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沃土,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千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6 07:29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 推动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 - 截至2025年8月末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1007.12亿元 较年初新增134.87亿元 增幅15.37%[1] 重点产业领域 - 聚焦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等万亿级规模产业 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五千亿级优势产业 以及20个千亿特色产业[1] -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产业链集群五类目标客群加强金融供给[1] 服务体系建设 - 设立一级部门层级科技金融中心 在科创企业集中区域设立11家科技金融特色网点 适度下放审批权限[2] - 深化与政府部门合作 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金种子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重点扶持企业清单 实现精准画像和批量授信[2] 产品创新案例 - 为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公司提供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5G用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3] - 通过"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湖北展鹏电子材料公司提供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 节约利息支出近5万元[4] -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推出差异化产品:初创期提供无抵押信用类贷款 成长期推出"融易达"供应链金融产品 成熟期提供资本市场服务[4][5] 重大业务成果 - 2024年为武汉某光电子信息领军企业提供2亿元流动性贷款 带动产业链超300家配套企业获得融资[5] - 协助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发行湖北省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5] - 投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科技人才贷"[5] 生态合作建设 - 通过"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拓展与政府机构、创投平台和产业资源的合作[6] - 2024年10月联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 重点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新材料行业[6] - 联动集团内外部机构为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股权融资11.55亿元 附属机构累计出资近50亿元 托管基金规模近600亿元[7] 合作网络拓展 - 与中信保湖北分公司签署联合行动宣言 举办40余场"专精特新普惠行"活动 服务超1万家小微企业[7] - 与武汉市股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授信覆盖率达30.50%[7] - 与省市知识产权局签署协议支持先进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7]
经营主体接近千万户,湖北营商环境首次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3:49
营商环境优化 - 湖北省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营商环境排名中首次进入第一方阵,实现三年三进位 [1] - 行政效能提升显著,68项重点事项上线运行后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 [1] - 纠治乱收费等问题,2025年以来为企业挽回损失7585万元,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压缩至62天,较2020年减少39% [2] 经营主体发展 - 湖北省经营主体数量达962.9万户,较"十三五"末期增长68.5% [1] - 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万家(较2020年增长2.9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4.6万家(较2020年增长6.3倍) [1] 成本降低与财政支持 - "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超400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400亿元 [1] - 安排专项资金超54亿元支持企业设备更新,补助1984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1] - 2024年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2] 融资与资源保障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连续3年超万亿元,存量达13.6万亿元 [2] - 通过信用贷款模式累计发放融资超850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2] - 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2750.1亿元(截至7月末),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亿元 [2] 产业与集群建设 -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资源利用效率 - 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从每亿元500亩降至427.8亩,较"十三五"末下降28.9% [2]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3000亿耐心资本引领,多项创新举措首试首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9:33
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1] - 方案部署实施耐心资本培育、科技信贷提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风险补偿分担、科技金融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2] - 目标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2] 耐心资本培育行动 - 武汉整合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累计参与设立母、子基金111支,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规模834.75亿元 [4] - 提高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比例,在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创业投资类基金中出资比例可达50%以上 [4] - 延长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限,最长可达15年 [4] - 用好AIC股权直投试点政策,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 [5] - 推广"拨转股"模式,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与科研平台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5] 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立单独的融资授信和风控制度 [7] - 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模式 [7] - 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最高额度1000万元,政府按比例风险补偿 [7] - 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365.63亿元,服务企业4287家 [9] - 创新"共赢贷"产品,探索"贷款+认股权证"业务 [9]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行动 - 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层培育、动态调整,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 [10] - 2024年武汉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包括四个新兴产业的"全国第一股" [11]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控股型并购贷款比例最高可达80%,期限最长10年 [12] - 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推动发行各类科技创新债券 [12] - 武汉市已有12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72亿元,储备110余家意向发债企业 [13] 数字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 "汉融通"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入驻市场主体38万户,促成融资约4300亿元 [9] - 完善"汉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推出10款以上融资产品 [9]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两年培育500家上市后备企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9 08:06
武汉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规划 - 武汉提出以"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为思路建设科技金融中心 [1] - 目标到2027年末设立50家以上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3000亿元、培育500家以上"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1] 国家政策支持与武汉发展现状 - 武汉成为第二批银行股权直投试点城市、获批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放宽试点、纳入全国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地区 [2] - "十四五"期间武汉新增上市企业31家(含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整体贷款增速2.5倍) [2] - 2024年武汉私募基金投资增速全国第二、募资增速全国第五 [2] - "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300亿元(中西部第一),抖音支付市场份额全国前列,泰康在线进入非上市财险公司前列 [2]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 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府承担80%本金损失风险,首贷户可获最高100万元贴息 [4] - 全国首创"高校院所概念验证保"及创业失败保险等产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 [5] - 开展"拨转股"试点提升财政资金效率,分散投资风险 [6] 科技企业资本化进展 - 2024年武汉新增8家上市公司,诞生4个新兴产业"全国第一股" [7] - 推动禾元生物等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培育1家辅导企业及6家金种子后备企业 [7] -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落地武汉,包括蔚能电池5亿元ABS(利率2%)、中交二航局10亿元债券等 [8] 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 - 武汉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科研城市第9、全国第5,建成10家概念验证中心及20家中试平台 [4] - 科技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365.63亿元,服务企业4287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