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功率充电桩
icon
搜索文档
盛弘股份:持续打造产品型公司 致力于实现新腾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3:26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国家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力争超过10万台的目标 [2] - 充电桩行业面临以旧换新浪潮 2020年底80.7万台公共充电桩普遍面临5年以上设备性能衰退问题 [5] - 以旧换新市场规模预计达百亿元级别 叠加政策支持和车企超充需求提升 [5] - 大功率充电设施单枪输出功率120千瓦及以上定义为超充设备 350千瓦及以上定义为大功率充电设备 [6]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四大业务板块:充电桩、储能、电能质量及工业配套电源、电池化成及检测 [2] - 坚持"打造产品型公司"理念 产品迭代按"成熟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演一代"节奏推进 [4][10] - 充电桩业务采取守住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盘、深耕重卡市场领先优势的战略思路 [7] - 区域拓展呈现县域下沉与国际出海双线并行特点 [8][9]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市场上少有的掌握兆瓦级别充电功率技术的上市公司 [6] - 2023年9月发布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实现乘用车充电1分钟续航百公里 重卡充电15分钟续航300公里 [7] - 2024年4月推出1.6兆瓦重卡超充解决方案 已在全球布局超过1500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7] - 新一代充电桩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提升温度耐受能力 具备交流侧漏电保护和事故预警功能 [7] 市场拓展与业绩表现 - 县域市场推出120kW双枪直流快充桩和240kW-800kW换电柜 支持最快2分钟换电 [8] - 海外业务构建30kW至1.28MW全功率段产品矩阵 覆盖四大洲合规认证体系 [9]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达14.17% [9] - 已建立40多名外籍员工组成的本土化运营团队 进入本地化经营阶段 [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自2012年以来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未下滑 2017年上市后净利润每年持续增长 [3] - 成立研究院进行前瞻性产业趋势预演 偏好早期进入产业 [4] - 2024年6月启动充电桩以旧换新计划 提供最高20%残值回收和多项补贴政策 [6] - 目前已收到全国超3000枪置换需求线索 覆盖多元场景 [6]
大功率充电桩产业链迎来政策催化
华泰证券· 2025-07-08 0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目标,有望加速其渗透,提升设备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企业利用效率,推荐充电桩龙头盛弘股份、运营龙头特锐德[1] - 快充逐步渗透,“直流 + 大功率”需求增速或显著高于行业,大功率充电设施利好制造端格局优化和运营龙头盈利能力提升[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利好 - 7 月 7 日四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省市制定专项规划,到 2027 年底力争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 10 万台,并加大政策供给配合建设[1] - 通知为大功率充电设施在规划、应用场景、要素保障、技术标准等方面给予指引,提供完善发展路径,加速其渗透[2] 市场现状 - 2025 年 1 - 5 月我国新增充电桩 158.3 万台(同比 +19%),公用桩 50.4 万台(同比 +56%),私用桩 158.3 万台(同比 +19%);公用桩中新增直流桩 25.2 万台(同比 +75%),新增交流桩 25.1 万台(同比 +39%)[3] - 截至 2025 年 5 月,直流桩保有量中功率 ≤120kW 的为主流(占比 67.8%),功率>240kW 的占比 8.5%,有较大提升空间[3] 产业链影响 - 制造端:大功率化对桩和模块环节技术要求提高,加速行业格局优化,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 + 出海 + 大功率产品迭代,桩和模块龙头或量利齐升[4] - 运营端:大功率充电设施渗透率提升推动运营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改善,远期充电运营平台盈利模式可期[4] 重点推荐公司 |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目标价(当地币种) | 投资评级 | 最新收盘价(当地币种) | 市值(百万) |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亿) | 2025 年目标 PE | | --- | --- | --- | --- | --- | --- | --- | --- | | 盛弘股份 | 300693 CH | 44.85 | 买入 | 30.13 | 9,425 | 6.09/7.46/8.91 | 23 倍 | | 特锐德 | 300001 CH | 40.25 | 买入 | 23.98 | 25,315 | 12.11/15.94/22.86 | 35 倍 | [8][10][11] - 盛弘股份 25Q1 收入 6.04 亿元,归母净利 0.73 亿元略低于预期,系储能需求承压;随着充电桩需求增长和海外市场开拓,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11] - 特锐德 25Q1 收入 21.02 亿元,归母净利润 0.65 亿元;充电业务龙头地位稳固且盈利能力有望提升,电力设备细分领域优势强劲且开拓海外[11]
总台中国之声丨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 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国家能源局· 2025-07-08 03:08
政策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 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1][3] - 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大功率充电设施定义,即单枪输出功率超过250千瓦 [2] - 政策支持措施包括加强用地、供电、财政等要素保障,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 [2] 大功率充电设施应用场景与案例 - 长三角高速服务区在暑期出行高峰新增大功率充电桩,例如G50申苏浙皖高速煤山服务区新增16台充电桩(14台250KW快充+2台600KW超充),超充桩可实现10分钟充满电 [1] - 安徽合肥四季花海景区投用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配备2个480KW液冷超充终端和22把快充枪,液冷技术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 [3][4] - 示范站融合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及商业服务(如观景平台、无人超市),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服务多元化 [4]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大功率充电网络建设将推动产业链升级(智能化、高端化)、扩大基建投资、催生新型商业模式 [3] - 超充技术可缓解用户“里程焦虑”(充电10分钟续航200公里以上),并带动动力电池技术革新 [3] - 行业向场景细化与服务升级发展,未来充电服务费可能因品质差异分层,地方正推进充电设施星级评价体系 [4] 技术迭代与未来规划 - 当前液冷超充技术已达480KW,下一代兆瓦级(1000KW+)设备已在规划中 [3][4] - 政策提出打造示范性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优先改造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充电设施 [1][2]
每日速递 | 四部门出台"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新政 2027年规模超10万台
高工锂电· 2025-07-07 10:46
电池 - 亿纬锂能与香山衡器集团旗下均悦云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在储能电芯供应链、新能源市场、产业资源等领域深度协同 共同推动工商业储能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布局 [2] - 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约 双方将在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检测认证、零碳管理、产品认证等方面展开合作 助力新能源产业规范发展 [3] - 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签署全面电动化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协同、产品平台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 [4] - 星恒电源与雅迪科技联合向京东交付首批符合国家标准的锂电版指定用车 首批交付车辆将主要用于京东家政服务、外卖即时配送等板块 [6][7] - 四部门发文促进大功率充电桩建设 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8][9] 海外 - 欧盟拟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扩展至下游产品 并计划引入更严格的反规避措施 该举措对出口欧盟的制造企业(特别是下游加工环节)将产生重要影响 [10][11]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央广网· 2025-05-12 05:42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推进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设施智能改造不断升级 [1] - 深圳新能源车主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补贴 与低谷期充电成本0.4元/度相比可赚取3.6元差价 [1] - 车主林先生通过1小时放电获得200多元补贴 累计放电收益达1000多元 [1][2] 车网互动的技术原理与价值 - 电动汽车在电量充足时可连接充电桩将车载电池电力反送回电网 起到调峰和缓解局部用电紧张作用 [2] - 车网互动可解决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不足与低谷时段电力过剩的供需矛盾 [2] - 湖州市大功率交流充放电应用试点采用"超充电驱技术" 解决反向放电能力小、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影响 - 新型大功率充电桩反送电容量从120千瓦提升至300千瓦 同时价格下降90% 更具推广性 [2] -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形成庞大且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2]
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丨能源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4-28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且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度超前,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满足充电需求的前提,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需采取政策建议推动发展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意义 - 中国已布局完整产业链,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提振内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 [1] - 新能源汽车普及有助于减少石油消费,推动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征 - “充电桩进社区”成关注重点,2017 - 2024年11月底中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3.2万增长到889.2万,占比从52%增至72%,将缓解公共充电设施压力 [2] - 大功率充电桩得到更多支持,截至2024年10月底直流充电桩在公共充电桩中占比超45%,多省市规划大规模布设 [2] -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走向乡村,我国推动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 - 车网互动迎来规模化商用化发展,多地建设示范项目,如深圳车网互动示范应用1小时削峰4389千瓦时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面临挑战 - “充电桩进社区”受阻,“私桩共享”模式困境待解决,存在安装困难、权责界定不清等问题 [4] - 需树立提前布局理念,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可能挑战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 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不统一,增加规模化布局成本,阻碍商业模式创新 [5] - 充电基础设施下沉乡村面临经济性问题,回本周期长、使用频次低,还存在用地、电网等条件性问题 [5] - 车网互动应用需要综合性解决方案,存在技术和经济性瓶颈,车主参与意愿低 [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建议 - 形成统一标准的充电基础设施系统,明确“私桩为主、公桩为辅”模式,统筹建设与电网升级,推动“中国标准”全球化 [7] - 优化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审核流程,推动私桩共享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光伏 + 储能 + 汽车充电”试点 [8] - 以私人充电桩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基本盘,整合城乡充电资源,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9] - 加快确立车网互动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价格与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9] - 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推进政企协同规划建设,加快充电桩进社区进度 [10]