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金融支持哪些项目?国家详细目录即将施行
经济日报· 2025-09-02 09:39
绿色金融政策发展 - 绿色金融被纳入国家战略并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 自2015年起政策框架逐步清晰 [1] - 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2024年10月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强化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指引 [1] 市场规模与表现 - 截至2024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68% 远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2024年新发行绿色债券589只 发行金额6544.92亿元人民币 累计余额达5.73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绿色保险保费收入2298亿元人民币 累计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人民币 较2020年增长14.74倍 [2] 资金投向领域 - 绿色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结构转型领域 [2] - 绿色保险保障规模显著增长 体现对绿色项目风险覆盖能力的提升 [2] 行业发展挑战 - 地方与行业标准差异导致"漂绿"风险 信息披露率低且数据真实性不足 [3] - 绿色金融资源集中于传统高耗能行业改造 对新能源和碳捕集等前沿领域支持不足 [3] - 中小微企业绿色融资困境突出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创新工具尚处试点阶段 [3] - 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抑制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3] 标准体系建设方向 - 需加快制定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特别针对农村和中小企业领域细化认定标准 [4] - 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 整合地方行业标准 建立新能源和碳汇等领域技术参数动态调整机制 [4] - 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要求 确保资金流向和环境效益公开透明 [4] 产品创新措施 - 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基金 重点投向储能 氢能 碳捕集等技术研发 [4] - 对中小微绿色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与担保补贴 创新绿色结构性存款和资产证券化产品 [4] - 推出碳期货期权和气候保险等工具 试点"绿色信贷+碳资产质押"融资模式 [4] -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数字金融融合发展以提升服务精准性 [4] 市场机制完善 - 建立全国统一碳定价体系以提升碳交易市场活跃度并吸引社会资本 [4] - 加强地方政府绿色项目配套资金支持 通过专项基金和政策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4]
中国人寿绿色保险上半年提供保障超8.6万亿,助“两山”理念落地
环球网· 2025-09-01 11:27
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持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1] - 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00亿元 在全国落地50余个碳减排项目 [1] - 财险公司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8.64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 [2] 绿色信贷业务 - 广发银行为安吉县竹产业项目提供银团贷款授信额度2亿元 [1] - 广发银行汽车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超26%(2025年上半年) [3] 绿色保险创新 - 财险公司创新落地海洋碳汇指数保险 聚焦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 [1] - 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保险全覆盖 [2] - 创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和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保险等试点项目 [2] - 寿险公司绿色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60%(截至2025年6月末) [3] - 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组合方案 将车险定价与低碳维修承诺挂钩 [3] 综合金融服务 - 集团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银行与保险板块联动开展林业保险保障合作 [1] - 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向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增资50亿元 助力清洁能源投资建设 [2] - 寿险公司为绿色产业链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一揽子人身险保障方案 [3] 业务模式创新 - 试点森林保险+气象+科技服务模式 [2] - 广发银行推出全生命周期汽车金融服务方案和"广发车e贷"产品 [3] - 信用卡绿色积分权益鼓励低碳行为 [3] 战略规划 - 公司全力推动实施"333战略"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3]
绿色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17
绿色金融政策发展 - 绿色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并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 包括2015年国家战略定位 2016年七部委指导意见 2023年金融五篇大文章部署及2024年四部门美丽中国建设意见 [1] - 2025年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发布 旨在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政策框架逐步清晰 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1]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8% 远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绿色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 [2] - 2024年新发行绿色债券589只 发行金额6544.92亿元 累计余额达5.73万亿元 [2] - 绿色保险2023年保费收入2298亿元 累计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14.74倍 [2] 行业发展挑战 - 地方与行业标准差异存在漂绿风险 [3]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偏低且存在滞后 数据真实性与可比性不足 [3] - 绿色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量集中于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改造 对新能源和碳捕集等前沿领域支持不足 [3] - 中小微企业绿色融资困境突出 [3] -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碳期货和气候衍生品等创新工具尚处试点阶段 [3] - 社会资本参与度受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和碳定价机制不成熟等因素抑制 [3] 标准与信息披露体系 - 需加快制定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特别是在农村和中小企业领域 细化绿色项目认定标准 [4] - 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 整合地方与行业标准 明确新能源和碳汇等领域技术参数与准入门槛 [4]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并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要求 [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基金 重点投向储能 氢能和碳捕集等技术研发 [4] - 对中小微绿色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与担保补贴 [4] -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结构性存款 绿色资产证券化 碳期货期权和气候保险等工具 [4] - 试点绿色信贷加碳资产质押模式 支持企业将碳配额转化为融资信用 [4] -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4] 碳市场机制建设 - 建立全国统一碳定价体系 提升碳交易市场活跃度 [4] - 加强地方政府绿色项目配套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 [4] - 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投资 [4] - 推动政府 市场和企业多方合力构建可持续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4]
保险业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6-16 22:03
农业保险科技应用 - 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使用无人机开展冬小麦"一喷三防"服务,日均作业面积600亩,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服务总面积近2万亩 [1] - 人保财险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数据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耘智保"APP,实现农田信息数字化建档,大幅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2] - 中再产险与国寿财险合作研发"气象+金融"农业巨灾保险项目,通过"再·耘"平台提供风险动态跟踪服务,加强风险减量全过程管理 [3] 气候保险创新实践 - 中国太保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公司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风险管理精度,计划加大投入完善气候保险服务体系 [3] - 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推出玉米制种节气气象指数保险,覆盖800亩玉米,提供30万元保障,实现气象数据自动化触发理赔 [4] -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预设灾害阈值,无需查勘即可快速理赔,并融合"灾前预警+灾中响应"机制,实现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防控 [4] 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 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奖补资金支持500多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包括西藏藏鸡、宁夏枸杞等地方特色产业 [5] - 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推出西红柿收益损失保险,覆盖生产风险和价格风险,已提供504万元风险保障 [7] - 广东省和云南省分别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和优势单品保险创新 [6] 精准承保理赔机制 - 保险公司采用"风险减量+保险理赔"模式应对台风灾害,协助农户进行防灾减灾措施如水质监测、排水疏通等 [8] - 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明确承保、理赔、赔款支付等环节标准,鼓励科技赋能 [8] - 专家建议制定差异化验标、查勘标准,建立承保理赔质量与市场遴选挂钩机制,提升保险服务质量 [9] 农业保险政策支持 -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乡村振兴倡议书,提出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2]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