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硅油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广州集泰化工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透露多项业务进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9 10:39
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约5.33亿元 同比下降10.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830万元 [1] - 业绩下滑受下游需求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1] 业务进展 - 安徽安庆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部分产线已进入试产阶段 其余按计划建设中 [2] - 船用涂料目前主要应用于船舶水线以上区域 [2] - 部分产品通过宁德时代验证 但尚未实现批量供货 [2] 研发方向 - 研发聚焦绿色环保密封胶及水性涂料 推进低VOC、无溶剂、水性化产品 [3] - 目前未设立隐形涂料独立产品线 [3] - 电子领域已拥有成熟3C涂料产品 液冷硅油仍处于验证阶段 现有产能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3] 航空航天领域 - 为低空飞行eVTOL推出胶漆一体化防护矩阵 并通过小鹏汇天等企业验证 [3] - 2025年5月合资设立公司 推动国产化飞机风挡玻璃用胶研发生产 目标取得适航认证后规模化供应 [3] 新能源领域布局 - 胶漆一体化技术路线预计将受益于2026年7月1日实施的GB 38031-2025新国标 [4] - 储能领域已为工商业、家用储能及风光配储设备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4] - 与派能科技等客户达成合作 未来将持续深耕储能市场 [4]
集泰股份(002909)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9:4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5.33亿元,同比下降10.7%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830万元 [3] - 受下游需求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3] 产品研发与技术布局 - 液冷硅油处于验证阶段,未规模化生产,现有产能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2][4] - 研发聚焦绿色环保密封胶及水性涂料,重点推进低VOC、无溶剂、水性化产品 [3] - 电子胶产品有通用型产品,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4] - 3C涂料市场已有水性丙烯酸烤漆、水性UV漆等成熟产品,具备耐磨、遮光、绝缘等优点 [4] - 具备高透明度硅酮结构密封胶和水性防护涂料,暂未推出隐形涂料独立产品线 [3] 新能源与电池领域 - 电池用胶等新能源用胶是重点拓展方向 [2] - 部分产品已通过宁德时代验证,暂未形成批量供货 [2] - 新国标GB 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要求热扩散后电池包2小时内无起火且温度≤60℃ [5][6] - "胶漆一体化"技术路线包括导热凝胶、灌封胶、防火涂料、隔温涂料,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飞行器等领域 [6] - 隔温涂料仅需1mm涂层即可达到0级抗石击性能 [6]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 - 为eVTOL提供胶漆一体化材料防护矩阵,方案已通过小鹏汇天等客户验证 [5] - 合资设立广州集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动国产化飞机风挡玻璃用胶研发生产,目标取得适航认证并打破国际垄断 [5] 储能领域进展 - 提供结构粘接、导热防护、防凝露及箱体防火一站式解决方案 [7] - 核心产品包括聚氨酯导热结构胶、隔温涂料、防火涂料(耐火30分钟以上,耐电压>4000V) [7] - 已与派能科技、许继电科储能、成都特隆美等客户达成合作 [7] 产能与项目建设 - 安徽安庆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部分产线完成验收并试产,剩余产线建设中 [2] - 船用防锈漆、船舶油舱漆目前主要用于船舶水线以上 [2] 其他事项 - 股份回购期限为自2024年12月25日董事会审议通过起不超过十二个月 [2] - 应收账款详情需查阅《2025年半年度报告》 [4]
集泰股份(002909.SZ):现有产能具备液冷硅油批量生产的条件
格隆汇· 2025-09-15 08:03
产品研发进展 - 液冷硅油目前仍处于验证阶段 尚未进行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投放 [1] - 现有产能已具备液冷硅油批量生产的条件 [1] - 将持续关注行业技术趋势与客户验证反馈 稳步推进研发成果转化进程 [1]
集泰股份:公司的液冷硅油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进行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投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1:02
产品研发进展 - 液冷硅油产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尚未进行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投放 [2] - 公司现有产能已具备液冷硅油批量生产的条件 [2] 产业化规划 - 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 - 涉及信息披露事项时将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履行披露义务 [2]
集泰股份:公司的液冷硅油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2:12
公司研发进展 - 液冷硅油产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尚未进行市场投放 [1] - 现有产能已具备液冷硅油批量生产的条件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推动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1] - 液冷散热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高度重视该领域发展机遇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 [1] - 适时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1]
集泰股份(002909.SZ):液冷硅油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进行市场投放
格隆汇· 2025-08-20 07:28
公司研发进展 - 液冷硅油产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尚未进行市场投放 [1] - 现有产能已具备液冷硅油批量生产的条件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推动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1] - 液冷散热市场前景广阔 [1] 公司战略规划 - 高度重视液冷散热领域发展机遇 [1] - 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 适时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1]
链博会首秀 瓦克以材料创新链接全球机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9 05:20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于7月16日~20日在北京开幕,国际化水平更高、链式逻辑更清晰、创新引领更突出 [1] - 瓦克化学作为首次参展企业,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展出20余款产品,吸引大量关注 [1] 新能源汽车材料布局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有机硅生产商,深耕汽车行业多年,重点开发耐高低温、导热、绝缘的有机硅材料以解决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安全与热管理问题 [3] -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速度全球领先,公司通过捕捉车企差异化需求,将有机硅应用于车灯、内饰、动力电池、激光雷达等全场景 [3] - 展出的SILMIX R CG 65871 ORG CN材料可在1000℃高温下陶瓷化,阻隔火焰蔓延,提升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性 [4] - 针对快充需求推出的ELASTOSIL® R plus系列固体硅胶材料,导热系数高且机械性能优异,解决充电系统过热问题 [4]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累计投资达11.6亿欧元(约合92亿元人民币),拥有3个生产基地、2个技术中心和超30个实验室 [5] - 推出车规级芯片封装材料SEMICOSIL® 993 TC/9910 TC,耐受-40℃~180℃温度波动并保持性能稳定 [5] - 张家港基地完成15年来最大单笔投资扩建,新增产线生产硅油、乳液和弹性体凝胶以满足特种材料需求 [7] 技术延伸与行业协同 - 开发液冷硅油系列产品,其浸没式冷却液粘度低、闪点达180℃,提升数据中心散热效率与安全性 [6] - 通过链博会平台拓展"信息链"合作,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发现新商机 [6][7] - 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材料,同时坚持全球化布局实现技术双向输出 [7]
专利储备丰富,新兴领域突破显著 润禾材料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5.31%
全景网· 2025-03-31 02:59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28亿元 同比增长16.9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23.64万元 同比增长17.06%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并转增3股 现金分红总额4045.52万元 占净利润比例约42% [1] - 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收入8.20亿元 占比61.79% 纺织印染助剂产品收入5.06亿元 占比38.11% 双双实现同比增长 [1] 业务结构 - 国内收入占比71.13% 海外收入达3.83亿元 同比增长35.31% [1] - 采取经销+直销双轮驱动模式 经销收入占比46.82% 同比增长20.33% [3]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仅8.55% 客户结构分散 [3] 产能状况 - 现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设计产能9.8万吨 产能利用率达100.32% 接近满负荷运转 [2] - 在建产能4.8万吨 包括35kt/a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一期)和8kt/a有机硅胶黏剂及配套项目 预计2025年陆续投产 [2] - 九江润禾生产基地和德清润禾生产基地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2] 研发创新 - 构建一体两翼研发体系 研发人员107人(含2名博士) 拥有75项专利(发明专利59项) 另有15项在审专利 [4] - 2024年研发投入5890.78万元 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两项发明专利/应用获中国氟硅行业创新一等奖和专利优秀奖 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4] 行业前景 - 有机硅产品在算力、新能源、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 新兴产业有望接力行业需求增长 [2] - 国产化替代趋势兴起 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2] - 十四五规划将有机硅列为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新能源车、算力中心等新兴需求快速增长 [3] 产品优势 - 开发的液冷硅油、低压变硅橡胶等产品有望受益于AI服务器、半导体等行业扩张 [3] - 在有机硅细分领域享有卓越声誉 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等 [1] - 与国际巨头迈图高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建立重要合作关系 [3] 战略规划 - 未来围绕四大战略方向发力:产能释放与产业链协同、绿色智造转型、全球化布局 [5] - 计划向有机硅上游单体领域延伸 通过垂直整合提升关键原料自给率 [5] - 深化欧美成熟市场渗透 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建立区域性销售网络 [5] 发展预期 - 随着新产能释放和高端应用领域突破 公司有望在有机硅深加工细分赛道进一步巩固头部地位 [6] - 宁海生产基地加速推进智能化改造 依托"国家级绿色工厂"资质降低能耗 [5] - 通过完善硅油、硅树脂等高附加值产品线构建成本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