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宽厚板
icon
搜索文档
酒钢集团重磅项目投产:西北首条4200mm宽厚板生产线建成运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2:53
项目投产与产能规模 - 西北地区首条4200mm宽厚板生产线正式投产 总投资44亿元 历时547天建成 刷新行业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纪录 [1] - 形成年产连铸坯230万吨和宽厚板120万吨的产能规模 填补甘肃无大宽幅轧机空白 [1] - 产品规格显著提升:厚度从6-40mm扩展至6-100mm 宽度从2800mm拓宽至3800mm [1]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实现风电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等五大类钢种全系列供货 [1] - 新能源用钢 高级别化工用钢等重点领域高端产品占比达70% [1][2] - 智能炼钢系统与板坯结晶器专家系统协同 使连铸坯生产效率提升20% 废品率降至0.2% [2] 智能化与绿色制造 - AI智慧炼钢 工业机器人与结晶器专家系统深度融合 构建炼钢全流程智能管控网 人工成本降低30% [2] - 采用LT干法除尘 铁水一罐制等工艺 吨粗钢碳排放量从351.51kg降至267.94kg 降幅达23.77% [2] - 粉尘排放量控制在8mg/m³以下 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 [2] 市场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与现有2800mm产线形成高效互补 预计推动酒钢中厚板在西北区域市场份额提升至35% [2] - 成为西北地区装备最先进 品种最齐全 规格覆盖最广的中厚板标杆产线 [2] - 项目完善西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2] 工程建设与质量控制 - 建设团队克服戈壁滩严寒酷暑恶劣天气 零下22℃采用电伴热+棉被盖方法保证工程质量 [1] - 40℃高温下确保工程进度 最高峰时期3000名建设者同时作业 [1] - 68项重点设备全部选用行业明星品牌 41项重点分项工程100%举牌验收 质量事故为零 [1]
酒钢宏兴股价报1.66元 炼轧厂工艺升级项目投产
金融界· 2025-08-29 17:32
股价表现 - 股价报1.6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8% [1] - 开盘价1.68元 最高触及1.70元 最低下探1.66元 [1] - 成交量470276手 成交金额0.79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39.22万元 占流通市值0.1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出2140.17万元 占流通市值0.21% [1] 产能建设 - 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正式投产 历时547天建设 [1] - 形成年产连铸坯230万吨 宽厚板120万吨的产能规模 [1] - 主打高附加值宽厚规格钢材 实现风电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等五大类钢种全系列供货 [1] 战略转型 - 项目投产是钢铁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步骤 [1] - 公司属于西北地区重要钢铁企业 在区域市场具有影响力 [1]
华菱钢铁(000932) - 2025年8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1 06:34
经营业绩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0.92亿元、利润总额29.84亿元、归母净利润17.48亿元,同比增长31% [3] - 第二季度单季实现利润总额17.81亿元、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111% [3] - 钢材销量1,110万吨,同比下降12.6%(考虑钢坯后同比下降约10%) [11] - 中钢协统计的8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上半年亏损面23.9%,呈收窄趋势 [3] 产品与技术 - 完成重点品种钢销量760万吨,占比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3] - 开发75个新产品,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 [3] - 新增发明专利51项,获得冶金科技奖14项(含特等奖1项),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奖22项(含2项"金杯特优产品") [3] - 取向硅钢基料销售47.5万吨,同比增长38%,市场占有率突破60% [3] - 无取向硅钢第二条20万吨产线预计三季度投产 [5] 成本控制 - 铁水成本同比下降,32%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先进行列 [4] - 自发电量同比增加1.63亿度,月日均发电量2,948万度创历史新高 [4] - 财务费用为负数,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4] - 原燃料库存天数:铁矿石22-25天,煤焦10-15天 [17] 资本运作 - 发放现金分红6.87亿元,分红比例34%(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7] - 股份回购金额达2.01亿元,合计分红回购比例达归母净利润的44%-54% [7] - 控股股东增持2%股份,信泰人寿增持至5%股份 [7][8] - 硅钢项目引入外部投资者权益性资金15亿元 [3] 行业环境 -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4%,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7.7%,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7.4% [3] - 三季度原燃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钢价涨幅(炼焦煤尤为突出) [14] -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公司已申报"引领型规范企业" [10] 子公司动态 - VAMA汽车板:中外股东签订战略协议,推进三期项目(拟引入JVD技术),新增24项新钢种技术许可 [3][12] - 华菱衡钢:特大口径无缝钢管559机组项目预计明年初投产 [5] - 阳春新钢: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改造公示,盈利接近2023年水平 [13] - 硅钢子公司:上半年大幅减亏,全年有望扭亏 [11]
华菱钢铁受益材料降价净利17亿 财务费用转负陆股通社保基金加仓
长江商报· 2025-08-19 23:2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至17.48亿元 结束连续三年中期净利润下滑趋势 主要受益于行业自律控产 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高端化转型战略 [1][2][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93%至630.92亿元 反映行业供需矛盾及钢材价格下行压力 [2][3]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 研发创新及成本控制实现盈利逆势增长 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提升至68.5% 财务费用近20年来首次转负 [1][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30.92亿元 同比下降16.93% [2] - 归母净利润17.48亿元 同比增长31.31% [2] - 扣非净利润15.22亿元 同比增长30.85% [2] -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一季度5.62亿元(同比增43.55%) 二季度11.86亿元(同比增26.22%) [3] - 财务费用-1610.31万元 近20年中期首次为负 [1][7] - 资产负债率55.62% 较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 [7] 行业环境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 同比下降3.0% [3] - 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 同比下降5.6% [3] - CSPI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93.75点 同比下降13.35% [3] - 铁矿石进口均价97.5美元/吨 同比下降17.7% [3] - 国产铁精矿 冶金焦 炼焦煤 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8.38% 24.69% 27.44% 14.40% [3] 产品与研发 - 研发投入28.42亿元 [1][6] - 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68.5% 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1][6] - 开发75个新产品 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 [1][6] - 新增专利授权233项(含发明专利51项) 获冶金科技奖14项 [6] - 宽厚板领域实现铜钢复合板 NM600耐磨钢等国内首发 [6] - 薄板领域3项产品国内首发 工业线棒材实现狮子洋大桥专用钢国内首次应用 [6] 战略转型 - 推进"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服务化"四化转型 [1][4] - 与华为 湖南移动合作发布全球首个钢铁大模型 落地百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7] - 实施环保改造项目86个 [7] - 通过结构调整降低采购成本约2.5亿元 [7] 资本市场反馈 - 陆股通加仓243.10万股 全国社保基金406组合增持4807.94万股 [7] - 信泰人寿等机构同步加仓 [7]
中国经济半年报丨利润同比增长超60% 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更“绿”更智能
央视新闻· 2025-08-07 00:04
行业财务表现 - 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26% [1] -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达592亿元 [1] - 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0% [1] 产能与排放控制 - 超7亿吨钢铁产能实现超低排放改造 [3] - 20家千万吨级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7% [3] - 193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覆盖产能7.73亿吨 [12] - 144家企业完成全流程改造涉及产能近6亿吨 [12] 绿色技术应用 - 宁波钢铁碳捕集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万吨并生产4500公斤干冰 [4][6] - 唐山钢铁企业利用余热蒸汽实现海水淡化日产淡水3.5万吨 [8] - 首钢京唐海水淡化系统年减碳量达40万吨综合热效率81.5% [10] - 行业总能耗同比下降1.5%节能环保投资占比28.9% [12] 数字化升级 - 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每万人65台套 [12] - 82.9%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63.4%运用三维仿真系统 [12] - 首钢京唐通过数字化改造冶炼周期缩短2.5分钟钢铁料消耗降低2.9公斤/吨 [14] 产品结构优化 - 制造业用钢比例超过50%成为消费增量主要支撑 [16][21] - 首钢研发0.07毫米极薄镀锡板应用于5G基站和新能源设备 [16][17] - 行业高端钢材突破包括低噪声硅钢、高性能硅钢和超强特种钢材 [19] - 河南钢铁建成全球首条超宽规格宽厚板生产线 [19]
华菱钢铁20250801
2025-08-05 03:15
**华菱钢铁 2025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利润总额12.02亿元,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44%,环比增115%[2][4] - 每股净资产7.87元,资产负债率57.24%,财务结构稳健但仍破净[2][4] - 2018年以来利润总额连续稳居上市钢企前三[5] - 2025年现金分红6.87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3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回购4,206万股(金额2亿元),控股股东增持2%股份,新泰人寿增持至5%[10] **2 高端化转型与研发** - 研发投入占收入约4%,品种钢销量逐年提升[2][7] - 完成汽车板一期、高强钢二期、高端家电镀锌线项目,加速硅钢项目建设[7] - 湘钢宽厚板市场领先,涟钢硅钢市占率突破60%[7] - 硅钢业务:基料年产量170-180万吨(取向硅钢基料占比近半),成品线定位中高端[22][23] - 2025年底将拥有40万吨无取向硅钢+10万吨取向硅钢产能,全流程配套[24] **3 数字化与绿色化** - 与华为、中国移动合作发布AI大模型,应用于100+场景,冷轧罩式炉检查效率提升60%+[2][7] - 超低排放改造收尾,自发电量创历史新高(阳春新钢单月自发电比例达102%)[2][7] - 2025年资本开支55亿元(超低排放占比近半),2026年支出将下降[13][33] **4 重点项目进展** - 衡钢559直径特大口径无缝管项目(80万吨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覆盖油气、新能源输送领域[8] - 与安米合作汽车板项目(三期推进中),计划建汽车用钢研发中心服务新能源车需求[21] **5 行业分析与挑战** - **行业趋势**:2025年为底部反转年,板块涨幅领先,但供需矛盾仍存[3][11] - 原燃料价格中枢下移,产业链利润分配趋于合理[12] - 减量调控+自律性减产推动供给侧收缩[12][15] - **公司挑战**:2024年受配煤调整、高炉大修等短期因素影响,2025年已消除[6] **6 股东回报与资本规划** - 未来资本开支下降(2026年拐点),现金流状况良好,拟提升分红比例[13][32] - 维持性修补年度开支约十多个亿[34] **7 下游需求与库存** - 出口+板材需求支撑盈利,建筑材压力较大[26] - 库存周期低位(同比降25%),补库或带动小幅反弹[28][29] - 雅砦水电站项目利好高端钢材需求(如无缝钢管)[30] **8 其他关键信息** - 超低排放项目2025年完成后,运营成本仍存(能源、折旧等)[36][39] - 研发费用占比维持3.5%-4%,绝对金额随收入波动[37] - 涟钢2025年盈利改善(热轧普板/螺纹钢基价修复)[35] --- **注**:数据与观点均引自会议记录原文,未添加外部信息。
华菱钢铁(000932) - 2025年7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1 00:42
行业趋势与前景 - 钢铁行业自2022年年中进入下行周期,目前仍处底部区间,但有企稳回升迹象,1 - 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26.14%且同比收窄,钢企盈利小幅修复 [2] - 需求侧国内需求总量长期缓慢下降,无断崖式下跌,存在结构性机会,房地产需求疲软,制造业用钢需求平稳,部分领域有增长机会 [2] - 成本端铁矿石、煤焦等原燃料供给增加,价格中枢下移,上半年重点统计钢企炼焦煤采购成本下跌32%,产业链利润分配趋于合理 [2] - 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减量发展阶段,供给端需合理管控,政府多次强调“反内卷”和粗钢产量调控 [2][3] 同质化竞争看法 - 中国钢铁行业虽存在同质化竞争,但促使行业形成全球领先竞争力,高端化竞争有技术、人才等系统性门槛和时间壁垒 [4] - 公司应构建核心产品和技术,保持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华菱钢铁将“双驱”发力,保持行业靠前盈利水平 [4][5] 汽车板合资公司VAMA情况 现状与前景 - VAMA专注高端汽车用钢市场,一期、二期基本满产,销量同比增长,供货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后续将引入或开发新产品,保持领先优势 [5] - 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有利于VAMA现金流和资金周转效率,其大部分采用先款后货结算,资金回笼良好 [6] 未来规划 - 安赛乐米塔尔将加大投入,深化合作,包括引入24项先进钢种(6项有实质进展)、推进三期建设、研究设全球汽车用钢研发中心 [8] - 三期项目推进可行性研究,计划引入JVD技术和全价值链绿色发展路径,力争年内开工 [8] 技术与优势 - 中国汽车用钢研发积累不足,安赛乐米塔尔研发能力强,支持VAMA产品迭代升级 [9] - JVD技术由安赛乐米塔尔历经30余年迭代,全球首条商业化产线2022年建成,具有多方面优势,VAMA三期投产后汽车用钢占比预计过半 [11] 公司盈利情况 去年盈利波动原因 - 2024年一季度配煤配矿结构调整影响铁水成本,四季度部分子公司检修,还有短期税收因素 [12] 半年度业绩预告 - 公司半年度盈利未触发深交所业绩预告条件,二季度下游需求稳定,订单充足,经营环比改善 [13] 产品定价与专利 产品定价 - VAMA汽车板专利产品半年度定基价并议价,有调价机制,2025年上半年基价下调,下半年稳定,热轧基板按月定价结算 [14] 专利情况 - VAMA热成形钢Usibor®1500受众多专利保护,部分专利在推进再审程序,海外仍受保护,还有多项其他专利 [15] 研发投入 - 公司坚持差异化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支撑品种结构高端化转型,提升长期竞争力 [16] - 公司研发费用口径包括多项支出,大中型钢企研发投入占营收超3% [16][17] 信泰人寿举牌 - 信泰人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认为有投资价值,有意长期持有并可能增持,双方大股东有合作基础 [18] 资本开支与分红 资本开支 - 2025年预计新开工项目54.67亿元,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投资占比40% - 50% [19] 分红情况 - 2024年度每10股派现1元,现金分红比例34%,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24年股份回购和现金分红合计占归母净利润44% - 54% [19] 未来展望 - 2026年后环保资本开支预计下降,分红比例有望提升,公司仍坚持“四化”转型战略方向 [19]
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持仓市值超17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4 07:50
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 - 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累计增持华菱钢铁股份达3.43亿股 目前合计持有3.45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5% 触发举牌条件 [1] - 具体增持情况:一月271万股 二月1074万股 三月1.22亿股 四月1.72亿股 五月1688万股 六月1710万股 七月69万股 [1] - 以当前每股5.1元股价计算 信泰人寿今年增持股票价值达17.5亿元 [1] - 信泰人寿表示增持基于对华菱钢铁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及公司价值的深度认可 希望通过增持支持公司发展并分享长期红利 [1] - 华菱钢铁十大股东中还包括瑞众人寿和中国人寿两家保险公司 [1] 华菱钢铁公司概况 - 华菱钢铁成立于1958年 总部位于湖南长沙 [1] - 全球宽厚板产能第一 全国无缝钢管产能第二 粗钢产量全球第14位 [1] 华菱钢铁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41.12亿元 同比下滑12.07% 归母净利润20.32亿元 同比下滑59.99% [2]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0.75亿元 同比下滑18.52% 归母净利润5.62亿元 同比增长43.55% [2] - 公司积极回馈股东:6月20日每股派发0.1元 总额约7亿元 7月2日宣布将斥资2-4亿元回购股票 [2]
险资出手,“二线钢王”被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4:17
险资举牌华菱钢铁事件 - 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华菱钢铁69.09万股,占流通股0.01%,交易均价4.84元/股,耗资334万元 [1] - 信泰人寿自2025年1月累计增持华菱钢铁股份至3.45亿股,占总股本5%达到举牌线 [1] - 华菱钢铁股价在举牌公告日上涨2.72% [4] 华菱钢铁基本面分析 - 公司为全球宽厚板产能第一、全国无缝钢管产能第二,粗钢产量全球第14位 [6] - 研发投入占比3%-4%(行业平均1.5%),掌握铜钢复合轧制技术,高端产品吨钢售价较普钢高30%-50% [6] - 2024年吨钢净利润238元,远超行业均值,产品应用于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领域 [6] - 2025年硅钢项目部分投产,产品通过新能源龙头车企认证并批量供货 [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59.99%至20.32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增长9.58%至57.78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44%,毛利率增长54.87%,高端品种钢销量占比突破65% [7] 险资举牌行业动态 - 2024年以来险资已举牌15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为银行 [8] - 险资偏好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等高股息行业,也关注煤炭/电力/物流等领域 [9] - 监管政策推动险资入市,要求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 [9]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9] - 2024年险资举牌潮主要驱动因素为增配高息股需求,分为"集中持股式"和"长股投式"两类 [9]
从河南钢铁集团透视我省钢铁产业转型发展 | 经探号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14
制造业战略意义 -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从依赖进口到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发展路径正确[1] - 河南钢铁产业从3000多年前的司母戊鼎到现代高端钢材孵化器,体现工艺传承与创新[1] - 2023年河南钢铁集团成立引发行业关注,其发展重塑河南制造业的钢筋铁骨[1] 钢铁行业现状与挑战 - 钢铁行业呈现"三高三低"特征: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5] - 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和存量优化阶段,利润同比明显下降[5] - 河南钢铁产业此前分散,企业规模不一、缺乏协同,导致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受限[5] 河南钢铁集团整合效应 - 通过整合省内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原材料采购话语权并降低采购成本[6] - 统一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避免无序竞争,稳定市场价格[6] - 集中力量打造统一品牌形象,提升国内外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6] 特钢转型战略 - 以特钢转型为主线,加速高端制造领域突围[7] - 2024年总产量下降但特钢占比上升,高附加值产品打开盈利空间[9] - 安阳基地聚焦极限薄规格产品(热轧汽车钢60万吨),周口基地发展宽厚板(5350mm)[8][9] 基地差异化布局 - 安阳基地定位区域性优特钢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煤机高强钢(100万吨)[8] - 周口基地依托沙颍河水运优势,目标成为中厚板旗舰,覆盖造船、新能源等领域[8] - 两大基地协同形成"一薄一厚、一西一东"战略格局[9] 市场机遇与定位 - 河南制造业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崛起带来新机遇[11] - 安阳基地辐射中西部500公里市场,周口基地通过水路覆盖长江中下游[11] - 特钢产品已形成全国性输出优势,尤其在高端板材领域[12] 产业链协同 - 与郑煤机合作使高强板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家电企业带动家用钢发展[13] - 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硅钢需求增长[13] - 构建上下游稳定供应体系,共同开发高端产品并拓展产业链[13]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推进"三化两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及特钢转型、先进合金材料转型)[10] - 差异化布局巩固省内市场,服务比亚迪、宇通等高端制造用户[10] - 从区域市场迈向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品牌竞争软实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