸引十余国留学生开展生态文体研学 "渠梁印象"等文化IP逐步成熟 [3]
津北崛起绿色发展新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7-20 21:5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七里海湿地作为全球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和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古海岸自然保护区,通过苇海修复、生物链恢复等"十大工程"重塑生物多样性 [1] - 宁河区将七里海湿地视为重要生态资源和发展资源,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生态与产业"双向奔赴" [1] 生态农业与品牌化发展 - 岳龙镇红瑶甘薯种植基地年产优质甘薯9000万斤,产值1.9亿元,农业总产值3.91亿元,14个村经营收入超100万元 [2] - 2024年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从3.32亿元增至5.18亿元,通过"生态+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开发熟醉蟹、蟹黄酱等特色产品 [2] - "津沽七里海"品牌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全区农业总产值超80亿元,粮食总产量35.5万吨 [3] 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 七里海生态教育中心结合MR技术打造沉浸式生态科普研学基地,成为亲子游和研学游热门目的地 [5] - 芦台大集日均吸引游客8万人次,通过非遗展示、特色小吃等功能区实现从"商贸据点"到"文化磁场"转型 [5][6] - 正信捌零年代民宿利用闲置农房改造,节假日"一房难求",带动乡村文旅吸引力提升 [6] - 2024年宁河区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同比翻番),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6] 体育赛事与消费升级 - 第三届七里海半程马拉松吸引1.5万名跑者,配套活动带动现场消费45万元,通过"赛事+住宿+景区"联票模式形成文旅消费热潮 [8] - 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战觉城综合体育产业园,打造北方格斗赛事高地 [9] - 宁河区通过"生态+赛事"路径承办全运会轮滑比赛、足球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五化"发展 [9] 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 - 宁河区初步形成"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格局,建立产业链交叉重组机制,提速乡村振兴步伐 [9] - 通过"潮白新河红色游""七里海湿地生态游"等布局串点成线,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品质化发展 [7]
红瑶甘薯背后的专属服务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1:43
岳龙红瑶甘薯产业发展 - 岳龙红瑶甘薯甜度达50+ 口感软糯无筋 成为天津宁河特色农产品名片 [1] - 岳龙镇拥有燕山山脉地下河谷水源 土壤富含有机质 具备种植红瑶甘薯的天然优势 [1] - 2024年红瑶甘薯种植面积达1.8万亩 产量超9000万斤 产值突破1.9亿元 [1] - 产品获得"津农精品"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1] 金融支持模式创新 - 中国银行推出"益农快贷"产品 提供最高50万元3年期信用贷款 3天完成放款 [2] - 采用"线上贷款+特色农产品保险"组合模式 农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全流程操作 [1] - 投保农户享受国家保费补贴 出险后由保险公司赔付 银行给予准入门槛和额度优惠 [1] - 通过自动抓取农户保险和耕地补贴数据实现数据增信 [2] 产业链金融服务 - 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深入调研 精准对接种植户融资需求 [2] - 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 整合种植 育苗 加工 销售等环节资源 [2] - 已为15个村种植户授信超1700万元 计划延伸至存储 加工 物流等环节 [3] - 近3年涉农贷款年均增速超40% 当前余额超100亿元 [3] 区域特色农业拓展 - 金融支持模式已扩展至小站稻 沙窝萝卜 出头岭蘑菇等天津特色农产品 [3] - 通过"整村推进 大户带动"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 [3]
天津宁河壮大津北绿色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03 22:07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天津市宁河区依托风、光资源禀赋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1] - 7年来11个街镇实施45个存量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累计总装机容量达2883.1兆瓦 [1] - 苗庄镇新时代共同富裕基地项目盘活1.35万亩闲置沟渠和改造5.1万亩低效耕地,新建光伏发电装机1000兆瓦 [1] - 项目生命周期内预计节煤减碳近400万吨,带动农业种养、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1] 智慧农业与储能技术 - 苗庄镇项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实现智慧种植,带动村集体增收 [1] - 岳龙镇红瑶甘薯智能化仓储中心配备18座恒温恒湿库和2座速冻冷库,温度精准维持在12-15摄氏度 [1][2] - 仓储中心年储存能力达7200吨,保障非收获季节红瑶甘薯的鲜甜品质 [2] 电网支持与绿色能源 - 国网天津宁河公司开展专项保电行动,定期排查供电线路及配电台区,保障仓储中心设备运行 [2] - 公司持续贯彻"双碳"理念,聚焦农村产业用电需求,输送绿电并开设服务绿色通道 [2] - 目前宁河已有29个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生态效益加速释放 [3]
良技良机绘就丰收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6-21 22:28
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 宁河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4.56万亩,预计总产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2% [1] -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收割机,提升收割效率,实现"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1] - 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有效防治病虫、干热风、早衰 [1] 反季节作物种植探索 - 首次试种夏收露天白菜"秋冠二号",亩产达1.5万斤,开辟100亩试验田 [1] - 采用育苗移栽和精准水肥管理技术,成活率提高,亩增收约3000元 [2] - 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并减少病害发生 [2] 特色作物规模化发展 - 岳龙镇红瑶甘薯基地扩展至2万亩,采用无人机控旺技术提升效益 [2] - 构建"育苗—种植—存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年加工薯制品3000吨 [2] - 甘薯加工中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0万元 [2] 政府与技术支持 - 成立种植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组,全程指导农户 [1] - 天津农学院专家提供反季白菜种植技术解决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