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国能日新25H1营收、净利双双增逾三成 拟10派2.3元
全景网· 2025-08-26 10: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068.84万元 同比增长43.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7.32万元 同比增长32.48% [1] - 扣非净利润4,348.46万元 同比增长53.52% [1] 分红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 总派现3,049.43万元 [1] - 分红基数以总股本132,583,724股计算 [1] 主营业务表现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营收20,510.97万元 同比增长55.14% [2]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5,102.29万元 [2]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收入836.32万元 [2] 创新业务发展 - 电力交易、储能及虚拟电厂等创新业务收入1,616.44万元 同比增长1.53% [2] - 子公司日新鸿晟新能源资产运营收入3,263.38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665.96% [2]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56.93万元 同比增长11.51% [2] - 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08项 软件著作权131项 [2]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提升功率预测产品核心竞争力 [1] - 开发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及微电网等交互性应用系统 [1] - 通过子公司实现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及虚拟电厂业务协同落地 [1]
国电南自: 国电南自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08:0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2.82亿元,同比增长25.2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197.0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207.49% [6] - 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同比增长199.5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亿元,主要因支付的货款和税费增长所致 [2][16] 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电网自动化产业累计订货27.61亿元,营业收入20.36亿元 [8] - 电厂及工业自动化产业累计订货10.93亿元,营业收入7.29亿元 [9] - 轨道交通自动化产业累计订货1.24亿元,营业收入0.72亿元 [12] - 信息与安全技术产业累计订货7.37亿元,营业收入4.84亿元 [13] - 电力电子产业累计订货3.68亿元,营业收入0.86亿元 [14] - 生产制造中心累计订货1.39亿元,营业收入0.55亿元 [14] - 系统集成中心累计订货3.17亿元,营业收入8.00亿元 [1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2.60亿元,同比增长6.77% [16] - 完成专利授权120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为历史同期最高 [7] - 完成105项发明专利受理,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项国家标准立项 [7] -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和储能变流器产品 [7] - 自主研制虚拟电厂"云—边—端"全系列产品,中标内蒙古电力微电网集群型虚拟电厂项目 [7] - 开展电力专用大模型工具链的立项和研发工作 [7] 市场拓展与订单情况 - 上半年实现订货55.39亿元,同比上升2.18% [6] - 回款41.94亿元,同比增长11.18% [6] - 在海外市场中标及实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亚、埃及、乌干达等地项目 [8] - 在新能源、石化、冶金等行业拓展电力系统外市场,实施新疆、河北、福建、浙江等地项目 [8]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率提高至41.76%,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元(含税) [24] - 完成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股份的回购注销及解除限售 [27]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包括董事、独立董事、职工代表监事及副总经理的选举和聘任 [27]
国能日新20250625
2025-06-26 14: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国能日新 - **行业**:新能源发电、电力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业务增长 - **新能源政策提升功率预测需求**:136号文要求新能源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显著提升对功率预测精度要求,推动电站端对功率预测和电力交易产品需求[2]。 - **分布式光伏“四可”改造提速**:各省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存量分布式光伏完成“四可”改造,为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提供新增长引擎[2]。 -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2.72%,非中长期交易电量增长,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利好公司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2]。 公司优势 - **市场份额领先及客户高粘性**:2019年公司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平均市场份额约为20%,服务新能源场站数量达4345家,功率预测业务续费率在95%以上[2]。 - **技术优势显著**:功率预测精度高,在国网组织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尤其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优势显著[2]。 产品线情况 - **功率预测产品**:服务发电端及集团公司下属区域公司,提供未来功率预测并上报电网,支持区域集控中心建设[6]。 - **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服务发电厂,实现发电站与电网间指令下达、接收及整场发电设备调控[6]。 - **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面向发电厂,提供远程监控及数据统一管理[6]。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面向电网公司,协助电网对辖区内新能源电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与预测分析[6]。 - **创新产品**:包括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和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交易策略和实时充放电策略[6]。 业绩表现与预期 - **历史业绩**:营收从2018年的1.51亿元增至2024年的5.5亿元,归母净利润2024年达到0.94亿元,同比增长11.09%,净利率从2018年的13.62%增至2024年的17.21%,2024年毛利率为65.92%[7]。 - **未来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7.02亿元、9.15亿元和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77亿元和2.3亿元[4][31]。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015 - 2024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达16.6%,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接近40%,2024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显著提高[9]。 - **分布式光伏发展**:2016 - 2024年复合增速达56.68%,2025年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2.5%[12]。 - **电力市场化改革**:2024年已有26家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2025年蒙西和湖北转正,2025年底前多省份有相关运行要求和时间表[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源网荷储一体化战略**:2024 - 2026年为主要布局期,计划投资7.5亿元补强负荷端和储能端资源短板,截至2024年9月底已落地43个项目,另有100多个项目在谈判[20]。 - **“旷明”大模型**:2024年10月首次发布,2025年5月升级至“旷明2.0”,应用于风电和光伏的多种预测,提升了全网新能源预测准确率[21][22]。 - **各产品线营收和毛利率预测**:功率预测产品、并网控制系统业务等各产品线在2025 - 2027年有不同的营收增长预期和毛利率变化[24][25][27][28][29]。 - **估值情况**:2025 - 2027年PE估值预计分别为45.8倍、33.4倍和25.2倍,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33.3%,2025年目标PE为56倍,目标市值为72.14亿元[32][34]。 - **可比公司**:包括智洋创新、远光软件和朗新集团,均与电力和软件相关[35]。 - **面临风险**: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电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纯市场化竞争、主营业务无法持续增长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