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

搜索文档
CHEVALIER INT'L(00025.HK)出售一项加拿大汽车代理业务
格隆汇· 2025-09-16 14:48
交易概述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卖方与买方Arora Auto Group Inc等三方订立资产购买协议 以代价出售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京士顿道4320号及4334-4346号的物业资产及相关汽车业务资产[1] - 出售业务涵盖全新及二手本田汽车销售租赁、维修保养服务、零件销售等附属营运[1] - 董事会认为此次出售是集团变现业务投资价值的绝佳时机[1] 战略调整 - 通过撤出汽车代理业务 集团可精简营运并降低市场波动风险[2] - 出售所得资源将重新分配至建筑及机械工程、物业投资与发展、保健护理投资等核心业务[1][2] - 资源重新配置旨在实现更高增长潜力并与集团战略重点产生协同效应[2] 行业背景 - 加拿大汽车产业面临利率上升和新车成本上涨的重大挑战[2] - 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意欲受到抑制[2]
河南临颍车祸事件:公共讨论莫偏离事件焦点
新京报· 2025-08-20 02:47
事故核心事实 - 2025年2月11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涉事车辆为小米牌小型轿车与本田牌小型轿车 [4][5] - 事故原因为驾驶员王某违规超车和超速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6] - 司法机关已对王某依法逮捕 案件正由临颍县人民法院审理 [4][5] 舆论焦点偏离 - 部分媒体及自媒体将涉事汽车品牌作为流量焦点 使用"小米SU7车主"等表述 引发对车辆品牌的非理性讨论 [7] - 网络平台出现"离小米远一点儿""小米为什么不限制最高车速"等缺乏事实依据的关联性言论 [7] - 当地交管部门在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直接提及小米汽车品牌 后续通报持续披露品牌信息 客观上强化了舆论对品牌的关注度 [5] 行业规范与媒体责任 - 交通事故报道应基于权威信息和事实 避免无端猜测和品牌关联 以保障公共讨论的客观性 [6][8] - 媒体应聚焦于交通安全教育、违法驾驶成本及交通设施优化等实质性议题 而非渲染汽车品牌话题 [6][8]
关税压力显现 本田净利腰斩
北京商报· 2025-08-06 16:05
本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表现 - 第一财季销售净额为5.34万亿日元(约合260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 [1] - 经营利润为2441.7亿日元(约合11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49.6% [1] - 净利润为1966.7亿日元(约合9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幅高达50.2% [1] 本田2026财年全年业绩预期 - 预计全年经营利润为7000亿日元(约合340.89亿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估的8962.4亿日元 [1] - 预计销售净额21.1万亿日元(约合1.023万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21.21万亿日元 [2] - 预计全财年净利润4200亿日元(约合203.66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5986亿日元 [2] - 预计全球集团零售销量为362万辆,与此前预测持平 [2]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 关税影响和汇率波动是一季度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2] - 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 [2] - 北美市场营收占比超过40%,近40%的车辆从日本出口至美国,关税压力推高成本 [2] - 关税预计给整车业务带来3000亿日元损失,零部件和原材料预计损失2200亿日元 [3] 行业整体表现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约合1318.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72% [3] - 日产净亏损1157亿日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已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 日产宣布裁员约1.1万人,计划关闭7个工厂 [3] - 马自达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从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约合20.41亿元人民币) [3] - 马自达5月在美销量同比减少18.6%至2.8937万辆 [4] 中国市场表现与挑战 - 本田6月在华销量为58596辆,同比下降15.2%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本田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4] - 本田计划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00% [6] - 本田计划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推进电动化转型 [6] - 日产推出首款对标国内新势力的纯电车型东风日产N7,上市当日订单破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