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机器人

搜索文档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广发基金联合上海证券报举办机器人产业链沙龙-基金-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1:23
活动背景与主题 - 广发基金联合上海证券报和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在广州举办"上证投资汇"活动 主题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机遇[1] - 活动邀请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围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产业链协同和成本降低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1]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商业化进程持续提速[1] - 行业面临成本高、交期长、服务难等痛点 高端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推高生产成本[1] -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被视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1]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已有企业攻克高性能谐波减速器、高精度编码器、一体化关节模组、六维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技术 打破智能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实现全国产化[2] - 机器人产业数字化进程呈现三大趋势: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化平台化延伸、市场应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加速渗透、产业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成熟[2] 供应链管理与成本优化策略 - 产品研发阶段优先保障质量与性能 待规模效应形成后依托中国企业量产能力优化生产流程与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3] - 供应链管理遵循"可靠性—性能—成本"优先级原则 可靠零部件可避免问题排查延误 让团队聚焦功能开发与算法优化[3] - 新产品设计阶段需从系统性设计整体视角出发统筹规划 通过提升产品良率与生产效率减少损耗优化流程进一步降低成本[3] 行业应用与产业化成果 - 企业技术已在家居制造行业实现部署应用 自主研发轨道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和上下料机器人深度融入智能生产线 助力客户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均产值[4] - 广发基金"新质生产力"主题系列活动覆盖智能物联、低空经济、智能家居、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 助力企业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4]
运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两成 将持续推进业务国际化和产品智能化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26 04:3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亿元 同比增长48.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37.97万元 同比增长20.35% [2] - 2023年净利润基数为1.02亿元 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50%且已达成目标 [4] 业务发展 - 成功签订几内亚铝土矿项目EPC合同 金额达4.06亿美元(约29.26亿元) 创全球最长里程带式输送机纪录 [2] - 出口产品营收占比达55.62% 预计全年海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4] - 改变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营销模式 突出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增值 上半年项目中标率与平均合同金额双提升 [4] 技术创新 - 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成功开发矿山智能工业巡检机器人V1.0并投入非洲矿山应用 [3] - 持续推进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研发 [3] - 打造"矿石流"全场景数智化集成解决方案 赋能矿山、散料输送港口与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升级 [3] 战略规划 - 坚持业务国际化与产品智能化双核心战略 [3] - EPC总包模式提供"设计-制造-运维"全链条服务 具备更高利润优势 [5] - 海外本地化服务网络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4] 行业前景 - 全球矿业资本开支持续复苏 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采矿产能扩张推动长距离输送设备需求 [5] - 智能化转型助力收入提升 与华为合作的搬运机器人可嵌入5G矿山系统形成"硬件+软件+数据"闭环 [5] - 公司大部分订单集中交付和工程验收在下半年 管理层对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充满信心 [4][5]
兰剑智能(688557.SH):相关智能算法已经部署和应用在了仓储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产品中
格隆汇· 2025-08-22 07:53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应用具身智能技术于物流领域 包括轮式机器人产品研发 通过视觉感知识别和自主学习算法提升拆码垛精准度与效率 [1] - 通过语音模型和自主学习算法提高AGV叉车机器人指令获取与自主运行存取效率 扩大应用范围 [1] - 已部署视觉识别纠偏 视觉盘点 品相相关性分析等智能算法于仓储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产品中 [1]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探索基于强化学习 人机交互 视觉感知等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开发 [1] - 重点提升物流机器人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1]
鲁股观察 | 智慧物流赛道发力,兰剑智能海外与研发双轮驱动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1 07:49
公司概况 - 兰剑智能是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业务围绕智能机器人与智慧物流系统展开,形成"硬件+软件+服务"全链条业务模式 [2][3] - 主要产品包括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以及托盘级/料箱级密集储分一体系统 [3] - 拥有方案仿真设计(数字孪生平台)和软硬件自研自产两大核心优势,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烟草、医药等复杂场景 [3] 市场布局 - 国内覆盖烟草、医药、电商等传统领域,并拓展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等新兴行业 [4] - 海外通过德国、美国、匈牙利子公司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上半年海外收入5628.13万元,同比增长164.10% [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3亿元(同比+19.54%),归母净利润4136.26万元(同比+11.89%)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上年同期-6018.01万元转为153.72万元,显著改善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7亿元(同比+147.09%),净利润164.49万元实现扭亏 [5] 订单与研发 - 上半年新增订单15亿元(同比+96%),在手订单20.6亿元(同比+56.89%),海外项目落地1.4亿元 [6] - 研发投入6436.79万元(同比+18.21%),占营收比例10.33%,拥有444项自主知识产权(含103项发明专利) [6][7] 技术创新 - 推出分布式超低压直流电辊筒输送系统、混合托盘输送系统等新产品,开发酿酒行业专用堆垛机、10吨级RGV等针对性装备 [7] 股东回报 - 2024年度现金分红3372.86万元(每10股派3.3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45亿元,分红率30.29% [8] - 启动首份股份回购计划(1000-2000万元),已回购15.19万股(占比0.15%),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8][9]
人民日报年中经济微观察:从一台机器人看制造业向新而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8 00:58
公司业绩与生产规模 - 公司当前月生产任务达2000台机器人 而5年前年销量仅为同等水平 [4] - 公司去年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 今年上半年销量达1万台 全年预计突破2万台 [4] - 公司4年内销量翻三番 今年有望保持超25%的高增速 [5] 行业与市场动态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 [4] - 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 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1.5%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销量上升 带动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5] - 国家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下游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 [5] 产品应用与客户拓展 - 公司产品从光伏企业扩展至汽车、家电制造领域 [5] - 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与可靠性不逊于进口产品 价格便宜40%以上 [6] - 公司机器人应用于比亚迪、赛力斯等国内新能源车企产线 [6] - 喷涂机器人批量应用于国内轨道交通、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 并出口至意大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企业 [8]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公司与上游企业共同研发 耗时14个月突破机器人关节设计技术瓶颈 [6] - 通过收购意大利CMA机器人公司 完成喷涂机器人技术消化与创新 [7] - 新建超级工厂年产能可达10万台 将探索"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智能装配模式 [8]
年中经济微观察 | 从一台机器人看制造业向新而行
国际金融报· 2025-08-07 23:48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 6% [4] - 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 202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1 5% [7] 公司经营表现 - 埃夫特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销量达1万台左右 预计全年突破2万台 较2023年1 6万台显著增长 [4] - 公司当前月产能约2000台 较5年前年销量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4] - 喷涂机器人业务快速扩张 2024年6月单月交付量超100台 [8] 市场驱动因素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家电等行业扩产 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 [5] - 国家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下游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旺盛 [5] - 国产替代加速 埃夫特机器人价格较进口产品低40%以上且性能相当 [6]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 - 与上游企业联合攻克齿轮轮系传动结构技术瓶颈 14个月研发后实现批量应用于比亚迪/赛力斯等车企 [6] - 通过收购意大利CMA公司完成喷涂机器人技术吸收 产品已进入玛莎拉蒂等国际车企供应链 [7][8] 产能与创新布局 - 正在建设年产能10万台的机器人超级工厂 距离现有基地30公里 [8] - 新工厂将采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智能装配模式 探索生产自动化升级 [8] 客户案例 - 钱潮智造芜湖工厂使用58台埃夫特搬运机器人 替代进口产品后成本下降超40% [6] - 喷涂机器人已在国内轨道交通/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批量应用 [8]
从一台机器人看制造业向新而行(年中经济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18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 6% [1] -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 202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61 5% [3] 公司产能与销量 - 埃夫特当前月产能约2000台 5年前年销量仅为2000台 [1] - 2023年机器人销量1 6万台 2024年上半年销量已达1万台 全年预计突破2万台 [1] - 公司4年内销量翻三番 2024年有望保持超25%增速 [1] 市场拓展与产品策略 - 产品线从光伏领域扩展至汽车 家电等行业 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的需求增长 [1] - 国产机器人价格比进口产品低40%以上 稳定性与可靠性相当 实现国产替代 [2] - 喷涂机器人技术源自收购的意大利CMA公司 已应用于国内外汽车企业包括玛莎拉蒂等 [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合作 - 与上游企业联合攻克机器人关节设计技术瓶颈 耗时14个月解决齿轮轮系传动结构难题 [2] - 新技术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 赛力斯等新能源车企产线 [2]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 - 正在建设年产能10万台的机器人超级工厂 距离现有工厂30公里 [4] - 新工厂将采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智能装配模式 [4] 客户案例 - 钱潮智造芜湖工厂使用58台埃夫特搬运机器人 集团其他城市工厂也已采用国产机器人 [2] - 6月份单月交付100多台喷涂机器人 [4]
傅利叶发布陪伴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12:56
产品发布 - 傅利叶智能发布全尺寸陪伴人形机器人GR-3 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和软包覆材料 定位为情感互动型机器人 [1] - GR-3身高165cm 重量71kg 具备55个自由度 搭载自研一体化执行器及12自由度灵巧手 支持行走/弯腰/下蹲等拟人化动作 [2] - 配备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感知模块 支持即时反应的"快思考"和基于大模型推理的"慢思考"机制 [2] 技术特点 - 采用柔肤软包覆材料与全感交互系统 旨在实现拟人化情感互动 [1] - 系统具备语义理解与历史交互记忆功能 可增强场景适应能力 [2] - 傅利叶在康复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 已服务全国数千家医疗机构 [2] 应用场景 - 主要应用于康养机构/社区等场景 承担辅助任务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患者体验 [1] - 优先聚焦社区康养/导览咨询等可落地性较高场景 家庭级应用受标准体系/数据安全/成本控制限制 [3] - 其他企业应用案例:松延动力机器人7月交付105台 合同额突破1亿元 主要用于教育/文旅展厅 [3]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从"功能验证"迈向"应用验证"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 - 企业多采取"先易后难"策略 从教育展演/导览讲解等低风险场景向医疗/家庭领域延伸 [4] - 优必选科技中标汽车企业订单 星尘智能/云深处科技推进养老陪护/电力巡检等方向部署 [4] 发展策略 - 傅利叶将开放API推动平台生态建设 聚焦场景差异化需求进行产品迭代 [2] - 行业通过错位布局/软硬件协同/场景共建等方式构建差异化优势 [4] - 商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根据客户对开放性/安全性/温度感的需求优化产品形态 [4]
华民股份1亿元跨界投资机器人: 光伏业务连续三年亏损后的战略转型
金融界· 2025-08-05 04:43
华民股份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以不超过1亿元现金投资广东天太机器人,预计持股8%,标志着三年内第二次重大跨界转型[1] - 此次布局承担"场景定义者+技术赋能者"战略角色,计划通过光伏产业链客户资源和技术协同实现业务发展[1] - 公司看好机器人行业前景,认为行业处于"需求爆发、技术成熟、政策加码"三重拐点,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700万台,中国市场占四成[2] 光伏业务困境 - 公司2022年以5600万元收购鸿新新能源80%股权进入光伏领域,规划总投资超50亿元的硅棒和硅片项目[3] - 2024年光伏行业价格战导致单晶硅片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跌超40%,全行业陷入亏损[4] - 公司2023年营收11.7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98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3306万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5.09%[4] 业务表现与挑战 - 鸿新新能源2022-2024年累计亏损4.97亿元,远低于承诺的3800万元净利润,仅收到200万元业绩补偿款[5] - 公司与一道新能44亿元框架合同仅履行2617万元便终止,其他大额合同履行金额也远低于签约金额[4] - 公司表示光伏业务亏损主因行业价格波动、内卷加剧及海外贸易壁垒挑战[5]
华民股份1亿元跨界投资机器人:光伏业务连续三年亏损后的战略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27
公司战略转型 - 华民股份宣布以现金投资不超过1亿元进军机器人赛道,通过认缴新增注册资本或受让老股方式投资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预计持股约8% [1] - 此次布局承担"场景定义者+技术赋能者"的战略角色,计划通过市场渠道复用光伏产业链客户资源,并向光伏制造、光伏电站行业交付机器人产品 [3] - 技术协同方面,公司计划嫁接光伏技术基因,探索通过高能量密度光伏-储能集成方案解决机器人续航难题 [3] 机器人行业前景 - 华民股份看好机器人行业前景,认为行业处于"需求爆发、技术成熟、政策加码"三重拐点,老龄化与用工缺口将人形机器人推向刚需地位 [4] - 根据麦肯锡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700万台,中国市场占四成,年复合增速超过80% [4] - 广东天太机器人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生产,产品涵盖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 [4] 光伏业务困境 - 华民股份2022年以5600万元收购鸿新新能源80%股权进入光伏领域,规划云南大理2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14GW单晶硅片项目及安徽宣城1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 [5] - 2023年公司与一道新能、正泰新能、通威新能源等头部企业签订超200亿元供货合同 [5] - 2024年光伏行业价格战加剧,单晶硅片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跌超过40%,全行业陷入亏损 [6] 业绩表现与合同履行 - 华民股份2023年营收11.7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98亿元,2024年营收和利润双降,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306万元 [6] - 公司与一道新能签订的44亿元框架合同仅履行2617万元便终止,与正泰新能、通威新能源的合同履行金额分别为4.03亿元、2.67亿元,远低于签约金额 [6]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转型前的10%左右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5.09% [6] 鸿新新能源业绩承诺 - 建鸿达集团承诺鸿新新能源2022年至2024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800万元,但实际2022年亏损1867.29万元,2023年亏损1.95亿元,2024年亏损2.83亿元 [7] - 建鸿达集团须支付业绩补偿金额5600万元,但截至目前公司仅收到200万元 [7] - 公司表示光伏业务亏损核心原因是行业价格波动,面临内卷加剧与海外贸易壁垒的双重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