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服装

搜索文档
棒杰股份跨界光伏失败负债率98% 两年半亏9.1亿子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长江商报· 2025-09-24 19:15
核心观点 - 棒杰股份因跨界光伏投资失败导致重大财务及经营危机 需支付3.26亿元仲裁赔偿 两年半累计亏损9.10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8.48% 光伏子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1][4][7] 仲裁赔偿事项 - 苏州仲裁委员会裁决棒杰股份需向投资方环秀湖逐光支付合计3.26亿元赔偿 源于2023年8月签署的《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中未达业绩约定的回购条款 [2][3][4] - 环秀湖逐光曾向棒杰新能源投资3亿元用于光伏电池片项目 约定2024年开票金额未实现 实际主营业务收入仅4.73亿元 [4] - 棒杰新能源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 涉及金额8.20亿元 另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财产保全4880万元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两年半亏损 2023年归母净利润-0.88亿元 2024年-6.72亿元 2025年上半年-1.50亿元 累计亏损约9.10亿元 [1][7]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达98.48% 货币资金2.53亿元 有息负债约12亿元 [1][7] - 光伏项目运营主体扬州棒杰资产总额21.58亿元 负债总额26.52亿元 净资产-4.94亿元 已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 [6] 光伏跨界投资背景 - 2022年12月宣布投资26亿元建设年产10GW光伏电池片项目 2023年5月再宣布80亿元高效电池片及硅片切片项目 半年内光伏领域投资总额达106亿元 [6] - 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仅12.91亿元 货币资金及结构性存款合计6.17亿元 有息负债1亿元 激进扩张计划曾受市场质疑 [6] 主营业务概况 - 公司原主营无缝服装业务 与Walmart、Target、Adidas、PUMA等国际品牌及爱慕、全棉时代等国内品牌保持长期合作 盈利能力稳定 每年净利润数千万元 [7]
棒杰股份涨2.03%,成交额2382.0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3.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2:3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4.52元/股 总市值20.76亿元 成交金额2382.00万元 换手率1.1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3.01万元 其中特大单零买入且卖出119.56万元(占比5.02%) 大单买入437.96万元(占比18.39%)并卖出681.41万元(占比28.6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0.21% 但近期表现分化:近5日下跌3.42% 近20日下跌3.83% 近60日上涨7.36% [1] 龙虎榜交易情况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6月27日 当日净卖出4027.76万元 [1] - 龙虎榜买入总计4601.24万元(占总成交额12.10%) 卖出总计8629.00万元(占总成交额22.69%) [1]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1993年8月3日 2011年12月5日上市 注册地址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苏华街21号 [2] - 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收入占比96.67%)及其他服装相关业务 包括服装辅料、领带制造销售及进出口贸易 [2] - 行业分类属于纺织服饰-服装家纺-非运动服装 概念板块涵盖微盘股、小盘、低价、参股新三板及股权转让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68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46.00% [2] - 人均流通股16644股 较上期减少31.51%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2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60.45%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50亿元 同比减少5.50%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为0元 [3]
棒杰股份跌2.04%,成交额1488.6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1.4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2:0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3日盘中下跌2.04%至4.33元/股 成交1488.67万元 换手率0.76% 总市值19.8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1.43万元 大单买入100.43万元(占比6.75%) 卖出171.87万元(占比11.54%)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5.16% 近5日下跌8.65% 近20日下跌13.05% 近60日上涨2.12%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6月27日净买入-4027.76万元 买入总额4601.24万元(占比12.10%) 卖出总额8629.00万元(占比22.69%) [1] 公司基本情况 -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 成立于1993年8月3日 2011年12月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占比96.67%)和其他业务(占比3.33%) 涉及服装制造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纺织服饰-服装家纺-非运动服装 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低价/参股新三板/股权转让等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2.68万户(较上期增加46.00%) 人均流通股16644股(较上期减少31.51%) [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减少60.45%) 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减少5.50%)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法院裁定受理申请人对子公司预重整申请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6 02:18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 遗漏。 重要内容及特别风险提示: 1、公司及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棒杰")于近日收到江苏省扬 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或"扬州经开区法院")送达的(2025)苏1091破申16号 《决定书》。债权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以下简称"债权人"或"申请人")以扬州棒杰不能 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扬州棒杰进行预重整,上述预重 整申请已被法院裁定受理。 2、本次裁定受理尚未指定管理人,后续公司、扬州棒杰将配合法院及管理人推进重整工作,公司将依 法行使股东和债权人权利,在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与各方共同论证解决债务问题的方 案,同时将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实现重整工作的顺利推进,维护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股东借款的 价值。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 险。 3、扬州经开区法院已同意对扬州棒杰启动预重整,但不代表正式启动 ...
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提示性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3 23:06
子公司预重整申请 - 公司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债权人兴业银行苏州分行申请预重整 法院已立案审查[2] - 扬州棒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被认为具备重整价值而被申请预重整[2] - 预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以及是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 公司对扬州棒杰的财务风险敞口 - 公司为扬州棒杰全部金融负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担保金额约6.3亿元[3] - 公司直接和间接向扬州棒杰投资5.05亿元 已全部实缴到位[4] - 公司直接或间接对扬州棒杰提供资金支持金额约6.5亿元 是扬州棒杰重要债权人之一[5] 公司整体财务困境 - 公司及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借款金额约9.86亿元 占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6] - 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9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00亿元[7] - 若下半年光伏业务状况未改善 2025年度期末净资产可能为负 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7] 主营业务结构 - 2024年度无缝服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 占总营收56.06%[8] - 2024年度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 占总营收40.86%[8] - 2025年半年度无缝服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 占总营收96.67%[8] 股东减持情况 - 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方圆计划减持不超过674.62万股[11] - 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点创计划减持不超过449.74万股 且已于2025年9月2日减持347.80万股[12] - 浙江点创持股比例由6.37%降至5.59%[12] 潜在重整影响 - 若重整顺利实施完毕 将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5] - 若重整失败 扬州棒杰可能被宣告破产并实施破产清算[5] - 光伏业务流动性风险可能蔓延至上市公司 波及无缝服装板块经营业绩及股权归属[8]
棒杰股份: 关于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3 13:07
核心事件 - 公司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债权人兴业银行苏州分行申请预重整 法院已立案审查[1] - 扬州棒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被申请预重整[1][5] - 该预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以及是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11] 财务风险暴露 - 公司为扬州棒杰全部金融负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担保敞口余额6.3亿元[2][11] - 公司直接和间接向扬州棒杰投资5.05亿元 已全部实缴到位[2][12] - 公司直接或间接对扬州棒杰提供资金支持约6.5亿元 是其主要债权人之一[2][12] - 扬州棒杰2024年末净资产为-3.70亿元 2025年6月末进一步恶化至-4.94亿元[7] - 扬州棒杰2024年度净利润亏损7.14亿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24亿元[7] 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为2.21亿元 但2025年6月末大幅下降至4704.56万元[8]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亏损7.87亿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73亿元[8]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98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0亿元[4][13] 债务逾期情况 - 公司及光伏板块子公司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借款金额9.86亿元 占2024年末净资产的328.97%[3][12] - 逾期借款引发多起诉讼仲裁 导致银行账户冻结和资产查封[3][12] - 若未能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或偿还债务 上市公司可能面临被申请破产的风险[3][12] 退市风险警示 - 若2025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负 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13][14] 业务构成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和光伏业务 2024年无缝服装收入6.20亿元占比56.06% 光伏收入4.52亿元占比40.86%[5][14] - 2025年上半年无缝服装收入2.82亿元占比96.67% 光伏业务收入为0[5][14] - 公司一直将无缝服装业务作为核心战略业务[5][14] 股东减持情况 - 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方圆计划减持不超过674.62万股(占总股本1.47%)[9] - 另一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点创计划减持不超过898.49万股(占总股本1.96%)[9] - 截至2025年9月2日 浙江点创已通过集中竞价减持347.80万股 持股比例从6.37%降至5.59%[10] 潜在重整影响 - 若重整顺利实施完毕 将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2][12] - 但扬州棒杰后续仍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2][12] - 若光伏板块流动性风险蔓延至上市公司 可能对无缝服装业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5][14]
10亿元光伏项目“黄了”!义乌纺织龙头股价跌掉60%,子公司此前因拖欠体检费被申请破产重整,曾高薪从“友商”挖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4:29
业务调整 - 公司终止扬州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原计划约10亿元[1][4] - 公司终止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 需支付1500万元赔偿款[9] - 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月起临时停产 未披露复工消息[7] 行业环境变化 - 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发生巨变 继续实施项目将带来更大经济损失[4] - 电池片项目产能2024年上半年开始下滑[7] 管理层变动 - 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荣耀[11] - 董事长陈剑嵩、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集体辞职 选举曹远刚为新董事长 贺琦为副董事长 聘任夏金强为总经理[12] - 新管理层成员曹远刚、贺琦、夏金强均具备金融投资领域从业经历[13] 子公司运营状况 - 扬州棒杰曾高薪从晶澳等友商挖人 技术类员工月薪达13000元 较同行高出约5000元[7] - 扬州棒杰因拖欠体检费用被债权人江苏普惠健康体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7][8] - 扬州棒杰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7]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超30% 8月22日报收4.92元[1] - 股价较2022年12月项目官宣时12.67元的高点下跌超60%[1] 公司背景 - 公司始建于1993年 2011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为义乌市首批上市本土企业[4] - 公司定位为全球无缝服装产品ODM/OEM核心制造商和供应商 是中国无缝服装行业领导者[4]
棒杰股份拟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3:24
项目终止决策 - 公司拟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因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等商业风险影响 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终止协议[1] - 项目原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 其中一期建设4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生产设备投资约2.5亿元[2] - 终止原因为继续实施的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 预计将带来更大经济损失[2] 业务战略转型 - 公司原有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2年引进光伏产业背景战略股东后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结构[1] - 终止光伏项目是为更有效集中资源 优化配置并聚焦无缝服装业务核心战略方向[2] - 光伏板块子公司扬州棒杰因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经营未达预期 持续亏损[3] 经营业绩影响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8800万元至1.48亿元[3] - 亏损主因光伏板块长期资产金额较大 设备折旧及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3] - 受流动性风险影响 公司对供应商及金融机构债务逾期的违约责任计提预计损失[3] 生产运营状况 - 扬州棒杰自2025年3月1日起对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工停产 预计停产时间不超过3个月[3] - 停产目的为减少经营亏损 同时对核心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大型检修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3]
欠兴业银行超3.9亿元!棒杰股份两家子公司股权被全部冻结,两日前公司高管“大换血”
华夏时报· 2025-08-16 03:46
公司股权冻结事件 - 公司持有的棒杰新能源和苏州棒杰100%股权被司法冻结,涉及金额39030万元 [1] - 冻结原因为兴业银行苏州分行诉扬州棒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公司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仅2.55亿元,负债总计30.1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94% [1] 子公司经营与债务情况 - 棒杰新能源2024年营收9.28亿元,净利润亏损5.25亿元,且扬州棒杰自2025年3月1日停产 [4] - 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5.25亿元,净利润3730.63万元 [4] - 若未能偿还债务,被冻结股权可能面临司法拍卖风险,但当前尚未进入开庭审理阶段 [5] 公司战略转型与光伏业务 - 公司原主营无缝服装业务,2022年12月布局光伏产业,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结构 [2] - 扬州高效光伏电池项目2023年9月投产,但2025年7月宣布终止16GW光伏电池片及硅片切片项目,原计划总投资80亿元 [6][7] - 光伏行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供需失衡、技术迭代等挑战,公司选择聚焦核心业务 [7] 管理层变动与控股股东变更 - 2025年8月公司高管"大换血",曹远刚当选董事长,贺琦任副董事长,夏金强任总经理 [6] - 原董事长陈剑嵩、副董事长陶士青等多名高管于7月21日辞职 [6] - 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荣耀 [6][7] 财务风险与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至1.8亿元,全年净资产可能为负,存在退市风险警示风险 [8]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5-20250815
东吴证券· 2025-08-15 02:03
宏观策略 - 2025年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9.0%,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和企业债融资支撑,但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 [16] - M2同比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至8.8%,主要因股市活跃推升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M1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至5.60%,财政支出改善是主因 [16] - 贷款结构显示票据冲量明显(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元),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反映制造业"内卷"下加杠杆需求低迷 [16] 固收金工 - 科创债ETF成分券与非成分券利差分化:未纳入ETF的科创债信用利差达40BP以上的占比14.79%,显著高于成分券的5.94%,配置价值凸显 [1][18] - "反内卷"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对比:覆盖范围更广(新能源/半导体/高端装备等),市场化手段为主,需求侧刺激较弱,预计PPI年内回升至-1.5%但难转正 [2][22] - 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从1.65%抬升至1.7%,股债跷跷板效应与流动性宽松预期形成对峙,银行间逆回购余额达10.98万亿元(2020年以来第三高) [4][25] 行业与公司 新能源 - 锦浪科技2025H1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314%(出货12万台),欧洲及亚非拉需求推动Q2出货环比翻倍,预计全年出货25-30万台(同比+180%) [32] - 德赛西威2025H1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增长,海外贡献增量,维持2025年营收预测369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37%) [15] 消费 - 上美股份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韩束抖音美妆NO1(2024年营收占比82.3%),NEWPAGE婴童品牌同比增146.3%,2025H1净利润同比预增30.9%-35.8% [33] - 健盛集团棉袜业务新客户开拓中,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12亿元(PE 11X),管理层增持彰显信心 [12] 科技与制造 - 纳思达信创布局深化:奔图打印机适配华为鸿蒙系统,极海微车规芯片导入广汽/一汽等客户,2025年EPS预测下调至0.84元 [35] - 耐世特2025H1亚太区收入驱动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304.7%至0.63亿美元,维持2025年营收预测44亿美元(同比+3%) [36] 基建与服务 - 首程控股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80.19%至2.13亿港元,停车/园区资产运营收入占比超75%,REITs市场回暖助推业绩 [14] - 伟星新材零售渠道能力夯实,调整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89亿元(原10.82亿元),PE 19.7X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