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工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技能大赛上,北京成果展示派出氢动力机器狗和“天工”机器人
新京报· 2025-09-20 14:40
前沿科技展示 - 氢动力机器狗搭载先进氢燃料电池系统 使用矿泉水瓶大小氢燃料储备瓶 可应对复杂地形 轻松跨越20度陡坡和30厘米台阶 静态站立续航8小时 动态行走续航5小时 工作温度低至零下40℃ 主要应用于工业巡检和家庭陪伴领域 [1] - "天工"人形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 具备舞蹈互动功能 在2024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获得冠军 [1] 人工智能应用 - AI考试系统专为家政人员设计 支持语音交互考试模式 可识别国内40多种方言 识别准确率达99% 解决文字输入和阅读困难问题 [2] 传统工艺传承 - 官式琉璃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用北京门头沟黑色坩土泥 经1050℃煤烧7-15天素烧后挂釉 再经980℃柴烧1天制成彩色琉璃 产品包括故宫 天坛等建筑琉璃瓦及太和殿微缩版十一脊兽等文创作品 [3] 咖啡行业发展 - 咖啡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消费主力军为年轻人 咖啡师人才供不应求 企业直接向学校招聘 专业报考火爆 每年招满 [4] - 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出咖啡师冠军 首创黑啤特调咖啡及love系列咖啡豆 体现技能人才转型成功案例 [3][4] 展会整体展示 - 全国技能大赛设置四大展区 展出卫星返回舱 国产芯片 "奋斗者"号模型等高精尖实物 并推出AI智能眼镜学习心肺复苏 仿真无人驾驶 盾构机模拟工作等互动项目 [4]
北京派出105名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00”后超六成
新京报· 2025-09-11 14:39
赛事概况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在郑州开幕 设置106个比赛项目(66项世赛选拔+40项国赛精选)[1] - 北京代表团105名选手参与96个项目角逐 涵盖机电一体化/工业4.0/珠宝加工等优势领域[1] - 大赛采用"赛展演会"集成模式 配套技能成果展/绝技绝活展演/技能强国论坛等活动[3] 参赛阵容 - 北京代表团64名"00后"学生选手来自工业技师学院/科技职业大学等院校[2] - 选手年龄跨度为17-48岁 含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及院校师生[2][3] - 工业4.0赛项选手贾震鹏/孙慧轩曾获上届大赛第11名优胜奖[2] 技能人才储备 - 北京市技能人才总量超300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24万人[2] - 通过集中训练/外省拉练/行业邀请赛等多阶段强化集训提升竞技水平[3] - 月嫂从业者郭俊娜通过赛前集训更新技能并强化理论学习[3] 技术展示亮点 - 北京展区以"京彩匠心 技星闪耀"为主题 呈现4项重器:天工机器人/京东方裸眼3D/国礼四面方尊/国礼繁花手包[3] - 展示127位技能之星 融合京韵传统与现代科技元素[3] - 非遗技艺"赛璐珞动画绘制工艺"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实现技术复原与审美创新[4]
松延动力CFO韩深任:自研硬件本体和算法,已支持机器人高度集成和智能化
新浪科技· 2025-08-29 08:43
北京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生态 - 北京市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 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 培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 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 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 均居全国首位 [3] -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0% 2025年上半年增长40% 产业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3] - 北京市将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 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 推动产业从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迈进 [5] 企业技术与产品突破 - 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获得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药品分拣冠军 已与合作伙伴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 新店面部署仅需两天 [2] - 松延动力自研硬件本体和运动控制算法 N2机器人获自由体操冠军 E1机器人以1.25米成绩夺立定跳远冠军 [3]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助力各国队伍赢得足球3V3和5V5赛事全部奖牌(2金2银2铜) 团队融合清华硬核技术与互联网产品思维 [4] 商业化应用进展 - 银河通用已获100家机器人零售仓门店订单 计划年底全国投用 北京地区近十家门店常态化运营 每家40平方米门店配备超5000种药品 由单台Galbot管理 [2] - 银河太空舱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最小仅9㎡空间 可全天候自主运营 预计日均服务2000人次 订单量500单 [2] - 云迹科技机器人落地全球30000多家酒店医院工厂等场景 2024年单日最高在线机器人数量达3.6万台 全年完成超5亿次服务 行走2033万公里 [4] 技术创新体系与人才优势 - 北京市确立具身智能为核心发展方向 形成大脑一小脑一本体协同创新路径 [4] - 北京人才和高校密集优势突出 成为机器人研发长跑的领跑关键 [3] - 加速进化团队多来自清华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及字节跳动 小红书等互联网企业 形成复合架构推动技术应用转化 [4]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将面向全球开放酒店餐厅等公共服务场景 打造机器人+智慧生活方案 [5] - 支持建设机器人产教融合平台和实训基地 优化津冀产业布局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5] - 全市支持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 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完成首试首用 [4]
从世界工厂到科创中心 折射深圳创新“三级跃迁”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21
深圳创新历程与产业跃迁 - 深圳创新体系经历45年发展 从低端制造演进至多产业共生的创新雨林生态 当前以平均每天约580件专利授权量体现创新速度 [2][11] 产业跃迁第一阶段:要素集聚(1979-1990年代) - 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奠定工业基础 1994年三来一补企业数量占广东省三分之一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48% 出口总额和就业人数均占40%左右 [3][4] - 中集集团1980年引进丹麦技术生产标准集装箱 1996年成为全球集装箱产量第一企业 打破日韩垄断 [4][5] 产业跃迁第二阶段:链式突破(1980年代末-2000年代) - 实施外引内联策略 吸引中航技 中电等央企入驻 建立纺织服装和电子配件为主的轻工业体系 [6] - 企业纵向深耕实现国产替代 中金岭南开发陶瓷过滤机价格仅为进口设备八分之一 性能实现超越 [7] - 横向拓展产业链 中集集团从集装箱延伸至商用车 船舶 海上平台等30余项明星产品 中金岭南从铅锌铜拓展至金银镓锗等稀有金属 [8] 产业跃迁第三阶段:生态创新(当前阶段) - 形成创新雨林生态 华为鸿蒙系统研发投入超数百亿元 代码量达1.3亿行 已开发矿鸿 电鸿等行业定制系统 [10] - 政府打造低空经济第一城 2024-2026年建设方案支持全球低空经济发展 同步推进汽车城 超充之城等多元生态建设 [11] - 企业通过资本纽带构建技术生态 云天励飞投资岍丞技术 智慧互通等产业链企业 推动AI芯片在智能穿戴 交通领域应用 [10] 创新成果与产业影响 - 优必选天工机器人2025年以21.5秒成绩获得人形机器人百米短跑金牌 体现全自主导航系统技术突破 [2]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专利授权量达87,152件 创新体系从世界工厂向科创中心转型 为全球提供创新发展样本 [11]
第15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汇聚人工智能新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3:48
展会规模与参与企业 - 第15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确定中外参展企业1029户 其中东北亚 欧美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港澳台地区企业275户 [1] - 展会设置线上线下展位 集中展示7万余种中外品牌商品 [1] - 现代化产业馆吸引7家世界500强企业(华为 中石油 中石化 大疆 中粮等)和8家中国500强企业(理想 蔚来 小鹏 中国重汽等)及13家吉林省重点企业入驻 [1] 前沿科技展示 - 近200个展位专门展示人工智能及相关产品 [1] - 日耀光电展示国际领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及一体式检测装备 新型功能材料 [2] - 中车长客展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和时速450公里动车组CR450BF [2] - 亦庄机器人展示全球首个"一脑多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及自研"天工"机器人(全球首例半程马拉松完赛夺冠) [2] 展馆主题与特色 - 现代化产业馆重点展示传统产业升级案例 新生产力成果和创新生态合作体系 [1] - 开放合作馆推动区域资源共享 吉林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区通过VR互动 非遗技艺等展示地域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 [2] - 新消费新服务馆涵盖智慧零售 数字文旅 健康服务等领域 特斯拉 西门子 飞利浦 华为 京东等企业确认参展 [3] - 国际及港澳台商品馆汇聚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特色商品 促进中外商品流通与文化交融 [3] 重点企业与产品亮点 - 特斯拉展出赛博越野车 宇树科技展示人形机器人G1和仿生四足机器人Go2表演 [3] - 东北亚经贸合作成果展区重点展示珲春 圈河口岸 格林伍德园区 中韩示范区平台及LG新能源 联合飞机等企业合作成效 [2]
参赛队谈机器人运动会:检验自身、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03:31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 包含26个赛项和400多场比赛 [1] 参赛企业技术展示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天工机器人参与跑步项目 天轶机器人参与物料整理赛 [2] - 河北科技大学展示自研篮球机器人参与外围赛 [4] - 城市之间科技队派出四台机器人参加100米和"灵机一动"比赛 [8] 行业技术发展意义 - 运动会提供同台竞技平台 通过竞争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2] - 活动推动多学科交叉实践 提升工程创新能力 [4] - 国际舞台促进全球同行交流 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向智能化和实用化发展 [7] 人才培养与行业生态 - 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水平 开阔技术视野 [4] - 期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形成行业文化趋势 [4] - 活动展示中国机器人技术走向世界前列 体现科技力量突破与凝聚 [7]
“运”在人机,“动”在产业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内外的创新身影
科技日报· 2025-08-18 01:19
赛事规模与行业意义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共487场角逐 [1] - 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竞技场 体现产业实际应用潜力 [1] - 赛事成为技术验证场和优品展销会 推动技术向市场转化 [5] 技术路线与核心能力 - 自主导航能力成为关键差异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机器人通过全自主导航实现成绩反超(实际时长乘系数0.8) [2] - 运动控制技术突破显著 松延动力机器人实现市场唯一的前空翻与后空翻复合动作 [3] - 足球赛事体现综合技术挑战 需自主完成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及多机协作 [3] 企业商业化进展 - 优理奇公司旺达系列机器人已实现商业化 银牌得主旺达2.0电商平台在售 金牌得主旺达3.0处于场景测试阶段 [4] - 松延动力明确竞技能力与商业交付关联 下半年重点推进机器人生产和交付 [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包揽物料整理项目冠亚军 验证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应用潜力 [5] 市场前景与产业价值 - 酒店服务领域存在百亿级市场空间 家庭服务场景可能拓展至万亿级规模 [4] - 赛事作为产业加速器 倒逼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并推动消费领域延伸 [4] - 技术挑战赛本身构成应用场景 足球机器人解决方案可迁移至真实应用环境 [3]
“运”在人机,“动”在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8-18 01:18
赛事规模与行业意义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 涵盖26个赛项和487场角逐 [1] - 赛事标志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竞技场 体现产业在新场景中的适应力和发展潜力 [1] - 运动会兼具技术验证和产业加速器功能 推动技术突破并向消费领域延伸 [4] 技术路线与核心能力 - 自主导航能力成为技术分水岭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机器人"通过全自主识别赛道获得成绩优势(实际时长乘0.8系数) [2] - 运动控制技术实现突破 松延动力机器人成为市场唯一能同时完成前空翻和后空翻动作的产品 [3] - 足球赛事体现综合技术挑战 要求自主程序完成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及多机协作 [3] - 上层操作能力构成竞争优势 优理奇旺达系列机器人擅长复杂泛化任务如酒店清洁 [3]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空间 - 松延动力将赛事能力直接应用于商业交付 下半年重点推进机器人生产和交付 [4] - 优理奇旺达2.0机器人已实现电商平台销售 旺达3.0处于真实场景测试阶段 [4] - 酒店服务领域存在百亿级市场空间 家庭服务场景可能拓展至万亿级规模 [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机器人验证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潜力 [5] 产业生态发展 - 赛事推动技术向市场转化 形成从实验室到工厂服务场景的完整路径 [5] - 机器人技术挑战赛本身成为应用场景 足球解决方案可迁移至真实应用 [3] - 激光雷达与环视摄像头组合方案支撑全自主导航技术突破 [2]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 26个赛项涉及487场比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14:32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1] - 2025年首届赛事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的487场比拼 [1] - 赛事产生26枚金牌 包括"百米飞人"和5V5足球赛等竞技项目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以21.50秒成绩获得百米冠军 [1] - 清华大学火神队1∶0战胜德国联队夺得5V5足球赛冠军 [1] 行业组织动态 - 四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4] - 参与发起单位包括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等 [4]
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明年8月在北京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8-17 12:00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圆满落幕 决出26个冠军 [1] - 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以21.50秒夺得"百米飞人"冠军 [1] - 清华大学火神队以1:0战胜德国HTVK+Nao Devils联队 获得5V5足球赛冠军 [1] 行业组织动态 -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