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超3000只个股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9 03:52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午盘上涨0.13%至3828.17点[2] - 深成指午盘上涨1.11%至13248.20点[2] - 创业板指午盘大涨1.77%至3165.07点[2],盘中最高涨幅达2.33%至3225.09点[6] - 恒生指数高开0.74%,恒生科技指数涨0.67%[11] 板块表现 - 能源金属板块走强,贵金属板块同步上涨[2][10] - 固态电池板块表现突出,湖南裕能触及20%涨停[5] - 电池板块开盘领涨,天际股份涨超9%[9] - 券商板块盘中拉升,国盛金控涨停创历史新高[2][3] - 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日盈电子6天3板,宁波华翔涨超7%创新高[6] - 存储芯片概念股走强,香农芯创涨超6%[8] - 教育板块集体走弱,凯文教育触及跌停[7] - 黑色家电板块走低,煤炭板块表现疲软[2] 成交数据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1.28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54亿元[2] - 早盘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较上一日同时段缩量超1000亿元[5] -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上涨[2] 个股表现 - 国盛金控涨停创历史新高,华泰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股跟涨[3] - 阳光电源涨超7%再创历史新高[5] -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走强,三花智控涨7.29%[5] - 天奇股份签订3000万元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6]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强化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综合利用[9] - 存储模组大厂威刚宣布停止DDR4报价,优先供应DDR5与NAND闪存[8] - 集运欧线期货主力合约跌4%至1102.6点[8]
2025工博会:AI与机器人成主角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01:16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在上海开幕 全球约3000家展商携前沿技术亮相 展示人工智能 机器人及绿色制造领域成果 [2] 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 西门子与中科摩通合作的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采用生成式工业AI助手Industrial Copilot 程序开发时间缩短30% 产线调试周期缩短30% 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5]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展示代理式AI自动化平台"天工开物" 融合实时视觉AI监控 RAG技术与物联网设备 打造通用型AI数据管理平台 [10] 机器人技术创新 - 越疆机器人推出"超级工厂"多形态机器人协同平台 采用集中决策+分布式执行架构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 [5][6] - 越疆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具备±10mm重复定位精度 可完成电子元件焊接 无损抓取等精细任务 [6] - 中科新松睿可RICO轮式人形机器人采用双臂柔顺控制系统 实现柔性抓取与人机协作安全 [11] - ABB推出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 可搭载所有配备OmniCore的机器人 调试时间缩短高达90% 节拍时间缩短50% [11] 绿色制造解决方案 - 台达展出AI数字化工厂方案 结合机器人 AI与数字孪生技术 实现整厂级绿色制造 [7] - 台达AI数据中心采用预制化 模块化理念与先进液冷技术 提升能效与功率密度 [7] 跨区域产业协同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组织54家港企考察团 与内地企业共探新质生产力前沿 展示AI自动驾驶轮椅 3D扫描机器人等创新成果 [10]
【东盟专线】AI眼镜“圈粉”东博会 “看”见科技合作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5:40
人工智能技术展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东博会开幕式佩戴迈越科技研发的AI眼镜进行演示 该眼镜支持实时提词和东盟十国语言即时互译功能[1][3] - 东博会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 展示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AI生态链 包括华为鸿蒙折叠电脑 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 宇树科技仿生机器人等前沿产品[5] - 阿里云实施"北上广研发 广西集成 东盟应用"策略 将大模型技术全面开源 通过东博会平台让东盟伙伴低门槛使用先进AI技术[5] 市场需求与商业合作 - 泰国永盛国际商业管理公司与迈越科技签署1000副AI眼镜采购协议[3] - 中国咖啡机器人在东博会越南展实现东盟首秀 获得300台订单 价值约750万美元[5] - 泰国 越南 印尼等多国客商对智能眼镜表现出强烈兴趣 展会期间纷纷咨询[3] 技术应用场景 - 迈越科技AI眼镜实现中泰语言实时交互 泰语语音可实时转译中文字幕 中文回复同步转化为泰文显示[3]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示AI中医体质辨识机 融合面诊 舌诊 脉诊技术 3分钟生成体质报告与健康建议[6] - 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解决东盟国家语言多样性问题 在跨境交流场景发挥关键作用[3] 区域合作战略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打造 作为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举措[1] - 东盟国家处于数字化转型加速期 期待与中国在AI技术 应用 人才方面深度对接[8] - 东博会搭建高效直观可持续的合作桥梁 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中国—东盟合作关键抓手[8]
记者来信:从一副走红的AI眼镜说开去
新华社· 2025-09-19 12:50
在日前召开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现场,一副具有实时翻译、提词功 能的AI眼镜,悄然走红。一些嘉宾借助它进行主旨演讲,中外客商则通过实时翻译功能无障碍沟通, 现场交流高效准确。 首先是转变意识"谋划AI"。当2025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恐怕很少有人能预料,广西会以如此果断和开放 的姿态迎接AI浪潮。 9月18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者(左)在体验一款AI眼镜。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在这款AI眼镜的展位上,常常围满海内外客商,询问功能细节,甚至排起长队,成为本届东博会最具 人气的科技焦点之一。 一副眼镜,何以得此热度?一方面,在庄重的国际会议场合,如此轻巧地将AI技术嵌入传统场景,令 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它也让大众看到:AI正以更贴身、更自然的方式融入,成为工作生活的新日 常。 眼镜产自广西——一个常被贴上"经济后发"标签的省份。今年以来,从科大讯飞、奇安信等行业头部企 业纷纷布局、各类创新合作项目落地建设,到"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的重磅推出,一系列推广AI应 用的探索在此发生。 细数之下,广西在AI赛道上跑出独特姿态至少有三重清晰脉络。 这是今年6月18日,在广西柳州 ...
广西柳州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00:11
战略合作升级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柳州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是柳州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和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 [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柳州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1] - 加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科技经费支持与技术突破 - 柳州提出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线为智能网联和绿色低碳 特别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 [1] - 2021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支持科技经费达1亿元以上 帮助企业突破91项关键技术 实现经济效益超478亿元 [1] 新兴产业发展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 参与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造车环节 [2] - 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柳州无人驾驶汽车 从封闭测试转入开放道路测试 [2] - 飓芯科技国内首条量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线满产达产 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07% [2] - 风电产业形成"串珠成链"格局 嘉泽和金风"链主"效应显现 [2]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 柳州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2] - 拥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 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75家智能工厂 62家数字化车间 [2] - 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 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2] - 1-7月人工智能产业产值57亿元 同比增长23.7% [2] - 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总投资39.84亿元 完成工业投资3.56亿元 同比增长11.3% [2]
广西工业重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7:14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进展 - 柳州市推动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加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1]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全面升级战略合作 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1] - 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拥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 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2] 技术突破与产业成果 - 上汽通用五菱在辅助驾驶 智能交互 智能管理和智能运维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创新成果 [1] - 市级财政支持科技经费超1亿元 帮助企业突破91项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经济效益478亿元 [1] - 建成75家智能工厂和62家数字化车间 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 [2] 新兴技术应用落地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工厂下线 参与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环节 [2] - 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路测牌照颁发 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 [2] - 构建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和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集群 [2]
“桂”在敢闯,“码”向未来
人民网· 2025-09-04 11:49
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 - 漓江游览排筏全面完成油改电 1000艘排筏改造后游船每公里成本从1.5元降至0.55元 年节省油费1600万元[5] - 电动排筏年充换电量达250万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2492.5吨 候鸟回归及珍稀鱼类重现漓江[1][5] - 阳朔开发60多个岩场和1200多条攀岩线路 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体验喀斯特地貌探险[6][8] 跨境贸易与口岸升级 - 友谊关口岸实现15秒快捷通关 较2020年前单车验放时间压缩75% 东盟水果48小时内可达中国餐桌[9][11] - 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实现车辆动态实时监控 日均处理约20趟进境货车 大幅降低水果损耗率[9][11] - 广西进出口总值从2020年4861.3亿元跃升至2024年7563.9亿元 连续四年增速超7%[11] 重大基建与产业布局 - 平陆运河建设三年突飞猛进 预计2026年底通航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12] - 南宁隆安县落地总投资68亿元氧化铝项目 依托平陆运河实现"前厂后港"全球化运输布局[12] 智慧农业与AI应用 - 梧州蒙山县智慧蓝莓基地采用土谛AI系统 亩产值突破8万元 产量提升15%-20% 综合收益提高30%-45%[15][16][17] - AI系统每小时采集十余项环境数据 动态调整水肥配方 技术已输出至尼日利亚和越南农业项目[17]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广西举办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模式[18][20] - 面向东盟的AI+跨境电商创新应用大赛吸引790支院校队伍 跨国团队利用AI工具实现多语言直播带货[20][21] - 智能通关系统实现跨境车辆秒级放行 柬埔寨鱼米走廊水稻项目落地[21] 区域经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广西GDP增长5.5% 高于全国平均、预期目标及去年同期水平[23]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本地化制造[21][23]
优必选上半年营收同比增近3成:人形机器人交付提速,创单笔中标金额纪录
IPO早知道· 2025-08-30 02: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5] - 人工智能教育业务与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业务均实现近50%同比增长 [5] - 上半年实现毛利2.17亿元 同比增长17.3% [6] - 研发费用2.18亿元 占营收比重达35.1% [6] 人形机器人业务突破 - 2025年4月签订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7月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单笔中标金额最高纪录 [6] - 预计2025年内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3][6] - 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协同实训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 [6] - 群脑网络迭代至2.0版本 自研全球首个工业人形机器人本体智能体技术Co-Agent 构建AI双循环系统 [6] 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 - 突破高性能伺服驱动器技术、大模型技术、四目语义VSLAM技术、学习型运动控制技术、纯视觉双目成像与感知技术、多模态交互技术等关键技术群 [7] - 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 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和7×24小时连续作业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获授权专利2790项 主导或参与超40项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制定 [9] - 主导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第5部分作业操作和第6部分定位导航国家标准 联合牵头第7部分人机交互国家标准 [9] 产品与应用场景 - 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创新技术 具备任务规划、灵巧操作、导航移动、人机交互四大核心技能 [7][9] - 形成产线级任务执行能力 包括协同搬运、分拣、操作、质检等工业场景应用 [6] - 深耕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家庭陪伴四大应用场景 [10] - 通过全栈式核心技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动能 [10]
优必选上半年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下半年将发布新应用场景新品
新浪财经· 2025-08-29 11:5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1] - 毛利2.17亿元 同比增长17.3% 整体毛利率35% [1] - 亏损4.39亿元 同比收窄17.2% [1] - 研发费用2.18亿元 占营收比例达35.1% [1] 业务板块收入 - 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48.8% [1] -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2.6亿元 同比增长49.8% [1] - 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0.56亿元 同比减少5.7% [1] - 其他产业定制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0.64亿元 同比减少29.8% [1] 业务发展 - 物流及其他产业收入下降因聚焦新应用场景开发 新品将于下半年发布并确认收入 [1] - 中标近亿元人形机器人项目 创企业单笔金额最高纪录 [1] - 预计年内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1]
10000台!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订单诞生,行业迈入“量产+融资”快车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2:07
行业订单突破 - 天太机器人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 创下该领域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1][2] - 订单落地标志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 聚焦家庭康养赛道 集成爬楼辅助、自动驾驶、健康监测等功能 [2] - 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购项目总预算1.2405亿元 智元机器人中标7800万元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 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及配件 [3] - 优必选以9051.15万元中标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3] - 订单方从高校科研机构转向产业界和制造业巨头 表明行业从概念验证进入真实场景落地阶段 [4] 企业量产能力 - 天太机器人实现万台量产交付 依靠自研高效关节模组、运动控制算法和整机集成解决方案 [2] - 公司掌握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全链条供应链 确保性能一致性与成本可控 [2] - 与网络算力伙伴共建"网云边端"一体化基座 支持海量机器人实时协同 [2] 资本融资动态 - 天太机器人2018-2021年获天使轮、A轮和B轮融资 B轮融资金额达1.8亿元人民币 [6] - 2025年6-7月连续完成C轮和C+轮融资 [6] - 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截至2025年6月底发生融资事件超83起 总金额突破14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企业融资额占比60% 达84亿元 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6] - 众擎机器人累计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Pre-A++轮与A1轮融资 帕西尼过去4个月内累计完成10亿元人民币A系列融资 [6] 行业发展阶段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 [1] - 行业迈入"量产+融资"发展快车道 资本加持提供资金活水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落地 [1][6][7] - 当前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技术挑战 包括续航、人机交互、成本控制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7] - 应用场景以工厂、商场、养老院等B端为主 C端市场尚未爆发 [7] - 供应链成熟和成本下降将助推万台级量产实现 加速万亿级市场规模形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