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广和通: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割草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Fibot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8:39
公司AI与机器人产品布局 - AI产品主要包括AI模组及端侧AI解决方案 [1] - 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割草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Fibot [1] - 公司明确具备机器人相关配套硬件产品 [1][3] 技术领域与产业应用 - 物理AI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学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 通过将物理规律嵌入AI模型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动态模拟、预测与优化 [3] - 技术核心价值在于赋予机器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 推动机器人、自动驾驶、高端制造等领域智能化升级 [3] - 公司产品覆盖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配套零部件硬件领域 [1][3]
优秀!从会计到年薪236万CFO,如今又助公司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3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 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能模块及AI模块 并提供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4] - 公司成立于1999年 2017年4月13日在A股上市 截至9月18日总市值约人民币235亿元[3] - 按2024年持续经营收入计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15.4%[4] 市场地位 - 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24.6%[4] - 在智慧家庭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36.6%[4] - 在消费电子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75.9%[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69.71亿元 较2023年56.52亿元增长23.3% 较2022年52亿元增长34.1%[5] - 2024年毛利12.67亿元 毛利率18.2% 较2023年21%下降2.8个百分点[5] - 2024年经营利润3.87亿元 运营利润率5.6% 较2023年7.1%下降1.5个百分点[5] - 2024年年内利润6.77亿元 年内利润率9.7% 较2023年10%微降0.3个百分点[5] 资本运作 - 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5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3] - 2021年7月收购深圳锐凌51%股权以扩大海外汽车前装市场业务 收购后持有深圳锐凌100%股权[4] - 2024年7月出售香港锐凌及卢森堡锐凌经营的海外汽车前装市场业务 因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困难及成本[5] 管理层信息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红艳年薪236.18万元 负责集团财务运作及资金管理[5][10] - 董事长张大瑜年薪186.46万元 总经理应凌鹏年薪270.18万元[7]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陈仕江年薪287.84万元 为高管中最高薪酬[7]
新股消息 | 广和通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1:28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55,342,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于2025年9月18日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 产品包括数传模组 智能模组及AI模组 [4] - 公司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包括端侧AI解决方案 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其他解决方案 [4] - 产品覆盖汽车电子 智慧家庭 消费电子及智慧零售四大应用场景 [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 [4] - 以2024年持续经营收入计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15.4% [4]
营收净利润双降,赴港递表的广和通如何解题
北京商报· 2025-05-06 14: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8.56亿元,同比下降12.59%,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37.3% [2][3] - 2024年营收69.71亿元,同比增长23.3%,年度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19.8% [2] - 2024年四季度营收19.72亿元,同比增长9.43%,净利润1603.33万元,同比缩水85% [4]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11%,净利润同比增长33.78% [2][4] 业务结构 - 模组产品贡献2024年96.1%营收,其中数传模组平均售价81.1元,智能模组平均售价485.1元 [6] - 数传模组2024年销量3759.2万个,智能模组753.4万个,两者销量逐年上涨但平均售价先增后跌 [6] - 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3%,端侧AI解决方案毛利率28.6%,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26.4% [7] - 2024年整体毛利率18.2%,低于2023年的21%和2022年的20.5% [7] 资产出售影响 - 2024年7月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业务,交易价格1.5亿美元,该业务2023年贡献营收26.7%和净利润36% [2][4] - 出售后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3511.47万元,同比减少34.65% [3] - 2025年一季度其他收益1695.83万元,同比减少39.96%,主要因政府补助金额减少 [3] 研发与分红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43亿元、5.4亿元、5.83亿元,占营收比例从10.4%降至8.4% [9] - 2024年拟分红2.67亿元,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6.2亿元 [8] - 董事长张天瑜持股36.78%,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2.1亿股,质押9370万股 [8] 市场地位与战略 - 按2024年营收计为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 [2] - 2024年推出端侧AI解决方案营收8124.4万元,2025年推出AI模组 [7]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子、智慧家庭等 [2]
新股前瞻|无线通信模组龙头冲击“A+H”,AI与机器人成为广和通(300638.SZ)估值扩张关键?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01:04
A+H上市趋势 - 今年拟以A+H方式赴港上市且已递表的企业数量超过20家 另有数十家已发布公告但未递表的企业[2] - 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加入A+H上市热潮 包括宁德时代 海天味业 牧原股份 东鹏饮料等[2] - 广和通于4月25日向港交所递表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募集资金首要用途为AI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2] 公司市场地位 - 广和通以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计位列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供应商 全球市占率15.4%[2] - 在汽车电子 智慧家庭 消费电子三个细分市场份额均位列全球第一[3] - 产品分为模组产品(数传模组 智能模组 AI模组)和解决方案(端侧AI解决方案 机器人解决方案等)[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1.08亿元 54.85亿元 67.04亿元 年复合增速14.46%[7] - 同期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 3.77亿元 4.23亿元 年复合增速9.5%[7] - 2024年毛利率下降2.8个百分点至18.2% 主要因模组产品平均售价降低[8] - 收入区域分布: 内地40.6% 台湾28.2% 美国11.7% 新加坡5.5% 香港5.2% 其他市场8.8%[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无线通信模块市场从2020年323亿元增至2024年436亿元 年复合增速7.7%[9] - 中国市场从2020年174亿元增至2024年247亿元 年复合增速9.1%[9] - 预计2025-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从486亿元增至726亿元 年复合增速10.6% 中国市场增速12.7%[10] - 机器人领域预计四年复合增速高达48.9% AI模组年复合增速49.3%[10][11] 新兴业务布局 - AI模组于2025年1月推出 可应用于汽车电子 智慧家庭等场景 预计2025年交付首批订单[14] - 端侧AI解决方案包括AI相机 AI手持 AI盒子等 2024年已推出并交付首批订单[14] - 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2024年已交付割草机器人首批订单 具身智能机器人预计2025年交付首批订单[15]
广和通港股IPO背后:募投必要性存疑?市场格局好但产业链话语权是否强
新浪证券· 2025-04-30 08:16
A股上市公司赴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发布港股上市公告 [1] - 代表性公司包括蓝思科技、宁德时代、先导智能等,其中宁德时代已通过备案 [2] - 港股国际化属性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及"全球化战略"目标 [2][3] 政策支持与市场背景 - 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证监会同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3] - 港股二次上市成为企业拓展国际资本平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广和通港股募资案例 - 拟募集资金用于AI技术研发(通信/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深圳)、战略并购及偿还债务 [5]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1年11%降至2024年8.78%,但募资仍强调技术投入 [6] - 账面资金14亿元覆盖有息债务12亿元,财务费用三年下降45%(2022年0.49亿→2024年0.28亿) [8]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无线通信模块(96.1%收入占比),细分领域数传模组(43.7%)和智能模组(52.4%) [11][12] - 2024年新增端侧AI解决方案(收入8000万)和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百万级) [11] - 全球市场份额15.4%排名第二,汽车电子(24.6%)、智慧家庭(36.6%)、消费电子(75.9%)细分市场均居首位 [12][14] 财务与运营风险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8.3%,最大客户贡献17% [18] - 应收账款达20亿元占总资产25.78%,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32.74% [16][18] - 轻资产模式(固定资产不足1亿)与可转债募资项目(土建投入占比56%-90%)存在矛盾,项目最终终止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