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光

搜索文档
跟采太湖清淤船(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太湖之光"一体船全貌。 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在开展水下清淤作业。 以上图片均为姚春摄 太湖治理再添重大装备:8月15日,"太湖之光"全面投产。这一水上全工艺智能绿色一体船清淤平台, 未来6年可清淤超千万立方米,相当于为太湖"减负"约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作为"太湖之星"的 升级版,其单日清淤量提升1.6倍。 清淤利器接连上新,蕴藏哪些创新密码?近日,记者登船探访,感受重大装备里的新质生产力。 清淤利器如何作业? 多艘作业船串成一座水上"移动工厂",集合清淤、筛分、脱水、净化等功能 从江苏宜兴城东港码头乘交通船,行至辽阔湖面上,通体青绿的水上平台在薄雾中轮廓渐显。偌大的平 台由多艘作业船串联而成,甲板上,纵横的管道错落有致,各式机械紧密排布,宛若一座漂浮于水面上 的"移动工厂"。 约20分钟后,记者登上"太湖之光",轰鸣作业声由远及近,演奏出一首机械化高效清淤的"交响曲"。 只见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将绞吸头伸入湖底,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紧贴湖底剥离淤泥,再 通过一条蜿蜒的输泥管道,把泥浆源源不断送至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 "这是清淤的关键。"指着眼前的6台筛分机,"太湖之光"船 ...
太湖治理再添重大装备 未来6年可清淤超千万立方米 跟采太湖清淤船(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02
太湖治理再添重大装备:8月15日,"太湖之光"全面投产。这一水上全工艺智能绿色一体船清淤平台, 未来6年可清淤超千万立方米,相当于为太湖"减负"约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作为"太湖之星"的 升级版,其单日清淤量提升1.6倍。 清淤利器接连上新,蕴藏哪些创新密码?近日,记者登船探访,感受重大装备里的新质生产力。 清淤利器如何作业? 多艘作业船串成一座水上"移动工厂",集合清淤、筛分、脱水、净化等功能 从江苏宜兴城东港码头乘交通船,行至辽阔湖面上,通体青绿的水上平台在薄雾中轮廓渐显。偌大的平 台由多艘作业船串联而成,甲板上,纵横的管道错落有致,各式机械紧密排布,宛若一座漂浮于水面上 的"移动工厂"。 约20分钟后,记者登上"太湖之光",轰鸣作业声由远及近,演奏出一首机械化高效清淤的"交响曲"。 只见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将绞吸头伸入湖底,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紧贴湖底剥离淤泥,再 通过一条蜿蜒的输泥管道,把泥浆源源不断送至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 "这是清淤的关键。"指着眼前的6台筛分机,"太湖之光"船机副经理辛永涛介绍,淤泥经过双层筛网, 过滤掉贝壳、泥球等杂质,实现"瘦身";再投放絮凝剂进一 ...
“太湖之光”全面投产——清淤利器开创河湖治理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13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设计研发世界首创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 实现全离岸一体化施工新模式[1][3] - 采用自主研发V-MBR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在420平方米空间内实现地表湖库Ⅲ类水质处理 对比陆地需3000平方米面积[2][3] - 配备15000个传感器实现智能检测水质与动态调节参数 余水处理水质稳定达标并可直排入湖[3] 产品迭代进程 - 2023年先行研制智能清淤平台船"太湖之星" 具备疏挖系统 除杂调絮系统及脱水减容系统[2] - "太湖之星"实现淤泥筛分 调絮 泥水分离 压榨脱水等环节 最终形成固化泥饼直接运输上岸[2] - 在"太湖之星"基础上攻克余水处理难关 最终实现"淤泥不占地 余水不上岸"的全面投产[2][3] 行业应用价值 - 解决城市湖泊淤泥治理痛点 尤其适用于发达城市群岸边用地紧张场景[1] - 替代传统清淤方式(需岸边露天堆放自然脱水) 彻底摆脱对土地占用和环境影响[1][2] - 为我国河湖治理提供新质生产力支撑 处理标准达到地表湖库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2][3]
为太湖量身打造的清淤利器“太湖之光”投产
新华社· 2025-08-15 07:21
核心观点 - 中交天津航道局自主研发的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正式投入太湖生态清淤工程 该平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实现零土地占用 零二次污染与低碳排放的生态闭环 [1][2] 技术特点 - 平台由五艘功能船组成 包括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 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 脱水减容模块船"太湖之光2号"和"太湖之光3号" 以及余水处理船 构建"生态清淤—筛分调絮—脱水减容—余水净化"完整生态闭环 [1] - 余水处理船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湖库Ⅲ类标准 可直接排入湖泊 [2] - 采用清洁岸电驱动 施工全程零油耗 清淤产生的泥饼可用于湿地修复和矿坑复绿等资源化利用 [2] 运营效能 - 日清淤量达8000立方米 预计6年内完成超1000万立方米清淤任务 相当于清除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 [1] -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 构建智能化施工体系 [2] 行业背景 - 2024年太湖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30年来首次整体达到Ⅲ类"良好"等级 但湖底富营养底泥仍是水质持续改善的主要威胁 [2] - 该平台针对太湖量身定制 破解传统清淤"占地多 适应性弱"难题 是中交集团与无锡市政府合作推进新一轮太湖深度治理的核心装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