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杏鲍菇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链长”制激活“土特产”富民兴业基因 解开新时代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9-02 03:40
火锅产业发展 - 四川广汉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锅产业聚集地 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火锅产业链 2024年当地火锅产业总产值达167.4亿元 [3] - 广汉火锅植物油脂 动物油脂 香辛料 火锅底料 蘸料等产品占全国市场30%以上份额 在中高端火锅连锁品牌店覆盖率超85% 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区和20多个国家地区 [7] - 森态牛油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 打造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独创低温真空熔炼萃取系统 2022年研发出酶解牛油产品 酯香达到传统牛油两倍 [4][5] 食用菌产业发展 - 四川蓬溪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 日产杏鲍菇 虫草花 鹿茸菇等22个品种食用菌400余吨 被称为"中国菌都" [8] - 琪英菌业建成全国最大虫草花工厂化生产基地和最大单体杏鲍菇生产基地 年生产总值达10亿元 蓬溪县还有全国最大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日产量达60吨 [8] - 2024年蓬溪县食用菌产量14.66万吨 综合产值39.2亿元 解决3000余人固定就业 提供超万个灵活就业岗位 当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00元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 [19] 金融服务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分行推广"金融链长"制 引导金融机构满足火锅产业链需求 邮储银行广汉市支行创新开发特色火锅产业链贷款 投放2832笔共7亿元 [7] - 邮储银行广汉市支行为森态牛油提供3500万元授信支持 2024年首次授信500万元用于技术革新 [7] - 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分行选定食用菌产业"金融链长"单位 蓬溪农商银行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整体授信5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向食用菌企业授信9.21亿元 [10] 农业现代化发展 - 四川锦花米业引进现代化大米生产流水线和专业检测设备 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年产大米4万吨 年加工稻谷7万吨产能 [13] - 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耕 种 管 防 收 烘全产业链机械化覆盖 细分半喂入式和全喂入式收割机适应不同稻田条件 [15] - 锦花米业作为广汉市政府指定成品粮储备点 与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合作 通过入股分红模式带动1.4万余亩稻谷种植 惠及1万余户农户 助农增收总额超3000万元 [14][20] 蚕桑产业发展 - 南充市构建"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 创新"五金增收"联农带农机制 包括土地租金 务工薪金 股权股金 订单保底金和优质奖金 [18] - 南充农商行作为蚕桑产业"金融链长" 截至2025年6月产业链贷款余额1.33亿元 带动392户农户就业 [18] - 2024年南充市4万户栽桑养蚕农户户均增收3.75万元 超200个蚕桑业主和家庭农场年收入突破50万元 [19] 区域经济带动 - 蓬溪天福现代产业园形成"1+3"产业格局 以特色菌菜为主 精品水果 优质粮油 旅游观光为辅 发展22家食用菌及链条企业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9] - 四川省建立"链主和链属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 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17] - 通过产业与农户紧密联结 四川实现兴业 强县 富民三方共赢 政策与金融合力让"土特产"成为兴民富民的"金饭碗" [21]
雪榕生物股价小幅下跌 上半年亏损1.03亿元
金融界· 2025-08-26 20:03
股价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6.7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3% [1] - 当日成交量150942手 成交金额1.02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杏鲍菇 [1] - 属于农牧饲渔行业 涉及农业种植和人造肉概念板块 [1] 公司财务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1亿元 同比下降26.17%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03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46.32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194.62万元 [1] 公司治理 - 拟为全资子公司成都雪榕提供不超过500万元反担保 [1]
“中国菌都”,了解一下→
金融时报· 2025-08-11 14:22
公司概况 - 琪英菌业是全国最大的虫草花工厂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单体杏鲍菇生产基地,年生产总值达10亿元 [1] - 公司日产虫草花5万盆,生产车间规模庞大,产品通过分拣机器和密封包装流程发往全国 [1] - 公司所在蓬溪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日产食用菌400余吨,涵盖22个品种 [1] 行业规模 - 蓬溪县食用菌产业在全国占比显著,每3份黄色金针菇和每6份杏鲍菇中有1份来自遂宁 [1] - 蓬溪县拥有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日产量高达60吨 [1] - 2024年蓬溪县食用菌产量达14.66万吨,综合产值39.2亿元 [4] 产业链发展 - 遂宁蓬溪天福现代产业园形成"1+3"产业格局,以食用菌为主,辅以精品水果、优质粮油和旅游观光 [2] - 园区聚集22家食用菌及链条企业和种植大户,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2] - 当地计划打造食用菌百亿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提能扩产和加快上市 [4] 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分行设立金融服务"主办行"和"金融链长"单位,组建产融专班支持产业发展 [3] - 蓬溪农商银行为食用菌产业整体授信5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授信达9.21亿元 [3] - 金融支持推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助力品牌化运营 [3] 社会效益 - 食用菌产业解决3000余人固定就业,提供超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员工月薪3000-4000元 [4] - 当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 [4] - 遂宁市提出2030年食用菌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 [4]
食用菌领域六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行业标准化进展 - 六项食用菌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包括《杏鲍菇》《猴头菇》《平菇》《双孢蘑菇》《羊肚菌菌种》《草菇菌种》 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 [1] - 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中国食用菌协会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机构联合起草 [1] - 标准涵盖质量要求 检验规则 包装运输等全流程规范 适用于鲜品 干品及菌种的生产检验销售 [2] 产业影响 - 新标将推动食用菌产业进入标准化 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1] - 杏鲍菇 猴头菇等工厂化栽培重点品种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2] - 标准实施将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明确指引 涉及生产 流通 使用各环节 [2] 行业地位 - 食用菌是我国第五大农作物 仅次于粮 油 果 菜 [2] - 产业在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 粮食安全格局中具有战略地位 [2] - 作为大食物观的重要载体 行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关键位置 [2]
2025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概述、产业链图谱、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呈现“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1:45
行业概述 -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实现全年连续化生产,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降低人力成本和病虫害风险 [2] - 2023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达409.2万吨,同比增长43.26%,工厂化生产率达9.4%,2024年产量突破420万吨,金针菇、杏鲍菇占比超60% [1][10] - 按品种可分为珍稀、大宗、药用食用菌;按技术分为瓶栽、袋栽、液体菌种;按自动化程度分为高度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生产 [3] 政策环境 - 国家近年发布《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农业和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5][7]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2024年政策进一步鼓励特色产业和乡土品牌建设 [7] - 2024年国务院提出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功能育种,强化菌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 [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菌种、培养基原料(木屑、棉籽壳等)、栽培容器和生产设备(拌料机、环境控制设备等) [8] - 中游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下游覆盖加工、餐饮及家庭消费市场 [8] 竞争格局 - 2024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311家,较2023年减少5家,江苏(52家)、福建(51家)、山东(38家)为集中区域 [12] - 按品种划分:杏鲍菇73家、金针菇45家、双孢菇39家,秀珍菇和海鲜菇分别37家和34家 [12] - 市场呈"两超多强"格局,雪榕生物日产量1700吨居首,众兴菌业(1175吨)和华绿生物(517.84吨)分列二三位 [14] 代表企业 - **雪榕生物**:2024年营收21.62亿元,食用菌业务占比98.66%,在国内外9地布局生产基地,主打金针菇等鲜品 [17] - **众兴菌业**:2024年营收19.35亿元,双孢菇占比55.74%,金针菇43.29%,生产基地覆盖8省份 [19] 发展趋势 - 企业转向开发鹿茸菇、秀珍菇等珍稀品种,形成常规+高端品种的多元化生产结构 [21] - 头部企业加速海外扩张,如雪榕生物在泰国建厂,丰科生物与美国合作建设海外智慧工厂 [21]
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7批次食品安全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10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7 08:21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27批次食用农产品 其中25批次合格 2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7.4%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龙眼和桂圆 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达0.276g/kg和0.277g/kg 超出≤0.05g/kg的国家标准限值 [3] - 监管部门已启动不合格产品查处程序 包括风险控制 产品召回和下架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 不合格产品信息 - 綦江区共午天蓝苑食品店销售的龙眼(2025-01-20进货) 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5.5倍 [3] - 綦江区何氏水果经营部销售的桂圆(2025-01-22进货) 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5.5倍 [3] 合格产品抽样情况 - 抽检范围覆盖水产 蔬菜 食用菌 肉制品等品类 包括花鲢 洋葱 芹菜 金针菇 杏鲍菇等25个品种 [4] - 涉及重庆本地及湖北 贵州 山东等多地生产企业 如湖北新代米生物科技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等 [4] - 被抽样单位包括个体经营户和超市 如綦江区姜侯食品经营部 綦江区家喜生活超市等 [4]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邹城食用菌产业的“智链跃迁”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14:37
行业概况 - 邹城是全国食药用菌十大主产区之一,种植规模达2600万平方米,鲜菇年产量45万吨,年产值43亿元,带动3万余名群众就业 [1] - 邹城食用菌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40余年发展,90%经营主体已实现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生产 [3] - 邹城食用菌产业最初源于对采煤塌陷地治理利用的创新探索,利用食用菌"五不争"特性开辟可持续发展路径 [3] 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 - 邹城已培育23家食用菌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产品涵盖金针菇、杏鲍菇等20余个品种及深加工产品 [2] - 龙头企业友泓生物日装瓶量32万瓶,日产金针菇160吨,年产值2.8亿元,占北京市场每日三分之一供应量 [1][2] - 友和生物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从传统大棚种植到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升级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邹城食用菌产业在菌种研发上取得突破,自主研发"友和03"金针菇菌种替代进口,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保护权 [6] - 邹城与国际蘑菇学会、中国农科院等3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柔性引进33名领军人才,引育26个菌种 [6] - 常生源生物科技A级菇率达98%以上,其物联网平台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 [7] 智能化与生产革新 - 友泓生物采用AIOT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超80%,优品率比传统种植提升10%以上 [7] - 液体菌种制备技术与智能化生产模式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年设施种植机械化典型案例 [7] - 友和生物"鲍小杏"瓶栽杏鲍菇95%用于出口,日出口量超20吨,销往20多个国家 [7]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邹城蘑菇"品牌价值达50.38亿元,荣登2024中国食药用菌区域品牌榜首,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 [8] - 本土企业光头李记研发"香菇脆"休闲零食,年销售果蔬冻干品800余吨,通过电商实现价值倍增 [9] - 邹城正在建设7.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智慧工厂及精深加工产业园,推动产业向二、三产深度融合 [9]
灌南农商银行金融赋能乡村特色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7-02 21:19
农业设施确权抵押贷款 - 灌南农商银行成功为连云港福康食用菌有限公司发放300万元农业设施确权抵押贷款,支持其智能化改造[1] - 农业设施确权抵押贷款允许涉农企业将工厂化食用菌厂房、标准化葡萄连栋大棚、规模化养殖场畜禽舍等作为抵押物[2] - 该行与灌南县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协作,构建农业设施确权一站式服务机制,提供政策解读、确权登记流程指导、个性化融资方案定制等服务[2] 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 灌南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鲜菇年总产量达60万吨[2] - 灌南农商银行为11家食用菌企业提供5700余万元贷款支持[2] - 江苏丽泽生物科技实现日产杏鲍菇70多吨,年产值近1亿元,产品畅销海内外[3] 农商银行金融服务 - 截至2025年5月末,灌南农商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7.68亿元、99.8亿元[3] - 该行实施"整村授信"工程,农户贷款授信覆盖面达96%,涉农贷款户数2.8万余户,余额59.56亿元[4] - 为全县7个特色产业集群提供贷款支持6.67亿元,赋能特色产业发展[4] 普惠金融举措 - 灌南农商银行委派11名支行长任镇金融助理,100名客户经理任驻村金融专干,开展"百名专干助百村"活动[4] - 加入灌南县食用菌、高粱酒、板材加工三大党建产业联盟,支持特色产业发展[4] - 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提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4]
九江银行:金融活水浇灌“致富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30 10:01
公司发展 - 江西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自动化设备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菌菇智能化生产,年产食用菌达5000万瓶 [1] - 公司计划建设日产10万瓶鹿茸菇工厂化项目,获九江银行1.2亿元贷款支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4亿元,年利润2900万元 [1] - 安远县凤山村菇农吴某获九江银行10万元贷款支持,用于扩大杏鲍菇生产线 [2] 行业动态 - 安远县将食用菌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目标"三年搭框架,五年上规模,十年成体系" [1] - 凤山乡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年产量突破700万公斤,产值超5000万元 [2] - 食用菌产业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技术应用 - 智能化菇房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环境提升菌菇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 [1] - 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 金融支持 - 九江银行通过"党建+业务"模式组建党员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2天内完成10万元贷款审批 [2] - 金融支持覆盖小微企业和产业集群,助力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1][2]
记者手记丨授人以“菇”——中国食用菌技术让埃塞人的餐盘更丰富
新华网· 2025-06-26 09:12
行业分析 - 埃塞俄比亚食用菌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当地传统观念认为野生蘑菇具有毒性不可食用,但中国技术引入后消费习惯正逐步改变[3][5] - 埃塞俄比亚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适宜食用菌栽培,且可利用农牧业副产品如秸秆和牛粪作为原料,形成循环经济模式[10] - 食用菌产业具有低耗高效特性,能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10] 公司运营 - 塔德塞农场当前拥有4个大棚,单棚面积200-300平方米,种植品种包括平菇、榆黄蘑、杏鲍菇等[10] - 农场日产量超1000斤(约500公斤),产品通过皮卡运输至亚的斯亚贝巴超市和菜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1][3] - 农场因管理优势成为当地食用菌种植者的学习标杆,并计划继续扩大培育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10][12] 技术合作 - 中国援埃塞高级农业专家组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涵盖原料处理、菌种制作、菌袋培养及出菇生产等环节[8] - 专家组已为当地5个食用菌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并推广适应当地气候的新品种[8][12] - 2024年8月中国派出8名农业专家赴埃塞,开展食用菌及菌草等领域的培训与示范村建设[12] 市场趋势 - 食用菌消费群体从在埃华人扩展至本地家庭,需求增长显著[3] - 平菇等品种因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在改善当地饮食结构方面潜力巨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