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301162):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高景气度助力公司2025H1业绩实现高增
东北证券· 2025-08-25 01: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4] 核心观点 - 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高景气度驱动公司2025H1业绩高增长 营业收入达3.21亿元(同比+43.15%) 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32.48%) [1]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同比大增55.14% 主要受益于分布式"四可"管理要求带来的需求爆发 [1][2] - 创新业务电力交易与虚拟电厂持续推进 子公司日新鸿晟新能源资产运营收入达3263.38万元(同比+665.96%) [3]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61.37%(同比-5.86pct) 费用率控制良好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77%/6.89%/13.81%/1.56% [1] - 单Q2营收1.76亿元(同比+45.74%) 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31.32%) [1]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0/1.54/1.96亿元 对应增速28.75%/28.11%/27.25% [3][10][11] 业务进展 - 功率预测服务电站净新增1116家 总规模达5461家 较2024年底增长26% [2] - 2025年5月完成"旷冥"新能源大模型2.0版本迭代 提升全网预测准确率 [2] - 电力交易业务拓展至山西/山东/甘肃/广东/蒙西五省 虚拟电厂获六省负荷聚合商资格 [3] 行业与市场 - 新能源功率预测市场尤其是分布式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1][2] - 公司总市值71.06亿元 股价53.60元 12个月涨幅98%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66% [4][7]
营收规模稳步增长 国能日新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4: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3.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7.32万元,同比增长32.48% [1] - 扣非净利润4348.46万元,同比增长53.52% [1] 产品收入结构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61.58%,毛利率61.58% [1]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收入5102.29万元,毛利率58.44% [1] - 其他产品与服务收入3335.64万元,毛利率58.78% [1] 业务运营动态 - 功率预测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1.91个百分点,主要因新建电站客户数量增加导致设备收入占比提升 [1] - 功率预测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增至5461家 [1] - 客户续费率保持优异,服务费规模持续良好增长 [1] 战略与技术发展 - 公司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覆盖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储能、微电网及虚拟电厂领域 [2] - 研发自主可控的气象大模型技术,强化新能源功率预测优势 [2] -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气象要素预测精准度与效率 [2]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3049.43万元 [2] - 不实施送红股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
国能日新20250625
2025-06-26 14: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国能日新 - **行业**:新能源发电、电力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业务增长 - **新能源政策提升功率预测需求**:136号文要求新能源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显著提升对功率预测精度要求,推动电站端对功率预测和电力交易产品需求[2]。 - **分布式光伏“四可”改造提速**:各省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存量分布式光伏完成“四可”改造,为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提供新增长引擎[2]。 -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2.72%,非中长期交易电量增长,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利好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2]。 公司优势 - **市场份额领先及客户高粘性**:2019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平均市场份额约为20%,服务新能源场站数量达4345家,功率预测业务续费率在95%以上[2]。 - **技术优势显著**:功率预测精度高,在国网组织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尤其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优势显著[2]。 产品线情况 - **功率预测产品**:服务发电端及集团公司下属区域公司,提供未来功率预测并上报电网,支持区域集控中心建设[6]。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服务发电厂,实现发电站与电网间指令下达、接收及整场发电设备调控[6]。 -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面向发电厂,提供远程监控及数据统一管理[6]。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面向电网公司,协助电网对辖区内新能源电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与预测分析[6]。 - **创新产品**:包括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和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交易策略和实时充放电策略[6]。 业绩表现与预期 - **历史业绩**:营收从2018年的1.51亿元增至2024年的5.5亿元,归母净利润2024年达到0.94亿元,同比增长11.09%,净利率从2018年的13.62%增至2024年的17.21%,2024年毛利率为65.92%[7]。 - **未来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7.02亿元、9.15亿元和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77亿元和2.3亿元[4][31]。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015 - 2024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达16.6%,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接近40%,2024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显著提高[9]。 - **分布式光伏发展**:2016 - 2024年复合增速达56.68%,2025年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2.5%[12]。 - **电力市场化改革**:2024年已有26家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2025年蒙西和湖北转正,2025年底前多省份有相关运行要求和时间表[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2024 - 2026年为主要布局期,计划投资7.5亿元补强负荷端和储能端资源短板,截至2024年9月底已落地43个项目,另有100多个项目在谈判[20]。 - **“旷明”大模型**:2024年10月首次发布,2025年5月升级至“旷明2.0”,应用于风电和光伏的多种预测,提升了全网新能源预测准确率[21][22]。 - **各产品线营收和毛利率预测**:功率预测产品、并网控制系统业务等各产品线在2025 - 2027年有不同的营收增长预期和毛利率变化[24][25][27][28][29]。 - **估值情况**:2025 - 2027年PE估值预计分别为45.8倍、33.4倍和25.2倍,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33.3%,2025年目标PE为56倍,目标市值为72.14亿元[32][34]。 - **可比公司**:包括智洋创新、远光软件和朗新集团,均与电力和软件相关[35]。 - **面临风险**: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电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纯市场化竞争、主营业务无法持续增长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