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App

搜索文档
国庆打车攻略来了:预计9月30日晚高峰将提前至15时30分 当天预约出行需求翻倍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09:02
国庆节遇上中秋节,出行需求提前升温,拼假出行、节前与中秋出行"双峰"成为今年黄金周出行新看点。9月26日起打车需求持续保持高位,并于30日达 到峰值,预计假期异地打车环比上涨51%。 热门城市:南京榜上有名 国庆中秋假期,打车需求预计环比增长20%,假期异地打车预计环比上涨51%。除一线城市外,重庆、贵阳、西安、厦门、南京等将成为今年假期出行热 门,预计兰州、开封、昭通、呼伦贝尔、徐州等地出行需求同比去年上涨均超40%,成为黄金周出行黑马。 假期滴滴包车订单预计同比增长187%。旅游、场站、酒店为包车出行的重点场景,指定司机包车等特色服务需求预计将迎来显著增长。预估最受用户欢 迎的包车游目的地前5名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从增速看,惠州、珠海、恩施等地预计成为增长潜力最大的"黑马"。 节假日跨城出游多,滴滴站点巴士预计需求同比节前上涨103%,10月8日将达到出行高峰。上饶-婺源/望仙谷/葛仙山、西双版纳景洪-中科植物园、桂林- 阳朔等旅游线路增幅将超过100%;广州-深圳、广州-清远跨城,临沂-临沂县市、福州-福州县市跨区通勤返乡线路预计假期日均规模超过4000座。同时, 为致敬司机师傅辛勤出车 ...
滴滴试点返程费自主议价
第一财经· 2025-09-13 03:12
在返程费问题中,司机面临返程空驶和高速费成本,希望有所补偿,平台同时也要保障乘客费用透明合 理。滴滴表示,平台参考司机和乘客的反馈意见进行试点改进,推出了返程费的App内议价方式,将路 线的高速费展示给乘客作为返程费参考,并展示三档金额,由乘客自主选择添加,该费用将全部给到司 机弥补返程成本,司机也可自行选择是否接单。该试点方案近期将上线江门、肇庆、开封、泉州、济 南,将根据试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
滴滴试点返程费自主议价
第一财经· 2025-09-13 03:01
平台运营策略 - 滴滴试点推出返程费App内议价方式 允许乘客自主选择三档金额作为返程费补偿司机[1] - 平台将路线高速费展示给乘客作为返程费参考标准 费用全额归司机所有[1] - 司机拥有接单自主选择权 可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包含返程费的订单[1] 试点实施计划 - 返程费试点方案近期上线江门 肇庆 开封 泉州 济南五个城市[1] - 平台将根据试点城市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方案 后续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1] - 方案设计基于司机和乘客双方反馈意见 旨在平衡成本补偿与费用透明度[1]
滴滴与投资者达成和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8 16:07
和解协议 - 公司同意支付7.4亿美元解决投资者集体诉讼 被告将获得全部免责[2][3] - 和解旨在避免诉讼成本及业务干扰 公司不承认任何不当行为或法律依据[2][4] - 相关拨备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中确认[3] 诉讼背景 - 诉讼源于2021年部分投资者指控公司发布严重误导性商业信息[4] - 2021年7月公司因网络安全审查暂停新用户注册 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下架[3] - 公司于2021年12月启动纽交所退市工作[4] 业务发展 - 最新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增速超过国内市场[5] - 国际业务覆盖14个国家 以出行为支点拓展外卖及金融等本地服务[6] - 巴西市场表现突出 出行平台99用户达5500万 外卖业务45天完成100万单[6]
滴滴与投资者达成和解
第一财经· 2025-08-28 15:55
诉讼和解 - 公司同意支付7.4亿美元解决投资者集体诉讼 旨在避免诉讼成本及业务干扰[3][5][6] - 和解不构成承认任何不当行为或法律依据 被告将获得全部免责[3][6][7] - 公司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计提7.4亿美元拨备用于和解支出[6] 诉讼背景 - 集体诉讼源于2021年7月 投资者指控公司发布严重误导性商业信息[7] - 诉讼与2021年网络安全审查及App下架事件相关 公司于同年12月启动纽交所退市[7] - 诉讼历时数年达成和解 需满足法院批准等条件[7] 业务发展 - 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增速在最新季度超过国内市场增速[8][9] - 国际业务覆盖拉美、亚太及非洲14个国家 以出行为支点拓展外卖及金融等本地服务[10] - 拉美市场表现突出 巴西出行平台99用户突破5500万 外卖业务45天完成100万单[10]
滴滴与投资者达成和解,海外市场增速超过国内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8 15:23
和解协议 - 公司同意支付7.4亿美元解决投资者集体诉讼 [1][3] - 和解旨在避免诉讼成本及业务干扰 不承认任何不当行为 [1][5] - 公司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计提7.4亿美元拨备 [3] 诉讼背景 - 诉讼源于2021年7月网络安全审查及App下架事件 [4] - 投资者指控公司发布严重误导性商业信息 [4] - 公司于2021年12月启动纽交所退市程序 [4] 业务发展 - 海外市场收入增速超过国内市场 [6] - 国际业务覆盖14个国家 包括拉美、亚太和非洲 [6] - 巴西市场用户突破5500万 外卖业务45天完成100万单 [6]
智能识别车辆接单 司乘碰面“车到即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3:09
深圳湾智慧口岸升级项目 - 滴滴出行在深圳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深圳湾智慧口岸 通过设立专属上车点 候车区及车道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2] - 项目针对跨境出行需求 支持同一App自动换算汇率支付 并提供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2] - 候车区位于口岸网约车停靠点 出关后步行约3分钟(150米)可达 采用"人找车"模式解决传统找车难问题 [2] 基础设施优化措施 - 每车道两侧安装座椅 分流中间人行道拥堵 同时为旅客提供休息服务 [4] - 升级接驳入场识别系统 智能识别进站车辆接单状态和停靠位置 联动车道屏显示车位信息 [3] - 优化司机行驶路线 确保快速会面 通过产品及派单能力精准推送上车点至具体车道 [3] 跨境服务与优惠活动 - 候车区设置中英双语打车使用指南 方便外籍游客使用 [5] - 用户可领取深圳湾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包括"打一单得两张券"活动 完成订单可得两张5折券(每张最高省15元车费) [5] - 香港用户首次在港使用滴滴打车可立减100港币(活动截至9月7日) 每日最多享3次5折优惠(每单最高减50港币) [5] 平台技术与管理体系 - 滴滴通过优化导航系统 引导司机至指定车道接客 提升司乘匹配效率 [3] - 公司在全国137个城市的255座机场 火车站实施体验优化措施 完善指引标识和服务设施 [5] - 暑期发放多重司机奖励及高温补贴 共担夏日出车成本以满足高涨出行需求 [5]
深圳湾口岸设网约车专属候车区,司乘碰面更方便“车到即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8:45
深圳湾智慧口岸升级项目 - 滴滴出行在深圳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深圳湾智慧口岸 通过设立专属上车点、候车区及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1] - 跨境旅客可使用同一滴滴App自动换算汇率支付 并可领取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1] 基础设施与流程优化 - 专属候车区位于口岸网约车停靠点 出关后步行约3分钟(约150米)可达 采用"人找车"模式解决传统找车难题 [2] - 定制化改造网约车候车区、上车点及车站布局 设置通道休息座椅和接驳车位 精细化调整司机行驶路线以实现快速会面 [2] - 升级智能车牌识别系统 识别车辆接单状态和停靠位置 联动车道屏显示车位信息 避免非接单车辆造成拥堵 [3] - 在每车道两侧安装座椅分流人流 缓解中间升降车挡处拥堵问题 提升上车效率 [3] 跨境服务与促销活动 - 候车区设置中英双语打车使用指南 方便外籍游客使用 [4] - 用户可通过扫码领取深圳湾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参与"打一单得两张券"活动 完成指定订单可获得两张5折券(每张最高省15元) [4] - 滴滴发放多重司机奖励及高温补贴 鼓励暑期出车以满足高涨需求 [4] - 香港地区推出新用户立减100港元优惠 及每日最多3次5折专享(每单最高减50港元) 活动持续至9月7日 [4] 全国枢纽站点优化成果 - 滴滴已在全国137个城市的255座机场、火车站升级体验优化措施 通过技术提升和设施完善改善司乘体验 [4]
加钱都打不到车,为什么没人在这开滴滴?
36氪· 2025-07-30 08:38
网约车行业区域市场特性 - 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组成的岛屿群总长度仅20公里 但设有机场[1] - 滴滴出行App可正常使用 但快车、专车、出租车、豪华车等所有服务均无司机接单 即使加价也无响应[3] - 当地出行市场采用传统电话约车模式 港口至酒店行程价格为20元 与滴滴平台定价基本持平[3] 平台经济商业模式限制因素 - 滴滴平台对20元订单抽取服务费 司机实际收入仅十余元 而线下交易可获取全额收入[6] - 岛屿市场呈现供给过剩特征 出租车运力远超出行需求 乘客可随时招手打车[7] - 司机通过放置名片提供微信二维码及电话的直接联系方式 支持空驶接客且接受一口价议价模式[9][10][11][12] 供需匹配对商业模式的决定性影响 - 地理范围限制使平台调度价值减弱 岛屿面积小导致空驶成本低于等待成本[13][14] - 大城市网约车模式依赖分散需求与集中调度提升效率 而封闭市场供需关系使平台经济模型失效[7][8][15] - 商业产品成功需满足供给需求平衡与各方利益均衡 而非单纯存在需求或供给[16][17][18]
滴滴2025年Q1业绩亮眼,国际业务高速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20
运营数据 - 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1016亿元人民币,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3.5% [1][2] - 中国出行市场交易额7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 [1][2] - 国际业务交易额236亿元人民币,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27.9% [1][2] - 核心平台总订单量42.47亿单,同比增长13.4% [1][2] - 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32.58亿单,同比增长10.3% [1][2] - 国际业务订单量9.89亿单,同比增长24.9% [1][2] - 中国出行业务日均订单3620万单,国际业务日均1099万单 [2] 财务表现 - 净利润24亿元人民币 [2] - 经调整后净利润29亿元人民币 [2] - 国际业务亏损收窄,出行业务实现经调整息税摊销前盈利 [2] - 经调整EBITDA 30.81亿元人民币 [1] - 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 31.27亿元人民币 [1] - 国际业务经调整EBITA亏损1.76亿元人民币 [1] 业务拓展 - 国际业务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 [2] - 在海外探索外卖、金融等多元化服务 [2] - 已在9个国家超过1200个城市开通海外打车服务 [2] - 推出海外包车服务,覆盖11个国家26个热门旅游城市 [3] 战略方向 - 深化本地化服务,加大全球投入 [3] - 推动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3] - 创始人表示出行市场展现强劲活力,国内外业务均实现稳步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