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锂离子电池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股价涨5.23%,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265股浮盈赚取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49
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上涨5.23%至80.33元/股 成交额70.39亿元 换手率4.77% 总市值1643.33亿元 [1] - 连续4个交易日累计上涨8.31%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分为消费电池(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三元圆柱电池)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电池) [1] - 收入结构:动力电池45.26% 储能电池36.56% 消费电池18.03% 其他0.16% [1] 机构持仓 - 中银证券创业板ETF(159821)持有8265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66% 为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二季度减持2200股 当日浮盈约3.3万元 四日累计浮盈4.84万元 [2] 基金业绩 - 中银证券创业板ETF规模2284.25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49.39%(同类排名680/4220) [2] - 近一年收益98.01%(同类排名551/3820) 成立以来收益19.31% [2]
亿纬锂能股价连续4天上涨累计涨幅8.31%,长城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68.03万股,浮盈赚取398.6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42
股价表现 - 9月24日亿纬锂能股价上涨3.43%至76.34元/股 成交额73.95亿元 换手率5.29% 总市值1561.70亿元 [1] - 股价连续4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31%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动力电池45.26% 储能电池36.56% 消费电池18.03% 其他0.16% [1] - 主营业务涵盖消费电池(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三元圆柱电池)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 [1] 机构持仓 - 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发起式A(001879)二季度减持3.99万股 当前持有68.03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57% 位列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172.12万元 4日累计浮盈398.67万元 [2] 基金表现 - 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发起式A规模5.6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47.54% 近一年收益101.46% 成立以来收益132.36% [2] - 基金经理雷俊任职10年279天 管理规模34.4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66.88% [3]
亿纬锂能股价跌5.02%,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265股浮亏损失3.0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7:09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下跌5.02%至70.25元/股 成交额66.97亿元 换手率5.03% 总市值1437.12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业务占比45.26% 储能电池占比36.56% 消费电池占比18.03% 其他业务占比0.16% [1] - 公司产品涵盖消费电池(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三元圆柱电池)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系统/储能电池)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中银证券创业板ETF(159821)持有8265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66%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二季度减持2200股 当日浮亏约3.07万元 [2] - 基金规模2284.25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47.63% 近一年收益率105.78% 成立以来收益率17.9%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刘先政任职7年234天 管理规模2.87亿元 最佳回报118.04% 最差回报-34.66% [3] - 基金经理张艺敏任职5年5天 管理规模2.87亿元 最佳回报21.34% 最差回报-40.75% [3]
亿纬锂能股价跌5.02%,中海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8.17万股浮亏损失141.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7:09
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下跌5.02%至70.25元/股 成交额达66.99亿元 换手率5.03% 总市值1437.12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分布为动力电池45.26% 储能电池36.56% 消费电池18.03% 其他业务0.16% [1] - 公司专注于消费电池与动力电池研发生产 产品涵盖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三元圆柱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储能电池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中海环保新能源混合基金持有38.17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41%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41.61万元 最新规模7.24亿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27.87% 近一年收益41.28%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14.45%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姚晨曦任职时长10年158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16.6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9.22% 最差回报-35.91% [3]
亿纬锂能9月17日获融资买入10.39亿元,融资余额36.7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0.57% 成交额达66.51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0.39亿元 融资偿还8.42亿元 融资净买入1.97亿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6.87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36.74亿元占流通市值2.61% 处于近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7日融券偿还1.67万股 融券卖出2500股 卖出金额18.49万元[1] - 融券余量18.27万股 融券余额1351.25万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3.97万户 较上期减少1.97%[2] - 人均流通股13326股 较上期增加2.0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81.70亿元 同比增长30.06%[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减少24.90%[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43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28.66亿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128.92万股 较上期减少334.21万股[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3141.96万股 较上期减少80.47万股[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184.57万股 较上期增加172.24万股[3] - 广发科技先锋混合持股1705.02万股 较上期减少74.03万股[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1559.14万股 较上期增加150.40万股[3]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收入构成:动力电池45.26% 储能电池36.56% 消费电池18.03% 其他0.16%[1]
亿纬锂能股价涨5.29%,永赢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2.81万股浮盈赚取86.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4:25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上涨5.29%至75.49元/股 成交额达62.05亿元 换手率4.54% 总市值1544.32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业务占比45.26% 储能电池占比36.56% 消费电池占比18.03% 其他业务占比0.16% [1] - 公司产品涵盖锂原电池 小型锂离子电池 三元圆柱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 [1] 基金持仓动态 - 永赢创业板A基金二季度减持1.99万股 当前持有22.8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59%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86.45万元 最新规模3.3亿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42.39% 近一年收益率92.43%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04.48%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刘庭宇任职2年31天 管理规模90.4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6.28% 最差回报0.47% [3]
亿纬锂能股价涨5.29%,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265股浮盈赚取3.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4:24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上涨5.29%至75.49元/股 成交额达62.05亿元 换手率4.54% 总市值1544.32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收入占比45.26% 储能电池占比36.56% 消费电池占比18.03% 其他业务占比0.16% [1] 基金持仓动态 - 中银证券创业板ETF(159821)二季度减持2200股 当前持有8265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66%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3.13万元 最新规模2284.25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43.25% 近一年收益率96.75%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刘先政任职7年228天 管理规模2.87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18.04% 最差回报-34.66% [3] - 基金经理张艺敏任职4年364天 管理规模2.87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7.86% 最差回报-40.75% [3]
安孚科技(603031):现金牛筑基 产品出海 积极探索新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8-13 10:30
公司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前身为安德利百货 2016年上市后受行业冲击陷入困境 2019年控股股东变更后启动转型 2022年通过分步收购国内碱性电池龙头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实现业务转型[1] - 公司剥离传统百货业务并更名聚焦电池科技赛道 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大幅增长 此后持续深化对南孚电池控制权并拓展海外市场及储能业务[1] - 2023年南孚外销收入增速超100% 2025年进一步跨界布局国产GPU芯片领域 投资象帝先公司涉足人工智能与信创赛道[1] 核心资产南孚电池 - 南孚电池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连续32年销量第一 市场份额突破86%[3] - 全球电池市场持续发展 2027年全球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2501.6亿美元 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5.8% 亚太地区将成为第一大电池市场[3] - 南孚电池年产十亿支电池产线建设完成后 在碱性电池出口市场份额有望从8%提升至22.56% 产量预计提升30%[3][5] 产品与品牌布局 - 公司建立多品牌电池品类矩阵 涵盖碱性电池/1号燃气灶电池/纽扣电池/碳性电池/二次锂电池和小型锂离子电池等多品类[2] -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和电池需求规划品牌定位 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电池产品方案 拥有较强品牌认可度和完善销售体系[2] - 布局传应品牌实现消费电子领域阶段性突破 技术路径稳定且应用场景不断拓展[4] 业务拓展战略 - 通过多元化布局及渠道复用探索新业务 以现金牛支撑硬科技投资 为国产GPU突围提供新路径[4] - 南孚电池在专注碱性电池同时推进代理业务 巩固营销网络优势 通过低边际成本渠道复用突破单一品类增长瓶颈[4] - 储能业务相关子公司已开始贡献利润 未来有望逐步走上正轨[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南孚电池对应的三板上市公司亚锦科技分红率高 可通过持续高额分红为母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53.91亿元/62.99亿元/70.74亿元 对应归母净利润2.18亿元/2.71亿元/3.18亿元[5] - 以碱性电池垄断性现金流为基础 通过技术跨界和渠道复用打破增长天花板 构建传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弹性的估值重塑逻辑[5]
“美国这么做是想多个筹码,但可能只会让中国更强硬”
搜狐财经· 2025-07-16 06:58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和多晶硅启动调查 - 美国商务部7月14日宣布对外国进口的无人机和多晶硅启动调查,可能作为未来对华谈判的筹码 [1] - 调查依据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若认定威胁国家安全,总统有权征收额外关税 [2] - 美国商务部长将在270天内提交调查结果,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8月6日 [3] 中国在多晶硅和无人机行业的全球地位 - 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92.08%,是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的关键材料 [2] - 中国是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公认的领导者,大疆占据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90%份额和全球消费级市场80%份额 [7] - 2024年中国出口372万架无人机,出口额约21亿美元 [7]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的长期限制 - 美国政府自2016年起以安全为由限制大疆,2017年将其列入制裁清单,2019年禁止联邦机构购买 [7] - 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授权美国安全机构在一年内评估大疆是否威胁国家安全 [7] - 美国本土制造商如Skydio已退出消费级市场,转向警用和军用领域 [10] 中国无人机产业链优势 - 中国在小型锂离子电池等无人机部件生产方面领先,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无人机电池制造商 [8] - 即使非中国无人机公司也依赖中国提供的难以替代的零部件 [8] - 大疆无人机被美国消防、农业、建筑等行业广泛使用,被视为性价比最佳选择 [10] 市场反应与需求趋势 - 特朗普6月签署行政令要求优先采用美国国产无人机,导致大疆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10] - CSIS预计美国无人机需求将持续增长 [10] - 美国港口货运量下降超过30%,西雅图港出现疫情以来首次零集装箱船到港情况 [6]
亿纬锂能2024储能电池出货量超50GWh
起点锂电· 2025-04-18 10:2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上升0.6%,扣非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1] - 第四季度营收145.7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41.7%,扣非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三线同增 [1]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池营收103.22亿元,同比增长23.44%,占营收比重21.23% [4] - 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下降20.08%,占营收比重39.43%,全年出货量30.29GWh,同比增长7.87% [4] - 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营收比重39.14%,全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消费电池产品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应用于物联网及新兴产业 [4] - 动力电池产品覆盖三元及磷酸铁锂电池多种体系,开发了Omni电池与开源电池 [4] - 储能电池提供全产品解决方案,研发的Mr.Big储能专用大方形电池已量产,Mr.Giant系统将在2025年开启全球交付 [4] - 钠离子电池已小批量送样,固态电池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 [10]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30.59亿元,占营收比例6.29%,研发人员6068人,占比20.23% [8] - 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2026年推出高功率全固态电池,2028年推进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10] 国际化布局 - 马来西亚工厂二期储能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