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锰基前驱体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拟与厦钨新能源围绕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格隆汇· 2025-09-29 09:51
战略合作框架 - 公司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围绕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 低空经济 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1] - 合作重点覆盖三元材料 钴酸锂 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 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 并延伸至前驱体 循环回收 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 [1] - 双方将在产品供销 委托加工等方面进行长期稳定合作 [1] 合作规模与产品结构 - 未来三年合作量预计达约11.5万吨/年 其中四氧化三钴约4万吨/年 三元前驱体约5万吨/年 碳酸锂/磷酸锂约1.5万吨/年 回收料业务约1万吨/年 [1] - 三年合作总量约34.5万吨 [1] 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 合作聚焦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加速突破新材料研发 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 [2] - 快速响应市场对高能量密度 快充电池的需求 奠定公司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中的先发优势 [2] - 巩固行业技术标杆地位 [2] 资源保障与供应链拓展 - 通过矿产资源开发与全球产能合作保障镍 钴 锰等关键资源稳定供应 [2] - 合作巩固并拓展公司在动力 储能 消费电子 低空领域等多元材料的供给能力 [2] - 助力公司切入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机器人等相关新领域高端应用场景供应链 提前布局新兴市场 [2]
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格隆汇APP· 2025-09-29 09:45
战略合作框架 - 中伟股份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期限自2025年9月29日开始[1] - 双方合作覆盖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 低空经济 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1] - 重点合作产品包括三元材料 钴酸锂 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 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1] 合作范围与规模 - 合作延伸至前驱体 循环回收 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领域[1] - 未来三年预计在三元前驱体 四氧化三钴 固态前驱体 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年合作量达11.5万吨[1] - 循环回收和锂产品业务同样包含在11.5万吨/年的合作总量中[1]
道氏技术:公司已布局的单壁碳纳米管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25
战略合作布局 - 公司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及关联参股公司广东芯培森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电子肌肉 电子皮肤和关节等关键零部件材料展开研发与市场拓展合作[2] - 合作模式为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合作 覆盖材料研发及市场拓展全链条[2] 新材料技术储备 - 已布局单壁碳纳米管 高镍三元前驱体 富锂锰基前驱体 硅基负极 固态电解质 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2] - 上述材料被确认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涵盖能源与结构材料方向[2] 技术应用方向 - 材料研发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电子肌肉 电子皮肤和关节所需材料[2] -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可延伸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能源系统 体现技术协同效应[2]
道氏技术实控人持股仅16%拟再减持:固态电池处于攻关关键期 研发投入隐忧浮现
新浪财经· 2025-07-01 10:57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荣继华计划减持不超过1541.66万股,占总股本1.97% [1]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将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内实施 [1] - 减持后持股比例将从16.19%降至14.2% [1] 公司技术进展 - 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取得关键突破:硫化物电解质电导率突破1mS/cm并实现100克量级稳定生产 [1] - 已完成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中试 [1] - 构建覆盖固态电池全产业链的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硅基负极等 [1] 财务与研发数据 - 2024年研发支出2.39亿元,同比下滑16.7%,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仅3.1%,低于行业5%-8%平均水平 [2] - 2024年营收77.52亿元(+6.25%),净利润1.57亿元(扭亏) [2] - 2025Q1营收17.58亿元(-12.17%),归母净利润4373.36万元(+206.86%) [2] 行业与业务挑战 -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下降 [2] - 陶瓷材料业务受房地产复苏滞后影响,销售规模回落 [2] - 固态电池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2] 技术产业化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预计2030年达千亿规模 [3] -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技术难度大,计划2025年实现公斤级稳定供货 [3] - 当前研发投入强度可能影响技术突破速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