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

搜索文档
辞职公务员,他干出一个美妆IPO
新浪财经· 2025-10-09 08:37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天天IPO) 加华资本重仓。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妆品牌自然堂集团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华资本投资了3亿元人民 币,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也参与其中,本轮融资估值超70亿元。至此,一个国货美妆独角兽诞生。 回想20多年前,郑春颖辞去东北老家的公务员工作,来到上海打拼创办了自然堂,后来在美妆江湖闯出 一番天地,那句"你本来就很美"的广告语尤其深入人心。招股书显示,自然堂已崛起成为中国第三大国 货化妆品集团,一年营收超45亿元。 加华资本此番出手,某种程度上也是消费投资复苏的一缕风向标。正如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 向前多次强调:"消费具有天然的抗周期性,是资源配置中的最优投资赛道,更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 压舱石。" 新晋美妆独角兽诞生 加华资本投了 印象中,这应该是自然堂成立以来首次开放融资。 伴随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自然堂控股")递表港交所,更多细节流出——这一次,自然堂控 股引入一轮融资,总金额超7亿元。 美町与自然堂于2024年10月23日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并于2025年9月8日对其进行补充,据此,美町按每股 股份约 ...
加华出手3亿,自然堂要IPO了
投资界· 2025-10-09 06:36
加华资本重仓。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妆品牌自然堂集团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华资本投资了3亿元人民币,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也参与其 中,本轮融资估值超7 0亿元。至此,一个国货美妆独角兽诞生。 美町与自然堂于2 0 2 4年10月2 3日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并于2 0 2 5年9月8日对其进行补充,据此,美町按每股股份约5 8元认购7 , 0 2 6 , 4 5 9股 股份,对价总额为4 . 0 9亿元。今年9月,美町又按每股股份6 3元的价格购入5 3 1 , 0 2 3股股份,对价总额为3 3 4 5万元,以此累计投资4 . 4 2 亿元,已于2 0 2 5年9月2 6日不可撤销地结清。 于2 0 2 5年9月1 6日,Hima l a y a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与公司订立投资协议,据此,Hima l a y a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按每股股份约6 3元认购4 , 7 6 1 , 9 0 5股 股份,对价为3亿元,已于2 0 2 5年9月2 5日不可撤销地结清。 其 中 , Hima l a y a ...
国庆中秋长假累计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逾24亿人次;国庆档电影票房突破1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23:25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国庆中秋长假),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 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分方式来看,累计铁路客运量预计1.53亿人次,日均1924万人次,同 比增长2.6%;累计水路客运量预计1167万人次,日均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2%;累计民航客运量预计 1917万人次,日均240万人次,同比增长3.4%。 点评:国庆中秋长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过24亿人次,同比增长6.2%,显示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铁路、民航等客运量稳步增长,将提振交通运输板块市场预期。旅游、餐饮等消费行业有望受益于出行 需求回暖,带动相关企业业绩改善。 NO.2国庆档电影票房突破18亿元 据网络平台实时数据,截至10月8日15时44分,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8日)档期总票房突破18亿 元。《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分列前三位。 点评:国庆档票房突破18亿元,显示文化消费市场热度不减。头部影片出品方市场关注度将提升,内容 制作与发行板块获得业绩支撑。 | 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 NO.110月1日至8日累计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 ...
自然堂启动赴港IPO!2025年获欧莱雅、加华资本超7亿元投资丨港美股看台·IPO观察
证券时报· 2025-10-01 09:59
公司上市与市场背景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 - 公司上市前获得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和知名机构加华资本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3] - 此次上市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因同为国货化妆品牌的毛戈平在去年年底上市后,首日涨幅超过70%,股价一度较发行价上涨4倍[1] 行业宏观环境 - 中国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1.4%[5] -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7,7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9,3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5] - 预计2024年至2029年间,市场将以6.6%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约为同期全球市场增速的两倍[5] - 2024年,中国国货化妆品品牌的市场份额为49.9%,相比韩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83.0%和日本本土品牌市场份额73.2%,具备显著增长潜力[6] 公司品牌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控股成立于2001年,是拥有超过20年历史的国货化妆品公司[2] - 基石品牌自然堂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按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是中国第二大国产化妆品品牌,并在消费者认可度、购买频率及复购意愿方面在所有受调研的大众国货化妆品品牌中排名第一[8] - 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五个主要品牌,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男士护理以及儿童和婴儿护理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计有522个SKU[10][11] 研发实力与核心技术 -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拥有酵母成分自主产权的国货化妆品公司,也是中国首家开展太空护肤研究项目的国货化妆品公司[11] - 公司明确了皮肤科学、原料科学、产品科学三大科研体系以及四大技术平台[12] - 核心研发成果"极地酵母喜默因"源于喜马拉雅菌株,其成本较采购同类外购成分的成本低约95.0%,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加入86个产品配方中[1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人民币42.92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4.48亿元[13] - 净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1.39亿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3.02亿元,2024年为人民币1.9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91亿元[13] - 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1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率为8.9%[14] 销售渠道与战略布局 - 线上渠道是核心销售网络,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到68.8%,其中线上直营门店贡献54.3%的收入[15][17] - 公司自2025年起强化线下布局,于2025年7月在深圳开设首家自营旗舰店,并计划在下半年于上海、武汉及重庆再开设三家旗舰店[17] - 旗舰店注重提供店内护肤体验服务,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品牌体验[18] 股东结构与募资用途 - 上市前,公司引进了两大投资者:美町(由欧莱雅全资拥有)持股约6.67%,Himalaya International(背后为加华资本)持股约4.20%[19] - 欧莱雅投资超4.4亿元,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20] - 本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加强DTC能力、提升线上线下协同效应、丰富多品牌矩阵、增加品牌曝光、投资研发及产品开发、以及加强数字化能力[20]
国货美妆超级独角兽要上市了!郑春颖家族迎来资本盛宴!
IPO日报· 2025-09-30 15:59
上市申请与行业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合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 [1] - 公司上市后将成为继珀莱雅、丸美、上海家化之后又一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多品牌美妆集团 [1] - 按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为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其自然堂单一品牌位列国货第二,低于百雀羚 [5] - 自然堂品牌于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5]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规模 - 伽蓝集团由郑春颖于2001年创立,推出旗舰品牌“自然堂” [5] - 公司构建了多品牌矩阵,旗下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五个主要品牌,产品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品类 [5] - 自然堂终端零售点已超6.27万个,全国门店数突破4.5万家,覆盖百货商场、KA卖场、超市、美妆店等多个渠道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1.9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91亿元 [5] 渠道与财务表现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9.7%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成为增长主引擎 [6] - 2025年上半年30.9%的总收入来自线下渠道 [5] - 自然堂品牌收入占比始终高于94% [6] - 集团毛利率由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 [6]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控股股东郑春颖及其家族成员合共拥有公司约87.82%的投票权 [9] - 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通过美町持有自然堂6.67%的股权 [10] - 上市前公司完成了典型的“红筹重组”,伽蓝集团成为自然堂全球控股100%的境内运营公司 [9] - IPO募资金额拟用于加强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投资研发、提升数字化能力、升级生产设施、扩大海外市场及补充营运资金 [10] 同业对比 - 可比公司珀莱雅最新市值约320亿元,丸美生物市值约160亿元,上海家化市值约177亿元 [8] - 可比公司上美股份、巨子生物于2022年在港股上市,市值各约384亿港元、605亿港元 [8] - 公司毛利率70.1%低于林清轩(82%)、毛戈平(84.2%)等高端同行 [6]
国货美妆超级独角兽要上市了!郑春颖家族迎来资本盛宴!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15:48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合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自然堂单一品牌按零售额计位列国货第二,仅次于百雀羚 [3] - 自然堂品牌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零售额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 [3]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1.9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1.91亿元 [3] - 线上渠道成为增长主引擎,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9.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 [4] - 集团毛利率从66.5%提升至70.1%,但低于林清轩(82%)和毛戈平(84.2%)等高端同行 [4] 业务运营与品牌矩阵 - 公司拥有庞大的线下分销网络,终端零售点超过6.27万个,全国门店数突破4.5万家 [3] - 总收入中30.9%来自线下渠道,覆盖百货商场、KA卖场、超市、美妆店等多个渠道 [3] - 公司构建了多品牌矩阵,旗下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五个主要品牌,产品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品类 [3] - 自然堂品牌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始终高于94% [4]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控股股东郑春颖及其家族成员合计拥有公司约87.82%的投票权 [6] - 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通过美町持有公司6.67%的股权 [6] - 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加强DTC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投资研发、提升数字化能力、升级生产设施及拓展海外市场等 [7] 行业对标与背景 - 公司创始人郑春颖以120亿元财富身家位居2024胡润百富榜第471位 [6] - 可比公司珀莱雅最新市值约320亿元,丸美生物市值约160亿元,上海家化市值约177亿元 [5] - 上美股份和巨子生物于2022年在港股上市,市值分别约为384亿港元和605亿港元 [5]
自然堂赴港IPO,国货美妆老三的“科技牌”能否打动港股投资者?
搜狐财经· 2025-09-30 12:18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 [1] - 公司自称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2] - 核心品牌“自然堂”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零售额位列国货品牌前两名,以2024年零售额计是中国第二大国产化妆品品牌 [2]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该品牌在消费者认可度、购买频率及复购意愿方面在所有受调研的大众国货化妆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于2024年将伽蓝集团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意图聚焦核心品牌并为上市做准备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3.5% [2]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和1.90亿元,波动明显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7.8%,较2022年的3.2%有所改善 [2]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66.5%、67.8%和69.4% [7]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状态,分别为-2.95亿元和-558万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7.29亿元,较2024年末的24.73亿元有所改善 [9] 品牌与产品战略 - 自然堂品牌贡献了超过94%的收入,2022-2024年及2024年上半年该品牌营收分别占总收入的94.6%、95.9%、95.4%、95.6%及94.9% [2][4] - 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四个品牌加起来份额不足6% [4]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丰富品牌矩阵 [12] 销售渠道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重点推介其自主研发的“一盘货”系统,该系统于2021年7月上线,实现了从下单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一盘货”系统将交货时间从传统的数周缩短至数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道库存积压风险 [5]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为68.8%,其中线上直营门店占比为54.3% [6] - 2025年上半年,经销收入占比已由2022年的32%降至16.9% [6]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DTC能力 [12] 成本结构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比例分别高达57.0%、54.2%和59.0% [7] - 同期研发开支占比仅为2.8%、2.1%和2.0%,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3.48亿元 [7] 未来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DTC能力、丰富品牌矩阵、研发投资、数字化建设、生产设施升级、海外市场扩张及一般营运资金 [12] - 加强DTC能力被列为首要任务 [12] - 招股书中多次提到“建立国际影响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