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子心选

搜索文档
完美日记光环褪色 ,逸仙电商难讲新故事
36氪· 2025-09-27 06:05
近日,彩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逸仙电商的营收为1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68亿元增长22.4%;净亏损 为2508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2.1亿元。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逸仙电商的营收为10.9亿元,较 2024年同期的7.95亿元增长36.8%;净亏损为1950万元,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8550万元。 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逸仙电商的净亏损显著收窄。对此,逸仙电商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杨东皓指 出,"随着经营杠杆开始发挥作用,加之我们持续优化运营效率及营销支出,公司仍有望实现盈利性增 长。" 不过,这种改善背后暗藏隐忧,逸仙电商的亏损收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控制成本和优化运营效率实现 的,而非源于盈利能力的根本性提升。虽然成本控制策略的短期成效立竿见影,但当其力度触及瓶颈, 该策略的可持续性便会面临多重不确定性,逸仙电商能否实现盈利性增长仍是未知数。 第二曲线难扛大梁 完美日记成立于2017年3月,早期通过与大量美妆KOL合作,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密 集的产品推广和种草,完美日记迅速积累了极高的知名 ...
美妆巨头KK集团状告名创优品下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8 23:17
公司动态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涉嫌"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案件将于9月1日开庭 [2] - KK集团旗下"THE COLORIST调色师"品牌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两家公司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 [3] - KK集团此前已对商标抢注行为和门店装潢侵权展开维权,取得阶段性胜诉,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撤销被抢注商标,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 [4] 公司背景 - KK集团成立于2015年,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X11"等品牌,门店覆盖全球200+城市,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总数超1000家 [2] - "THE COLORIST调色师"2019年9月于广州、深圳开设首店,凭借色彩设计和沉浸式体验成为现象级品牌,被誉为"国内首家大型彩妆集合店" [3] 行业现状 - 2021年国内美妆集合店市场规模达13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00亿元 [5] - 2019-2022年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20个,包括名创优品"WOW COLOUR"、逸仙电商"完子心选"等 [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多数品牌采用相似的门店设计(明快色彩、开放式货架、试用区)和产品组合(国际大牌小样+国货彩妆) [5] 行业趋势 - 美妆集合店行业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至少34个品牌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包括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最后18家门店 [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头部企业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本案结果可能确立视觉识别保护标准 [6]
美妆巨头纠纷再起!KK集团诉名创优品不正当竞争案9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4:40
法律诉讼案件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关于"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和海外"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一案将于9月1日一审开庭[2] - KK集团此前已对国内商标抢注行为和"WOW COLOUR"门店装潢侵权进行维权并取得胜诉 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判决撤销被抢注商标和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2][3] - 案件始于2019年 KK集团发现"THE COLORIST"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 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 这两家公司均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3] 行业发展状况 - 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5] - 2019-2022年间国内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过20个 包括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和逸仙电商推出的"完子心选"等[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多数门店采用明快色彩设计、开放式货架和美妆试用区等相似元素 产品组合也高度雷同[6] 企业经营动态 - KK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新零售企业 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和X11等多个品牌 门店遍布全球超过200座城市 布局超过千家门店[7] - 集团自2021年起已四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新一版已失效 但IPO进程仍在推进中[7] - 2025年10月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 增加了中国对海外不正当行为的管辖规定[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至少有34个国内外美妆品牌及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 包括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 导致头部企业的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6] - 本案二审结果或将确立美妆集合店视觉识别的保护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