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

搜索文档
登陆魔都最后的秘境,消弭艺术的边界|国庆沪京展览推荐
第一财经· 2025-09-30 07:12
激浪派可谓观念艺术的先声,它的首要主张是颠覆过去的艺术价值准则。 【上海】 城市空间艺术季 地点:复兴岛船台公园(主展区) 展期:9月30日-12月13日 复兴岛,是黄浦江上的唯一江心岛,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连续的江河岸 线,同时也承载着上海近代工业的重要记忆。作为"魔都最后的内陆秘境",复兴岛正在全面焕新。 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为主题,主展区落地杨浦区复兴岛船台公园,联动全市16 个分展区,共同呈现一场全民参与、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城市"嘉年华"。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探 索"AI+空间治理"的新范式,让市民在开放的城市空间,触摸未来城市的脉搏。 船台公园保留的中华船厂巨型塔吊、超大尺度的造船船台以及黄浦江边开阔的高桩码头等工业遗迹与周 围自然环境景观相互呼应,在此,观众可以欣赏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也能感受复兴岛的历史厚重与神 秘氛围。一系列设计工作室及青年建筑师的建筑更新与公共艺术装置,也可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空间设 施,在艺术季结束后持续服务于广大市民。 此外,复兴岛的室内展区——A馆复兴云厅、B馆复兴艺廊、C馆复兴实验场将成为艺术与城市更新的 交汇点,艺术与 ...
一眼千年!非遗里的匠心中国
新华社· 2025-08-17 00:21
传统工艺行业核心特征 - 工艺复杂度极高 例如三万次锻打铸成一柄龙泉剑 数十道孔眼拉出一根银丝 [1] - 时间投入巨大 手掌与生漆需要十年磨合才能形成漆器温润光泽 [1] - 技艺传承依赖人工经验 需要父亲手艺 师傅眼界 徒弟韧性共同守护文明基因密码 [1] 工艺技术细节 - 银壶纹饰制作需要錾刀与匠心进行千万次对话 [1] - 苗银纹样通过代码实现数字化重生 [1] - 榫卯结构应用于太空舱组装场景 [1] 行业价值与影响 - 工艺技艺将流动时间凝固成永恒 [1] - 从鲁班锁千年巧思到航天器尖端精密体现技术延续性 [1] - 精益求精的匠心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闪光名片 [1] 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 科技赋能使古艺迎来新生 [1] - 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动工艺创新 [1] - 匠心通过悄然蜕变以新姿态继续塑造中国形象 [1]
贵州省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22:08
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举措 - 建立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并引入区块链技术 提供快捷高效安全的版权登记服务 [1] - 2020至2024年连续5年开展民族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服务工程 覆盖全省9个市州70多个县区 [1] - 设立15家版权服务工作站和5家贸易基地分中心 打通版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1] 版权推广与品牌建设 - 常态化组织直播带货 云展览 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打造贵版流金版权工作品牌 [2] - 推动苗绣 蜡染 银饰等作品亮相国际展会 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2] - 围绕黄小西 村超 村BA等重点文旅IP加大整理提炼力度 [2] 版权资源体系建设 - 累计登记特色民间文艺作品超过6万件 [3] - 开展版权知识宣讲和登记培训280余场 服务4300余家企业和个人工作室 [3] - 整理收录苗绣 蜡染等优秀作品4万余件 建设版权资源数据库 [3] 版权转化与国际输出 - 打通与沿海发达地区轻工制造企业合作渠道 形成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转化路径 [3] - 《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英文版即将出版 [3] - 《这就是"村BA"》将由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正式推出 [3] 未来发展重点 - 整合人财物资源夯实保护基础 激活民间文艺版权价值 [4] - 做优做强版权贸易 在更大舞台展示多彩民族文化 [4] - 推动民间文艺走出国门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4]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汇聚青春力量 守护文化遗产
苏州日报· 2025-07-18 06:2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 论坛聚焦如何发挥青年作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记忆 [1]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提出青年应通过守护、传播、活化文化遗产及国际合作四方面贡献力量 [1] 国际嘉宾案例分享 - 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提出中埃青年应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明古国对话 [2] -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通过文化和社区活动吸引青年参与文化传统守护 [2] - 蒙古国青年联盟强调需用创新方式传承文化遗产,而非仅留存于博物馆 [2] - 西班牙青年局指出文化遗产是青年表达自我的载体,需赋予其更多权利和机会 [2] 中国实践经验展示 - 杭州良渚遗址、敦煌研究院及苏州缂丝传承人分享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创新案例 [3] - 苏州非遗展位(香山帮古建、苏绣、漆器等)吸引外国青年参与互动体验制作技艺 [3]
文明的辉煌在对话与融合中长存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52
展览与出版物 - 南京博物院主办的"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览参观人数超过300万 [1] - 展览配套出版物《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内容在原展览基础上有所延伸 [1] 明代经济与贸易 - 明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通过瓷器、茶叶、丝绸、棉布、漆器等商品参与构建首个以白银为结算货币的全球经济体系 [2] - 白银货币化进程在明代最终完成,促进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与整体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2] 文化艺术发展 - 明代经济繁荣孕育了富有创造力的江南艺术文化,如子冈白玉簪、大彬提梁壶等工艺品 [2] - 明代特殊社会环境使文人与匠人身份隔阂消弭,文人意趣与匠人技艺融合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 [2] 中外文化交流 - 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哲学、艺术与科学带入中国,同时将中国珍稀物产、艺术珍品与思想文化带回西方 [3] - 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坤舆万国全图》改变了中国士大夫的天下观,促进了"世界意识"的形成 [3] - 中西方通过书籍如1591-1593年拉丁文版《四书》、1662年双语版《中国智慧》等进行文化交流 [3]
“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为梦想奔跑)
人民日报· 2025-06-25 22:21
非遗漆器技艺传承 -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成功制作出被誉为"漆器之首"的犀皮漆器,其作品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4] - 漆器制作需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繁杂工序,制作周期长达数月,其中推光工序需反复推磨上千遍以达到"以漆为镜"的效果 [2] - 大漆贴金箔工艺对时机要求极高,需在午夜观察大漆黏度以把握最佳贴金时机 [2] 犀皮漆技艺复兴 - 犀皮漆因技艺复杂一度几近失传,杨细容通过研究《髹饰录解说》等资料并反复试制,历时3年成功制成髹漆50多层、高33.5厘米的"脱胎犀皮漆瓶" [3][4] - 犀皮漆制作难点在于纹理的不可预测性,首次试制耗时3个月但效果不佳 [3] - 2018年"脱胎犀皮漆瓶"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并与1960年其父亲制作的《新八宝》漆花瓶共同展出 [4] 非遗技艺现代化探索 - 传统潮汕漆器用途有限,杨细容通过制作漆器手镯、茶具等生活用品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4] - 强调非遗传承关键在于让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4]
双重货币本位制下的国际冲击和“银贵钱贱危机” | 金融人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1 13:57
白银-制钱双重货币本位制 - 明末"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与制钱形成双重本位制 白银用于赋税和大额交易 制钱用于小额零售[1][3] - 19世纪前期白银价格剧烈波动 相对制钱最高上涨2.5倍 引发"银贵钱贱危机"[3] - 西南省份及边陲地区因运输成本更依赖银两 白银成为连接区域经济的核心纽带[3] 白银输入机制与国际关联 - 1540年代日本白银通过丝绸贸易输入中国 17世纪后因矿山损耗逐渐减少[5] - 18世纪拉美白银经英国大量输入中国 1760-1799年对英贸易中83.41%为茶叶 90%以上用银元结算[5] - 中国白银存在套利空间 同样单位白银在中国兑换黄金比率高于欧洲[5] 19世纪白银外流危机 - 1814-1856年中国白银外流量达总供给量18% 持续30-40年[6] - 外流主因:鸦片贸易消耗 拿破仑战争致墨西哥银矿减产 拉美独立运动使1790-1829年全球金银产量降50%[6] - 1860年拉美银产量才恢复至1800年水平 中国1820-1856年银贵钱贱危机在1844-1856年达顶点[6] 货币自主权对比 - 日本经验显示货币自主权可缓冲国际货币体系冲击 中国因完全依赖进口白银导致系统性风险[1][6]
记者手记丨在白俄罗斯博物馆邂逅《茉莉花》
新华社· 2025-05-18 12:33
文化合作与交流 -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展示了80多件中国手工艺术作品,包括漆器、瓷品、木雕、刺绣、书法、年画等 [2] - 美术馆在中国手工艺术展区开设了汉字书法、剪纸艺术、汉服文化大师课,吸引众多参观者参与互动 [2] -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教师叶连娜·舒利戈夫斯卡娅带领学生用白俄罗斯传统乐器"钦巴龙"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 [1] 市场需求与趋势 -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助理达里娅·马尔琴科表示,白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有强烈了解需求,因此活动中特意增加中国元素 [2] - 近年来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与中国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多,中国游客参观人数显著增长 [2] - 《茉莉花》成为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学生使用"钦巴龙"演奏的必练曲目,源于中国研究生的文化传播 [1] 艺术表现形式 - 白俄罗斯传统乐器"钦巴龙"与中国扬琴结构相似,适合演奏《茉莉花》等东方曲目 [1] - 美术馆通过"人民的肖像"主题展系统展示中国民间艺术,涵盖多种工艺门类 [2] - 文化互动环节设计注重体验性,包括书法、剪纸等可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 [2]
“五一”外国游客蓉城“嗨购”清单曝光!全市离境退税额同比上涨121%,成都SKP上涨4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14:18
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 [1] - 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2.7% [1] -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我国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北京、成都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榜单 [2] 成都消费数据 - 成都全市离境退税办理量同比增长160%,退税额同比增长121% [2] - 成都全市线上线下消费总额545.3亿元,同比增长13.3% [2] - 成都SKP办理的离境退税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0%,其中"即买即退"占比41%,外国游客退税金额同比增长400% [1][2] 离境退税政策影响 - 商务部等6部门4月27日发布通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包括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下调起退点从500元至200元、上调现金退税限额至2万元 [4][5] - "即买即退"模式将退税环节前移至商场,游客购物时即可拿到退税款用于二次消费 [5] - 政策优化后外国游客在成都SKP等商场购买的退税物品中箱包、手表、服装、珠宝首饰等商品占比达91% [3] 行业专家建议 - 建议将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如大疆无人机、华为设备)和非遗手工艺品纳入退税目录,创造新消费增量 [5] - 提出建立区域退税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商圈退税额度合并计算 [6] - 建议设计消费激励闭环,如退税积分兑换跨商圈优惠,提升客单价和停留时长 [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拓展"即买即退"物理覆盖范围至机场免税店、重点景区商店,消除消费场景断点 [7] - 建议建立弹性商品清单机制,定期纳入新兴品类如汉服体验、国潮美妆 [7] - 提出将退税政策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例如购买三星堆联名文创可享更高退税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