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搜索文档
慕尼黑车展观察|BBA困于“昂贵”,中国车企“平价”猛攻
高工锂电· 2025-09-13 09:52
欧洲电动化转型的矛盾与挑战 - 欧洲电动化转型面临结构性矛盾 电动车零部件数量仅为燃油车的六分之一 预计冲击超过80万个就业岗位[4] - 转型在创新、就业、产业链安全与环保目标间寻求平衡 强制禁燃时间表与充电基础设施匮乏形成尖锐对峙[5] - 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不便可能导致政策适得其反 激进政策或引发节点前燃油车抢购潮[6] 欧洲本土车企防御性战略 - 大众集团发起正面反击 计划2026年推出四款起价25000欧元入门电动车 目标2030年欧洲纯电占比70%并投资200亿欧元建设6座电池工厂[23] -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利润下滑56% 汽车部门利润率降至6% 被迫调整豪华战略 未来三年推电动GLC/C级/CLA弥补中高端市场缺位[23][25][26] - 宝马投入超100亿欧元开发Neue Klasse平台 首款量产车iX3起价69000欧元 搭载108度大圆柱电池续航超900公里 目标通过大圆柱电池节省最高50%制造成本[28][29][31] 中国品牌欧洲系统性进攻 - 中国品牌2025年Q2在欧洲汽车市场份额达创纪录的5.7% 电动车市场份额上升至10.7% 但大众仍以30%份额保持领先[35][36] - 比亚迪推出Seal 6 DM-i Touring起价42990欧元对标大众帕萨特 匈牙利工厂2025年底投产年产能20万辆 土耳其工厂2026年投产 目标三年内实现全系本土化生产[40][41][42] -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2026年Q3西班牙本土化生产 产品覆盖2万欧元T03至3.6万欧元C10 广汽/奇瑞/长安等通过差异化策略进入市场[44] 电池供应链竞争格局 - 日韩电池企业深度绑定欧洲车企 LGES为大众供应14.8GWh电池 松下向特斯拉欧洲供应20GWh SK On向起亚/现代/福特供应超15GWh 三星SDI向宝马供应4GWh[11][12][13][14] - LGES拿下奔驰超150GWh大圆柱订单 其中107GWh为2025年9月新签 与宁德时代共同瓜分雷诺39GWh磷酸铁锂订单[15] - 中国企业虽与宝马/奔驰建立供应关系并推动本土产能落地 但缺乏明确需求信号 日韩握有存量与增量订单 中方具规模效应产能优势[16][17] 产品与技术路线演进 - 欧洲市场小型车严重萎缩 2019年售价低于1.5万欧元车型有49款 如今仅剩1款 小型车整体销量过去20年下滑约40%[19][20] - 欧盟推出"小型经济型汽车计划" 强调环保性、经济性和欧洲本土供应链 宝马Neue Klasse平台兼容内燃机与混动 保留战略灵活性[20][31] - 奔驰通过与中国团队合作显著降低下一代电动动力系统可变成本 承认内燃机平均利润率仍高于电动车[26]
港股上市,宁德时代的野心扩张
搜狐财经· 2025-05-21 12:27
上市表现 - 公司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约合325亿元人民币),为今年全球最大IPO [3] - 从递交申请到完成上市仅用128天,港股高开12.55%,收盘涨幅16.43%,市值1.39万亿港元 [3] - H股溢价7.5%,成为153家"A+H"股中仅有的三家H股市值、股价超过A股的公司之一 [3] 市场地位 - 全球每三辆车就有一辆搭载公司电池,连续8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头把交椅 [4] - 2024年以41%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首 [6] - 三元锂电池市占率70%,但磷酸铁锂电池领域被比亚迪刀片电池反超 [10]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滑9.7%,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1.29%和4.36% [6] - 境外营收从2018年不足10亿元增至2024年超千亿元,占比稳定在30%以上 [13] - 境外业务毛利率持续超出境内业务5个百分点左右,前五大客户中海外客户占三席 [13] 行业竞争格局 - 车企推进"去宁化",通过引入二供、三供(如欣旺达、中创新航)或自研电池降低对公司依赖 [8] - 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等成为特斯拉等车企的替代供应商 [8] - 车企自建电池厂趋势明显,如蔚来、广汽、长城蜂巢能源等 [8] 全球化战略 - 港股募资90%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强化欧洲本土化供应能力 [11] - 德国图灵根工厂投资18亿欧元,耗时4年投产,面临环保与用工压力 [16] -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投资高达73.4亿欧元(约596亿元人民币) [16] - 招股书中"海外供应链建设"募资用途占比从35%增至52%,风险提示章节扩容至23页 [16] 挑战与机遇 - 国内需求增速放缓,混动汽车增速超过纯电市场 [6] - 海外扩张面临政策变动、地缘政治及高成本投入等挑战 [16] - 公司定位出海为关键增长极,董事长曾毓群强调"走出去"战略 [13]
或成为近四年来港股最大规模IPO!宁德时代今起招股,九成募资将投向匈牙利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05:44
港股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正式启动港股国际配售簿记,预计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发行价格区间上限为每股263港元,募资总额40亿~50亿美元,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IPO之一[1]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203.71亿港元(按发行价上限计算),包括中石化、KIA、高瓴资本、高毅资产、UBS资管等12家机构[1] - 募资资金90%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二期建设,其余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1][3]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30.5%,全球市占率37.9%,中国以外市场市占率27.0%[4] - 外汇储备不足制约扩张:截至2024年6月,美元储备67.35亿美元,欧元储备38.58亿欧元,难以覆盖欧洲数十亿欧元投资需求[6] - 通过技术授权模式迂回进入美国市场,与福特、特斯拉合作,保留工厂产权归属车企以规避政策壁垒[7] - 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筹建中,布局锂矿资源以降低区域依赖[12] 市场竞争与挑战 - 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从2021年52.1%降至2024年45.1%,中创新航、欣旺达、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崛起[9] - 车企"去宁化"趋势明显:比亚迪实现100%自供,蜂巢能源供货吉利/长城,广汽与中创新航合作,特斯拉等主机厂分散订单[11] - 技术路线转向压力:主机厂从三元锂转向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50%,公司需通过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应对[11]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9.7%,海外扩张亟需资本助力[1][6] - 北美市场面临日韩企业垄断(LG、松下、SK合计份额80%),技术授权产能预计2026年释放以对冲出口波动[8]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蓝海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01:56
中国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布局 - 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全球共建100个电池回收及售后服务网点,首批试点10个网点 [2][3]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全球电池材料贸易中心、电池梯次利用示范点和低碳研究所 [4] - 华友循环与法国苏伊士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欧洲动力电池回收合作 [4] - 华友循环与晋景新能合作在欧洲31个网点提供一站式回收服务 [4] - 华友钴业已形成从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的完整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 [5] - 比亚迪与澳大利亚Lithium签订3年独家回收协议,指定Envirostream为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商 [6] - 格林美在欧洲布局回收网络,符合欧盟《新电池法》,预计2030年帮助欧洲实现70%回收率 [7]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10万辆,欧洲同比增长24% [11] - 预计2030年欧洲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数百亿欧元 [11] -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82万吨,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 [11] - 国内回收行业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但面临"僧多粥少"竞争局面 [11] - 海外市场呈现"僧少粥多"格局,为中国企业提供新增长点 [11] 海外布局面临的挑战 - 海外物流效率仅为国内60%,跨国运输成本占回收成本25%以上 [12] - 三元锂电池回收利润率4.73%,磷酸铁锂电池仅1.85% [12]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生产者承担全链条回收成本 [16] - 2027年起碳足迹数据将成为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16] - 欧盟要求钴铅回收率90%,2027年锂回收率需达65% [17] 政策与法规应对 - 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制定严格规则 [14] - 需建立本地化回收网络应对不同国家政策差异 [16] - 国内企业引进清洁能源降低生产碳排放 [16] -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政策允许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黑粉原料自由进口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