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资产证券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协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1:03
行业发展现状 - 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 - 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35%[2] - 国内信用证结算量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9%[2] -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4884.75亿美元较上一年小幅回落[2] -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2] - 国际保理业务量133.18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同比下降[2] - 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2] 业务创新方向 - 深耕产业链场景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数智化平台建设[3]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四流合一与贸易单据智能审核[3] - 针对小微外贸企业需求创新贸易融资便利化授信服务[3] - 聚焦跨境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出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3] - 紧扣科创企业跨境贸易需求开发全生命周期贸易金融支持[3] 风险防控措施 - 构建多层次评估与预警机制优化市场布局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3] - 完善贸易融资线上化数据安全体系建立模型审计机制[3] - 强化外汇合规管理遵照1+6外汇展业改革制度体系要求[3] - 完善全流程核查机制动态应对国际制裁与反洗钱挑战[3] 战略定位与展望 - 贸易金融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在稳外贸保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4] - 银行业贸易金融将沿着产业深耕+技术赋能路径持续升级[4] - 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4]
中银协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09:22
《报告》共分四章,全面总结2024年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其创新与发展, 分析业务开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尝试展望银行业贸易金融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方向。此外,《报告》 还设置专栏,分享银行贸易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并梳理贸易金融相关政策,旨在为促进中国银行业在 贸易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3日讯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 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九年发布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报 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 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北京银行等 16家常务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撰写。 在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中国银 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国内信用证结算 量3.62万亿元, ...
绿色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8-28 22:17
绿色金融政策发展 - 绿色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并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 包括2015年国家战略定位 2016年七部委指导意见 2023年金融五篇大文章部署及2024年四部门美丽中国建设意见 [1] - 2025年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发布 旨在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政策框架逐步清晰 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1]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8% 远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绿色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 [2] - 2024年新发行绿色债券589只 发行金额6544.92亿元 累计余额达5.73万亿元 [2] - 绿色保险2023年保费收入2298亿元 累计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14.74倍 [2] 行业发展挑战 - 地方与行业标准差异存在漂绿风险 [3]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偏低且存在滞后 数据真实性与可比性不足 [3] - 绿色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量集中于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改造 对新能源和碳捕集等前沿领域支持不足 [3] - 中小微企业绿色融资困境突出 [3] -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碳期货和气候衍生品等创新工具尚处试点阶段 [3] - 社会资本参与度受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和碳定价机制不成熟等因素抑制 [3] 标准与信息披露体系 - 需加快制定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特别是在农村和中小企业领域 细化绿色项目认定标准 [4] - 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 整合地方与行业标准 明确新能源和碳汇等领域技术参数与准入门槛 [4]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并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要求 [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基金 重点投向储能 氢能和碳捕集等技术研发 [4] - 对中小微绿色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与担保补贴 [4] -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结构性存款 绿色资产证券化 碳期货期权和气候保险等工具 [4] - 试点绿色信贷加碳资产质押模式 支持企业将碳配额转化为融资信用 [4] - 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4] 碳市场机制建设 - 建立全国统一碳定价体系 提升碳交易市场活跃度 [4] - 加强地方政府绿色项目配套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 [4] - 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投资 [4] - 推动政府 市场和企业多方合力构建可持续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4]
信托业实践绿色金融:创新与担当
经济观察网· 2025-05-13 09:32
绿色金融在信托行业的发展 - 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信托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投身于绿色金融实践 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并为自身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 - 信托制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可通过绿色信托贷款 绿色股权投资 绿色债券投资 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 [2] - 信托公司可设立绿色公益(慈善)信托 募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 环保教育宣传等公益活动 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2] 信托行业绿色金融实践案例 - 中信信托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托业务规模达131 61亿元 [2] - 中诚信托通过"中诚信托安心11号绿色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清洁能源企业金风科技提供8 75亿元资金支持 助力其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中航信托设立全国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资产管理信托 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提供金融创新解决方案 [3] - 中航信托设立中航信托·绿色生态慈善信托 中航信托·绿色乡村慈善信托 实现绿色与慈善跨界融合 助力环境保护事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3] - 中航信托发行全市场首单三项贴标品种ABCP 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2024年11月末 中航信托绿色信托累计投放规模超705亿元 [3] - 山东国信落地国内首单经绿色认证的CCER碳资产收益权绿色信托 初始规模9660万元 募集资金用于受让北清环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CER收益权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排放328万吨 [3] 信托行业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 - 绿色信托业务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绿色项目识别和评估难度较大 [4] -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 - 信托行业需加强与政府部门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提升专业能力 创新业务模式 推动绿色信托业务可持续发展 [4] 信托行业绿色金融的未来展望 - 信托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 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4] - 随着政策完善和市场逐步成熟 信托行业将在推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