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搜索文档
“氢能第一股”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16:04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1] - 本次交易终止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且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5][7] - 原计划通过收购促进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完善 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旭阳集团[6] 核心技术人员变动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关系 离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8] - 其参与研发的授权专利所有权均归属于公司 不存在专利权属纠纷或违反竞业限制情形[11] - 研发工作已完成交接 现有核心技术人员及团队能支持持续创新 研发项目正常推进[1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下降53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同比亏损加剧[13] - 亏损主要因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 行业规模缩减 且公司采取审慎营销策略导致销售量减少[13] - 截至9月5日总市值57亿元 公司称生产经营情况正常[5]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为国内"氢能第一股" 2020年科创板上市 2023年港交所主板上市[6] - 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产业化应用[6] - 未来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引进与培养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12][13]
“氢能第一股”,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15:57
交易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 [1] - 交易终止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4] - 本次交易尚处于预案阶段 终止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6] 交易背景与计划 - 公司于2月26日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3月1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5] - 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5亿元 [5] - 若交易完成 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旭阳集团 实际控制人相应变更 [6] - 收购旨在完善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打通终端应用场景 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2020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202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国内"A+H氢能第一股" [5] - 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产业化应用 [5] - 截至9月5日收盘价为24.81元/股 总市值57亿元 [4] 核心技术人员变动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关系 离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7] - 杨绍军在职期间参与研发的授权专利所有权均归属于公司或子公司 不存在专利权属纠纷 [9] - 其负责的研发工作已完成交接 现有核心技术人员及研发团队能够支持持续创新 [9]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下降53.25% [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 上年同期为-1.41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 [10] - 业绩下滑主要因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 行业规模缩减 且公司采取审慎营销策略 [10] 行业与业务协同 - 旭阳氢能主营业务涵盖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及绿氢制备研发 [6] - 交易旨在促进公司成为覆盖"制-储-运-加-研-用"全链条的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商 [6]
力源科技8月26日获融资买入308.57万元,融资余额3225.7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2:13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上涨0.71% 成交额4441.42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08.57万元 融资偿还582.80万元 融资净流出274.23万元 [1] - 融资余额3225.74万元 占流通市值1.89%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 [1] 融券交易状况 - 8月26日融券交易量为零 融券余量0股 融券余额0元 [1] - 融券余额水平超过近一年90%分位 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18日 2021年5月13日上市 总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2] - 主营业务为环保水处理系统设备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发、设计和集成 [2] 收入结构分析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占比54.20% 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占比33.02% 污水处理系统设备占比9.39% [2] -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业务收入占比0.05%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4378户 较上期增加1.48% [2] - 人均流通股34200股 较上期减少1.46%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994.57万元 同比增长0.65% [2] - 归母净利润288.73万元 同比增长454.20%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55.30万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力源科技: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市值管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0:44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 致力于提升经营业绩和内在价值 为股东创造长期回报 [1] - 持续加码环保水处理系统业务的市场布局 加速当前项目建设进度 [1] - 加快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的产业转化 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 完善产业布局 提高盈利能力 [1] 技术发展与政策导向 - 公司紧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 -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1] 投资者关系管理 - 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理念 更好地传达公司投资价值 [1] - 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感 [1]
水处理龙头力源科技实控人一审被判刑 其“90后”女儿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5:08
公司治理变动 - 实控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2] - 沈万中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不再担任任何职务[2] - 董事会提名沈万中之女沈家雯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其持有公司0.94%股份[2][8][9] 财务违规事件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和多列支研发费用问题[5] - 2023年1月证监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公司立案调查[6] - 2023年6月查明2021年度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虚增营收和利润[6]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水处理系统设备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设计集成业务[4] - 氢能源发动机系统已通过国家检测并实现商用交付[4] - 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华龙一号等核电项目[4] 处罚与监管 - 浙江证监局2023年6月对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对沈万中处以300万元罚款[6] - 其他三名高管被分别处以100万元罚款[6] - 上交所2023年12月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并记入诚信档案[6] 刑事程序进展 - 2024年3月沈万中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7] - 公司称该事件不影响实际控制人股东权利及公司正常运营[8]
【省国资委】深化改革让陕西国资国企充满动能
陕西日报· 2025-06-26 22:49
德创未来与质子汽车 - 德创未来由陕汽集团(50%)、泾河新城管委会(40%)及员工持股平台(10%)于2021年联合组建 旨在加速氢燃料重卡等新能源商用车发展 [1] - 质子汽车作为德创未来孵化企业 2022年成立后3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 近期获绿色时代资本等4家机构及西安民营基金追加投资 累计融资近10亿元 [1][2] - 质子汽车设立氢质氢离子公司 引入清华大学李鹏程团队 研发的24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达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 [2] 陕煤集团金融创新 - 善美商业保理作为陕煤集团子公司 年处理保理业务近120亿元 服务6000家客户 通过提前支付230万元货款等操作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4][5] - 公司获20余家银行近百亿元授信 通过股东借款+金融机构融资模式支撑业务 2024年纳入新成立的陕煤投资管理公司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5] 陕西国资改革成效 - 国资平台通过"小资本"撬动产业效应显著 德创未来孵化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 陕煤金融业务保障500余家关联企业供应链稳定 [1][4] - 长安汇通集团链式投资70余家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企业 推动科技公司上市培育新质生产力 [5][7] - 省国资委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 搭建更多产业孵化平台 释放国有资本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6][7]
新氢动力董事长 陈海涛 已确认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20 03:39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规模300+人 [7][9][14] - 会议免费开放参会,含主题报告、专场论坛、产品发布等环节 [2][22] - 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为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总冠名为新氢动力科技 [14] 核心活动 - 势银将联合杭州储能行业协会免费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3][20] - 新氢动力将发布固态氢储能产品,董事长陈海涛发表《基于固态金属储氢系统构建长时安全氢储能体系》主题演讲 [5][20] - 会议设置压缩空气/熔盐/氢储能专场和液流电池专场技术论坛 [15][21][22] 新氢动力公司信息 - 公司专注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及氢能工业车辆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超95% [10] - 已实现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批量化交付和商业化运营,产品覆盖1.5-45吨多类车型 [10] - 银川子公司宁夏氢能科技规划年产1000台套固态金属氢储能系统及300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 [11][12] - 银川生产基地占地28亩,建筑面积10000-15000平方米 [12] 苏银产业园背景 - 园区规划总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和装备制造产业 [16][17] - 聚焦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包括锂离子、钠离子、液流电池组装生产等 [17] - 设有"E站式服务中心",可独立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17]
新氢动力/宁夏氢能总冠名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13 03:43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 [3][11] - 会议规模预计超过300人,由银川市兴庆区政府、苏银产业园指导,势银(TrendBank)联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10][11] - 会议将免费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并设置压缩空气与氢储能、液流电池两个专场论坛 [3][18] 核心企业 - 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总冠名单位,将在会上发布固态氢储能产品并分享技术应用案例 [5][7] - 新氢动力是国内氢能工业车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95%的领先企业,已实现固态金属储氢技术批量化应用 [6][7] - 公司全资子公司宁夏氢能科技专注于吨级固态金属储氢系统研发,构建"氢动力+氢发电+氢储能"多元场景解决方案 [6][8] 技术亮点 - 固态金属储氢技术突破传统高压储运限制,实现常温常压安全运营,其"精卫氢服"方案已应用于1.5-45吨工业车辆 [7][8] - 会议将探讨液流电池电堆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熔盐储热耦合等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18][19] - 氢储能专场将分析商业化难点及在新能源消纳网络中的应用前景,涉及电解槽协同控制等创新研究 [17][18] 产业生态 - 苏银产业园作为参观点,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液流电池组装、光伏组件等新能源产业集群 [13][14] - 园区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已形成锂/钠离子电池、医疗器械等产业格局,定位为东西部合作示范项目 [13][14] - 参会企业涵盖国鸿氢能、宝丰集团、西子洁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代表,将分享实际项目经验 [10][17][18] 会议议程 - 首日安排产业园参观、开幕式及主题报告,次日分设压缩空气/氢储能、液流电池两大技术专场 [12][17][18] - 演讲嘉宾包括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港科大赵天寿教授等权威专家,覆盖政策、技术、商业全维度 [17][18] - 设置多场圆桌论坛探讨技术路线与规模化路径,配套产品发布、蓝皮书发布等环节 [17][18][19]
力源科技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54% 双赛道协同发展前景广阔
全景网· 2025-04-29 10:2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995万元 同比增长0 6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万元 同比大增454 20%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2万元 相比上年同期大幅改善 [1] - 一季度完工项目毛利率同比上升 应收款回款较好带动业绩提升 [1] 核电水处理业务优势 - 国内核电 火电行业水处理领域龙头企业 极少数能提供满足核电厂生产要求的凝结水精处理设备供应商 [2] - 核心产品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应用于多个境内外大型核电项目 [2] - 深度参与"华龙一号"重大项目 包括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和巴基斯坦卡拉奇K-2 K-3海外示范工程 [2] 核电政策红利 -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核电三期等5个项目共计10台机组 其中8台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3] - 政策将带动超千亿级核电设备市场需求 [3] - 2024年已中标中核能源 中国核电工程等近8000万元订单 有望在后续招标中扩大份额 [3] 氢能业务技术突破 - 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膜电极 双极板 电堆及发动机系统自主研发与生产 [4] - 第四代膜电极功率密度达2 25 W/cm²@0 6 V 性能国内领先 [4] - 已完成多款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与检测 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化 [4] 氢能下游应用拓展 - 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场景从公交扩展至环卫 城市物流配送 船舶 无人机 机器狗等领域 [5] - 氢燃料电池系统高能量密度和低温适应性优势契合无人机等航空器需求 [5] - 低空经济政策推动下 公司有望通过技术卡位抢占氢能业务增长先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